CN206912607U -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2607U
CN206912607U CN201720569750.XU CN201720569750U CN206912607U CN 206912607 U CN206912607 U CN 206912607U CN 201720569750 U CN201720569750 U CN 201720569750U CN 206912607 U CN206912607 U CN 206912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ottom plate
plate
le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69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Ruifeng letter industry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炜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炜杰 filed Critical 王炜杰
Priority to CN201720569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2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2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2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所述壳体用的连接部分,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气动杆,所述气动杆的左侧具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远离所述气动杆的那一端设置有插套,在所述插套内安插有轴杆,所述轴杆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一槽体,所述槽体内活动设置一板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插轴,在所述板件的右侧面以及所述插轴的左侧面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圆弧形的夹持槽;本装置无需人工施力即可实现夹持,同时可以夹持两根管件。

Description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背景技术
在管件切割或焊接中,需要对管件进行夹持操作,夹持时需要借助夹持臂,通过夹持臂将管件夹持后进行切割或焊接,现有技术中的这类夹持臂在夹持时,只能夹持单根,并且夹持时需要人工施力,操作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施力即可实现夹持,同时可以夹持两根管件的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所述壳体用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配合有螺丝,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气动杆,该气动杆与底板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气动杆的左侧具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远离所述气动杆的那一端设置有插套,在所述插套内安插有轴杆,所述轴杆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一槽体,所述槽体内活动设置一板件,所述板件与所述轴杆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插轴,所述插轴具有外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部分穿过所述壳体,所述外螺纹部分穿过所述壳体的那一端处配合有限位螺母,在所述板件的右侧面以及所述插轴的左侧面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第一外螺纹部分,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分分别穿过所述板件和所述插轴,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分处配合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固定块具有圆弧形的夹持槽。
优选地,所述夹持槽内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夹持槽之间胶合固定,所述防滑垫的厚度为1mm-3mm。
优选地,所述板件贴合所述槽体内壁。
优选地,所述夹持槽的弧度为1/4π~1/2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无需人工施力即可实现夹持,同时可以夹持两根管件,操作简单方便,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包括底板1,在所述底板1的左侧设置有壳体2,所述底板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所述壳体2用的连接部分101,所述连接部分101与所述壳体2之间配合有螺丝111,在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气动杆3,该气动杆3与底板1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301,所述气动杆3的左侧具有输出杆302,所述输出杆302远离所述气动杆3的那一端设置有插套303,在所述插套303内安插有轴杆304,所述轴杆304插入所述壳体2内,所述壳体2的左侧设置有一槽体201,所述槽体201内活动设置一板件4,所述板件4与所述轴杆304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411,在所述壳体2的内侧设置有插轴5,所述插轴5具有外螺纹部分501,所述外螺纹部分501穿过所述壳体2,所述外螺纹部分501穿过所述壳体2的那一端处配合有限位螺母511,在所述板件1的右侧面以及所述插轴304的左侧面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具有第一外螺纹部分601,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分601分别穿过所述板件4和所述插轴5,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分601处配合有第一限位螺母611,所述固定块6具有圆弧形的夹持槽661。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夹持槽661内设置有防滑垫662,所述防滑垫662为橡胶垫,所述防滑垫662与所述夹持槽661之间胶合固定,所述防滑垫662的厚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板件4贴合所述槽体201内壁。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夹持槽661的弧度为1/2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无需人工施力即可实现夹持,同时可以夹持两根管件,操作简单方便,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所述壳体用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配合有螺丝,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气动杆,该气动杆与底板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气动杆的左侧具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远离所述气动杆的那一端设置有插套,在所述插套内安插有轴杆,所述轴杆插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一槽体,所述槽体内活动设置一板件,所述板件与所述轴杆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插轴,所述插轴具有外螺纹部分,所述外螺纹部分穿过所述壳体,所述外螺纹部分穿过所述壳体的那一端处配合有限位螺母,在所述板件的右侧面以及所述插轴的左侧面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具有第一外螺纹部分,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分分别穿过所述板件和所述插轴,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分处配合有第一限位螺母,所述固定块具有圆弧形的夹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内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所述防滑垫与所述夹持槽之间胶合固定,所述防滑垫的厚度为1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贴合所述槽体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的弧度为1/4π~1/2π。
CN201720569750.XU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Active CN206912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69750.XU CN206912607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69750.XU CN206912607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2607U true CN206912607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0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69750.XU Active CN206912607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2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2206U (zh) 防脱落带软垫层管卡
CN204248687U (zh) 一种c型夹具
CN206912607U (zh) 一种切割用机器人夹持臂
CN204134014U (zh) 一种医用软管固定夹
CN206982519U (zh) 一种模型制作辅助夹具装置
CN203901128U (zh) 一种简便管夹
CN20951080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u型抱箍
CN207267173U (zh) 一种蝶形螺母加工用治具
CN207950102U (zh) 一种连接产床用的助产装置
CN207814648U (zh) 弹性管夹
CN206463221U (zh) 一种钳口装置及夹持装置
CN204843023U (zh) 连体型三爪卡盘
CN204153329U (zh) 带卡槽的管道
CN204953554U (zh) 一种拉丝机夹线卡
CN206522496U (zh) 一种车用减压阀装置
CN206426114U (zh) 一种电力机器人手臂结构
CN204195272U (zh) 齿轮泵安装座端面辅助加工工装
CN216611973U (zh) 一种用于药瓶顶盖贴标的定位机构
CN206156719U (zh) 一种瓶塞压入装置
CN207101370U (zh) 一种牙科医疗器械连接管
CN217815475U (zh) 一种带有连接辅助结构的修复专用接头短管
CN208160568U (zh) 一种易卸型可更换放置盒
CN214859727U (zh) 负压引流管接口结构
CN208867065U (zh) 一种内管钳子
CN205401947U (zh) 一种工程机械管道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4

Address after: 518072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ing Shan Shijing street, Shijing Road Industrial Park 5, 2 buildings 1 floor 102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ty Ruifeng letter industry Pml Precision Mechanism Ltd

Address before: 311826 Wangjia 162, Shang Fan Village, Dian Kou Town, Ruan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Wang Weiji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