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8614U -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8614U
CN206908614U CN201720783488.9U CN201720783488U CN206908614U CN 206908614 U CN206908614 U CN 206908614U CN 201720783488 U CN201720783488 U CN 201720783488U CN 206908614 U CN206908614 U CN 206908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
chip selection
selection signal
swit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34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玉海
李翠娟
刘志辉
玉维友
唐杰
刘桂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7834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8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8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8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其中,该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包括: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以及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CAN通讯系统为了实现信号方向一致容易出现通讯异常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为CAN)通讯系统中,不同的组件之间通过CAN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交互,以多联空调系统为例,在多联空调系统中,多联内外机组通过CAN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交互,通讯机制的物理层信号是差分信号,通讯方向存在CAN_H、CAN_L两个方向(以下将该两个方向定义为CAN通讯总线的极性)。在整个通讯网络中,多联内外机组的CAN通讯必须保证CAN_H和CAN_L信号方向一致,才能实现正常通讯。可以通过厂内标准配线的方式来控制多联内机机组的CAN_H和CAN_L信号方向一致,但是这样会增加机组成本,同时也会出现配线不能满足工程安装的实际长度需求的问题,进一步导致工程安装随意驳接通讯线,出现通讯异常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CAN通讯系统为了实现信号方向一致容易出现通讯异常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CAN通讯系统为了实现信号方向一致容易出现通讯异常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以及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进一步地,CAN收发器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进一步地,开关控制管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管Q1;第二开关控制管Q2。CAN收发器包括:第一CAN收发器U1,与第一开关控制管Q1相连接;第二CAN收发器U2,与第二开关控制管Q2相连接。
进一步地,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平反相器U4,设置在第一开关控制管Q1和第二开关控制管Q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控制管Q1的控制端连接至片选信号接收端,第一开关控制管Q1还连接至第一CAN收发器U1的电源端口。第二开关控制管Q2的控制端连接至片选信号接收端,第二开关控制管Q2还连接至第二CAN收发器U2的电源端口。
进一步地,CAN通讯总线包括第一CAN信号线和第二CAN信号线。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连接至第一CAN信号线。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连接至第二CAN信号线。
进一步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或者第二电平,其中,当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时,第一开关控制管Q1处于导通状态,第一CAN收发器U1处于上电状态,当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二电平时,第二开关控制管Q2处于导通状态,第二CAN收发器U2处于上电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CAN通讯系统,该CAN通讯系统包括:CAN通讯总线;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中,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包括: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其中,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或者第二电平;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进一步地,CAN通讯总线包括:第一CAN信号线;第二CAN信号线。开关控制管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管Q1;第二开关控制管Q2。CAN收发器包括:第一CAN收发器U1,与第一开关控制管Q1相连接;第二CAN收发器U2,与第二开关控制管Q2相连接。其中,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连接至第一CAN信号线,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连接至第二CAN信号线。
进一步地,CAN通讯系统还包括:微处理器,与CAN收发器相连接,并用于输出片选信号至片选信号接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联空调系统,该多联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包括以下结构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以及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从而实现了CAN通讯极性的自动切换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CAN通讯系统为了实现信号方向一致容易出现通讯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联空调机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中,该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2,接收片选信号。
该片选信号为用于提供给开关控制管的信号,以便开关控制管可以根据该信号执行相应的开关控制,该片选信号具有不同的属性,该不同的属性可以是携带有不同的标识信息,例如,当该片选信号携带有第一信息时,该片选信号的属性为第一属性,当该片选信号携带有第二信息时,该片选信号的属性为第二属性。可选地,该片选信号可以为具有不同电平的信号,例如,该片选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为低电平。
步骤S104,获取片选信号的属性。
片选信号的属性可以为第一属性或者第二属性,该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可以分别为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属性和携带有第二标识的属性,也可以分别指高电平和低电平。
步骤S106,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当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分别为携带有第一标识的属性和携带有第二标识的属性,根据标识的不同执行不同的控制,当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分别为高电平和低电平,根据电平执行相应的控制。
优选地,获取片选信号的属性包括:获取片选信号的电平。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包括: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可选地,在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包括:如果检测到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则控制片选信号的电平反向;根据电平反向后的片选信号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该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
该网络主控数据可以是网络主控机发送的数据,例如,多联空调机组中的外机机组发送的数据。
步骤S204,获取片选信号的电平。
该步骤与步骤S202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步骤S206,如果检测到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则控制片选信号的电平反向。
步骤S208,根据电平反向后的片选信号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可选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默认电平,在默认电平下,网络从机的默认CAN通讯极性与网络主机的默认CAN通讯极性相匹配。
可选地,在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的连续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如果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的连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则保持片选信号的电平不变。
进一步地,在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检测CAN通讯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检测到CAN通讯存在故障,则继续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结合图4的多联空调机组和图5所示的CAN通讯极性切换电路工作原理可知,CAN通讯极性切换可通过改变片选信号CS电平来实现,如该图所示,CAN通讯无极性软件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在上电初始化完成后,通过设置默认CAN通讯极性,例如,设置一种片选信号CS的电平,可默认网络从机的CAN通讯极性,在该通讯极性下,若接收到网络主控机的数据,则与网络主控机的通讯极性匹配,无需再执行通讯极性切换动作,网络正常通讯;若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机的数据,未接到网络主控数据的连续时间小于通讯极性切换阈值时,片选信号CS的电平维持不变,否则控制片选信号CS的电平反向,执行通讯极性切换动作,之后若网络主控机的数据存在,则确定与网络主控机通讯极性匹配,不再执行通讯极性切换动作,若网络主控机的数据不存在,则重复上述流程;在确定与网络主控通讯极性匹配之后,若出现网络通讯故障时,需要重新执行通讯极性切换动作的判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是一种具备CAN通讯极性切换的电路和软件控制方法,网络从机可实现自身CAN通讯极性自动切换,从而达到了CAN通讯无极性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该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可以用于对CAN通讯系统中的通讯极性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包括片选信号接收端、开关控制管和CAN收发器。
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该片选信号为用于提供给开关控制管的信号,以便开关控制管可以根据该信号执行相应的开关控制,该片选信号具有不同的属性,该不同的属性可以是携带有不同的标识信息,例如,当该片选信号携带有第一信息时,该片选信号的属性为第一属性,当该片选信号携带有第二信息时,该片选信号的属性为第二属性。可选地,该片选信号可以为具有不同电平的信号,例如,该片选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为低电平。
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包括以下结构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从而实现了CAN通讯极性的自动切换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如上所述,该片选信号可以为具有不同电平的信号,因而CAN收发器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在以下实施例中,以高电平和低电平为例对片选信号进行描述。
可选地,开关控制管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管Q1和第二开关控制管Q2。CAN收发器包括第一CAN收发器U1和第二CAN收发器U2,第一CAN收发器U1与第一开关控制管Q1相连接,第二CAN收发器U2与第二开关控制管Q2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该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电平反相器U4,设置在第一开关控制管Q1和第二开关控制管Q2之间。
可选地,第一开关控制管Q1的控制端连接至片选信号接收端,第一开关控制管Q1还连接至第一CAN收发器U1的电源端口。第二开关控制管Q2的控制端连接至片选信号接收端,第二开关控制管Q2还连接至第二CAN收发器U2的电源端口。
可选地,CAN通讯总线包括第一CAN信号线和第二CAN信号线。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连接至第一CAN信号线。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连接至第二CAN信号线。
可选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或者第二电平,其中,当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时,第一开关控制管Q1处于导通状态,第一CAN收发器U1处于上电状态,当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二电平时,第二开关控制管Q2处于导通状态,第二CAN收发器U2处于上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AN通讯系统,该CAN通讯系统可以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CAN通讯系统进行描述,该CAN通讯系统包括:CAN通讯总线;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中,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包括: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其中,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或者第二电平;开关控制管,与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CAN收发器,与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可选地,CAN通讯总线包括第一CAN信号线和第二CAN信号线。开关控制管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管Q1和第二开关控制管Q2。CAN收发器包括:第一CAN收发器U1,与第一开关控制管Q1相连接;第二CAN收发器U2,与第二开关控制管Q2相连接。其中,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连接至第一CAN信号线,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和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连接至第二CAN信号线。
可选地,CAN通讯系统还包括:微处理器MCU,与CAN收发器相连接,并用于输出片选信号至片选信号接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联空调系统,该多联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联空调机组的示意图,该图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多联空调机组(也即,系统)的结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该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CAN通讯极性控制方法也可以通过该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来执行。该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片选信号;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片选信号的属性;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属性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可选地,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40,用于在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之前,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时控制片选信号的电平反向;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平反向后的片选信号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该实施例的情形如图7所示。
可选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默认电平,在默认电平下,网络从机的默认CAN通讯极性与网络主机的默认CAN通讯极性相匹配。
可选地,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之后,判断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的连续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保持单元,用于在未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的连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时,保持片选信号的电平不变。
可选地,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50,用于在根据片选信号的电平控制CAN收发器与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之后,检测CAN通讯是否存在故障;第一检测单元40还用于在第二检测单元50检测到CAN通讯存在故障后,继续检测是否接收到网络主控数据。图8示意出了该优选实施例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CAN通讯系统,该CAN通讯系统包括CAN通讯总线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CAN通讯极性控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联空调系统,该多联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AN通讯系统。
如图4所示,多联空调系统中的CAN通讯网络是由室外机组和多个室内机组经通讯线连接而组建的,其中室外机组在通讯网络中作为网络主控机,其CAN通讯极性固定,室内机组在通讯网络中作为网络从机,其CAN通讯极性需切换至与网络主控机极性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通讯网络中室内外机组间进行数据交互。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的示意图。该图示意出了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5所示,CAN通讯极性切换电路由两路CAN收发器U1和U2、两个开关控制管Q1和Q2、电平反相器U4及CAN通讯总线(2wire bus)等构成。通讯极性切换电路工作原理:片选信号CS,一路连接至开关控制管Q2的控制端,用于控制CAN收发器U2的Vcc是否上电,以控制U2是否正常工作,另一路连接至电平反相器U4,将其电平信号取反,连接至开关控制管Q1的控制端,用于控制CAN收发器U1的Vcc是否上电,以控制U1是否正常工作;在该电路中,若CAN通讯总线(2wire bus)中上面一根为CAN_H信号线,下面一根为CAN_L信号线,则收发器U2正确匹配通讯总线的极性,若CAN通讯总线(2wire bus)中上面一根为CAN_L信号线,下面一根为CAN_L信号线,则收发器U1正确匹配通讯总线的极性;当片选信号CS为高电平时,开关控制管Q2导通,收发器U2的Vcc上电,开始正常工作,经反相器U4之后,连接至开关控制管Q1的控制端的信号为低电平,开关控制管Q1截止,收发器U1的Vcc未上电,不能正常工作,此时通讯极性切换电路为收发器U2匹配的极性;当片选信号CS为低电平时,连接至开关控制管Q2的控制端的信号为低电平,开关控制管Q2截止,收发器U2的Vcc未上电,不能正常工作,经由反相器U4之后,连接至开关控制管Q1的控制端的信号为高电平,开关控制管Q1导通,收发器U1的Vcc上电,开始正常工作,此时通讯极性切换电路为收发器U1匹配的极性。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
开关控制管,与所述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以及
CAN收发器,与所述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片选信号的属性与所述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收发器用于根据所述片选信号的电平与所述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控制管包括:
第一开关控制管Q1;以及
第二开关控制管Q2,
所述CAN收发器包括:
第一CAN收发器U1,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Q1相连接;以及
第二CAN收发器U2,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Q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平反相器U4,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Q1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Q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Q1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片选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Q1还连接至所述第一CAN收发器U1的电源端口,
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Q2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片选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Q2还连接至所述第二CAN收发器U2的电源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通讯总线包括第一CAN信号线和第二CAN信号线,
所述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和所述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连接至所述第一CAN信号线,
所述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和所述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连接至所述第二CAN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或者第二电平,其中,当所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时,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Q1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CAN收发器U1处于上电状态,当所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二电平时,第二开关控制管Q2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CAN收发器U2处于上电状态。
8.一种CAN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CAN通讯总线;以及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包括:
片选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片选信号,其中,所述片选信号的电平为第一电平或者第二电平;
开关控制管,与所述片选信号接收端相连接;以及
CAN收发器,与所述开关控制管相连接,并与CAN通讯总线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片选信号的电平与所述CAN通讯总线的极性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AN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CAN通讯总线包括:
第一CAN信号线;以及
第二CAN信号线,
所述开关控制管包括:
第一开关控制管Q1;以及
第二开关控制管Q2,
所述CAN收发器包括:
第一CAN收发器U1,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管Q1相连接;以及
第二CAN收发器U2,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管Q2相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和所述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连接至所述第一CAN信号线,
所述第一CAN收发器U1的第二CAN信号接口CAN_L和所述第二CAN收发器U2的第一CAN信号接口CAN_H连接至所述第二CAN信号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AN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微处理器,与所述CAN收发器相连接,并用于输出所述片选信号至所述片选信号接收端。
11.一种多联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
CN201720783488.9U 2017-06-30 2017-06-30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Active CN206908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3488.9U CN206908614U (zh) 2017-06-30 2017-06-30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3488.9U CN206908614U (zh) 2017-06-30 2017-06-30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8614U true CN206908614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3488.9U Active CN206908614U (zh) 2017-06-30 2017-06-30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86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252A (zh) * 2017-06-30 2017-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252A (zh) * 2017-06-30 2017-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CN107241252B (zh) * 2017-06-30 2022-09-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583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系统
CN104089371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5846858A (zh) 多联空调机组及其组网方法和装置
CN106101299B (zh) 室内机地址分配方法和多联机系统
CN108089559A (zh) 控制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02078B (zh) 组网系统
CN104951421A (zh) 一种串行总线通信设备的自动编号与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800446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中机组间的通信方法
CN101119315B (zh) 控制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关
CN108168048A (zh) 识别空调电路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206908614U (zh) Can通讯极性控制电路和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
CN108616582A (zh) 内机和线控器的配对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30467A (zh) 一种以太网供电方法、供电装置及供电设备
CN106016587A (zh) 多联空调机组及其通讯方法和装置
CN106793314A (zh) 基于poe及红外感应技术的灯光控制系统
CN108592309A (zh) 多联机集中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8731193A (zh) 空调机组的通信实现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8613258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通信方法
CN105632385B (zh) 一种led显示屏盲点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07181654A (zh) 控制局域网络can通讯方法和系统及空调系统
CN207896980U (zh) 通信结构及通信系统
CN204157061U (zh) 一种ZigBee设备的组网控制系统
CN207853917U (zh) 一种从机、通讯扩展卡及组网系统
CN208015725U (zh) 多联机系统
CN107276062A (zh) 矫正错误接线的方法、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