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7700U - 按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7700U
CN206907700U CN201720340240.5U CN201720340240U CN206907700U CN 206907700 U CN206907700 U CN 206907700U CN 201720340240 U CN201720340240 U CN 201720340240U CN 206907700 U CN206907700 U CN 206907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button
keycap
static contact
pres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02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思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402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7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7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77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按键包括键帽,开关模组及底板,键帽弹性连接底板,并与底板转动连接,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动触头和第一静触头,第一静触头与第一动触头相对设置,第一触动头随键帽靠近底板,并与第一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一指令;第二开关包括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第二动触头随键帽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静触头相抵触,第二动触头随键帽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与第三静触头相抵触。通过按压键帽触发第一指令,旋转键帽触发第二指令和第三指令,进而实现了操作一个按键实现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按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它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即时通讯的需求。市场上移动终端的音量按键、锁屏按键作为移动终端上少数的实体按键,对其结构及功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按键仅仅对应一个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时具备多种功能的按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开关模组及底板,所述键帽弹性连接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键帽的第一动触头和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所述第一动触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触动头随所述键帽靠近所述底板,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二静触头和第三静触头,以及固定于所述键帽的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随所述键帽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动触头随所述键帽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三指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所述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按键包括键帽,按压所述键帽使得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相抵触,触发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二静触头和第三静触头,旋转所述键帽使得第二动触头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相抵触,触发第二指令,旋转所述键帽使得第二动触头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静触头相抵触,触发第三指令,进而实现了操作一个按键实现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按键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按键100包括键帽10,开关模组20及底板30,所述键帽10弹性连接所述底板30,并与所述底板30转动连接,所述开关模组20包括第一开关21和第二开关22,所述第一开关21包括固定于所述键帽10的第一动触头211和固定于所述底板30的第一静触头212,所述第一静触头212与所述第一动触头2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触动头随所述键帽10靠近所述底板30,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212相抵触,以触发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开关22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30的第二静触头222和第三静触头223,以及固定于所述键帽10的第二动触头221,所述第二动触头221随所述键帽10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静触头222相抵触,以触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动触头221随所述键帽10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静触头223相抵触,以触发第三指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键100除了可以用于传统意义上的手持终端,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还可以用于越来越多的各种其他类型的终端,包括智能手环、无线电视、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键帽10弹性连接所述底板30,并与所述底板30转动连接,所述,所述键帽10为ABS、PBT和POM等材质,以ABS为最优。所述键帽10与所述底板30之间设有弹性连接,所述键帽10受到按压力时,所述第一动触头211抵触所述第一静触头212,所述第一开关21导通,触发第一指令。按压力消失后,所述底板30对所述按压件11产生一个弹性回复力,使得所述键帽10回复到未受按压力的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键帽10与所述底板30之间设有转动部件,所述键帽10通过转动部件转动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与所述第二静触头222抵触,所述第二开关22导通,触发第二指令。所述键帽10转动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与所述第三静触头223抵触,所述第三开关导通,触发第三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按键100用于移动终端200时,所述第一开关21及所述第二开关22分别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电连接。当所述第一开关21接入主板,用户按压所述按压件11,所述键帽10受到按压力,所述第一动触头211抵触所述第一静触头212,所述第一开关21导通,使得所述第一开关21产生电信号,电信号传到主板,实现第一指令所对应的功能。当所述第二开关22接入主板,所述键帽10正向旋转,所述第二动触头221抵触所述第二静触头222,所述第二开关22导通,所述第二开关22产生电信号,电信号传到主板,实现第二指令所对应的功能;所述键帽10反向旋转,所述第二动触头221抵触所述第三静触头223,所述第二开关22导通,所述第三开关产生电信号,电信号传到主板,实现第三指令所对应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按键包括键帽,按压所述键帽使得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相抵触,触发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二静触头和第三静触头,旋转所述键帽使得第二动触头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相抵触,触发第二指令,旋转所述键帽使得第二动触头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静触头相抵触,触发第三指令,进而实现了操作一个按键实现多种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键帽10包括按压件11,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底板30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动触头211固定于所述按压件11。所述键帽10还包括旋钮件12,所述旋钮件12与所述底板30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件12与所述按压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221固定于所述旋钮件12。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键帽10包括所述按压件11和与所述按压件11固定连接的旋钮件12,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底板30弹性连接,所述旋钮件12与所述底板3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旋钮件12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动触头221设置在所述旋钮件12的外侧面,所述旋钮件12开设有凹槽,所述按压件11形状与凹槽形状适配,所述按压件11装入凹槽内,所述第一动触头211设置在所述按压件1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11为半圆柱状,所述按压件11的受按压方向与所述底板30的表面垂直,所述旋钮件12为半圆柱状,与所述按压件11拼合成完整圆柱。所述第一动触头211设置在所述按压件1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动触头221设置在所述旋钮件12的外侧面。用户可以单独按下按压件11,用户也可以单独旋转旋钮件12,保证键帽10旋转功能丧失时不影响按压功能或按压功能丧失时不影响旋转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30具有朝所述旋钮件12凸设的第一延伸臂31和第二延伸臂32,所述第二静触头222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31,所述第三静触头223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32,所述旋钮件12位于所述第一延伸臂3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32之间,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二静触头222的距离与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三静触头223的距离相等。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30朝向所述旋钮件12方向设置有所述第一延伸臂3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32,所述第一延伸臂3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32位于所述旋钮件12旋转平面的两端,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二静触头222的距离与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三静触头223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二动触头221、所述第二静触头222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2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方便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与所述第二静触头222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23,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触头222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23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动触头211到所述第一静触头212的距离,保证所述按键100在实现按压对应功能同时,也可以实现旋转对应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触头222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23到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轴线连线的夹角为180°,保证了所述旋钮件12具有最大的转动量。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件12包括旋帽121和转轴122,所述旋帽121与所述按压件11固定连接,所述旋帽121与所述转轴12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22与所述底板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221设于所述旋帽12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二动触头221设置在所述旋帽121上,所述旋帽121位于所述第一延伸臂3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32之间,即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位于所述第二静触头222和所述第三静触头223之间,所述第二动触头221通过旋转触碰所述第二静触头222或所述第三静触头223。在其它方式中,所述第二动触头221设置在所述转轴122上,所述转轴122位于所述第一延伸臂3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32之间,用户旋转所述旋钮件12时,需要用手旋转所述旋帽121,进而所述旋帽121带动所述转轴122旋转,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与所述第二静触点或所述第三静触点相互抵触。避免所述第二设于所述旋帽121上,用户不方便拿持旋帽121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旋帽121设有容纳腔,所述按压件1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动触头211设于所述按压件11靠近所述底板30的一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中,所述旋帽121具有容纳所述按压件11的容纳腔,所述按压件11为圆柱状,所述旋帽121也为筒状,所述旋帽121设有圆柱状的容纳腔,所述按压件11完全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转轴1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当所述按键100受到按压力时,所述旋帽121和所述按压件11向所述底板30方向运动。在本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22可以为伸缩杆结构,包括第一转轴122和第二转轴122,第一转轴122与底板30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22与按压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22与所述第二转轴122之间通过滑块滑槽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2沿所述第一转轴122轴向滑动。所述旋帽121和所述按压件11一起沿所述第一转轴122滑动。所述按压件11为圆柱状,所述旋帽121也为筒状,所述旋帽121设有圆柱状的容纳腔,所述按压件11完全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动触头221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122上,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之间留出了足够距离,确保所述第二动触头221不会干涉所述按压件11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100还包括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弹性连接于所述底板30和所述按压件11之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0可以是弹簧、硅钢片、导电橡胶、锅仔片等。所述弹性件40位于所述底板30和所述按压件11之间,所述弹性件40与底板30固定连接,对所述按压件11产生弹力恢复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0具有一定的预压值,所述按压件11受到的按压力大于所述弹性件40预压值,所述按压件11才朝向所述底板30移动,防止由于用户误触所述按压件11带来的误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旋帽121一体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按键100的体积较小,所述按压件11和所述旋钮件12的连接方式局限较大,且容易在使用中出现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旋钮件12脱离的情况。通过将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旋钮件12一体成型,增强了所述按压件11与所述旋钮件12的联结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100还包括与所述底板30相对设置的面板50,所述面板50与所述底板30固定连接,所述面板50设有安装孔51,所述按压件11和所述旋钮件12设于所述安装孔51内、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50与所述底板30固定连接,所述面板50设有凹槽,凹槽收容所述第一开关21和所述第二开关22。防止杂质进入所述按键100结构中,提高了所述按键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50设有安装孔51,所述安装孔51贯穿所述面板50,所述按压件11和所述旋钮件12穿过所述安装孔51与所述底板3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孔51适配所述旋钮件12的外形,所述安装孔51可以为圆孔、半圆孔、方孔、梯形孔等,圆形为最优。所述安装孔51可以位于所述面板50侧面,所述安装孔51贯穿所述面板50,方便用户在握持时控制所述按键100。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200,所述移动终端200包括所述按键100。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按压所述按压件11实现所述移动终端200屏幕的点亮或关闭、所述移动终端200摄像头的调用、所述移动终端200特定应用的开启或关闭等功能,以实现所述移动终端200屏幕的点亮或关闭为最优。用户转动所述旋钮件12实现所述移动终端200音量大小的调节、所述移动终端200屏幕亮度的调节等功能,以实现所述移动终端200音量大小的调节为最优。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21将所述按压件11按压信号传递到主板,实现移动终端200屏幕的点亮或关闭。所述第二开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22将所述旋钮件12的旋转信号传递到主板,实现移动终端200的音量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21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为蓝宝石压力传感器、陶瓷压力传感器、扩散压力传感器,以扩散压力传感器为优,压力传感器具有应变片,压力传感可以将所述按压件11对应变片产生的变形转换为电流或电压变化,并将转化后的电信号传递到主板,从而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200屏幕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所述第二开关22处设置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可以为接触式角度传感器、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等,以接触式角度传感器为优。角度传感器具有第一感应模块和与第一感应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感应模块,感应模块用以检测所述旋钮件12的旋转方向。当所述转动正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感应器开启,检测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角度、转动速度等参数,同样地,当所述转动反向旋转时,所述第二感应器开启,检测所述旋钮件12的转动角度、转动速度等参数,并转化为电流/或电压变化,并将转化后的电信号传递到主板,从而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200音量大小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通过将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旋钮件一体设置,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旋钮件固定连接,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按压件与所述第一开关配合实现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点亮或关闭,所述旋钮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件与所述第二开关配合实现所述移动终端音量大小的调节,进而实现了所述按键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及音量控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开关模组及底板,所述键帽弹性连接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键帽的第一动触头和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一静触头,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所述第一动触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动触头随所述键帽靠近所述底板,并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二静触头和第三静触头,以及固定于所述键帽的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二动触头随所述键帽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二指令,所述第二动触头随所述键帽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三静触头相抵触,以触发第三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底板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动触头固定于所述按压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还包括旋钮件,所述旋钮件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件与所述按压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固定于所述旋钮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朝所述旋钮件凸设的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静触头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三静触头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所述旋钮件位于所述第一延伸臂和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间,所述旋钮件的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二静触头的距离与所述旋钮件的转动轴线到所述第三静触头的距离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件包括旋帽和转轴,所述旋帽与所述按压件固定连接,所述旋帽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设于所述旋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帽设有容纳腔,所述按压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动触头设于所述按压件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按压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旋帽一体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旋钮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
CN201720340240.5U 2017-04-01 2017-04-01 按键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7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0240.5U CN206907700U (zh) 2017-04-01 2017-04-01 按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0240.5U CN206907700U (zh) 2017-04-01 2017-04-01 按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7700U true CN206907700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5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024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7700U (zh) 2017-04-01 2017-04-01 按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77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5604A (zh) * 2018-11-21 2019-03-29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与面板之间的防误操作结构
CN110401734A (zh) * 2018-04-24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690088A (zh) * 2021-08-26 2021-11-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组件、眼镜腿及眼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734A (zh) * 2018-04-24 2019-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401734B (zh) * 2018-04-24 2021-04-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545604A (zh) * 2018-11-21 2019-03-29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与面板之间的防误操作结构
CN113690088A (zh) * 2021-08-26 2021-11-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组件、眼镜腿及眼镜
CN113690088B (zh) * 2021-08-26 2023-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组件、眼镜腿及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07700U (zh) 按键及移动终端
CN203799341U (zh) 被动式触控笔
CN206975617U (zh) 单体微动开关及鼠标
CN207966814U (zh) 用于触控屏的按键结构、触控屏及销售点终端
CN20506822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360269Y (zh) 翻盖式电子装置
CN201044080Y (zh) 用指纹控制位置标定的装置
TW201933058A (zh) 主動式觸控筆
CN205910548U (zh) 电子设备
CN106550080A (zh) 手机套
CN201995038U (zh) 一种重力感应式数码相机
CN211018968U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JP2016127582A (ja) 着用式リモコン装置及びリモコンアセンブリ
CN209571341U (zh) 智能开关装置
CN209561265U (zh) 具触控荧幕的旋转按压开关
CN209231734U (zh) 一种开关结构及厨师机
CN112382523B (zh) 一种防水防尘型轻触开关
CN216015145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开关
CN221056840U (zh) 一种闹铃木头钟
CN204650488U (zh) 一种带触摸语音提示的遥控器
CN211830868U (zh) 一种游戏用辅助手机壳
CN219016942U (zh) 一种手指移动的鼠标装置
CN211724649U (zh)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辅助按键
CN219163232U (zh) 一种无差别按钮触发机构
CN215232065U (zh) 一种电子触屏设备辅助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