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4261U -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4261U
CN206894261U CN201720200253.2U CN201720200253U CN206894261U CN 206894261 U CN206894261 U CN 206894261U CN 201720200253 U CN201720200253 U CN 201720200253U CN 206894261 U CN206894261 U CN 206894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charging inlet
positive pole
negative pol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002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富勇
王振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EST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EST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EST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EST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002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4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4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42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包括锂电池、第一二极管、充电接口,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接于充电接口处,且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接口的正极或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对应与锂电池的正极或充电接口的负极电连接。由于该结构使得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与空气无法形成电回路,解决了充电接口正极和负极距离过近,且裸露于空气中,造成充电接口的正极与负极电连接以使锂电池正极向负极放电的问题,减小锂电池在放置过程中的损耗,还可以防止当充电接口接于电源端充电时,由于充电接口带电而造成的打火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锂电池保护结构的锂电池移动电源。

Description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及含该保护结构的锂电池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近年来,PAD、数字相机、手机、便携式音频设备和蓝牙等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锂电池作为主要电源,主要是由于锂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高电压电池和自放电率等优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做得越来越小和薄,为了适应产品的薄和小,现在的锂电池做得越来越小,使得锂电池的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靠的很近,若暴露在空气中,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形成电回路,一方面,该电回路容易造成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与空气的接触处出现打火的情况,从而给锂电池和电子产品造成损害,甚至烧损电路;另一方面,因该电路形成一个电回路,锂电池的电量通过电回路输出,因此,锂电池的电量会受到损耗,长时间会造成锂电池过放电,严重影响锂电池的性能与使用寿命。传统的锂电池的保护电路一般能检测锂电池内部或外部电路完全短路的情形,然而由于空气中存在一定的电阻,在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电回路的过程中,不属于完全短路的情形,传统的锂电池的保护电路很难检测到上述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当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与空气及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电回路时,用于防止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与空气的接触处造成打火的情况的发生,及解决通过该电回路损耗锂电池的电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和锂电池移动电源,防止充电接口正极向负极放电,减小锂电池在放置过程中的损耗,以及由于充电接口带电而造成的打火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包括锂电池、第一二极管、充电接口,所述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接于所述充电接口处,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或所述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对应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或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在锂电池充电接口处设置二极管,并在充电接口的正极和锂电池的正极之间或者锂电池的负极与充电接口的负极之间形成单向导通电路,防止充电接口正极向负极放电,解决了因现有的充电接口正极和负极距离过近,且裸露于空气中,造成充电接口的正极与负极电连接以使锂电池正极向负极放电的问题,减小锂电池在放置过程中的损耗。再者,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防止当充电接口接于电源端充电时,由于充电接口带电而造成的打火问题。
较佳地,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还包括锂电池保护模块,所述锂电池保护模块与所述锂电池连接并对所述锂电池进行充放电保护。
具体地,所述锂电池保护模块包含锂电池管理芯片、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所述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串联后连接于所述锂电池的负极和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之间,所述锂电池管理芯片分别接所述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的通断,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接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输出端。
较佳地,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还包括放电接口,所述放电接口的负极与所述锂电池负极电连接,所述放电接口的正极与所述锂电池正极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放电接口的负极接于所述放电保护开关的输出端。
较佳地,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在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或者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对应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或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的正极和所述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锂电池具有多节电池电芯,电池电芯可以串联或并联。
较佳地,所述充电接口是RCA接口或者DC接口。
较佳地,所述放电接口为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移动电源,所述锂电池移动电源包含壳体和如上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充电缺口和放电缺口,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放电接口,且所述充电接口显露于所述充电缺口,所述放电接口显露于所述放电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锂电池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处设置有二极管,并在充电接口的正极和锂电池的正极之间或者锂电池的负极与充电接口的负极之间形成单向导通电路,防止充电接口正极向负极放电,解决了因现有的充电接口正极和负极距离过近,且裸露于空气中,造成充电接口的正极与负极电连接以使锂电池正极向负极放电的问题,减小锂电池在放置过程中的损耗。再者,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防止向锂电池移动电源充电时,由于充电接口带电而造成的打火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锂电池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锂电池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锂电池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移动电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几个不同的最佳实施例,其中不同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10,包括锂电池20、第一二极管D1、充电接口21,锂电池的正极B+和负极B-分别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和负极CH-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锂电池的正极B+电连接。由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锂电池的正极B+电连接,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和负极CH-之间无法形成电回路,使得锂电池正极B+的电流无法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进入到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导致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无法向负极CH-放电,因而可以防止充电接口21正极CH+向负极CH-放电以造成的电量损耗以及充电接口21带电容易造成打火的问题。
继续参考图1,锂电池保护结构10还包括锂电池保护模块30,锂电池保护模块30与锂电池20连接并对锂电池20进行充放电保护,锂电池保护模块30是常规的保护模块,能够对锂电池电路进行过充和过放保护。其中,锂电池保护模块30包含锂电池管理芯片31、充电保护开关35和放电保护开关33,充电保护开关35和放电保护开关33串联后连接于锂电池的负极B-和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之间,锂电池管理芯片31分别接充电保护开关35和放电保护开关33的控制端以控制充电保护开关35和放电保护开关33的通断,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接充电保护开关35的输出端,锂电池管理芯片31在锂电池的电压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充电保护开关35断开,在所述锂电池的电压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放电保护开关33断开。
继续参考图1,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10还包括放电接口23,放电接口23的负极P-与锂电池的负极B-电连接,放电接口23的正极P+与锂电池的正极B+电连接。较佳地,放电接口23的负极P-接于放电保护开关33的输出端,当充电保护开关35因受到损坏出现断路时,锂电池20依然可以对外提供放电。
继续参考图1,锂电池10的电池电芯的数量不做要求,电池电芯可以为1节、2节及多节,电池电芯可以串联或并联,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3节电池电芯(B1、B2、B3)串联。充电接口21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充电接口21是RCA接口或者DC接口,RCA接口或者DC接口的正极接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RCA接口或者DC接口的负极对应接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放电接口23为USB接口,但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2
参考图2,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是将第一二极管D1串联接于充电接口21处的负极CH-,具体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锂电池的负极B-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电连接。由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锂电池的负极B-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电连接,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和负极CH-之间无法形成电回路,使得电回路中的电流无法经过第一二极管D1进入锂电池的负极B-,导致充电接口的正极CH+无法向负极放电CH-,因而可以防止充电接口21正极CH+向负极CH-放电以造成的电量损耗以及充电接口21带电容易造成打火的问题。
实施例3
参考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和2的区别是锂电池保护结构1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或者锂电池的负极B-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对应与充电接口21的负极或锂电池的正极B+电连接,且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和锂电池的负极B-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和锂电池的正极B+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锂电池的负极B-和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电连接。由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锂电池的正极B+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锂电池的负极B-和充电接口21的负极CH-电连接,使锂电池中的电量无法经过第一二极管D1进入到充电接口21的正极CH+,也无法经过第二二极管D2进入锂电池的负极B-,可从两个方向同时防止充电接口的正极CH+无法向负极CH-放电而造成的电量损耗以及充电接口21带电容易造成打火的问题。
实施例4
参考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锂电池移动电源40,包含壳体41和锂电池保护结构10,锂电池保护结构10的结构如上所示,壳体41上开设有充电缺口42和放电缺口43,锂电池保护结构10安装于壳体41内,充电接口显露于充电缺口42,放电接口显露于放电缺口43。该锂电池移动电源40因包含锂电池保护结构10,因而可以防止充电接口21正极CH+向负极CH-放电以造成的电量损耗以及充电接口21带电容易造成打火的问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第一二极管、充电接口和锂电池保护模块,所述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接于所述充电接口处,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或所述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对应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或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电连接,所述锂电池保护模块与所述锂电池连接并对所述锂电池进行充放电保护,所述锂电池保护模块包含锂电池管理芯片、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所述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串联后连接于所述锂电池的负极和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之间,所述锂电池管理芯片分别接所述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充电保护开关和放电保护开关的通断,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接所述充电保护开关的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电接口,所述放电接口的负极与所述锂电池负极电连接,所述放电接口的正极与所述锂电池正极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接口的负极接于所述放电保护开关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在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或者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对应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或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接口的正极和所述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具有多节电池电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是RCA接口或者DC接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接口为USB接口。
8.一种锂电池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移动电源包含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保护结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充电缺口和放电缺口,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锂电池保护结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放电接口,且所述充电接口显露于所述充电缺口,所述放电接口显露于所述放电缺口。
CN201720200253.2U 2017-03-02 2017-03-02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94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00253.2U CN206894261U (zh) 2017-03-02 2017-03-02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00253.2U CN206894261U (zh) 2017-03-02 2017-03-02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4261U true CN206894261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002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94261U (zh) 2017-03-02 2017-03-02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42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219A (zh) * 2018-04-25 2018-10-19 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CN110011367A (zh) * 2018-10-26 2019-07-12 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Bypass功能的锂电池电源及其管理系统
CN111913115A (zh) * 2020-07-30 2020-11-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方法和电池测试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219A (zh) * 2018-04-25 2018-10-19 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CN108683219B (zh) * 2018-04-25 2021-03-26 深圳臻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CN110011367A (zh) * 2018-10-26 2019-07-12 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Bypass功能的锂电池电源及其管理系统
CN111913115A (zh) * 2020-07-30 2020-11-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方法和电池测试系统
CN111913115B (zh) * 2020-07-30 2023-06-3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热失控触发方法和电池测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57083U (zh) 电子防水保护电路以及电子防水终端
CN206894261U (zh) 锂电池保护结构及锂电池移动电源
CN202014087U (zh) 便携式系统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CN205985094U (zh) 使用MicroUSB充电的新型1.5V锂离子圆柱电池
CN111181205A (zh) 一种电池系统并联高压控制箱
CN201307774Y (zh) 充放电分置保护装置
CN202678945U (zh) 锂电池防水保护器
CN201282175Y (zh) 大功率可充电电池
CN212137299U (zh) 一种电池系统并联高压控制箱
CN2857299Y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CN101262137A (zh) 太阳能碱性锌锰干电池充电器及其手机充电器
CN210468023U (zh) 一种一体化锂离子电池
CN208539557U (zh) 用于锂电池的保护装置
CN203368008U (zh) 一种带充放电保护的太阳能风扇电路
CN202353191U (zh) 一种多mos管的保护装置
CN206250353U (zh)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模块
CN206820072U (zh) 一种带管理保护电路的正负极同向引出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
CN101359754B (zh) 多种电压输出的大功率可充电电池
CN204348782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打印机锂电池盒
CN202009048U (zh) 一种电池
CN106648011B (zh) 一种用于车载电子系统中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管理装置
CN216564599U (zh)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充电贴片
CN208835218U (zh) 一种基于阻断式ptc动态管理模型的电芯
CN213693157U (zh) 电芯抗挤压性能高的安全性移动电源
CN214674393U (zh) 一种锂电池过充过放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