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2554U -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2554U
CN206892554U CN201720347416.XU CN201720347416U CN206892554U CN 206892554 U CN206892554 U CN 206892554U CN 201720347416 U CN201720347416 U CN 201720347416U CN 206892554 U CN206892554 U CN 20689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ptical tunnel
contact
fixing device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74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震坤
程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pe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pe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pe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pe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474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属于直写曝光机技术领域。所述匀光棒固定装置包括开设有通孔的软质支撑体,所述软质支撑体硬度为邵氏硬度50‑80;所述通孔在轴向方向上全部长度或部分长度为圆柱形的接触支撑孔,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孔径小于所安装固定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匀光棒安装固定时易出现漏光,导致通光率低、光均匀性差等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刚性安装时易发生匀光棒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属于直写曝光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匀光棒是一种矩形截面的光学玻璃器件,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在光棒里面经过多次反射,每次反射都会形成虚拟光源像,多次反射形成二维的虚拟光源矩阵,从而使得光更加的均匀,使通过自身的光线,在出口处达到均匀化的效果。
匀光棒是一种小型、易碎的玻璃器件,而且由于其工作原理的限制,要求工作时其侧面尽可能多地接触空气,以获得最大的通光率,因此,在匀光棒的安装固定上有特定的要求,既要求匀光棒的安装稳定性,又要求其安装固定不易对匀光棒造成损坏,更要求匀光棒与固定装置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小,以减少漏光,提高能光率。
现有技术的匀光棒的安装方式多为采用螺钉压块固定,固定装置与匀光棒接触面比较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匀光棒的四个侧面与零件接触位置多,光线在接触面上不能形成全反射,不但影响到匀光效果,而且造成光能损失;固定装置和匀光棒之间是刚性接触,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匀光棒和固定装置长时间接受激光照射,其温度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固定装置和匀光棒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应力,容易造成匀光棒的损坏;螺钉安装扭矩大小不容易控制,容易造成匀光棒损伤,匀光作用就失效了。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所述匀光棒固定装置包括开设有通孔的软质支撑体,所述软质支撑体硬度为邵氏硬度50-80;所述通孔在轴向方向上全部或部分为圆柱形的接触支撑孔,接触支撑孔对匀光棒起到直接支撑固定作用,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孔径小于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孔径为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的0.99-0.995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空间区域包含接触支撑孔的全部空间区域以及在通孔长度范围内接触支撑孔的轴向上的延伸空间区域的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长度等于匀光棒的长度,所述接触支撑孔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孔口倒角,所述倒角角度为30°-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质支撑体包括1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接触支撑孔,所述通孔内接触支撑孔以外部分为非接触孔,所述非接触孔为圆柱形孔,与接触支撑孔共轴,其孔径大于所安装固定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质支撑体为圆柱体,通孔位于软质支撑体中心,通孔内的接触支撑孔与软质支撑体共轴;所述软质支撑体横截面圆直径为接触支撑孔孔径2-3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匀光棒固定装置还包括外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材质为硬质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所述软质支撑体位于外部支撑结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支撑结构为圆柱体,软质支撑体连接于外部支撑结构内,与外部支撑结构共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和软质支撑体的连接方式为镶嵌连接、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连接法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质支撑体的材质为邵氏硬度为55-65的聚四氟乙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两端为接触支撑孔、中间部分为非接触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为一端为接触支撑孔、另一端非接触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支撑孔孔径为所安装固定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的0.993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支撑孔的截面圆圆度不大于2,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垂直度小于0.0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在工作时,匀光棒沿软质支撑体通孔的接触支撑孔推入,由于接触支撑孔直径略小于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而且软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自然回弹的特性,所以匀光棒恰好被嵌入其中;软质支撑体的邵氏硬度为50-80,特别是邵氏硬度为55-65的聚四氟乙烯材料时,既保证材料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匀光棒,使之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又不会在应力作用下对匀光棒造成损坏。
2,匀光棒固定装置的接触支撑孔采用圆孔设计,使得匀光棒在嵌入时恰好位于接触支撑孔中心,确保匀光棒安装定位准确;匀光棒嵌入后,与固定装置的接触面仅为四条棱角,匀光棒99%以上面积直接与空气接触,光线不易泄漏,通光率达95%以上,同时光照均匀度可以提高3%-5%。
3,实验结果表明,接触支撑孔直径为所安装固定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的0.99-0.995 倍时,其安装效果最好,既保证匀光棒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大的空气接触面积,且安装操作简便。
4,匀光棒固定装置的接触支撑孔设置有角度为30°-45°的孔口倒角,这种倒角角度不仅使匀光棒的推入更加容易,而且由于形状限制,匀光棒在推入过程中自动滑动到接触支撑孔的中间位置,保证了安装的精确性。
5,外部支撑结构设置为铝合金等硬质材料,不易变形,对内部软质支撑体起到包裹式的连接支撑,对外面可以通过法兰与相关设备连接固定。
6,通孔采用部分长度为接触支撑孔、其它部分为非接触孔设计时,匀光棒在整个长度上,只有部分长度和软质支撑体有接触,大部分长度为直接悬空与空气接触,更进一步提高匀光棒的空气接触面积,减少漏光,提高通率和光均匀性。
7,软质支撑体横截面圆直径为接触支撑孔孔径2-3倍,即是支撑体在接触支撑孔部分的壁厚为孔径的0.5-1倍,在这个比例条件下,软质支撑体由于自然收缩而对匀光棒产生的夹紧固定力度是最合适的,既不会太松导致安装固定不稳定,也不会因为太紧而对匀光棒造成损坏或者影响匀光棒的空气接触率。
8,软质支撑体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使得软质支撑体对激光不敏感、耐高温、不易氧化、不易鳞片化,使用寿命长,而且限定接触支撑孔的截面圆圆度不大于2,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垂直度小于0.05mm,可以避免由于接触支撑孔不规则带来的应力不均,导致匀光棒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匀光棒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软质支撑体、2通孔、5孔口倒角、6外部支撑结构、7连接法兰、8匀光棒。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匀光棒固定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其中1软质支撑体、2通孔、5孔口倒角、6外部支撑结构、8匀光棒。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匀光棒固定装置的一种通孔设计结构示意图,其中1软质支撑体、3 接触支撑孔、4非接触孔、5孔口倒角、6外部支撑结构、7连接法兰、8匀光棒。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匀光棒固定装置的一种通孔设计结构示意图,,其中1软质支撑体、3接触支撑孔、4非接触孔、5孔口倒角、6外部支撑结构、7连接法兰、8匀光棒。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通光率为匀光棒输出激光功率与输入激光功率的比值,激光功率通过OPHIR品牌,型号:NOVAIIDISPLAY的热敏激光功率计测量得到;
光照均匀度为激光在照射面上不同区域的平均照射功率与最大照射功率的比值,具体测定方法为,将激光照射面平均分为64个区域,通过OPHIR品牌,型号:NOVAIIDISPLAY的热敏激光功率计测量每个区域的光照功率,得出其平均光照功率W平均和最大功率Wmax,光照均匀度=W平均/Wmax*100%。
实施例1匀光棒固定装置
如图1、图2所示对实用新型的匀光棒固定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开设有1个通孔2的软质支撑体1,通孔2整体为圆柱形,孔径从头到尾保持一致,软质支撑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与通孔2共轴,软质支撑体1的横截面直径为13mm,软质支撑体1材质为邵氏硬度 55-65的聚四氟乙烯,通孔2的长度等于匀光棒8的长度,孔径为4.65mm,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8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4.68mm,通孔的两端设有孔口倒角5,倒角角度为30°。
匀光棒固定装置外部设置有外部支撑结构6,外部支撑结构6呈圆柱体,软质支撑体1 镶嵌于外部支撑结构6内,与外部支撑结构6共轴,外部支撑结构6材质为铝合金,其外侧设置有连接法兰7。
匀光棒固定装置在工作时,匀光棒沿软质支撑体的通孔推入,由于通孔直径略小于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而且软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自然回弹的特性,所以匀光棒恰好被嵌入其中;软质支撑体的聚四氟乙烯材料,既保证材料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匀光棒,使之固定在特定的位置,又不会在应力作用下对匀光棒造成损坏。
匀光棒固定装置采用的通孔采用圆柱形设计,使得匀光棒在嵌入时恰好位于通孔中心,确保匀光棒安装定位准确;匀光棒嵌入后,与固定装置的接触面仅为四条棱角,99%以上面积直接与空气接触,光线不易泄漏,通光率达95%以上,同时光照均匀度可以提高3%- 5%。
通孔孔径为4.65mm,当安装固定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4.68mm的匀光棒时,既保证匀光棒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大的空气接触面积,且安装操作简便。
通孔一端设置有角度为30°的孔口倒角,这种倒角角度不仅使匀光棒的推入更加容易,而且由于形状限制,匀光棒在推入过程中自动滑落到通孔的中间位置,保证了安装的精确性。
外部支撑结构设置为铝合金材料,不易变形,对内部软质支撑体起到包裹式的连接支撑,对外面可以通过法兰与相关设备连接固定。
软质支撑体横截面圆直径为13mm,是通孔孔径的2.8倍,在这个比例条件下,软质支撑体由于自然收缩而对匀光棒产生的夹紧固定力度是最合适的,既不会太松导致安装固定不稳定,也不会因为太紧而对匀光棒造成损坏或者影响匀光棒的空气接触率。
实施例2匀光棒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开设有1个通孔2的软质支撑体1,通孔2两端各设置1个接触支撑孔3,通孔2中间部分为圆柱形的非接触孔 4,非接触孔4与接触支撑孔3共轴;软质支撑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与接触支撑孔3共轴,软质支撑体1的横截面直径为13mm,软质支撑体1材质为邵氏硬度55-65的聚四氟乙烯,通孔2的长度等于匀光棒8的长度,接触支撑孔3孔径为4.65mm,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8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4.68mm,非接触孔4孔径为5mm,接触支撑孔3的1端设有孔口倒角5,倒角角度为45°。
匀光棒固定装置外部设置有外部支撑结构6,外部支撑结构6呈圆柱体,软质支撑体1 镶嵌于外部支撑结构6内,与外部支撑结构6共轴,外部支撑结构6材质为不锈钢,其外侧设置有连接法兰7。
在这种设计条件下,通孔的形状为两端接触支撑孔、其余部分为非接触孔,匀光棒安装固定在其中时,只有两端部分会与软质支撑体接触,中间大部分长度外于绝对的悬空状态,进一步增大匀光棒的空气接触面积,通光率达97%以上,同时光照均匀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3匀光棒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开设有1个通孔2的软质支撑体1,通孔2一端设置1个接触支撑孔3,另一端为圆柱形的非接触孔4,非接触孔4与接触支撑孔3共轴;软质支撑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与接触支撑孔3共轴,软质支撑体1的横截面直径为13mm,软质支撑体1材质为邵氏硬度55-65的聚四氟乙烯,通孔2的长度等于匀光棒8的长度,接触支撑孔3孔径为4.65mm,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8横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4.68mm,非接触孔4孔径为5mm,接触支撑孔3的1端设有孔口倒角 5,倒角角度为40°。
匀光棒固定装置外部设置有外部支撑结构6,外部支撑结构6呈圆柱体,软质支撑体1 镶嵌于外部支撑结构6内,与外部支撑结构6共轴,外部支撑结构6材质为铝合金,其外侧设置有连接法兰7。
在这种设计条件下,通孔一端为接触支撑孔,另一端为非接触孔,匀光棒安装固定在其中时,只有一端会与软质支撑体接触,另一端外于绝对的悬空状态,进一步增大匀光棒的空气接触面积,通光率达97%以上,同时光照均匀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这种设计相较于实施例2中匀光棒固定装置的软质支撑体而言,其形状构造更容易生产加工。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通孔的软质支撑体,所述软质支撑体硬度为邵氏硬度50-80;所述通孔在轴向方向上的全部或部分为圆柱形的接触支撑孔,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孔径小于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支撑孔的孔径为所安装固定的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的0.99-0.99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空间区域包含接触支撑孔的全部空间区域以及在通孔长度范围内接触支撑孔的轴向上的延伸空间区域的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长度等于匀光棒的长度,所述接触支撑孔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孔口倒角,所述倒角角度为3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支撑体包括1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接触支撑孔,所述通孔内接触支撑孔以外部分为非接触孔,所述非接触孔为圆柱形孔,与接触支撑孔共轴,其孔径大于所安装固定匀光棒横截面外接圆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支撑体为圆柱体,所述通孔位于软质支撑体中心,通孔内的接触支撑孔与软质支撑体共轴;所述软质支撑体横截面圆直径为接触支撑孔孔径2-3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棒固定装置还包括外部支撑结构,外部支撑结构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所述软质支撑体位于外部支撑结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支撑体的材质为邵氏硬度为55-65的聚四氟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两端为接触支撑孔、中间部分为非接触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匀光棒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端为接触支撑孔、另一端为非接触孔。
CN201720347416.XU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Active CN20689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7416.XU CN206892554U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7416.XU CN206892554U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2554U true CN206892554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3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7416.XU Active CN206892554U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2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911A (zh) * 2018-05-09 2018-10-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窗口扫描式曝光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911A (zh) * 2018-05-09 2018-10-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窗口扫描式曝光装置
CN108663911B (zh) * 2018-05-09 2019-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窗口扫描式曝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9754A (zh) 一种梁构件弯扭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8362193B (zh) 一种管件测量调直一体机
CN206892554U (zh)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CN202420409U (zh) 英制圆锥轴承套圈装配倒角检测器
CN205981042U (zh) 薄壁大直径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装置
CN20400399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滚珠轴承
CN207600339U (zh) 一种新型从动锥齿轮节圆跳动检具
CN203628161U (zh) 一种用于焊接球测量的棱镜底座
CN207214995U (zh) 一种新型的接地极直线度检测装置
CN106842828B (zh) 一种匀光棒固定装置
CN205561559U (zh) 一种辊底式加热炉的可调节炉辊
CN208884942U (zh) 一种新型装修调平组件
CN202974944U (zh) 一种管道检测器探头浮动架机构
CN202350699U (zh) 一种电机壳端盖专用量具
CN2781324Y (zh) 深度塞规
CN207741680U (zh) 一种球面滚子检测装置
CN208528898U (zh) 一种玻璃检具上的定位支承结构
CN207816490U (zh) 一种筒式测力传感器
CN105673821B (zh) 风电齿轮箱中用于装配支承销轴的装置及方法
CN208557244U (zh) 一种试验用预应力筋-锚具、夹具组装件环形支承垫板
CN207907848U (zh) 一种轴向游隙测量装置
CN205102751U (zh) 相对位置检测仪
CN204495225U (zh) 一种半圆孔偏心圆弧槽检测装置
CN105571458B (zh) 一种m1c气缸外径止通规
CN204247981U (zh) 一种用于轴类加工的顶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