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3605U - 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73605U CN206873605U CN201720360097.6U CN201720360097U CN206873605U CN 206873605 U CN206873605 U CN 206873605U CN 201720360097 U CN201720360097 U CN 201720360097U CN 206873605 U CN206873605 U CN 2068736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ing pit
- settling tank
- depth
- early
- stage rain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由预处理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以及溢流排放池组成;所述预处理池由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以及接水槽依次排布组成,所述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底部均设有一重力排砂管,所述第二沉降池的上方固定一隔油挡板,所述隔油挡板的前面还设置一半管排油管;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深度小于预处理池的深度,接水槽的深度大于第二沉降池的深度;所述收集池与所述预处理池相邻设置,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收集池之间开设过水孔,所述收集池还与所述溢流排放池相邻设置,所述溢流排放池的深度小于所述收集池的深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对雨水进行沉沙隔油预处理,减轻污水处理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即是在降雨初始阶段产生的径流雨水。在工业企业中,由于初期雨水溶解了厂区上方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厂区屋面、地面、露天装置等,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除此以外,初期雨水中的污染除了地面垃圾、泥砂外,还含有工业企业生产、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现象,经雨水冲刷会形成含有油、苯、芳烃、有机氯、酸、碱等不同污染物的地表径流。水质一般会超过受纳水体的允许排放标准,有时甚至会超过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因此,为防止初期雨水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厂区的初期雨水要求先收集排入初期雨水池,再用泵逐步抽送至厂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外排。
如何控制将初期雨水收集入初期雨水池,中后期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目前常用的做法有两种,采用时间控制(自动或人工)和液位控制。L
时间控制是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时间,将前10min或15min内的降雨收集于初期雨水收集池,但由于降雨时间的不确定性,不管是采用自动控制还是人工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定困难,加上操作人员的不重视,很多时候达不到分流的目的。
液位控制是在初期雨水收集池前设置分流井,将收集池的液位标高与切换阀门开启连锁,通过设定的液位控制阀门开启或关闭,实现初期污染雨水与后期洁净雨水自然分流。液位控制不需人工控制,操作方便,但需使用到电动阀门与液位控制装置等电气设备,故障率高,投资大。
此外,传统的初期雨水池将初期雨水收集后,泵入后续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而自身没有设置预处理设施,无疑加大了后续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对雨水进行沉沙隔油预处理,减轻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由预处理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以及溢流排放池组成;所述预处理池由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以及接水槽依次排布组成,所述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底部均设有一重力排砂管,所述第二沉降池的上方固定一隔油挡板,所述隔油挡板的前面还设置一半管排油管;所述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深度小于所述预处理池的深度,所述接水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沉降池的深度;所述收集池与所述预处理池相邻设置,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收集池之间开设过水孔,所述收集池还与所述溢流排放池相邻设置,所述溢流排放池的深度小于所述收集池的深度。
更优地,所述收集池与溢流排放池的隔墙上方设置一旋转调节堰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增设了隔油、沉砂预处理池,对初期雨水中含有的泥砂、油污等进行沉砂、隔油预处理,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
2、结构简单,整个初期雨水收集过程,无任何人工操作,也没有使用到任何电气设施,真正做到简单易行;
3、溢流排放池的设置污水处理中氧化沟的旋转堰门,可对收集的初期雨水量进行小范围调整,以适应较小降雨历时的情况,减轻后续污水处理设施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剖面图。
图3为图1中2-2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由预处理池10、用于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20以及溢流排放池30组成;所述预处理池10由第一沉降池11、第二沉降池12以及接水槽13依次排布组成,所述第一沉降池11和第二沉降池12的底部均设有一重力排砂管14,所述第二沉降池12的上方固定一隔油挡板15,所述隔油挡板15的前面还设置一半管排油管16;所述第一沉降池11和第二沉降池12的深度H1、H2小于所述预处理池10的深度H3,所述接水槽13的深度H4大于所述第二沉降池12的深度H2;所述收集池20与所述预处理池10相邻设置,所述接水槽13与所述收集池20之间开设过水孔21,所述收集池20还与所述溢流排放池30相邻设置,所述溢流排放池30的深度H5小于所述收集池20的深度H6。所述半管排油管16、重力排砂管14的一端设于所述预处理池10内,另一端设于所述预处理池10外。一般地,所述预处理池10的深度H3等于所述收集池20的深度H6。
更优地,所述收集池20与溢流排放池30的隔墙31上方设置一旋转调节堰门32,其作用是:当收集池20的容积需要适当增大或缩小时,可以通过所述旋转调节堰门32增大或缩小收集池20的容积,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运行过程中,在预处理池10的侧壁上开孔17并连接雨水进水管,使得雨水先经过第一沉降池11、再经过第二沉降池12,然后流入接水槽13。初期雨水先排入预处理池10,在预处理池10中通过第一沉降池11和第二沉降池12先对初期雨水中含有的泥砂等进行沉砂预处理,同时,通过隔油挡板15和半管排油管16对油污进行隔油处理,所述半管排油管16的开口朝向雨水前进的方向,使得油污聚集于半管排油管16内,所述半管排油管16的位于预处理池10外的一端略低于位于预处理池10内的一端,形成一高度差,方便排油处理。通过预处理池10的处理,减轻后续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而后雨水再自流入收集池20,收集池20的有效容积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与厂区雨水收集面积等数据计算得出,可将降雨初期的雨水(15-20min)全部收集于此。而当降雨历时超过这个时间后,收集入的中后期雨水(基本为干净的雨水)经过沉砂、隔油预处理,再流入收集池20后,将会自动溢流出收集池20,进入溢流排放池30,再排入厂区雨水管网。整个收集过程,无需人工操作,也没有使用到任何电气设施,真正做到简单易行。待雨停或晴天后,再用排污泵将收集的初期雨水以及浮油、沉渣等污染物泵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这同时也将雨水池清空,为下一次的初期雨水收集做好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增设了隔油、沉砂预处理池,对初期雨水中含有的泥砂、油污等进行沉砂、隔油预处理,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
2、结构简单,整个初期雨水收集过程,无任何人工操作,也没有使用到任何电气设施,真正做到简单易行;
3、溢流排放池的设置污水处理中氧化沟的旋转堰门,可对收集的初期雨水量进行小范围调整,以适应较小降雨历时的情况,减轻后续污水处理设施的负担。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由预处理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以及溢流排放池组成;所述预处理池由第一沉降池、第二沉降池以及接水槽依次排布组成,所述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底部均设有一重力排砂管,所述第二沉降池的上方固定一隔油挡板,所述隔油挡板的前面还设置一半管排油管;所述第一沉降池和第二沉降池的深度小于所述预处理池的深度,所述接水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沉降池的深度;所述收集池与所述预处理池相邻设置,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收集池之间开设过水孔,所述收集池还与所述溢流排放池相邻设置,所述溢流排放池的深度小于所述收集池的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与溢流排放池的隔墙上方设置一旋转调节堰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60097.6U CN206873605U (zh) | 2017-04-07 | 2017-04-07 | 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60097.6U CN206873605U (zh) | 2017-04-07 | 2017-04-07 | 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73605U true CN206873605U (zh) | 2018-01-12 |
Family
ID=61342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60097.6U Active CN206873605U (zh) | 2017-04-07 | 2017-04-07 | 一种自动运行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73605U (zh) |
-
2017
- 2017-04-07 CN CN201720360097.6U patent/CN2068736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7209B (zh) | 地埋式高效初期雨水处理装置 | |
CN102182242B (zh) |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及其雨水处理方法 | |
CN105625545B (zh) |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 |
CN105714723B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 |
CN206360068U (zh) |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 | |
CN101967841A (zh) | 一种在市政管网系统中实现初期雨水截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14913A (zh) |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 |
CN105735449A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5804200B (zh) | 一种分片截流在线处理排放系统 | |
CN111705866B (zh) | 一种绿色建筑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 | |
KR100577535B1 (ko) | 초기우수분리장치를 구비한 비점오염물질 처리시설 | |
CN211817483U (zh) |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 |
CN103590484A (zh) | 一种水力自动控制的跳越堰初期雨水截流井和截流方法 | |
CN204607764U (zh) | 地埋式高效初期雨水处理装置 | |
CN105672460A (zh) | 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与自净式沉砂装置 | |
CN106958287B (zh) |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 | |
WO2019061869A1 (zh) | 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装置 | |
CN107059989A (zh) |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1535416B (zh) | 基于延时调节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源头控制的系统和工艺 | |
CN106013388A (zh) | 一种水处理系统和水处理方法 | |
CN209523286U (zh) | 雨水终端应急沉砂井 | |
CN205637032U (zh) |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 |
CN205475587U (zh) |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 |
CN210459373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7119781A (zh) | 一种城市防洪排水自动集污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