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2170U - 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72170U CN206872170U CN201720470641.2U CN201720470641U CN206872170U CN 206872170 U CN206872170 U CN 206872170U CN 201720470641 U CN201720470641 U CN 201720470641U CN 206872170 U CN206872170 U CN 2068721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ortion
- storage device
- data wire
- housing
- ch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应用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可进行打开或关闭,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收纳装置关闭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收容腔,用于收纳数据线,防止同一数据线或不同数据线之间的缠绕和打结,便于随时取用;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数据线、固定件和上述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收纳放置和随身携带,而且数据线闲置时可收纳于收纳装置中,避免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接头生锈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需要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而数据线作为数据传输的一种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数据线的外形一般为细长条状,且一般较为小巧,常常存在如下问题:1)在收纳方面较为不便,单条数据线自身线体容易缠绕打结,多条数据线之间更容易相互缠绕,如果不做合理的放置和收纳,将容易丢失或对使用造成不便,尤其是在急需使用时,缠绕的数据线使得使用者不能达到随取随用的目的;2)数据线的携带也是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有时使用者需要随身携带数据线,但其细长小巧的外形使得携带起来较为不便,容易丢失或者缠绕打结,对使用造成不便;3)数据线接头长期置于空气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生锈等问题,使得其失去原有的功能。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数据线进行收纳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方便携带的数据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可进行打开或关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收纳装置关闭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收容腔,用于收纳数据线;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固定在其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外壳和固定在其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并可相对第二连接部做往复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槽配合使用的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可随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的运动而在所述滑槽内做相应的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中空的柱状结构,其包括侧壁和由侧壁围成的内腔,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侧壁上,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其轴向开设,所述第二滑槽沿其周向开设,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上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环,用于限定第一连接部上的限位滑块沿第一滑槽运动的行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或穿透所述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所述限位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装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腔里,此时所述限位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滑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所述侧壁的外侧或穿透所述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限位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此时所述限位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滑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当收纳装置关闭时,所述弹性装置被压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引出数据线的出线口。
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数据线、固定件和上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数据线包括线体和分别与线体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固定件包括一安装孔,所述线体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可在孔内滑动,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装置内,所述线体可卷绕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从而被收纳在所述收纳装置的收容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线体可从所述收纳装置的出线口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可进行打开或关闭,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收纳装置关闭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收容腔,用于收纳数据线,防止同一数据线或不同数据线之间的缠绕和打结,便于随时取用;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数据线、固定件和上述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收纳放置和随身携带,而且数据线闲置时可收纳于收纳装置中,避免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接头生锈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一个实施例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一个实施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对数据线进行收纳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一个实施例部分零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图5所示实施例部分零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图5所示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图5所示实施例挂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一个实施例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一个实施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对数据线进行收纳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3,本实施例数据线收纳装置,可进行打开或关闭,关闭状态如图1所示,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该收纳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当收纳装置关闭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收容腔300,用于收纳数据线400,数据线闲置时可收纳于收纳装置中,避免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接头生锈等问题。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据线收纳装置一个实施例部分零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外壳120和固定在其内的第一连接部110,第一连接部110通过螺钉与第一外壳120相连接,第一外壳上开设有用于防止因材料收缩变形而产生缺陷的工艺孔131和用于覆盖该安装孔的盖板132;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二外壳220和固定在其内的第二连接部210。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为柱状结构,第二连接部210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安装时,所述第一连接110部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10上,并可相对第二连接部做往复运动。
第二连接部210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220内表面,将该端称为下端,另一端直径缩小,形成安装部214,其上设置有卡槽213,将该端称为上端;第二连接部包括侧壁和内腔,该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滑槽,包括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12,第一滑槽211沿其轴向开设,第二滑槽212沿其周向开设并与第一滑槽211一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21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下端附近的侧壁上,第一滑槽211从第二连接部210上端沿轴向延伸到第二滑槽212一端并与之连通,从而形成近似L形的。第一连接部110上设置有与限位滑槽配合使用的限位滑块111,限位滑块可随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的运动而在限位滑槽内做相应的滑动。第二连接部210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限位环500,用于限定第一连接部110上的限位滑块111沿第一滑槽210运动的行程。限位环500为环状体,包括中心通孔501,安装凸棱521和安装槽522, 安装凸棱521与第二连接部210上端的卡槽213配合安装,安装槽522与第二连接部210上端的安装部214配合安装,限位环500安装到第二连接部210上端后,卡槽213和安装凸棱521的作用下,二者不可相对转动,限位环经粘胶固定连接在该第二连接部上端。限位环500上还设置有穿线环510,其固定在限位环上,用于穿设数据线线体。
本实施例中,限位滑槽开设在第二连接部210侧壁的内侧或穿透该侧壁,限位滑块1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0的外壁,第一连接部110插装在第二连接210部的内腔里,此时限位滑块111位于限位滑槽中。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滑槽还可以开设在第二连接部210侧壁的外侧或穿透该侧壁,第一连接部110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包括外壁和内壁,限位滑块1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内壁,第一连接部110套设在第二连接部210外壁,此时所述限位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滑槽中。
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210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600,其具体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内腔里的压缩弹簧,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的下端112和第二连接部210的内腔底部相抵持,有第二连接部内腔的内壁进行限位。
关闭收纳装置时,将第一连接部110下压,第一安装部上的限位滑块111沿第二连接部210上的第一滑槽211滑动,到达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交汇处,此时弹性装置600即压缩弹簧被压缩,对应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转动第一外壳120,使得第一连接部110相对第二连接部210发生转动,限位滑块111滑入第二滑槽212并可沿着第二滑槽进行滑动,此时,收纳装置关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在弹性装置600的回复力作用下有沿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轴向相互背离的趋势,但由于限位滑块111位于第二滑槽212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关闭的状态。
打开收纳装置时,反向(与上述关闭收纳装置时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使得限位滑块111沿第二滑槽212向第一滑槽211滑动,限位滑块到达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12的交汇处,操作者松开手,此时,在弹性装置600的回复力作用下,限位滑块111沿着第一滑槽211向第二连接部210的上端滑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沿着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轴向互相背离,即弹性装置600将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弹开,此时收纳装置打开,限位滑块111沿着第一滑槽211运动到第二连接部210上端时,固定在第二连接部210上端安装部214上固定的限位环500将其限位,防止其滑出第一滑槽210,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10的下端112保持在第二连接部210的内腔里,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保持连接而不拆散。
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引出数据线的出线口,具体为收纳装置关闭时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出线口140(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出线口230,收纳装置关闭时,二者位置相对应,共同构成收纳装置出线口,数据线可由该出线口引出收纳装置进行使用。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本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数据线700、固定件和前述图1-4所示实施例的收纳装置,数据线700包括线体710、第一插头720和第二插头730,图5所示数据线的收纳装置为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壳体200上的第二连接部210可作为绕线柱,数据线线体可卷绕在该绕线柱上,第一接头720和第二接头730可收纳到收纳装置内,如图3所示。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图5所示实施例部分零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数据线700、固定件和前述图1-4所示实施例的收纳装置,数据线700包括线体710、第一插头720和第二插头730,固定件具体为固定环510,其包括一安装孔511,数据线线体710穿设在该安装孔511内并可在其孔内滑动,数据线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不可穿过该固定环510,使得数据线不易脱离收纳装置,便于收纳;固定环510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装置内,具体为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部210上端固定的限位环500上,安装时,将数据线线体710穿设在该固定环510上,再进行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接线安装。
图7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图5所示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参考图5,使用时,打开收纳装置,将数据线第一插头720和第二插头730取出,将线体710从收纳装置的出线口穿出,然后关闭收纳装置,此时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数据线第一接头720和第二接头730均在收纳装置外部,可直接连接设备进行使用。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图5所示实施例挂接状态示意图,参考图8,将收纳装置打开,然后将数据线线体710的一部分从收纳装置的出线口引出,然后关闭收纳装置如图8所示,线体710在收纳装置外部呈封闭环状,便于将该数据传输装置进行挂接放置或随身携带,数据线其他部分位于收纳装在内部,避免缠绕打结的现象。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可进行打开或关闭,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收纳装置关闭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形成一个收容腔,用于收纳数据线;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固定在其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外壳和固定在其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并可相对第二连接部做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槽配合使用的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可随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的运动而在所述滑槽内做相应的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中空的柱状结构,其包括侧壁和由侧壁围成的内腔,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侧壁上,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其轴向开设,所述第二滑槽沿其周向开设,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环,用于限定第一连接部上的限位滑块沿第一滑槽运动的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或穿透所述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所述限位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壁,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装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腔里,此时所述限位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所述侧壁的外侧或穿透所述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限位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壁,此时所述限位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滑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当收纳装置关闭时,所述弹性装置被压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引出数据线的出线口。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线、固定件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线收纳装置,所述数据线包括线体和分别与线体两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固定件包括一安装孔,所述线体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可在孔内滑动,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收纳装置内,所述线体可卷绕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从而被收纳在所述收纳装置的收容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可从所述收纳装置的出线口穿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70641.2U CN206872170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70641.2U CN206872170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72170U true CN206872170U (zh) | 2018-01-12 |
Family
ID=6134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70641.2U Active CN206872170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721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6618A (zh) * | 2018-04-18 | 2018-07-27 | 陈柏龙 |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数据线 |
-
2017
- 2017-04-28 CN CN201720470641.2U patent/CN2068721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6618A (zh) * | 2018-04-18 | 2018-07-27 | 陈柏龙 |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数据线 |
CN108336618B (zh) * | 2018-04-18 | 2019-12-06 | 江西立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数据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28868B2 (en) | Wire-winding device for two kinds of cables | |
US6079657A (en) | Structure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 reel | |
US20140110150A1 (en) | Power cord collector for power supply | |
CN206872170U (zh) | 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及数据传输装置 | |
CN205319457U (zh) | 一种扁平的结构功能优化的数据线 | |
CN204465811U (zh) | 可收纳耳机线的数据线装置盒 | |
CN105480790B (zh) | 数据线收纳盒 | |
CN202749642U (zh) | 便携式多接口转换器 | |
US7028939B2 (en) | Assembled windlass structure | |
CN207910202U (zh) | 一种多功能的充电数据线 | |
CN205793146U (zh) | 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装置 | |
US10737902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cables | |
CN208508090U (zh) | 一种便于收纳和携带的数据线结构 | |
CN206790165U (zh) | 一种便于收纳导电线的充电器 | |
CN204905601U (zh) | 伸缩式手机座数据线 | |
CN206196002U (zh) | 一种耳机听筒装置、耳机插头装置 | |
CN211351180U (zh) | 长度可调的数据连接线 | |
CN208433603U (zh) | 伸缩数据线 | |
CN206976729U (zh) | 一种单边可定位拉伸收缩数据线收纳装置 | |
CN209057333U (zh) | 一种耳机收纳装置 | |
CN208054646U (zh) | 一种带伸缩功能的收纳线盒 | |
CN206962478U (zh) | 一种存储数据和充电同时可储物的便携移动设备 | |
JP2017199889A (ja) | コードケース | |
CN206640753U (zh) | 带绕线槽的蓝牙主机 | |
CN211326442U (zh) | 一种前列腺增生辅助治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5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301, building 5, No. 15, Yinhu Road, jiaoyitang,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i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31 West, 4th floor, building 3, jinruizho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uarong Road, Dalang street, Longhua new area,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HENGYU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