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7900U -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7900U
CN206857900U CN201720535698.6U CN201720535698U CN206857900U CN 206857900 U CN206857900 U CN 206857900U CN 201720535698 U CN201720535698 U CN 201720535698U CN 206857900 U CN206857900 U CN 206857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network
antiwind
gear
web fram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56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 An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 An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 An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 Ann (xiam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56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7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7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79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其包括收纳齿轮、导向轮、齿轮罩,所述收纳齿轮和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齿轮罩内;所述齿轮罩至少设有一侧边开口,所述收纳齿轮设置在所述侧边开口的中部,且所述收纳齿轮露出所述侧边开口;所述导向轮包括两个以上并分别所述收纳齿轮的两侧;从而防止防护网在收纳或展开过程中发生缠绕,使得电梯厅门失效时防护网能够顺利在相应电梯厅口伸展开以阻止人们进入井道,防止人们跌入井道内,确保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轿厢,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代步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乘坐电梯也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发生的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电梯不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井道的坠落事故,直接造成人员的伤亡,其中的原因大部分是梯门机构失灵,或者人为的违章操作,导致轿箱未在该层,而梯门意外打开乘客或工作人员失足坠入井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目前,大多数电梯的防坠落保护装置采用机械式或者防护网式,但机械式保护装置安全系数低,且需要频繁的人为检修,不但给使用带来了麻烦,且造成资源浪费;防护网式保护装置在收网过程中容易使防护网缠绕在一起,导致在电梯门失效时,防护网无法在相应电梯厅口顺利展开,导致防护网失去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通过在防护网的收纳齿轮上设置齿轮罩,并在收纳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导向轮,防止防护网在收纳或展开过程中发生缠绕,使得电梯厅门失效时防护网能够顺利在相应电梯厅口伸展开以阻止人们进入井道,防止人们跌入井道内,确保人身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缠绕收网结构,其包括收纳齿轮(50)、导向轮(60)、齿轮罩(70),所述收纳齿轮(50)和所述导向轮(60)设置在所述齿轮罩(70)内;所述齿轮罩(70)至少设有一侧边开口,所述收纳齿轮(50)设置在所述侧边开口的中部,且所述收纳齿轮(50)露出所述侧边开口;所述导向轮(60)包括两个以上并分别所述收纳齿轮(50)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导向轮(60)设置在所述齿轮罩(70)的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齿轮罩(70)包括相互锁紧连接的面罩(71)和背板(72),且所述面罩(71)的外表面采用光滑圆弧面。
优选的,所述面罩(71)的内表面设有用于装接所述收纳齿轮(50)的收纳齿轮枢接轴(711)和用于装接导向轮(60)的导向轮枢接轴(712),所述背板(72)在所述收纳齿轮枢接轴(711)和所述导向轮枢接轴(712)对应位置设有枢接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防护网,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缠绕收网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左右两侧的吊绳(11)和连接在左右两侧吊绳(11)之间的防护网(10),所述吊绳(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电梯井道顶端的顶楼板和底端的底楼板,所述防护网(10)沿着所述吊绳(11)从所述顶楼板延伸至所述底楼板并覆盖每个电梯厅口(20),所述防缠绕收网结构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电梯轿厢(3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张紧轮(40);其中,
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上方张紧轮(40)、下方张紧轮(40)、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将所述防护网(10)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以打开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电梯轿厢(30)继续上升或下降并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下方张紧轮(40)、上方张紧轮(40)、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将所述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优选的,所述顶楼板和所述底楼板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绳(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楼板上的吊环和所述底楼板上的吊环。
优选的,所述收纳齿轮(50)的周缘设有收纳齿,且所述收纳齿露出所述齿轮罩(70)的侧边开口,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收纳齿插入所述防护网(10)的网格孔,以在所述收纳齿轮(50)随着轿厢运动而转动过程中将所述当前电梯厅口(20)的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并在所述电梯轿厢(30)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网格孔脱离所述收纳齿并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优选的,所述收纳齿轮(50)设有收纳槽,所述导向轮(60)设有导向槽,所述吊绳(11)依次穿过所述收纳齿轮(50)一侧的导向槽、所述收纳槽、所述收纳齿轮(50)另一侧的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与所述电梯轿厢(30)之间的纵向安装距离大于所述张紧轮(40)与所述电梯轿厢(30)之间的纵向安装距离。
优选的,所述电梯轿厢(30)还设有吊绳导槽(31),所述吊绳导槽(31)设置在以下一个以上位置:所述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与所述上方张紧轮(40)之间、所述上方张紧轮(40)与所述下方张紧轮(40)之间、所述下方张紧轮(40)与所述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防缠绕收网结构,通过在防护网的收纳齿轮上设置齿轮罩,并在收纳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导向轮,防止防护网在收纳或展开过程中发生缠绕,使得电梯厅门失效时防护网能够顺利在相应电梯厅口伸展开以阻止人们进入井道,防止人们跌入井道内,确保人身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设置在所述齿轮罩的拐角处,对防护网的吊绳进行导向,从而防止防护网卡入齿轮罩内;
(3)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罩的外表面采用光滑圆弧面,能够防止防护网卡挂在齿轮或齿轮罩上,从而发生缠绕影像防护网的正常收纳和展开;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梯井道内设置独立于轿厢的吊绳,然后在吊绳上设置防护网,与电梯轿厢的钢丝绳没有共用,使得承重是设置在楼板上,不影响电梯轿厢的承载量;
(5)防护网从收纳齿轮的一侧向张紧轮的一侧进行收纳,由收纳齿轮进行抓取和定位防护网,由张紧轮对防护网进行收拢,使得防护网收放自如,运行更顺畅;
(6)所述防缠绕收纳结构与所述电梯轿厢的纵向安装距离大于所述张紧轮与所述电梯轿厢的纵向安装距离,使得防护网的吊绳在收纳时不会形成死角,运行更顺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防护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防护网的防缠绕收网结构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防护网的防缠绕收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防护网的防缠绕收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防护网的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防护网;11-吊绳;20-电梯厅口;30-电梯轿厢;31-吊绳导槽;
40-张紧轮;41-张紧轮定位座;
50-收纳齿轮;60-导向轮;
70-齿轮罩;71-面罩;711-收纳齿轮枢接轴;712-导向轮枢接轴;72-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缠绕收网结构,其包括收纳齿轮50、导向轮60、齿轮罩70,所述收纳齿轮50和所述导向轮60设置在所述齿轮罩70内;所述齿轮罩70至少设有一侧边开口,所述收纳齿轮50设置在所述侧边开口的中部,且所述收纳齿轮50露出所述侧边开口;所述导向轮60包括两个以上并分别所述收纳齿轮50的两侧。
所述导向轮60设置在所述齿轮罩70的拐角处。并且,所示导向轮60的数量可分别在所述收纳齿轮50的两侧分别并排设置多个,使得吊绳滑动更顺畅。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罩70上的导向轮60的安装口与所述收纳齿轮50的安装口相互连通形成所述侧边开口,该侧边开口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齿轮罩70的拐角处。
所述收纳齿轮50的周缘设有收纳齿,且所述收纳齿露出所述齿轮罩70的侧边开口。并且,所述收纳齿轮50设有收纳槽,所述导向轮60设有导向槽,所述吊绳11依次穿过所述收纳齿轮50一侧的导向槽、所述收纳槽、所述收纳齿轮50另一侧的导向槽。
所述齿轮罩70包括相互锁紧连接的面罩71和背板72,且所述面罩71的外表面采用光滑圆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72采用镂空结构,但也可以设置成封闭结构;所述面罩71和所述背板72的锁紧方式可采用一侧铰链转动配合,另一侧螺纹锁紧连接;或者所述面罩71和所述背板72的还可以采用两侧均通过螺纹锁紧连接,不以此为限。所述面罩71的内表面设有用于装接所述收纳齿轮50的收纳齿轮枢接轴711和用于装接导向轮60的导向轮枢接轴712,所述背板72在所述收纳齿轮枢接轴711和所述导向轮枢接轴712对应位置设有枢接孔。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防护网,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缠绕收网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左右两侧的吊绳11和连接在左右两侧吊绳11之间的防护网10,所述吊绳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电梯井道顶端的顶楼板和底端的底楼板,所述防护网10沿着所述吊绳11从所述顶楼板延伸至所述底楼板并覆盖每个电梯厅口20,所述防缠绕收网结构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电梯轿厢3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张紧轮40;其中,
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上方张紧轮40、下方张紧轮40、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将所述防护网10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以打开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电梯轿厢30继续上升或下降并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下方张紧轮40、上方张紧轮40、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将所述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齿轮50的收纳齿露出所述齿轮罩70的侧边开口,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收纳齿插入所述防护网10的网格孔,以在所述收纳齿轮50随着轿厢运动而转动过程中将所述当前电梯厅口20的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并在所述电梯轿厢30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网格孔脱离所述收纳齿并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与所述电梯轿厢30之间的纵向安装距离大于所述张紧轮40与所述电梯轿厢30之间的纵向安装距离。
所述电梯轿厢30还设有吊绳导槽31,所述吊绳导槽31设置在以下一个以上位置:所述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与所述上方张紧轮40之间、所述上方张紧轮40与所述下方张紧轮40之间、所述下方张紧轮40与所述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之间。
所述顶楼板和所述底楼板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绳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楼板上的吊环和所述底楼板上的吊环。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绳11设有两条,分别为左侧吊绳和右侧吊绳,防护网设置在左侧吊绳和右侧吊绳之间。所述防护网10沿着所述吊绳11从所述顶楼板延伸至所述底楼板并覆盖每个电梯厅口20,是指,所述防护网的面积不一定要覆盖整个电梯井道,只需覆盖所有电梯厅口20即可,即,防护网的左右两侧宽度可略大于电梯厅口20的宽度,防护网的上下两端高度只需略高于最顶楼的电梯厅口20的顶端和略低于最底楼的电梯厅口的底端。这样可以使防护网伸展开时处于相应电梯厅口20的正前方,并将电梯厅口20的正前方完全覆盖住,在电梯厅门失效时,可有效阻止人们进入电梯井道,安全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缠绕收纳结构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左侧的上方和左侧的下方,所述张紧轮40包括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右侧的上方和右侧的下方,从而使得防护网10在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从左侧向右侧收纳;反之,还可以将所述防缠绕收纳结构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右侧,将所述张紧轮40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左侧,从而使得防护网10在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从右侧向左侧收纳。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上方防缠绕收纳结构和上方张紧轮40之间增设另一张紧轮,或者在下方防缠绕收纳结构和下方张紧轮40之间增设另一张紧轮,或者在上方张紧轮和下方张紧轮之间增设另一张紧轮。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防护网的运行过程简述如下:
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上方张紧轮40、下方张紧轮40、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将所述防护网10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以打开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电梯轿厢30继续上升并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下方张紧轮40、上方张紧轮40、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将所述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电梯轿厢30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下方张紧轮40、上方张紧轮40、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将所述防护网10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以打开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电梯轿厢30继续下降并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上方张紧轮40、下方张紧轮40、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的其中一导向轮60、收纳齿轮50、其中另一导向轮60,将所述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缠绕收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齿轮(50)、导向轮(60)、齿轮罩(70),所述收纳齿轮(50)和所述导向轮(60)设置在所述齿轮罩(70)内;所述齿轮罩(70)至少设有一侧边开口,所述收纳齿轮(50)设置在所述侧边开口的中部,且所述收纳齿轮(50)露出所述侧边开口;所述导向轮(60)包括两个以上并分别所述收纳齿轮(50)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收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60)设置在所述齿轮罩(70)的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收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罩(70)包括相互锁紧连接的面罩(71)和背板(72),且所述面罩(71)的外表面采用光滑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缠绕收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71)的内表面设有用于装接所述收纳齿轮(50)的收纳齿轮枢接轴(711)和用于装接导向轮(60)的导向轮枢接轴(712),所述背板(72)在所述收纳齿轮枢接轴(711)和所述导向轮枢接轴(712)对应位置设有枢接孔。
5.一种电梯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缠绕收网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的左右两侧的吊绳(11)和连接在左右两侧吊绳(11)之间的防护网(10),所述吊绳(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电梯井道顶端的顶楼板和底端的底楼板,所述防护网(10)沿着所述吊绳(11)从所述顶楼板延伸至所述底楼板并覆盖每个电梯厅口(20),所述防缠绕收网结构包括两组并分别设置在电梯轿厢(3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电梯轿厢(3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张紧轮(40);其中,
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上方张紧轮(40)、下方张紧轮(40)、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将所述防护网(10)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以打开当前电梯厅口(20);
所述电梯轿厢(30)继续上升或下降并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的吊绳(11)沿着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下方张紧轮(40)、上方张紧轮(40)、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将所述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楼板和所述底楼板分别固定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绳(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楼板上的吊环和所述底楼板上的吊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齿轮(50)的周缘设有收纳齿,且所述收纳齿露出所述齿轮罩(70)的侧边开口,所述电梯轿厢(30)上升或下降至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收纳齿插入所述防护网(10)的网格孔,以在所述收纳齿轮(50)随着轿厢运动而转动过程中将所述当前电梯厅口(20)的防护网(10)从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进行收纳,并在所述电梯轿厢(30)离开当前电梯厅口(20)时,所述防护网(10)的网格孔脱离所述收纳齿并从左右两侧之其中另一侧向左右两侧之其中一侧释放展开,以覆盖当前电梯厅口(2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齿轮(50)设有收纳槽,所述导向轮(60)设有导向槽,所述吊绳(11)依次穿过所述收纳齿轮(50)一侧的导向槽、所述收纳槽、所述收纳齿轮(50)另一侧的导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与所述电梯轿厢(30)之间的纵向安装距离大于所述张紧轮(40)与所述电梯轿厢(30)之间的纵向安装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30)还设有吊绳导槽(31),所述吊绳导槽(31)设置在以下一个以上位置:所述上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与所述上方张紧轮(40)之间、所述上方张紧轮(40)与所述下方张紧轮(40)之间、所述下方张紧轮(40)与所述下方防缠绕收网结构(50、60、70)之间。
CN201720535698.6U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57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5698.6U CN206857900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5698.6U CN206857900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7900U true CN206857900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56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57900U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79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5244A (zh) * 2017-05-15 2017-08-18 安如磐(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5244A (zh) * 2017-05-15 2017-08-18 安如磐(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4686U (zh) 一种防坠落齿轮传动式电梯
CN212295596U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组合式吊篮
CN205873573U (zh) 低顶层无底坑电梯
CN206857900U (zh)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CN206088700U (zh) 电梯防护网
CN106219369B (zh) 电梯防护网
CN207226716U (zh) 一种具有逃生装置的电梯
CN207632285U (zh) 一种强制式家用电梯
CN107285159A (zh) 一种安全防坠式升降电梯
CN107055244A (zh) 一种电梯防护网及其防缠绕收网结构
CN207418077U (zh) 机械式升降逃生装置和电梯
CN207001942U (zh) 单网式电梯防护结构
CN206751130U (zh) 卡槽式电梯防护网
CN202785172U (zh) 高层建筑特种逃生电梯系统
CN105905744A (zh) 一种垂直电梯防人坠落装置及防人坠落的垂直电梯
CN210214484U (zh) 微机房电梯
CN205820593U (zh) 一种防坠电梯
CN109384119A (zh) 机械式升降逃生装置、电梯和方法
CN211110562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钢丝绳防护装置
CN206014150U (zh) 一种风电塔筒专用升降平台
CN206014163U (zh) 一种设有安全防护装置的电梯
CN207827613U (zh) 一种防护网导向滑轮装置及往复式电梯防护网
CN206857905U (zh) 用于电梯防护网的防缠绕齿轮结构
CN106904506A (zh) 单网式电梯防护结构
CN2227107Y (zh) 具有储绳式对重曳引型全防护井字架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