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6649U -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6649U
CN206856649U CN201720738165.8U CN201720738165U CN206856649U CN 206856649 U CN206856649 U CN 206856649U CN 201720738165 U CN201720738165 U CN 201720738165U CN 206856649 U CN206856649 U CN 206856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battery terminal
terminal negative
engine room
forward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81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雪丽
郭云冲
艾磊
赵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81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6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6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6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该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中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中时,重新滑落至前机舱。

Description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背景技术
蓄电池作为汽车上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汽车内部的一些低电压电气设备进行供电。
蓄电池放置在前机舱内,并且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有蓄电池负极线束。通常在车辆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需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以避免蓄电池漏电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对车辆进行维修时需要对蓄电池负极线束的连接蓄电池的一端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的一端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取出,并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中进行检测或维修。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并没有固定该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结构。所以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可能会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滑落至前机舱内。并且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较小,蓄电池负极线束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内,将影响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中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容易滑落至前机舱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所述线束容纳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容纳孔为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容纳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为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的边缘延伸出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为具有圆角的维修开口,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设置于圆角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其中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通过线束容纳孔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容纳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这样蓄电池负极线束可以从线束开口进入线束容纳孔,从而更加方便的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放入线束容纳孔,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重新滑落至前机舱。进一步的,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较小,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时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会大大的增大取放难度,增加取放时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高了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2、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3、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1、线束容纳孔;132、线束开口;3、蓄电池负极线束;4、前机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示意图,该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中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
具体的,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设置在前机舱的正上方,其中前机舱中放置有蓄电池。由于蓄电池及蓄电池负极线束位于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下部,不方便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和取放。因此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和取放,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的底部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将蓄电池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连接的一端拆卸下来。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放置在方便蓄电池负极线束取放的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中。为了防止蓄电池负极线束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中时,重新滑落至前机舱。在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固定。较佳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通过线束开口132,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线束容纳孔131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储物盒,通过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其中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通过线束容纳孔131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这样蓄电池负极线束可以从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更加方便的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放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重新滑落至前机舱。进一步的,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较小,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时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会大大的增大取放难度,增加取放时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高了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
优选的,为了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线束容纳孔131中,防止蓄电池负极线束从线束开口132滑出,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束开口132的开口宽度小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
应当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蓄电池负极线束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挤压变形,在人为作用下将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放入线束容纳孔131。而在重力或者其它非人为作用下蓄电池负极线束是无法从线束开口132滑出的。为了进一步方便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
进一步地,线束容纳孔131用于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通常情况下,蓄电池负极线束为圆柱状线束,所以为了与蓄电池负极线束的形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束容纳孔131为圆孔。
当然为了方便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线束容纳孔131,较佳的,线束容纳孔131的直径大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当然也不限于此,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为弹性材料制成,所以线束容纳孔131的直径也可以不大于负极线束的直径。例如线束容纳孔131与蓄电池负极线束具有预设的干涉量,线束容纳孔131通过挤压的方式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一体成型。成型工艺简单,且能够提高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的设计工艺,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为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的边缘延伸出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过程中,划伤操作人员。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为具有圆角的维修开口,较佳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设置于圆角位置处。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第一状态示意图,蓄电池负极线束3与前机舱4内的蓄电池连接。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储物盒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当需要断开蓄电池的供电时,将蓄电池负极线束3从蓄电池上拆卸下来。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放置于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中。将蓄电池负极线束3通过线束开口132,放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将蓄电池负极线束3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由于线束开口132的开口宽度小于蓄电池负极线束3的直径,在重力或者其它非人为作用下蓄电池负极线束3是无法从线束开口132滑出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
继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的前机舱储物盒,通过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其中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通过线束容纳孔131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这样蓄电池负极线束可以从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更加方便的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放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重新滑落至前机舱。进一步的,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较小,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时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会大大的增大取放难度,增加取放时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高了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开口(132)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容纳孔(131)为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直径大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为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的边缘延伸出的凸起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为具有圆角的维修开口,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设置于圆角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
CN201720738165.8U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Active CN206856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8165.8U CN206856649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8165.8U CN206856649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6649U true CN206856649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8165.8U Active CN206856649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6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5523A3 (en) Method for charging a powertrain
CN20711725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收线功能的交流充电桩
CN106786833A (zh)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装置
EP1536540A3 (en) Battery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N206856649U (zh)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CN106299483A (zh)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裸电芯化成分容工艺方法
CN206976421U (zh) 一种蓄电池放置盒
CN206734083U (zh) 一种防水的汽车充电桩
CN202601950U (zh) 电动车电池盒充电接口
CN206225584U (zh) 一种防刮损便插式充电线
CN206765831U (zh) 具有前后双充电口的新能源汽车
CN204614830U (zh) 飞行器的电池组件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CN20684468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放线器
CN203135170U (zh) 一种太阳能公接头连接线
CN204290587U (zh) 接线盒及空调器
CN107612493A (zh) 光伏系统所用接线盒
CN205489703U (zh) 一种带有绕线柱的充电器便携盒
CN206476031U (zh) 一种电动车的电池安装结构
CN206225585U (zh) 一种便插式电池充电线
CN201134474Y (zh) 串联蓄电池组在线控制接口装置
CN206301861U (zh) 拆装便捷的电池结构
CN206009268U (zh) 一种电芯剔料装置
DE102007008417A1 (de) Verfahren zur schnellen Energiebevorratung elektrischer Straßenfahrzeuge
CN204012859U (zh) 多功能充电器
CN2730794Y (zh) 气门油封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