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3284U -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3284U
CN206853284U CN201720551602.5U CN201720551602U CN206853284U CN 206853284 U CN206853284 U CN 206853284U CN 201720551602 U CN201720551602 U CN 201720551602U CN 206853284 U CN206853284 U CN 206853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ore
baffle plate
filter
hous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516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思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oulong Air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i Ba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i Ba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i Ba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516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3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3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3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滤芯和圆筒状的挡板,挡板的板面上均匀密布地设置通孔,壳体和盖体围成密闭的过滤腔,过滤腔设置入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入水接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滤芯和挡板位于过滤腔内,滤芯连接于出水接口处,挡板围绕于滤芯的外部将滤芯与壳体的侧壁和入水接口隔开。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挡板避免经常清洗或更换滤芯,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降低了冷却设备的管道堵塞的频率,保证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并且由于挡板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自来水直接冲刷滤芯,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常采用循环水冷却的方式给工业设备降温,考虑到成本和取材方便等因素,现有的工业用冷却水大多采用自来水,通过冷却设备给设备降温,由于自来水中污垢较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冷却管道中污垢沉淀形成水垢堵塞管道,降低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因此,自来水流入冷却设备前需通过过滤器过滤,减少水中的污垢,保证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
常用的过滤器为袋式过滤器,但是袋式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差,经过过滤的自来水仍然会携带较多的污垢进入冷却设备,冷却设备的管道堵塞的频率高,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不稳定,需要经常清洗冷却设备,并且,由于过滤器中的过滤组件缺乏保护,需要经常清洗或更换过滤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盖体、滤芯和圆筒状的挡板,挡板的板面上均匀密布地设置通孔,壳体和盖体围成密闭的过滤腔,过滤腔设置入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入水接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滤芯和挡板位于过滤腔内,滤芯连接于出水接口处,挡板围绕于滤芯的外部将滤芯与壳体的侧壁和入水接口隔开。由入水接口流入的自来水流向滤芯前受挡板的缓冲作用绕挡板离心旋转,自来水中的污垢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壳体的侧壁上,并落入过滤腔的腔底,自来水中粒径较大的污垢被挡板拦截下来,经过挡板初步净化的自来水流向滤芯并经滤芯过滤后由出水接口流出该装置的外部,由此,挡板将自来水中的大多污垢拦截下来,流向滤芯的自来水的污垢含量低,挡板的通孔的孔径越小,挡板阻挡的污垢数量越多,阻挡的污垢的体积越小,滤芯的清洗或更换的频率越低,保证滤芯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降低了冷却设备的管道堵塞的频率,保证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由于挡板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自来水直接冲刷滤芯,提高滤芯的使用寿命,并且该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设置排污接口,排污接口设在壳体的底部。由此,可以通过排污接口将经过该过滤装置过滤残余的污垢排出该过滤装置,无需拆卸过滤装置,操作方便,排污接口设在壳体的底部,可以较充分地排出沉积在壳体底部的污垢,保证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水接口设置在盖体上,滤芯设置中孔,中孔为盲孔,中孔的开口与出水接口连通,出水接口位于中孔的开口的内侧。由此,自来水经滤芯过滤后流入中孔,并由出水接口排出装置外部,由于出水接口设置在盖体上,自来水在经过挡板和滤芯的过程中,质量较重的污垢受自身的重力下沉,最终落入过滤腔的腔底,从而使过滤的效果更好,更好地保证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入水接口设在壳体的接近盖体的侧壁上。由此,由入水接口进入的自来水绕挡板螺旋下降运动,充分使用挡板,避免过滤过程受壳体底部污垢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滤芯采用玻璃纤维滤芯。由此,玻璃纤维滤芯进一步提高该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降低冷却设备的管道堵塞的频率,保证冷却设备的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板的材质为不锈钢。由此,挡板能够承受流入自来水的冲刷而不变形,也不易脱落形成新的污垢,选用不锈钢材质可以减少与自来水反应,避免生成新的污垢,保证过滤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板的表面设有防腐涂层。由此,可以提高挡板的使用寿命,避免挡板与自来水反应,保证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壳体1、盖体2、滤芯3和挡板4。
其中,挡板4为圆筒状,挡板4的板面上均匀密布地设置通孔,壳体1和盖体2可拆卸连接,壳体1和盖体2围成密闭的过滤腔,过滤腔的腔壁上设置入水接口101和出水接口21,入水接口101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滤芯3和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可拆卸连接(滤芯3和挡板4可以和盖体2连接,也可以和壳体1连接),滤芯3和挡板4位于过滤腔的腔体内,滤芯3连接于出水接口21处,挡板4围绕于滤芯3的外部并将滤芯3与壳体1的侧壁和入水接口101隔开。使用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时,出水接口21与泵连接,在泵的驱动下,由入水接口101流入的自来水有流向滤芯3的趋势,由于挡板4设置在入水接口101和滤芯3之间,由入水接口101流入的自来水在流入滤芯3前受挡板4的缓冲作用,水流绕挡板4做离心运动,水流的污垢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到壳体1的侧壁并受自身的重力落入过滤腔的腔底(图中的下部),水流中体积较大的污垢由于无法穿过挡板4的通孔而被拦截下来,穿过挡板4的水流经过挡板4的初次净化,水流中携带的污垢含量降低,并经过滤芯3的过滤后流出该过滤装置(图3中箭头的流向表示水流的方向)。由于挡板4对流入该过滤装置的自来水进行初次净化,使流向滤芯3的水中携带的污垢含量降低,减轻了滤芯3的过滤的压力,保证了滤芯3的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降低了冷却设备的管道堵塞的频率,保证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由于挡板4的缓冲作用,避免了自来水直接冲刷滤芯3,提高滤芯3的使用寿命。当需要清洗或更换滤芯3或挡板4时,或需要排出污垢时,仅需将壳体1和盖体2拆开,对滤芯3或挡板4进行清洗;或将壳体1内的污垢排出;将滤芯3或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拆开可将滤芯3或挡板4取出,该过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挡板4的板壁上设置孔径一致的通孔,孔径的大小决定了初步净化的隔离污垢的粒径,通孔的孔径越小,初步净化的效果越好,滤芯3清洗和更换的频率越低,滤芯3的过滤效率越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挡板4上也可以均匀设置尺寸一致的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的通槽,通槽的尺寸越小,挡板4的净化效果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优选螺钉连接(图中未示出),壳体1和盖体2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螺孔,在盖体2上设置对应的通孔,通过螺钉将壳体1和盖体2连接。还可以通过在壳体1的开口端设置连接法兰,连接法兰和盖体2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通孔,螺钉穿过盖体2和壳体1的连接法兰的通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将壳体1和盖体2固定连接。滤芯3和过滤腔的腔壁的可拆卸连接以及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在滤芯3和挡板4上设置螺孔,在过滤腔的腔壁上设置对应的通孔,通过螺钉将滤芯3与过滤腔的腔壁、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连接。还可以在滤芯3和挡板4上设置外螺纹,在过滤腔的腔壁上设置对应的内螺纹(也可以在滤芯3和挡板4上设置内螺纹,在过滤腔的腔壁上设置对应的外螺纹),滤芯3和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通过螺纹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还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壳体1和盖体2的之间可以放置密封圈密封并通过螺钉将壳体1与盖体2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保证过滤腔的密封效果。
优选的,当滤芯3和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通过螺钉连接时(图中未视出),可通过在滤芯3与过滤腔的腔壁之间、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之间放置密封圈或密封垫并通过螺钉将滤芯3和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连接;当滤芯3和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通过螺纹连接时(图中未示出),在外螺纹的表面缠绕生胶后将滤芯3和挡板4与过滤腔的腔壁通过螺纹连接,保证过滤的效果。
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壳体1设置排污接口102,排污接口102设在壳体1的底部,壳体1的底部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底座脚撑7,底座脚撑7的数量大于3个,用于支撑壳体1。排污接口102设置开关,根据需要开启开关进行排污(图4中的粗箭头表示污垢排出的方向),排污接口10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可以充分地将沉积在壳体1底部的污垢排出该过滤装置,避免沉积的污垢再次混入流入的自来水中,保证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出水接口21设在盖体2上(图5所示的顶部),滤芯3设置形状为盲孔的中孔31,中孔31的开口与出水接口21连通,出水接口21位于中孔31的内侧。由入水接口101流入的自来水绕挡板4离心运动,粒径或质量较大的污垢绕挡板4作螺旋下降运动,最终落在壳体1的底部,水携带粒径较小的污垢流向滤芯3,经过滤芯3的过滤流入滤芯3的中孔31,并在泵的驱动下流出过滤装置。出水接口21设在盖体2上可以减少水中污垢的沉淀对水质的影响,更好地保证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接口21设在壳体1的底部,滤芯3设置形状为盲孔的中孔31,中孔31的开口与出水接口21接通,出水接口21位于中孔31的内侧,挡板4环绕滤芯3将滤芯3与入水接口101隔开(图中未示出)。在另一实施例中,挡板4环绕滤芯3,并且挡板4的一端与壳体1的底部连接,挡板4的另一端与盖体2连接(图中未示出)。使用该装置进行过滤时,水流的方向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入水接口101设在壳体1的接近盖体2的侧壁上。由入水接口101流入的自来水受自身的重力向下流动,流入的自来水由于受到挡板4的缓冲作用绕着挡板4螺旋向下运动,挡板4的利用面积大。
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排污接口102与电磁阀6连接,通过电磁阀6控制排污接口102的开启和关闭,设置电磁阀6按照规定的时间交替地开启开关进行排污或关闭开关进行过滤(图4中粗箭头表示污垢排出的方向),无需人手操作,也无需现场操作,使用方便。
优选的,滤芯3采用玻璃纤维滤芯。由于采用挡板4进行初步净化,除去自来水中的大粒径污垢,再次净化可以采用过滤精度较高的滤芯3,玻璃纤维滤芯不仅过滤精度高,可以过滤粒径在3微米以上的污垢,而且,玻璃纤维的强度大、弹性模量高并且耐腐蚀,使用玻璃纤维滤芯作为再次净化的材料不仅可以保证过滤的精度,而且由于玻璃纤维的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以延长滤芯3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滤芯3的次数,避免反复拆装过滤装置。
优选的,挡板4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板材取材方便,不锈钢不易与自来水反应,并且不锈钢的刚性好,不易因水的冲刷而变形或剥落。
优选的,挡板4的表面设有防腐涂层,避免自来水与挡板4反应,避免反应生成新的污垢影响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
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还包括第一压力表103和第二压力表22,第一压力表103和第二压力表22均位于所述过滤腔的外部,第一压力表103位于挡板4外部的过滤腔的腔壁上,第二压力表22位于滤芯3内部的过滤腔的腔壁上。当需要对滤芯3和挡板4清洗或更换时,在拆卸盖体2前,需要通过第一压力表103测量过滤腔内的压力、通过第二压力表22测量过滤后的滤芯3内的压力,当过滤腔和滤芯3内的压力差在安全范围内,才可拆卸盖体2,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盖体(2)、滤芯(3)和圆筒状的挡板(4),所述挡板(4)的板面上均匀密布地设置通孔,所述壳体(1)和盖体(2)围成密闭的过滤腔,所述过滤腔设置入水接口(101)和出水接口(21),所述入水接口(10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滤芯(3)和挡板(4)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芯(3)连接于所述出水接口(21)处,所述挡板(4)围绕于所述滤芯(3)的外部将所述滤芯(3)与所述壳体(1)的侧壁和入水接口(101)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排污接口(102),所述排污接口(102)设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口(21)设置在所述盖体(2)上,所述滤芯(3)设置中孔(31),所述中孔(31)为盲孔,所述中孔(31)的开口与所述出水接口(21)连通,所述出水接口(21)位于所述中孔(31)的开口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接口(101)设在所述壳体(1)的接近所述盖体(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3)采用玻璃纤维滤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材质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表面设有防腐涂层。
CN201720551602.5U 2017-05-17 2017-05-17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Active CN206853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1602.5U CN206853284U (zh) 2017-05-17 2017-05-17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1602.5U CN206853284U (zh) 2017-05-17 2017-05-17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3284U true CN206853284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4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51602.5U Active CN206853284U (zh) 2017-05-17 2017-05-17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32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217A (zh) * 2018-04-13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异物捕捉装置以及具备异物捕捉装置的水循环回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217A (zh) * 2018-04-13 2020-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异物捕捉装置以及具备异物捕捉装置的水循环回路
CN111936217B (zh) * 2018-04-13 2022-05-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水循环回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3284A (zh) 一种液体过滤方法及过滤装置
CN108635928A (zh) 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CN206853284U (zh) 工业冷却水过滤装置
CN105597377A (zh) 一种用于带压条件下的三相分离装置
CN206867844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家用净水滤芯
CN206008212U (zh) 一种净水过滤器
CN206454637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防堵塞过滤装置
CN207091167U (zh) 一种地下水粗滤水箱及其净水系统
CN105664573A (zh) 一种可拆洗的前置过滤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7093835U (zh) 一种排污气动球阀
CN206219359U (zh) 除污系统
CN206081954U (zh) 一种液体肥生产用过滤装置
CN201308800Y (zh) 一种离心网式过滤器
CN211367209U (zh) 水力旋流除砂装置
CN107381870A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制造中的污水处理装置
RU113678U1 (ru) Фильтр картриджный гидроциклонный
CN208995238U (zh) 一种新型地下室沉砂隔油池
CN209237505U (zh) 一种工业废水过滤装置
CN205965262U (zh) 立式砂石网式半自动一体过滤器
CN205933407U (zh) 带有微米级除污功能的综合水处理仪
CN201848143U (zh) 在线排污消气过滤器
CN207828003U (zh) 一种离心网式过滤器
CN205461158U (zh) 用于带压条件下的三相分离装置
CN205965260U (zh) 立式砂石网式自动一体过滤器
CN206240172U (zh) 一种倒置篮式超声反冲洗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25 "doorfield" workshop of Chenjia village, Foshan, Nanhai District, Nanhai District, Nanhai District, Guangdong Province, 1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FOSHAN BIBA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ancheng District of Guangdong city in Foshan province 528000 Zhenzhong Street No. 3, a first layer of B1

Patentee before: FOSHAN BIBA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5

Address after: 344000 Building D7, School Furniture Industrial Park, Nancheng County, Fu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Youlong Air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25 Workshop 1, "Menkou Field", Chenjia Village, Baishaqiao Second Industrial Zone,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ddress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FOSHAN BIBAO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