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46047U -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46047U
CN206846047U CN201720769230.3U CN201720769230U CN206846047U CN 206846047 U CN206846047 U CN 206846047U CN 201720769230 U CN201720769230 U CN 201720769230U CN 206846047 U CN206846047 U CN 206846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eat
valve element
armature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92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范立云
王德玉
王鑫
王毓源
彭文博
蒋顺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7692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46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46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4604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通过电磁铁通电吸引衔铁的方式,使得阀芯组合体在导向销的内导向作用下离开阀座运动,实现燃气阀喷气的功能;采用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燃气喷射过程,一个电磁阀单独工作,两个电磁阀同时工作以及一个电磁阀先动作,一个电磁阀后动作,可实现小流量喷气、大流量喷气、变流量喷气等三种工作模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及系列化发动机功率需求;通过轴向主气槽直接进气和周向补气孔进气的混合进气方式,实现大流量,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供气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气流干涉,实现气路的稳定;通过阀芯和阀座间的多道环带结构,实现燃气喷射阀的面密封,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燃气喷射阀,具体地说是天然气发动机燃气喷射阀。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消耗的快速增长,石油严重依赖进口。天然气燃烧清洁并且在我国储量丰富,使其成为最有可能替代柴油的燃料。在内燃机行业中,节能减排作为内燃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天然气作为主燃料的内燃机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可大幅地降低排放污染情况,应用天然气为燃料的内燃机近年来已然成为行业内的研究热点。作为天然气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燃气喷射阀的性能直接决定天然气发动机的特性。目前来看,在燃气喷射阀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目前来看,在燃气喷射阀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防止内燃机在工况恶劣情况下出现反向泄漏的情况,需要燃气喷射阀具有防反向泄漏功能,依照内燃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需求,燃气喷射阀需满足小流量、大流量等宽范围喷气流量需求,依照内燃机转速的不同,燃气喷射阀的响应时间一般在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之间,即燃气喷射阀需具备高的响应速度以满足其迅速开关的要求,此外,燃气喷射阀工作时所喷燃气压力的稳定性等特性均会对内燃机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开发具有防反向泄漏功能的、流量可变、响应速度快、气压稳定、控制精度高、可靠性高的燃气喷射阀,是目前天然气发动机燃气喷射阀发展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防反向泄漏功能的、流量可变、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可靠性高、气压稳定、高效密封的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其特征是:包括阀体、电磁铁、第一喷射阀结构、第二喷射阀结构、导向基座,第一喷射阀结构包括第一阀芯组合体、第一浮动阀座,第二喷射阀结构包括第二阀芯组合体、第二浮动阀座,电磁铁固定在阀体里,电磁铁里分别缠绕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电磁铁里分别设置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导向基座固定在阀体里;
所述第一阀芯组合体包括第一衔铁、第一弹簧座、第一底板、第一阀芯,第一衔铁、第一底板、第一阀芯自上而下布置同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一弹簧座位于第一衔铁外部并与第一衔铁之间形成环形槽,第一主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布置在电磁铁的第一环形槽和弹簧座的环形槽内,第一衔铁中心处安装第一导向销,第一导向销通过卡簧和第一衔铁固定在一起,第一导向销伸入至电磁铁里,电磁铁里设置第一辅复位弹簧,第一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磁铁和第一导向销,第一导向销里设置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底板上设置第一压力平衡槽,第一阀芯为中空结构,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压力平衡槽、第一阀芯的中空部分相通,第一阀芯的中空部分里设置第一阀座复位弹簧,第一阀芯上设置第一密封环带和第一肋片,第一密封环带形成第一环腔,第一阀芯上表面开设第一轴向主气槽,第一肋片上开有第一周向补气孔;所述第一浮动阀座包括第一阀座,第一阀座位于第一阀芯下方,导向基座内圈设置有第一T形结构和第二T形结构,第一阀座外圈通过设置与导向基座第一T形结构配合的T形结构安装在导向基座里,第一阀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上,第一阀座上设置第一出气环带,第一出气环带位于第一环腔下方,第一出气环带下方设置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二阀芯组合体包括第二衔铁、第二弹簧座、第二底板、第二阀芯,第二衔铁、第二底板、第二阀芯自上而下布置同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二弹簧座位于第二衔铁外部并与第二衔铁之间形成环形槽,第二主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布置在电磁铁的第二环形槽和弹簧座的环形槽内,第二衔铁中心处安装第二导向销,第二导向销通过卡簧和第二衔铁固定在一起,第二导向销伸入至电磁铁里,电磁铁里设置第二辅复位弹簧,第二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磁铁和第二导向销,第二导向销里设置第二压力平衡孔,第二底板上设置第二压力平衡槽,第二阀芯为中空结构,第二压力平衡孔、第二压力平衡槽、第二阀芯的中空部分相通,第二阀芯的中空部分里设置第二阀座复位弹簧,第二阀芯上设置第二密封环带和第二肋片,第二密封环带形成第二环腔,第二阀芯上表面开设第二轴向主气槽,第二肋片上开有第二周向补气孔;所述第二浮动阀座包括第二阀座,第二阀座位于第二阀芯下方,第二阀座外圈通过设置与导向基座第二T形结构配合的T形结构安装在导向基座里,第二阀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阀座和第二阀芯上,第二阀座上设置第二出气环带,第二出气环带位于第二环腔下方,第二出气环带下方设置第二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设置两重防漏气结构,第一重防漏气结构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连接处上方安装第一可变形密封圈,第一可变形密封圈内沿上方加装第一压紧垫圈,第二重防漏气结构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的第一T形结构连接处设置两层密封胶圈,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的第一T形结构连接处设置第一弹性垫圈;在第二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按照同样的方式设置两重防漏气结构。
2、铁芯的上部与阀体之间形成进气口,进气口下方依次为与其相通的进气腔、导流腔,气体由进气口垂直流入阀体内,沿着导流腔流入充满阀体内部;
当第一喷射阀结构单独工作时,第一线圈通电后,第一衔铁带动第一阀芯向上运动与第一阀座表面分离,气路开启,第一喷射阀结构开启,气体由第一轴向主气槽和第一周向补气孔的混合进气方式流入,通过第一环腔,由第一出气口垂直流出;第一线圈断电后,在电磁铁与第一弹簧座之间的第一主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衔铁带动第一阀芯向下运动,直至第一阀芯表面与第一阀座表面贴合,恢复到初始位置,气路关闭,第一喷射阀关闭;
当第二喷射阀结构单独工作时,第二线圈通电后,第二衔铁带动第二阀芯向上运动与第二阀座表面分离,气路开启,第二喷射阀结构开启,气体由第二轴向主气槽和第二周向补气孔的混合进气方式流入,通过第二环腔,由第二出气口垂直流出;第二线圈断电后,在电磁铁与第二弹簧座之间的第二主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衔铁带动第二阀芯向下运动,直至第二阀芯表面与第一阀座表面贴合,恢复到初始位置,气路关闭,第二喷射阀关闭;
第一喷射阀结构和第二喷射阀结构联合工作时,按照单独工作同样的方式同步动作或先后动作完成喷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铁通电吸引衔铁的方式,使得阀芯组合体在导向销的内导向作用下离开阀座运动,实现燃气阀喷气的功能;采用带浮动阀座的结构,其能够有效防止燃气喷射阀出现反向泄漏的情况并具有减震的功能,保证了燃气喷射阀工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采用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燃气喷射过程,一个电磁阀单独工作,两个电磁阀同时工作以及一个电磁阀先动作,一个电磁阀后动作,可实现小流量喷气、大流量喷气、变流量喷气等三种工作模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及系列化发动机功率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通的供气方式,保证进入阀体内的燃气的充足供给;通过内导向结构保证阀芯的垂直度;通过压力平衡孔、压力平衡槽相配合,能够有效抑制燃气喷射阀内部燃气压力的波动,实现气流的稳定工作,可靠工作,实现高响应速度;通过轴向主气槽直接进气和周向补气孔进气的混合进气方式,实现大流量,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供气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气流干涉,实现气路的稳定;通过阀芯和阀座间的多道环带结构,实现燃气喷射阀的面密封,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阀芯组合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阀芯组合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浮动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浮动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气路走向示意图;
图7为阀芯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浮动阀座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1阀体、2电磁铁、3第一线圈、4第一辅复位弹簧、5第一主复位弹簧、6第一阀芯组合体、7第一浮动阀座、8第二线圈、9第二辅复位弹簧、10第二主复位弹簧、11第二阀芯组合体、12密封胶圈和13第二浮动阀座。电磁铁2、第一线圈3、第一主复位弹簧5、第一辅复位弹簧4、第一阀芯组合体6和第一浮动阀座7构成电磁阀I,电磁铁2、第二线圈8、第二主复位弹簧10、第二辅复位弹簧9、第二阀芯组合体11和第二浮动阀座13构成电磁阀II,电磁阀I和电磁阀II结构和安装方式均相同,在喷射装置内对称分布且共用阀体1、电磁铁2和导向基座46。前述的电磁阀I中的电磁铁2通过其上方的螺纹与阀体1连接在一起,使其固定在阀体1上方的中心位置,第一线圈3缠绕在电磁铁2内部的环槽内,在电磁铁2下方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第一阀芯组合体6、第一浮动阀座7。
如图2所示,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的第一阀芯组合体6由第一导向销14、第一卡簧22、第一衔铁15、第一弹簧座16、第一紧固螺栓25、第一垫片23、第一底板17和第一阀芯18组成,第一衔铁15通过第一紧固螺栓25与第一底板17、第一阀芯18连接在一起,第一衔铁15与第一底板17之间布置有一层第一垫片23,第一弹簧座16安装在第一底板17的上方,其内部的侧表面与第一衔铁15的侧表面相接触,第一主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位于电磁铁2与第一弹簧座16的环形槽内,电磁铁2开有一定深度的直槽,电磁铁2与第一衔铁15之间的第一导向销14布置在直槽内部,第一导向销14中心开有第一压力平衡孔21,第一底板17上开有一定数量的第一压力平衡槽24,避免第一衔铁15受到轴向力,使第一衔铁15处内外气路压力更易达到平衡,提高第一衔铁15响应速度,第一导向销14上方与电磁铁2之间布置有第一辅复位弹簧4,布置在第一衔铁15的中心位置,利用第一卡簧22将第一导向销14与第一衔铁15固定起来。第一导向销14中心处的第一压力平衡孔21配合第一底板17上的第一压力平衡槽24使得第一阀芯组合体6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内外气路达到平衡,第一阀芯组合体6的内外燃气无压力差,避免自身在运动时受到额外的轴向力,第一阀芯18由第一阀芯主体、第一肋片19和第一密封环带20组成。第一阀芯组合体6整体布置在电磁铁2下方。
如图3所示,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的第二阀芯组合体11的结构,与图2同理。
如图4所示,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的第一浮动阀座由导向基座46、第一阀座48、第一阀座复位弹簧44、第一密封胶圈43、第一压紧垫圈40、第一可变形密封圈41、第一弹性垫圈42组成。导向基座46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1上,第一阀座48安装在导向基座46上。导向基座46内圈带有T形结构,与第一阀座48外圈的T形结构相配合。第一阀座复位弹簧44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阀座48和第一阀芯18上,并保持一定的预紧力。
为了防止第一阀座48和导向基座46之间漏气,在第一阀座48和导向基座46之间加装了两重防漏气结构,第一重防漏气结构是在第一阀座48和导向基座46连接处上方安装第一可变形密封圈41,第一可变形密封圈41内沿和外沿上方加装第一压紧垫圈40,通过第一螺丝45固定在第一阀座48上。第一压紧垫圈40保证受力均匀,增强密封性。第一可变形密封圈41的材料采用可变形的软塑料,保证其不影响第一阀座48的运动。第二重密封是在第一阀座48和导向基座46的T形连接处加装了两层第一密封胶圈43,进一步增强密封性。在第一阀座48和导向基座46之间的T形连接处加装了一层第一弹性垫圈42,减少接触时的振动冲击力,起到了减震的作用,有效地增加了电磁阀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的第二浮动阀座13的结构,与图4同理。
如图6所示,首先,燃气由进气口57垂直流入阀体1内的进气腔58,沿着导流腔59流入充满阀体1内部,其中一部分由第一压力平衡槽24流入第一阀芯组合体6的内部,由第一压力平衡孔21流入第一导向销14的上方,第一阀芯组合体6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通,一部分由第二压力平衡槽37流入第二阀芯组合体11的内部,由第二压力平衡孔34流入第二导向销27的上方,第二阀芯组合体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通。
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分别控制燃气喷射过程,以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同时工作为例,燃气喷射阀工作过程中,在第一线圈3和第二线圈8未通电时,在第一主复位弹簧5和第一辅复位弹簧4,第二主复位弹簧10和第二辅复位弹簧9的预紧力作用下,第一阀芯组合体6和第二阀芯组合体11在初始位置维持不动,第一阀芯18的第一密封环带20及第二阀芯31的第二密封环带33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浮动阀座13的第一出气环带47及第二浮动阀座13的第二出气环带55上表面紧密贴合,此时第一阀座13处的第一环腔60、第二阀座56处的第二环腔63与阀体1内部空间尚未连通,燃气充满燃气喷射阀的阀体1内部的整个空间。第一线圈3和第二线圈8通电后,电磁铁2、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被磁化,电磁铁2与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之间形成磁回路,第一衔铁15和第二衔铁28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分别克服第一主复位弹簧5、第一辅复位弹簧4和第二主复位弹簧10及第二辅复位弹簧9的预紧力后向上运动,分别带动第一阀芯18、第二阀芯31向上运动分别与第一阀座48、第二阀座56的上表面分离,直到第一弹簧座16及第二弹簧座29的上表面与电磁铁2的下表面相接触,整个运动过程中,第一衔铁15和第二衔铁28的轴向运动与周向定位均由第一导向销14、第二导向销27与电磁铁2之间的配合来控制实现,此时,气路开启,电磁阀开启,气体迅速由轴向主气槽66和周向第一补气孔61、第二补气孔64的混合进气方式流入,通过多道第一环腔60、第二环腔63,最后由第一出气口62和第二出气口65垂直流出;第一线圈3和第二线圈8断电,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受到的电磁力消失,在第一主复位弹簧5、第一辅复位弹簧4及第二主复位弹簧10、第二辅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向下运动,分别带动第一阀芯18、第二阀芯31向下运动,直至第一阀芯18、第二阀芯31下表面分别与第一阀座48和第二阀座56的上表面贴合,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恢复到初始位置,气路关闭,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关闭。
如图8所示,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的第一浮动阀座受力分析,第一阀座48受第一阀座复位弹簧44弹力F4、电磁阀外部气体压力F1和F2、电磁阀内部燃气压力F3和第一阀芯18压紧力的作用。第一阀芯18受复位弹簧弹力作用。当电磁阀下方气压大于电磁阀内部气压,电磁阀外部气体压力F1、F2分别作用在第一阀座48下方及第一密封环带20处,第一阀座48下方接触面积远大于第一密封环带20,因此,F1远大于F2,在外部气体压力扩大到导致第一阀芯18向上运动之前,外部气体压力克服复位弹簧的弹簧预紧力,第一阀座48连同第一阀芯18一起向上运动。第一阀座48向上运动直到第一弹簧座16与电磁铁相接触。此时即使电磁铁通电,第一阀芯18也无法向上运动,电磁阀无法开启。电磁阀锁死。
当电磁阀内外气压恢复正常时,第一阀座48在第一阀座复位弹簧44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回到原位。如果此时第一线圈3通电,第一阀芯18仍保持不动,电磁阀正常开启。想要关闭电磁阀时第一线圈3断电,第一阀芯1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电磁阀关闭。如果此时第一线圈3未通电,第一阀座48与第一阀芯18一起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回到原位,电磁阀保持关闭。想要开启电磁阀时,第一线圈3通电,第一阀芯18在第一衔铁15带动下向上运动,电磁阀正常开启。
由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通过电磁铁2通电吸引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的方式,使得第一阀芯组合体6、第二阀芯组合体11分别在第一导向销14以及第二导向销27的内导向作用下分别离开第一阀座48、第二阀座56运动,实现燃气阀喷气的功能;采用带第一浮动阀座7和第二浮动阀座13的结构,其能够在喷射阀内外气压异常的情况下有效防止燃气喷射阀出现反向泄漏的情况并具有减震的功能,保证了燃气喷射阀工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采用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燃气喷射过程,一个电磁阀单独工作,两个电磁阀同时工作以及一个电磁阀先动作,一个电磁阀后动作,可实现小流量喷气、大流量喷气、变流量喷气等三种工作模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及系列化发动机功率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通的供气方式,保证进入阀体1内的燃气的充足供给;通过内导向结构保证第一阀芯18、第二阀芯31的垂直度;通过在第一导向销14及第二导向销27中心分别开第一压力平衡孔21和第二压力平衡孔34,并在第一底板17、第二底板30上分别开有一定数量的第一压力平衡槽24和第二压力平衡槽37,避免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受到轴向力,使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处内外气路压力更易达到平衡,提高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28的响应速度;在第一阀芯18的第一肋片19上以及第二阀芯31的第二肋片32上分别开多个周向第一补气孔61和第二补气孔64的结构,第一阀芯18、第二阀芯31的下表面和第一阀座48、第二阀座56的上表面分别开有多道第一环腔60、第二环腔63,增加有效流通面积,减少第一阀芯18和第二阀芯31的质量,提高可靠性;在周向第一补气孔61、第二补气孔64处分别设置一定角度的第一导流锥角26和第二导流锥角39,减少流动损失,增大流量系数;本实用新型采用轴向主气槽66直接进气和周向第一补气孔61、第二补气孔64进气的混合进气方式,增加进气流量系数,实现大流量,有效地提高了燃气喷射阀的供气效率,同时可以避免气流干涉,实现气路的平衡、稳定;第一阀芯18、第二阀芯31和第一阀座48、第二阀座56间采用多道第一密封环带20、第二密封环带33和第一出气环带47、第二出气环带55结构,实现燃气喷射阀的面密封,稳压平衡,并且较宽的环带面积可减少冲击,提高可靠性。
喷射阀结构个数可为2个、3个、4个等,阀体结构可为直通、旁通或者直通旁通混合式结构,阀芯可为轴向进气、轴向加周向混合进气方式,电磁阀导向结构可为双内导向、双外导向或者内导向外导向混合形式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它主要由阀体、电磁铁、第一线圈、第一主复位弹簧、第一辅复位弹簧、第一阀芯组合体、第一浮动阀座、第二线圈、第二主复位弹簧、第二辅复位弹簧、第二阀芯组合体、第二浮动阀座、密封胶圈组成。电磁铁、第一线圈、第一主复位弹簧、第一辅复位弹簧、第一阀芯组合体和第一浮动阀座构成电磁阀I,电磁铁、第二线圈、第二主复位弹簧、第二辅复位弹簧、第二阀芯组合体和第二浮动阀座构成电磁阀II,电磁阀I和电磁阀II结构和安装方式均相同,在喷射装置内对称分布且共用阀体、电磁铁和导向基座。前述的电磁阀I中的电磁铁通过其上方的螺纹与阀体连接在一起,使其固定在阀体上方的中心位置,第一线圈缠绕在电磁铁内部的环槽内,在电磁铁下方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有第一阀芯组合体、第一浮动阀座;前述的第一阀芯组合体由第一导向销、第一衔铁、第一弹簧座、第一垫片、第一底板、第一卡簧、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阀芯组成,第一衔铁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底板、第一阀芯连接在一起,第一衔铁与第一底板之间布置有一层第一垫片,第一弹簧座安装在第一底板的上方,其内部的侧表面与第一衔铁的侧表面相接触,第一主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电磁铁与第一弹簧座的环形槽内,电磁铁开有一定深度的直槽,电磁铁与第一衔铁之间的第一导向销布置在直槽内部,第一导向销中心开有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底板上开有一定数量的第一压力平衡槽,第一导向销上方与电磁铁之间布置有第一辅复位弹簧,布置在第一衔铁的中心位置,利用第一卡簧将第一导向销与第一衔铁固定起来,第一阀芯由第一阀芯主体、第一肋片、第一密封环带组成,第一阀芯组合体整体布置在电磁铁下方,在第一阀芯的第一肋片上开周向第一补气孔并在第一补气孔处设置第一导流锥角,第一阀芯和第一阀座之间采用第一密封环带和第一出气环带,面密封,稳压平衡,并且具有较宽的环带面积;前述的第一浮动阀座由导向基座、第一阀座、第一阀座复位弹簧、第一密封胶圈、第一压紧垫圈、第一可变形密封圈、第一弹性垫圈组成。导向基座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上,第一阀座安装在导向基座上。导向基座内圈带有T形结构,与第一阀座外圈的T形结构相配合。第一阀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上,并保持一定的预紧力。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加装了两重防漏气结构,第一重防漏气结构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连接处上方安装第一可变形密封圈,第一可变形密封圈内沿和外沿上方加装第一压紧垫圈,通过第一螺丝固定在第一阀座上。第一可变形密封圈的材料采用可变形的软塑料,保证其不影响第一阀座的运动。第二重密封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的T形连接处加装了两层第一密封胶圈。

Claims (3)

1.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其特征是:包括阀体、电磁铁、第一喷射阀结构、第二喷射阀结构、导向基座,第一喷射阀结构包括第一阀芯组合体、第一浮动阀座,第二喷射阀结构包括第二阀芯组合体、第二浮动阀座,电磁铁固定在阀体里,电磁铁里分别缠绕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电磁铁里分别设置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导向基座固定在阀体里;
所述第一阀芯组合体包括第一衔铁、第一弹簧座、第一底板、第一阀芯,第一衔铁、第一底板、第一阀芯自上而下布置同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一弹簧座位于第一衔铁外部并与第一衔铁之间形成环形槽,第一主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布置在电磁铁的第一环形槽和弹簧座的环形槽内,第一衔铁中心处安装第一导向销,第一导向销通过卡簧和第一衔铁固定在一起,第一导向销伸入至电磁铁里,电磁铁里设置第一辅复位弹簧,第一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磁铁和第一导向销,第一导向销里设置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底板上设置第一压力平衡槽,第一阀芯为中空结构,第一压力平衡孔、第一压力平衡槽、第一阀芯的中空部分相通,第一阀芯的中空部分里设置第一阀座复位弹簧,第一阀芯上设置第一密封环带和第一肋片,第一密封环带形成第一环腔,第一阀芯上表面开设第一轴向主气槽,第一肋片上开有第一周向补气孔;所述第一浮动阀座包括第一阀座,第一阀座位于第一阀芯下方,导向基座内圈设置有第一T形结构和第二T形结构,第一阀座外圈通过设置与导向基座第一T形结构配合的T形结构安装在导向基座里,第一阀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阀座和第一阀芯上,第一阀座上设置第一出气环带,第一出气环带位于第一环腔下方,第一出气环带下方设置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二阀芯组合体包括第二衔铁、第二弹簧座、第二底板、第二阀芯,第二衔铁、第二底板、第二阀芯自上而下布置同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二弹簧座位于第二衔铁外部并与第二衔铁之间形成环形槽,第二主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布置在电磁铁的第二环形槽和弹簧座的环形槽内,第二衔铁中心处安装第二导向销,第二导向销通过卡簧和第二衔铁固定在一起,第二导向销伸入至电磁铁里,电磁铁里设置第二辅复位弹簧,第二辅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电磁铁和第二导向销,第二导向销里设置第二压力平衡孔,第二底板上设置第二压力平衡槽,第二阀芯为中空结构,第二压力平衡孔、第二压力平衡槽、第二阀芯的中空部分相通,第二阀芯的中空部分里设置第二阀座复位弹簧,第二阀芯上设置第二密封环带和第二肋片,第二密封环带形成第二环腔,第二阀芯上表面开设第二轴向主气槽,第二肋片上开有第二周向补气孔;所述第二浮动阀座包括第二阀座,第二阀座位于第二阀芯下方,第二阀座外圈通过设置与导向基座第二T形结构配合的T形结构安装在导向基座里,第二阀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阀座和第二阀芯上,第二阀座上设置第二出气环带,第二出气环带位于第二环腔下方,第二出气环带下方设置第二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其特征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设置两重防漏气结构,第一重防漏气结构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连接处上方安装第一可变形密封圈,第一可变形密封圈内沿上方加装第一压紧垫圈,第二重防漏气结构是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的第一T形结构连接处设置两层密封胶圈,在第一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的第一T形结构连接处设置第一弹性垫圈;在第二阀座和导向基座之间按照同样的方式设置两重防漏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其特征是:铁芯的上部与阀体之间形成进气口,进气口下方依次为与其相通的进气腔、导流腔,气体由进气口垂直流入阀体内,沿着导流腔流入充满阀体内部;
当第一喷射阀结构单独工作时,第一线圈通电后,第一衔铁带动第一阀芯向上运动与第一阀座表面分离,气路开启,第一喷射阀结构开启,气体由第一轴向主气槽和第一周向补气孔的混合进气方式流入,通过第一环腔,由第一出气口垂直流出;第一线圈断电后,在电磁铁与第一弹簧座之间的第一主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衔铁带动第一阀芯向下运动,直至第一阀芯表面与第一阀座表面贴合,恢复到初始位置,气路关闭,第一喷射阀关闭;
当第二喷射阀结构单独工作时,第二线圈通电后,第二衔铁带动第二阀芯向上运动与第二阀座表面分离,气路开启,第二喷射阀结构开启,气体由第二轴向主气槽和第二周向补气孔的混合进气方式流入,通过第二环腔,由第二出气口垂直流出;第二线圈断电后,在电磁铁与第二弹簧座之间的第二主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衔铁带动第二阀芯向下运动,直至第二阀芯表面与第一阀座表面贴合,恢复到初始位置,气路关闭,第二喷射阀关闭;
第一喷射阀结构和第二喷射阀结构联合工作时,按照单独工作同样的方式同步动作或先后动作完成喷射过程。
CN201720769230.3U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46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9230.3U CN206846047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9230.3U CN206846047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46047U true CN206846047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802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9230.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46047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460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358A (zh) * 2017-06-28 2017-08-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1358A (zh) * 2017-06-28 2017-08-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46047U (zh)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86U (zh) 一种可调流通截面积同轴式双电磁燃气喷射阀
CN107420228B (zh) 一种旁通式轴向进气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87U (zh) 一种组合式双电磁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1U (zh) 一种直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07143436A (zh) 一种组合式双电磁燃气喷射阀
CN107420227A (zh) 一种旁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5U (zh) 一种旁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8U (zh) 一种旁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921U (zh) 一种直通式混合进气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07091358A (zh) 一种带浮动阀座的并列式燃气喷射阀
CN206903773U (zh) 一种旁通式混合进气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05626317A (zh) 组合式双电磁燃气喷射装置
CN206918368U (zh) 一种直通式混合进气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903772U (zh) 一种旁通式混合进气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0U (zh) 一种旁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压电式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402U (zh) 一种直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07165746A (zh) 一种旁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07131076A (zh) 一种直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107091359B (zh) 一种直通式混合进气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903774U (zh) 一种直通式轴向进气的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3U (zh) 一种直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压电式外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2U (zh) 一种直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压电式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94U (zh) 一种旁通式带浮动阀座的压电式内导向燃气喷射阀
CN206816389U (zh) 一种带浮动阀座可调流通截面积同轴式燃气喷射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