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6184U - 一种气囊型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型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6184U
CN206826184U CN201720538857.8U CN201720538857U CN206826184U CN 206826184 U CN206826184 U CN 206826184U CN 201720538857 U CN201720538857 U CN 201720538857U CN 206826184 U CN206826184 U CN 206826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ink supply
air bag
supply chamber
clamp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88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ruiyuan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Ruihong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Ruihong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Ruihong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88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6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6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6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囊型墨盒,包括,外壳腔体,外壳腔体为中空密封结构,其内设有供墨腔,供墨腔内填充有墨水并设有出墨口,以用于打印供墨;气囊,气囊设于供墨腔内并设有进气口,用于在供墨腔内充气膨胀形成负压,使墨水可从出墨口导出;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对应气囊设置于供墨腔内,用于抵靠气囊,将气囊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其中外壳腔体内设有储墨腔,储墨腔通过单向阀连通供墨腔,其内填充有墨水,用于在气囊排气时通过单向阀向供墨腔内注入墨水。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不会出现打印断线的问题,打印质量好,并且供墨量大,结构简单,环保,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型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具体涉及一种盒体内设有双腔结构的气囊型墨盒。
背景技术
墨盒,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如图5和图6所示,现有的气囊型墨盒是通过在墨盒的供墨腔内设置气囊,通过气囊充气在供墨腔内形成一负压,使墨水导出,该动作完成后再通过一复位件将气囊按压回位。此类结构的墨盒,由于供墨腔尺寸太大,气囊充气后形成的负压不足,导致在打印过程中容易出现打印断线的问题。在墨盒的使用初期,由于墨水填充很满,打印情况还好;但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供墨腔中的墨水量下降后,断线问题越发严重,并严重影响打印质量;并且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尽管供墨腔中还存有部分墨水,也因负压不足不能顺利导出,减少了供墨量,而废弃不用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传统供墨腔一分为二,形成一供墨腔一储墨腔,气囊设置于供墨腔内的墨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囊型墨盒,包括,
外壳腔体,外壳腔体为中空密封结构,其内设有供墨腔,供墨腔内填充有墨水并设有出墨口,以用于打印供墨;
气囊,气囊设于供墨腔内并设有进气口,用于在供墨腔内充气膨胀形成负压,使墨水可从出墨口导出;
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对应气囊设置于供墨腔内,用于抵靠气囊,将气囊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
其中外壳腔体内设有储墨腔,储墨腔通过单向阀连通供墨腔,其内填充有墨水,用于在气囊排气时通过单向阀向供墨腔内注入墨水。
作为优选地,单向阀包括:
通墨孔,通墨孔连通供墨腔和储墨腔;
弹性挡片,弹性挡片安装于供墨腔内并完全覆盖通墨孔。
作为优选地,弹性挡片设置为一硅胶片。
作为优选地,供墨腔和储墨腔并排设置并通过一隔板隔开。
作为优选地,硅胶片中心固定安装于隔板上;
隔板对应硅胶片的外缘设有一环密封圈;
通墨孔均匀设于密封圈环绕的区域内。
作为优选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一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安装于供墨腔内并作用于气囊上,用于将气囊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
作为优选地,弹簧组件包括:
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对应气囊安装;
按压板,按压板设于复位弹簧靠近气囊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壳腔体内设置供墨腔和储墨腔的方式来减小传统气囊型墨盒中供墨腔的体积,使气囊膨胀产生的负压足够用于打印设备吸墨,不会出现打印断线的问题;并且储墨腔通过单向阀连通供墨腔,使气囊膨胀时,供墨腔中的墨水不能通过单向阀进入储墨腔,而在气囊排气时,储墨腔中的墨水由于供墨腔中的负压作用通过单向阀导入供墨腔中,可有效的提供墨水,供墨量大,并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阀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传统气囊型墨盒的轴测剖视图;
图6是传统气囊型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囊型墨盒,包括,
外壳腔体1,所述外壳腔体1为中空密封结构,其内设有供墨腔3,供墨腔3内填充有墨水并设有出墨口,以用于打印供墨;
气囊5,所述气囊5设于供墨腔3内并设有进气口,用于在供墨腔3内充气膨胀形成负压,使墨水可从出墨口导出;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对应气囊5设置于供墨腔 3内,用于抵靠气囊5,将气囊5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
其中所述外壳腔体1内设有储墨腔2,所述储墨腔2通过单向阀4连通供墨腔3,其内填充有墨水,用于在气囊5 排气时通过单向阀4向供墨腔3内注入墨水。
单向阀的结构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但本实施例中结合产品尺寸、结构和使用效果,所述单向阀4设置为包括:通墨孔41,所述通墨孔41连通供墨腔3和储墨腔2;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安装于供墨腔3内并完全覆盖通墨孔41,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挡片设置为一硅胶片。
为了排除实际使用中的干扰因素,同时也是出于开模的结构设计和成本节约,所述供墨腔3和储墨腔2并排设置并通过一隔板8隔开。
实际制作中,如图所示,外壳腔体1与隔板8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且剖切面类似于工字型,外壳腔体1的上下两端为开口形式。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8的下方为供墨腔3,上方为储墨腔2,外壳腔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密封板9和第二密封板10,形成闭合的储墨腔2和供墨腔3。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硅胶片(图未示)设置为圆形薄片,其中心固定安装于隔板8上。如图所示,隔板8于供墨腔3的一侧设置卡位柱43,并以卡位柱43为中心设置一与硅胶片匹配的圆形沉台,硅胶片中心卡接于卡位柱43上,其外沿贴合沉台的侧面。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所述隔板 8对应硅胶片的外缘设有一环密封圈42;所述通墨孔41均匀设于密封圈42环绕的区域内。考虑到设置密封圈42后,硅胶片只抵靠密封圈42,卡位柱43到密封圈42之间的位置处于悬空状态,为了防止工作时间一长,硅胶片变形而造成工作失效或影响工作效果,如图所示,密封圈42环绕的区域内设有支撑筋44,支撑筋44的外侧端面平齐密封圈42或低于密封圈42。
如图所示,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一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安装于供墨腔3内并作用于气囊5上,用于将气囊5 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具体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对应气囊5安装;按压板7,所述按压板7设于复位弹簧6靠近气囊5的一端,用于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挤压气囊5。其中按压板7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复位弹簧6直接挤压气囊5时因挤压面小,不能将气囊5中的气体完全挤压排出,与此同时,还可保护气囊5,延长使用寿命。此处按压板7也可取消设置,而在气囊5的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如在气囊5的外侧面上设置横纵筋,增加强度。
本实施例中于第二密封板10上设置安装位,以便于弹性复位件的安装。并且储墨腔2设有空气导通结构,以用于其内墨水注入供墨腔3后平衡其内的负压。
本实施例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在外壳腔体1内设置储墨腔2和供墨腔3,较传统的气囊型墨盒,其供墨腔3尺寸减小了很多,因此气囊5膨胀时,其负压足以满足打印设备的吸墨需求,不会出现打印断线的问题。并且储墨腔2通过硅胶片和通墨孔41组成的单向阀连接供墨腔3,在气囊膨胀时,供墨腔3中形成一压力值大于外部空气的负压,墨水从出墨口导出的同时会持续挤压硅胶片,使硅胶片完全贴合密封圈 42,此时储墨腔2和供墨腔3处于互不导通的状态。在一次供墨后,气囊5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将气体排出,此时供墨腔3内会形成一压力值小于外部空气的负压,硅胶片的外沿被带动而向上翘起(此处采用图3示方向),不再与密封圈42紧密贴合,储墨腔2通过通墨孔41连通供墨腔3,且储墨腔2中的墨水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吸入供墨腔3内进行墨水填充,使供墨腔3中的墨水量始终保持充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储墨腔2中墨水用完,供墨腔3中的墨水一直保持充足,因此可长时间保持打印不断线的好质量。并且至最后使用完供墨腔3中的墨水时,由于供墨腔3体积小,可极大地减少残留的墨水,既增大了供墨量,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综上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墨盒,不会出现打印断线的问题,打印质量好,并且供墨量大,结构简单,环保,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气囊型墨盒,包括,
外壳腔体(1),所述外壳腔体(1)为中空密封结构,其内设有供墨腔(3),供墨腔(3)内填充有墨水并设有出墨口,以用于打印供墨;
气囊(5),所述气囊(5)设于供墨腔(3)内并设有进气口,用于在供墨腔(3)内充气膨胀形成负压,使墨水可从出墨口导出;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对应气囊(5)设置于供墨腔(3)内,用于抵靠气囊(5),将气囊(5)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腔体(1)内设有储墨腔(2),所述储墨腔(2)通过单向阀(4)连通供墨腔(3),其内填充有墨水,用于在气囊(5)排气时通过单向阀(4)向供墨腔(3)内注入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4)包括:
通墨孔(41),所述通墨孔(41)连通供墨腔(3)和储墨腔(2);
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安装于供墨腔(3)内并完全覆盖通墨孔(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挡片设置为一硅胶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墨腔(3)和储墨腔(2)并排设置并通过一隔板(8)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胶片中心固定安装于隔板(8)上;
所述隔板(8)对应硅胶片的外缘设有一环密封圈(42);
所述通墨孔(41)均匀设于密封圈(42)环绕的区域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一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安装于供墨腔(3)内并作用于气囊(5)上,用于将气囊(5)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排出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囊型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
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对应气囊(5)安装;
按压板(7),所述按压板(7)设于复位弹簧(6)靠近气囊(5)的一端。
CN201720538857.8U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气囊型墨盒 Active CN206826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8857.8U CN206826184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气囊型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8857.8U CN206826184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气囊型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6184U true CN206826184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71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8857.8U Active CN206826184U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气囊型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61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859A (zh) * 2017-05-11 2017-08-18 中山市瑞鸿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型墨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859A (zh) * 2017-05-11 2017-08-18 中山市瑞鸿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型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26184U (zh) 一种气囊型墨盒
CN104787126B (zh) 分流、充气式客车行李舱门的密封结构
CN107053859A (zh) 一种气囊型墨盒
CN202927163U (zh) 一种单向气阀膜
CN109336032B (zh) 一种等压灌装阀
CN103832081A (zh) 一种防漏墨喷墨打印机油墨盒
CN105840881B (zh) 轮边系统总成
CN206826183U (zh) 一种自动开闭式墨盒
CN202728549U (zh) 一种保险游泳圈
CN215565824U (zh) 一种旋转控制头防爆伸缩骨架胶芯
CN214083509U (zh) 一种新型手动阀开关及二级墨盒
CN213711286U (zh) 一种隔膜泵用密封结构
CN107081968A (zh) 一种自动开闭式墨盒
CN205605896U (zh) 轮边阀总成
CN203880154U (zh) 单向气枪阀
CN103047458B (zh) 全压高速排气补气专用阀
CN110296242A (zh) 一种汽车轮胎气门嘴总成
CN205605884U (zh) 轮边系统总成
CN208831381U (zh) 一种隔膜式增压油缸
CN203051874U (zh) 全压高速排气补气专用阀
CN209943623U (zh) 一种充气式浮球
CN201494092U (zh) 一种喷墨墨盒进气阀
CN204937439U (zh) 自充气救生装置
CN213745463U (zh) 一种高抗冲型pvc-uh给水管
CN208123025U (zh) 一种带闭环系统的打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1

Address after: 528400 1st floor, building 1, no.4-1, Yongyuan Road, Tanzho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ruiyuanxi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400 Guangdong city of Zhongshan province Tanzhou Zhen Yong village Zhenxiang Street No. 81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ruihong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