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0794U -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0794U
CN206820794U CN201720795115.3U CN201720795115U CN206820794U CN 206820794 U CN206820794 U CN 206820794U CN 201720795115 U CN201720795115 U CN 201720795115U CN 206820794 U CN206820794 U CN 206820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tive chip
mobile terminal
mainboard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51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all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al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all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al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51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0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0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0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包括主板、机壳和至少一个感温芯片,所述感温芯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感温芯片,用于探测用户的体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测量人体的体温,所以借助于人们随身携带并经常使用的移动终端为载体,也即手机,在移动终端内置了可以检测温度的感温芯片,这样,当人们需要进行体温检测时候,就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来进行人体体温的检测,并通过移动终端的主板形成可以识别的温度数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们便可以解决随时随地检测体温的需求,而不必携带专门用于检测体温的体温计等工具。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但这种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所以,人体体温的恒定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
目前,能够检测人体体温的方式较多,具有专门的体温计来进行人体体温的检测,例如电子体温计或者传统的水银体温计。
但是,上述所提到的用于专门为人们检测体温的工具是独立的,而一般人们却不会随身携带这种用于检测人体体温的工具在身,所以,对于能够随时测得人体体温来说,还是不够方便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人体体温探测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机壳和至少一个感温芯片,所述感温芯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所述感温芯片,用于探测用户的体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测量人体的体温,所以借助于人们随身携带并经常使用的移动终端为载体,也即手机,在移动终端内置了可以检测温度的感温芯片,这样,当人们需要进行体温检测时候,就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来进行人体体温的检测,并通过移动终端的主板形成可以识别的温度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们便可以解决随时随地检测体温的需求,而不必携带专门用于检测体温的体温计等工具。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腔;
其中,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避空位,所述感温芯片透过所述避空位探测用户的体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一种将感温芯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机壳内腔中的结构,这种结构中感温芯片可以通过设置在机壳上的避空位来实现对外界温度的检测,也即人体的体温的检测。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感温芯片设置在所述固定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采用了将感温芯片内嵌在机壳中的结构,通过在机壳中设置了固定孔,然后在固定孔内安装所述感温芯片,这样能够使感温芯片的设置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包括: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元件插接槽,所述元件插接槽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感温芯片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元件插接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采用了将感温芯片通过可替换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的结构,通过在机壳上设置了一个可以插接感温芯片的元件插接槽,这种元件插接槽可以用来替换插接的感温芯片,所以,当感温芯片需要更换的时候,只需要将感温芯片在所述元件插接槽内拔下来替换上新的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包括:
所述主板的主控制器与所述感温芯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温芯片采集的感温信息生成温度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利用主板的主控制器直接来接收并计算感温芯片的感温信息的方式,可以节省移动终端的内部设置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包括:
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感温控制器;
所述感温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感温芯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温芯片采集的感温信息生成温度数据;
所述感温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板的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利用附加的感温控制器单独接收并计算感温芯片的感温信息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省主板的主控制器的内存,提高主控制器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采用红外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设置有金属外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金属外壳可以增强温度检测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与所述固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防水防尘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生物信息探测系统,包括所述移动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于对生物信息进行检测的生物信息探测系统采用了所述移动终端来对人体的体温进行检测,所以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芯片的电连接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芯片的电连接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金属外壳的感温芯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板;2-机壳;3-感温芯片;
11-主控制器;12-感温控制器;
21-避空位;22-固定孔;23-元件插接槽;
31-金属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芯片3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如图1所示,并同时参考图2-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机壳2和至少一个感温芯片3,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通过将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1进行电连接后,就能够实现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之间的信息传输。
由于所述感温芯片3是用于探测用户的体温,所以当所述感温芯片3探测完人体的体温后,就能够将所述感温芯片3对温度的探测结果传输至移动终端的主板1,然后通过主板1进行处理以后通过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也即手机的显示屏显示出来,使用户得知温度结果。
所以说,由于现有技术中测量人体体温还需要单独使用专门的测温工具,例如电子体温计或者传统的水银体温计等,所以对于人们想随时随地的测量体温,采集人体体温信息来说,是不方便的。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测温工具只能单次的获取人体的体温数据,而对于数据分析等领域来说,单次测量并记录采集的数据并大量的整理,是十分不方便的,而不管怎样,为了能够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测量人体的体温,所以本申请采用了借助于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方式,主要是借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随身携带并经常使用移动终端的习惯,也即手机,在移动终端内置了可以检测温度的感温芯片3。
这样一来,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携带移动终端已经是常态,所以当人们需要进行体温检测时候,就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来进行人体体温的检测,并通过移动终端的主板1形成可以识别的温度数据,就能够将体温检测的操作变得简单易行;而且,通过移动终端也可以大量的采集数据并记录下来,对后续的数据分析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们便可以解决随时随地检测体温的需求,而不必携带专门用于检测体温的体温计等工具。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感温芯片3采用红外传感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二。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感温芯片3设置在所述机壳2的内腔;而为了能够使设置在机壳2内腔中的感温芯片3依旧可以进行正常的测温操作,所以又在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避空位21,当感温芯片3需要测量人体体温的时候,所述感温芯片3可以透过所述避空位21探测用户的体温。
所以在该实施例中,本申请也是采用了一种可以将感温芯片3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机壳2内腔中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由于感温芯片3可以设置在机壳2的内腔中,所以对于移动终端内部装配的紧密性是很可靠的。
当然,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结构,是为了表明避空位21与感温芯片3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的制造当中,所述避空位21上还可以设置可以增加高透红外线的玻璃或者其他材质的结构,并不需要完全的避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二;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22,所述感温芯片3设置在所述固定孔22内,利用固定孔22将所述感温芯片3固定连接在机壳2中,形成一种内嵌的结构。
而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将感温芯片3内嵌在机壳2中的结构,能够使感温芯片3的设置更加牢固,当感温芯片3进行人体体温的探测时,直接透过所述机壳2上的固定孔22就可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固定孔2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这种密封结构是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防水防尘性能的,由于感温芯片3设置在了固定孔22内,所以使用时间长以后,感温芯片3和固定孔22之间可能会容易产生间隙,这种间隙就容易造成漏水或者泄尘的问题,影响移动终端的密封性,使内部的元器件容易受到损伤,由此,便在所述固定孔22和感温芯片3之间设置了所述密封结构。
而所述密封结构可以采用密封环、密封胶、密封塞等具有密封效果的元件,在此并不做过多的限制。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主视图二。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包括:
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元件插接槽23,所述元件插接槽2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所述感温芯片3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元件插接槽23,而正是由于感温芯片3这种可拆卸连接的功能,当需要更换感温芯片3时,只需要将原来的感温芯片3拔下来,然后将新的感温芯片3替换上,重新插接在所述元件插接槽23内即可。
不仅如此,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可以插拔感温芯片3的元件插接槽23,至少包括两个作用,如下所示:
第一,当然是为了能够替换感温芯片3的作用,因为感温芯片3使用久了也会容易损坏,不仅是使用寿命的问题,也可能是受到外部的损害而损坏的问题,所以,当原来的感温芯片3发生问题,无法继续正常的完成人体体温检测的操作时,利用所述元件插接槽23可以方便的替换可用的感温芯片3,这种结构就大大简化了感温芯片3的替换。
第二,所述元件插接槽23除了可替换感温芯片3以外,还能够插接其他功能的元件,即,当此时该移动终端暂不需要使用人体体温检测的功能时,完全可以将感温芯片3拆卸下来,而更换具有其他功能的元件,这样一来,所述元件插接槽23就能够实现一个移动终端,以多种功能快速切换的不同功能的效果,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多样性。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芯片3的电连接示意图一。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包括:
所述主板1的主控制器11与所述感温芯片3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温芯片3采集的感温信息生成温度数据,采用了利用主板1的主控制器11直接来接收并计算感温芯片3的感温信息的方式,可以节省移动终端的内部设置空间。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芯片3的电连接示意图二。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包括:
所述主板1上设置有感温控制器12;
所述感温控制器12的一端与所述感温芯片3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温芯片3采集的感温信息生成温度数据;
所述感温控制器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板1的主控制器11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11。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利用附加的感温控制器12单独接收并计算感温芯片3的感温信息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省主板1的主控制器11的内存,提高主控制器11的效率。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金属外壳的感温芯片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感温芯片3设置有金属外壳31,采用了金属外壳31可以增强温度检测的准确度。
如图10所示的具有金属外壳31的感温芯片3可以替换如图2-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通过具有的金属外壳31结构来增强对温度检测的准确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生物信息探测系统,包括所述移动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于对生物信息进行检测的生物信息探测系统采用了所述移动终端来对人体的体温进行检测,所以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1)、机壳(2)和至少一个感温芯片(3),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
所述感温芯片(3),用于探测用户的体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设置在所述机壳(2)的内腔;
其中,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避空位(21),所述感温芯片(3)透过所述避空位(21)探测用户的体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22),所述感温芯片(3)设置在所述固定孔(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包括:
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元件插接槽(23),所述元件插接槽(2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所述感温芯片(3)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元件插接槽(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包括:
所述主板(1)的主控制器(11)与所述感温芯片(3)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温芯片(3)采集的感温信息生成温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主板(1)电连接包括:
所述主板(1)上设置有感温控制器(12);
所述感温控制器(12)的一端与所述感温芯片(3)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温芯片(3)采集的感温信息生成温度数据;
所述感温控制器(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板(1)的主控制器(11)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采用红外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设置有金属外壳(3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芯片(3)与所述固定孔(2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10.一种生物信息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CN201720795115.3U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Active CN206820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5115.3U CN206820794U (zh)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5115.3U CN206820794U (zh)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0794U true CN206820794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6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5115.3U Active CN206820794U (zh) 2017-07-03 2017-07-03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0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8017A (zh) 一种基于sht传感器的智能电子温湿度测量系统
CN205909869U (zh) 智能型环境传感器
CN103284698A (zh) 微型快速体温感应装置
CN201322660Y (zh) 一种温度湿度复合传感器
CN214173453U (zh) 一种温压一体式传感器
CN201016836Y (zh) 便携式检漏仪
CN206820794U (zh) 一种移动终端以及生物信息探测系统
CN203328687U (zh) 微型快速体温感应装置
CN208254679U (zh) 一种引风式环境温度检测装置
CN208537087U (zh) 一种用于现场检测的无线标准测力仪
CN111238657A (zh) 一种与智能手机连接使用的便携式红外智能胶囊温度计
KR101483755B1 (ko) 가스 배관 내 가스 압력 및 온도 정보 측정 장치
CN108007494A (zh) 一种同时测量温度和压力的远传系统
CN215339616U (zh) 一种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
CN203216610U (zh) 一种前置装配透镜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CN106932103A (zh) 带有柔性探头的无线温度测量记录装置
CN207882240U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测试的室内室外环境综合测试仪
CN210893224U (zh) 卡片式便携环境检测仪
CN208860495U (zh) 一种无线温度检测仪
CN209639854U (zh)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
CN20883121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化学灌浆泵监测系统
CN110672793A (zh) 一种可快速精准检测的多参数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CN214585000U (zh) 一种高适应性管道检测设备
CN204461492U (zh) 温湿度测量显示套线管
CN208477938U (zh) 可自动侦测记录电子设备的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