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0671U - 一种电源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0671U
CN206820671U CN201720402097.8U CN201720402097U CN206820671U CN 206820671 U CN206820671 U CN 206820671U CN 201720402097 U CN201720402097 U CN 201720402097U CN 206820671 U CN206820671 U CN 206820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riode
electric capacity
resistor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20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丹
唐润恒
王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7204020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0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0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06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逆变器,由电池、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至第四三极管、变压器和开关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为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提供激励电流。第五电阻至第八电阻组成的分压器,控制了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输入信号幅度,第五电阻和第八电阻还可改善输出管的稳定性,避免温度升高时管子穿透电流剧增的恶性循环,由此提高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通过点烟器输出的车载逆变是20W、40W、80W、120W到150W功率规格。再大一些功率逆变电源要通过连接线接到电瓶上。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可使用的电器有: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像机、照明灯、电动剃须刀、CD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动工具、车载冰箱及各种旅游、野营、医疗急救电器等。
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种类繁多,功能各有优劣,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源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电池、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至第四三极管、变压器和开关组成,电池为12V、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10kΩ、第三电阻为3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六电阻至第八电阻均为300Ω、第一电容为0.1uF、第二电容为0.01uF、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型号均为3AX31、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型号均为3AX83、变压器为220V变压器;
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的负极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变压器的抽头、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输出侧两端为负载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源逆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为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提供激励电流。第五电阻至第八电阻组成的分压器,控制了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输入信号幅度,第五电阻和第八电阻还可改善输出管的稳定性,避免温度升高时管子穿透电流剧增的恶性循环,由此提高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源转换效率,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池E、第一电阻R1至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VT1至第四三极管VT4、变压器T和开关S组成,电池E为12V、第一电阻R1为1kΩ、第二电阻R2为10kΩ、第三电阻R3为300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Ω、第六电阻R6至第八电阻R8均为300Ω、第一电容C1为0.1uF、第二电容C2为0.01uF、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型号均为3AX31、第三三极管VT3和第四三极管VT4型号均为3AX83、变压器T为220V变压器;
所述电池E的正极同时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电池E的负极与开关S的第一端连接,开关S的第二端同时与变压器T的抽头、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和第四三极管VT4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T输出侧两端为负载输出端OUT。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供300W内负载用电器使用。由第一电阻R1至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为第三三极管VT3和第四三极管VT4提供激励电流。第五电阻R5至第八电阻R8组成的分压器,控制了第三三极管VT3和第四三极管VT4的输入信号幅度,第五电阻R5和第八电阻R8还可改善输出管的稳定性,避免温度升高时管子穿透电流剧增的恶性循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

1.一种电源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由电池、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至第四三极管、变压器和开关组成,电池为12V、第一电阻为1kΩ、第二电阻为10kΩ、第三电阻为3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六电阻至第八电阻均为300Ω、第一电容为0.1uF、第二电容为0.01uF、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型号均为3AX31、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型号均为3AX83、变压器为220V变压器;
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的负极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变压器的抽头、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变压器输入侧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输出侧两端为负载输出端。
CN201720402097.8U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电源逆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20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2097.8U CN206820671U (zh)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电源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2097.8U CN206820671U (zh)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电源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0671U true CN206820671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209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20671U (zh) 2017-04-18 2017-04-18 一种电源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06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2241A (zh) * 2018-12-19 2019-04-23 陕西理工大学 一种小型便携式汽车应急点火电源
CN109787496A (zh) * 2018-04-02 2019-05-21 浙江工业大学 自激式谐振逆变器
CN111399616A (zh) * 2020-03-05 2020-07-10 广州市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eb客户端的物联网云平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7496A (zh) * 2018-04-02 2019-05-21 浙江工业大学 自激式谐振逆变器
CN109672241A (zh) * 2018-12-19 2019-04-23 陕西理工大学 一种小型便携式汽车应急点火电源
CN111399616A (zh) * 2020-03-05 2020-07-10 广州市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web客户端的物联网云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20671U (zh) 一种电源逆变器
CN104410313A (zh) 基于低通滤波的逆变系统
CN204014205U (zh) 一种基于蓝牙、触摸双控的led灯控制装置
CN205385417U (zh) 新型逆变器壳体
CN205544956U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用风机端盖
CN206432908U (zh) 一种光伏发电站逆变器通风装置
CN206673840U (zh) 一种防尘型逆变器
CN104467386A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低通滤波逆变系统
CN204967629U (zh) 一种便携式车载逆变器
CN205195247U (zh) 一种具有双重短路保护的逆变器
CN207490774U (zh) 一种船舶电器用逆变器
CN207753627U (zh) 一种抗干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
CN204304827U (zh) 基于低通滤波的逆变系统
CN20437673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逆变器
CN206790361U (zh) 一种用于风能的可拆卸式逆变器防护机构
CN206226311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逆变器
CN205142044U (zh) 一种逆变器驱动电路
CN205544955U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用上盖板
CN104410314A (zh) 基于移相处理的低通滤波逆变系统
CN203356826U (zh) 一种电焊机
CN206686091U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CN205356125U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
CN203691281U (zh) 一种逆变器
CN205430085U (zh) 一种mos管逆变器
CN206559249U (zh) 一种大功率可调稳压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