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9068U - 一种手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9068U
CN206819068U CN201720595471.0U CN201720595471U CN206819068U CN 206819068 U CN206819068 U CN 206819068U CN 201720595471 U CN201720595471 U CN 201720595471U CN 206819068 U CN206819068 U CN 206819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ell body
cam
gauge outfit
steel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954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甲
邹洁
张昭毅
刘亚军
林纯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ya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feiya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yta Group Co Ltd
Shenzhen Fiyta Precision Tim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yta Group Co Ltd, Shenzhen Fiyta Precision Tim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yt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954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9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9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9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表结构,包括表头(A)和表带(5);还包括形成于表头(A)上的圆柱体(11),可转动地套设在圆柱体(11)上的凸轮(2),形成于表头(A)上的钢夹槽(U),形成于表头(A)上并与钢夹槽(U)连通的第一槽体(S),带有凹槽(B)并可分离地插设在钢夹槽(U)中、用于与表带(5)固定连接的钢夹(10),与凸轮(2)的弧面(X)保持相对滑动接触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S)中的从动件(3),设置在第一槽体(S)中的机架(12),以及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用于使从动件(3)保持与凸轮(2)相对滑动接触的弹簧(4)。本实用新型的手表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手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计时工具,手表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装饰类手表凭借其绚丽的外形设计而被众多的青少年使用者所亲睐。因此,现有的生产商一般通过设计不同的外形而吸引或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产品的更新换代也相对很快。由于现有的装饰类手表一般采用一体式结构,使用者在新鲜感过后便将该手表闲置,浪费较大;而且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因为部分零部件的损坏而使得整个产品沦为次品,产品的组装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表头和表带可快速拆装的手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表结构,包括表头和表带;还包括形成于表头上的圆柱体,可转动地套设在圆柱体上的凸轮,形成于表头上的钢夹槽,形成于表头上并与钢夹槽连通的第一槽体,带有凹槽并可分离地插设在钢夹槽中、用于与表带固定连接的钢夹,与凸轮的弧面保持相对滑动接触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中、用于随凸轮转动而由第一槽体伸出进入钢夹槽并卡入在凹槽中以实现表头和表带的固定连接、或随凸轮转动而完全缩回第一槽体中以实现表头和表带的分离的从动件,设置在第一槽体中的机架,以及分别与从动件和机架相接触、用于使从动件保持与凸轮相对滑动接触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还包括与凸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凸轮转动的拨的。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表头包括底盖,圆柱体形成于底盖底部,钢夹槽和第一槽体分别开设于底盖底部;底盖上还开设有贯穿该底盖的第一扇形槽,凸轮上形成有穿设于第一扇形槽中的转柱,拨的与转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底盖上开设有将第一槽体和钢夹槽连通的第二槽体,第二槽体的缘部形成机架。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底盖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扇形槽和第一槽体连通、用于容纳凸轮的第一圆形槽;第一槽体的槽深大于第一圆形槽的槽深。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底盖底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圆形槽;第一槽体、钢夹槽、第一圆形槽以及第一扇形槽均开设于第二圆形槽的槽底上;表头还包括容纳于第二圆形槽中、以对从动件和凸轮进行限位的底盖盖片。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底盖盖片上形成有第一凸台,当底盖盖片容纳于第二圆形槽中时,第一凸台容纳于钢夹槽中。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弹簧套设在从动件上,其两端分别与从动件和机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从动件为销钉;弹簧套设在销钉的圆柱部上,并且弹簧的一端与销钉的球头面相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机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手表结构中,表头还包括表壳,该表壳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扇形槽对应的第二扇形槽,表壳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扇形槽连通的第三扇形槽;底盖安装在表壳的底部;转柱在穿过第一扇形槽后,穿设于第二扇形槽中;拨的穿设于第三扇形槽以与转柱的位于第二扇形槽中的部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凸轮、从动件以及机架构成的凸轮机构实现了表头和表带的快速拆装,从而避免了使用者对装饰手表的新鲜感过后便将该手表闲置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若其手表中某一零部件损坏,则会导致整个产品沦为次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手表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手表结构的底盖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底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底盖的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3所示的底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底盖盖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钢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表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表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饰类手表一般采用一体式结构,使用者在新鲜感过后便将该手表闲置,浪费较大;同时若其某一零部件损坏,则会导致整个产品沦为次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表头和表带可拆卸连接的手表结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表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手表结构的底盖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底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底盖的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图3所示的底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该手表结构包括表头A和表带5;手表结构还包括形成于表头A上的圆柱体11,可转动地套设在圆柱体11上的凸轮2,形成于表头A上的钢夹槽U,形成于表头A上并与钢夹槽U连通的第一槽体S,带有凹槽B并可分离地插设在钢夹槽U中、用于与表带5固定连接的钢夹10,与凸轮2的弧面X保持相对滑动接触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S中、用于随凸轮2转动而由第一槽体S伸出进入钢夹槽U并卡入在凹槽B中以实现表头A和表带5的固定连接、或随凸轮2转动而完全缩回第一槽体S中以实现表头A和表带5的分离的从动件3,设置在第一槽体S中的机架12,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用于使从动件3保持与凸轮2相对滑动接触的弹簧4以及与凸轮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凸轮2转动的拨的1。在本技术方案里,当手表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凸轮2弧面X的最小半径位置与从动件3相接触,弹簧4处于放松状态或者最小压缩状态,凸轮2完全缩回第一槽体S中,这样,与表带5固定连接的钢夹10可与表头A相分离。在当钢夹10完全插设于钢夹槽U中时,随着用户拨动拨的1以使凸轮2转动,凸轮2弧面X的与从动件3相接触的位置的半径慢慢变大,直到达到最大,从动件3会从第一槽体S中伸出,并卡入凹槽B中,这样,就实现了表头A和表带5的固定连接。之后,随用户继续拨动拨的1以使凸轮2继续转动(此时,凸轮2可以是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从动件3又会缩回第一槽体S中,此时,与表带5固定连接的钢夹10又可与表头A相分离。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表头A包括底盖7,圆柱体11形成于底盖7底部,钢夹槽U和第一槽体S分别开设于底盖7底部;同时,底盖7上还开设有贯穿该底盖7的第一扇形槽Q,凸轮2上形成有穿设于第一扇形槽Q中的转柱21,拨的1与转柱21固定连接。这样,通过拨的1拨动转柱21,即可实现凸轮2的转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凸轮2上开设有通孔22,并通过该通孔22可转动地套设在圆柱体11上。同时,转柱21上开设有固定孔23,并通过该固定孔23与拨的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23为螺纹孔,可以理解,固定孔23还可以为铆接孔等;或者拨的1和转柱21通过卡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盖7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扇形槽Q和第一槽体S连通、用于容纳凸轮2的第一圆形槽R;第一槽体S的槽深大于第一圆形槽R的槽深。这样,第一槽体S和第一圆形槽R之间就形成有台阶,从动件3便可以很容易地定位设置于第一槽体S中。
进一步地,底盖7上开设有将第一槽体S和钢夹槽U连通的第二槽体T,第二槽体T的缘部形成机架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体S和第二槽体T均为方形槽,同时,从动件3为销钉,该销钉的球头面与凸轮2相接触。这样,可以减小销钉和凸轮之间的磨损,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底盖7底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圆形槽W;第一槽体S、钢夹槽U、第一圆形槽R以及第一扇形槽Q均开设于第二圆形槽W的槽底上。表头A还包括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以对从动件3和凸轮2进行限位的底盖盖片9。在这里,通过设置底盖盖片9,实现对从动件3和凸轮2在沿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自由度的限制。同时,通过将底盖盖片9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将钢夹10限制在钢夹槽U中。
优选地,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底盖盖片的结构示意图。底盖盖片9上形成有第一凸台91,当底盖盖片9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时,第一凸台91容纳于钢夹槽U中,从而进一步地限制钢夹10在钢夹槽U中的自由度。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钢夹的结构示意图。钢夹10的侧部具有第二凸台101,底盖盖片9的侧部开设有弧形缺口92,当钢夹10插设于钢夹槽U中时,第二凸台101对应地插入弧形缺口92;在这里,通过第二凸台101,一方面增大了钢夹10与底盖盖片9和底盖7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摩擦力,从而防止钢夹10在插入钢夹槽U后轻易地滑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尽量使钢夹10被完全插入表头A内,从而提高表头A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簧4套设在从动件3上,其两端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优选地,从动件3为销钉,弹簧4套设在销钉的圆柱部上,并且弹簧4的一端与销钉的球头面相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机架12相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4可以有多个,该多个弹簧4绕销钉设置,每个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销钉的球头面和机架12相接触。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所示,图10为图1所示的手表结构的表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表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表头A还包括表壳6,该表壳6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扇形槽Q对应的第二扇形槽O,表壳6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扇形槽O连通的第三扇形槽P;底盖7安装在表壳6的底部;转柱21在穿过第一扇形槽Q后,穿设于第二扇形槽O中;拨的1穿设于第三扇形槽P以与转柱21的位于第二扇形槽O中的部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表壳6、底盖7和底盖盖片9通过螺钉8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螺钉8有四个,表壳6、底盖7和底盖盖片9各具有与螺钉8对应的螺纹孔。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拨的1的形状和表壳6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表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表壳6的侧面没有开设第三扇形槽P;同时,第二扇形槽O贯穿表壳6,拨的1完全容纳于第二扇形槽O中。这样,用户通过手伸入第二扇形槽O贯穿表壳6顶部的开口来接触并拨动拨的1,从而实现转动凸轮2的效果。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拨动1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用户只能通过手伸入第二扇形槽O贯穿表壳6顶部的开口来接触并转动转柱,来实现转动凸轮2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表结构,包括表头(A)和表带(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表头(A)上的圆柱体(11),可转动地套设在圆柱体(11)上的凸轮(2),形成于表头(A)上的钢夹槽(U),形成于表头(A)上并与钢夹槽(U)连通的第一槽体(S),带有凹槽(B)并可分离地插设在钢夹槽(U)中、用于与表带(5)固定连接的钢夹(10),与凸轮(2)的弧面(X)保持相对滑动接触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S)中、用于随凸轮(2)转动而由第一槽体(S)伸出进入钢夹槽(U)并卡入在凹槽(B)中以实现表头(A)和表带(5)的固定连接、或随凸轮(2)转动而完全缩回第一槽体(S)中以实现表头(A)和表带(5)的分离的从动件(3),设置在第一槽体(S)中的机架(12),以及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用于使从动件(3)保持与凸轮(2)相对滑动接触的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凸轮(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凸轮(2)转动的拨的(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头(A)包括底盖(7),圆柱体(11)形成于底盖(7)底部,钢夹槽(U)和第一槽体(S)分别开设于底盖(7)底部;底盖(7)上还开设有贯穿该底盖(7)的第一扇形槽(Q),凸轮(2)上形成有穿设于第一扇形槽(Q)中的转柱(21),拨的(1)与转柱(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7)上开设有将第一槽体(S)和钢夹槽(U)连通的第二槽体(T),第二槽体(T)的缘部形成机架(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7)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扇形槽(Q)和第一槽体(S)连通、用于容纳凸轮(2)的第一圆形槽(R);第一槽体(S)的槽深大于第一圆形槽(R)的槽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7)底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圆形槽(W);第一槽体(S)、钢夹槽(U)、第一圆形槽(R)以及第一扇形槽(Q)均开设于第二圆形槽(W)的槽底上;表头(A)还包括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以对从动件(3)和凸轮(2)进行限位的底盖盖片(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盖片(9)上形成有第一凸台(91),当底盖盖片(9)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时,第一凸台(91)容纳于钢夹槽(U)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4)套设在从动件(3)上,其两端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动件(3)为销钉;弹簧(4)套设在销钉的圆柱部上,并且弹簧(4)的一端与销钉的球头面相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机架(12)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头(A)还包括表壳(6),该表壳(6)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扇形槽(Q)对应的第二扇形槽(O),表壳(6)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扇形槽(O)连通的第三扇形槽(P);底盖(7)安装在表壳(6)的底部;转柱(21)在穿过第一扇形槽(Q)后,穿设于第二扇形槽(O)中;拨的(1)穿设于第三扇形槽(P)以与转柱(21)的位于第二扇形槽(O)中的部分固定连接。
CN201720595471.0U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手表结构 Active CN206819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5471.0U CN206819068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手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95471.0U CN206819068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手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9068U true CN206819068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95471.0U Active CN206819068U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手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9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0553A (zh) * 2017-05-22 2018-04-03 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0553A (zh) * 2017-05-22 2018-04-03 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结构
CN107870553B (zh) * 2017-05-22 2024-01-09 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5291B1 (ko) 회전체의 회전 각도를 일정 각도로 제어하는 스틱형 화장품 용기
CN206819068U (zh) 一种手表结构
CN107870553A (zh) 一种手表结构
CN101600369A (zh) 粉饼盒
CN206710802U (zh) 手表拆卸工具和手表结构
CN209814609U (zh) 一种化妆棉盒
KR101896281B1 (ko) 회전식 색조화장품 케이스
CN201488033U (zh) 一种可调整盖板翻转角度的集成灶
CN10371369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865458A (zh) 一种装修用墙体涂料调配装置
CN215456048U (zh) 一种调色遮瑕盘
CN205859645U (zh) 一种可调安装角度的led灯具
CN210492928U (zh) 一种戒指结构
CN209539595U (zh) 一种设置定时器的落地扇
CN101352988B (zh) 一种回形针等文具的收纳盒
CN205852731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工具盒
CN209206331U (zh) 一种旋转鸟座机构
KR200464882Y1 (ko) 혼합식 화장품 내용물 토출 용기
CN220865059U (zh) 打印机
CN208957283U (zh) 密集架摇手
CN218265406U (zh) 快捷安装方钢执手
CN2572822Y (zh) 一种分体式双色口红盒
CN215806642U (zh) 一种新型便捷式蹲便器控制器
CN209710266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舞台音箱
KR102286599B1 (ko) 연결부 내장형 화장품용 금속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34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ao Xin Road Fiyta technology building 11 floor 1 floor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negative

Co-patentee after: Feiyada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eiya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34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ao Xin Road Fiyta technology building 11 floor 1 floor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negative

Co-patentee before: Feiyada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iyta Precision Timer Manufactur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6-7 Floor, Block B, Feiyada Clock Building, Hecang Road, Matian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Feiya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eiya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34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ao Xin Road Fiyta technology building 11 floor 1 floor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negative

Co-patentee before: FIYT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eiya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