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2832U -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2832U
CN206812832U CN201720744786.7U CN201720744786U CN206812832U CN 206812832 U CN206812832 U CN 206812832U CN 201720744786 U CN201720744786 U CN 201720744786U CN 206812832 U CN206812832 U CN 206812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wire
electricity
electric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447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佳辉
虞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 Weixin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ower Spectr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ower Spectr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ower Spectr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447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2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2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2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有两个能够分别停靠在两个电动汽车上的飞行器,以及连接在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用以将一个电动汽车的电能输送给另一个电动汽车的导线;所述飞行器上设有与导线电联接的输电接头;还包括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与输电接头电联接的接电连接座,接线连接座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联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飞行器将电量充足的电动汽车的电能分享给电量不足的电动汽车充电,解决了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途电量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配套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不便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目前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一般仅限于市内上下班使用,需要长时间远距离外出的用户则仍倾向于使用燃油车。而即使是市内短距离行驶,用户也需要很注意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否则容易出现半路无电抛锚的情况。而类似两轮电瓶车采取的在路边设置充电设备的方案,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就不是非常合适,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占地面积相对两轮的电瓶车要大许多,定点停车充电可能造成交通拥堵,另一方面,电动汽车耗电也比两轮的电瓶车大许多,在目前电池充电技术没有显著突破的情况下,半路停车充电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方便,且不耽误用户途中时间的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包括有两个能够分别停靠在两个电动汽车上的飞行器,以及连接在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用以将一个电动汽车的电能输送给另一个电动汽车的导线;所述飞行器上设有与导线电联接的输电接头;还包括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与输电接头电联接的接电连接座,接线连接座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联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一个用以支撑导线的挂线飞行器,所述挂线飞行器下端连接有一个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有一个绕线架以及转动安装在绕线架上的用以卷绕所述导线的绕线盘,所述绕线架上安装有用以驱动绕线盘转动的绕线电机。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飞行器分别为用以停靠在提供电能的电动汽车上的第一输电飞行器和用以停靠在需充电的电动汽车上的第二输电飞行器,第一输电飞行器和第二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之间电联接有升压模块;第一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联接,第二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与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电联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绕线盘的转轴水平设置,绕线盘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板,绕线盘上位于隔板两侧形成两个相同大小的绕线空间,所述导线的中间固定在绕线盘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绕线盘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导电电极a,所述导线与导电电极a电联接;所述绕线架上对应绕线盘两端的位置安装有与两个导电电极a滑动接触电联接的用以为挂线飞行器供电的导电电极b,导电电极b通过软质导线与挂线飞行器电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飞行器将电量充足的电动汽车的电能分享给电量不足的电动汽车充电,解决了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途电量不足的问题。
所述挂线飞行器用于支撑导线的中部,使导线不会对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造成影响,另外,所述导线卷绕在挂线飞行器下方的绕线机构上,绕线机构可根据两车之间的距离灵活调整导线的有效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接电连接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飞行器停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飞行器飞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飞行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连接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下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下壳体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起落架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起落架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绕线机构;41、绕线架;42、绕线盘;421、隔板;43、绕线电机;44、连接绳;
5、电动汽车;5a、接电连接座;51、接电电极板;52、绝缘套;53、接电电极座;54、磁铁固定座;
6、导线;
9a、挂线飞行器;9b、第一输电飞行器;9c、第二输电飞行器;91、主体部;91a、上壳体;91b、下壳体;
910、风扇安装部;9101、上支架;9102、下支架;9103、蓄电池安装部;9104、电路板安装腔;9105、进风孔;9106、排风孔;9107、接电杆;91071、接电电极a;91072、接电电极b;
911、出风环;9110、起落架接头;9111、风环上壳体;9112、风环下壳体;91121、内弯壁;91122、连接筋;91123、出风挡板;91124、导流壁;
912、连接管;9121、第三电机安装板;9122、阀板导杆;9123、挡板;913、第一盖板;
92、蓄电池;
93、起落架;931、连接管体;9311、铰接座;9312、条形口;932、滑动管;9321、活塞;9322、铰接头;933、封口帽;9331、弹簧定位杆;934、连杆;935、支撑杆;9351、连杆容槽;936、第二电磁铁;937、弹簧;
94、进风罩;
951、上驱动风扇;952、下驱动风扇;
96、调节组件;961、第三电机;962、螺杆;963、阀板;
97、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包括有两个能够分别停靠在两个电动汽车上的飞行器,以及连接在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用以将一个电动汽车的电能输送给另一个电动汽车的导线6;所述飞行器上设有与导线电联接的输电接头;还包括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与输电接头电联接的接电连接座5a,接线连接座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联接。
两个飞行器分别为用以停靠在提供电能的电动汽车上的第一输电飞行器9b和用以停靠在需充电的电动汽车上的第二输电飞行器9c,第一输电飞行器和第二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之间电联接有升压模块;第一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联接,第二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与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电联接。
所述升压模块将电压升高至充电的额定电压后对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还包括有一个用以支撑导线的挂线飞行器9a,所述挂线飞行器下端连接有一个绕线机构4;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有一个绕线架41以及转动安装在绕线架上的用以卷绕所述导线的绕线盘42,所述绕线架上安装有用以驱动绕线盘转动的绕线电机43。
所述绕线盘的转轴水平设置,绕线盘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板421,绕线盘上位于隔板两侧形成两个相同大小的绕线空间,所述导线的中间固定在绕线盘上。所述导线以中间点为界的两部分分别卷绕在两个所述绕线空间上。
所述绕线盘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导电电极a,所述导线与导电电极a电联接;所述绕线架上对应绕线盘两端的位置安装有与两个导电电极a滑动接触电联接的用以为挂线飞行器供电的导电电极b,导电电极b通过软质导线与挂线飞行器电联接。
所述接电连接座包括有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磁铁固定座54、接电电极座53、绝缘板52和接电电极板51。
所述接电电极座上端均匀成型有多个圆槽形的上凸腔体,所述接电电极座为非铁磁材料的金属制成。
所述磁铁固定座上端对应各个上凸腔体的位置连接有永磁铁a,永磁铁a伸入对应位置的上凸腔体内。所述绝缘板的上端对应各个上凸腔体的位置成型有用以绝缘上凸腔体外侧壁的绝缘套。所述接电电极板上对应各个绝缘套的位置成型有容孔。所述接电电极板以及供电电极座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或者充电控制电路相连接。
所述飞行器的下端中间连接有一个充电杆9107,充电杆下端安装有与永磁铁a通过磁力吸紧的铁块,所述铁块同时作为与接电电极座接触电连接的接电电极a91071;所述飞行器下端位于铁块的外周连接有3个弹性杆,弹性杆的下端连接有与接电电极板接触电连接的接电电极b91072。所述接电电极a、接电电极b分别与导线电连接。同时,飞行器的蓄电池也由导线提供的电能进行供电。
当电动汽车a的电量低于设定值时,电动汽车自动或在用户人工操作下向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服务器向接近电动汽车a的各个电动汽车b发送充电请求,同时服务器将电动汽车a的位置信息和行驶路径发送给电动汽车b,电动汽车b由其对应的用户人工选择是否提供电能共享;第一个确认提供电能共享的电动汽车b靠近电动汽车a行驶,同时服务器控制由一根导线相连的两个飞行器各自飞到电动汽车a和电动汽车b上,使输电接头与对应电动汽车上的接电连接座电联接。
当电动汽车a与电动汽车b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值时,至少一个飞行器与电动汽车脱离。
上述电动汽车a为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b为提供电量共享的电动汽车,a、b仅为了便于区分,并非实质性的限定。
所述电动汽车内设有与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电联接的触摸屏,用以人工发送充电请求,接受充电请求,显示行驶路径等。至于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触摸屏等均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接电连接座和输电接头均为通过无线充电技术实现电能传输的线圈。
实施例3
结合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飞行器包括有主体部91,所述主体部包括有圆管形的风扇安装部910,连接在风扇安装部外周且与风扇安装部相连通的四个等距排列的连接管,以及连接在各个连接管外端且与对应位置连接管相连通的出风环911。
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连接管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架9101,所述上支架上安装有上驱动风扇951;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连接管的下方连接有下支架9102,所述下支架上安装有下驱动风扇952;所述上驱动风扇与下驱动风扇的转向相反,且所述风扇安装部内安装上驱动风扇部分的内径大于风扇安装部内安装下驱动风扇部分的内径,所述风扇安装部内位于上驱动风扇和下驱动风扇之间的风压高于大气压,使得出风环内形成风压。
所述出风环包括有密封连接的风环上壳体9111和风环下壳体9112,所述风环下壳体内周上端成型有内弯壁,所述内弯壁的内周通过多个连接筋91122连接有一个出风挡板,出风挡板上端与风环上壳体内周下端密封连接;所述内弯壁91121与出风挡板91123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下端部宽度为0.8-1.5mm;所述风环下壳体的内周位于出风缝隙的下方为上宽下窄的导流壁91124,所述锥形面的锥角大小为20-30度。
所述风环的轴向与风扇安装部的径向相垂直,且出风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5-20度的夹角,且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产生的水平风力与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的转动方向相反。
各个所述连接管内安装有用以调节对应位置出风环出风速度的调节组件9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三电机961,与第三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螺杆962,以及与螺杆螺纹连接的阀板963;所述阀板上部外周贴近连接管内壁,阀板下端位于连接管内上下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接管内上部成型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三电机的第三电机安装板,所述第三电机安装板9121朝向出风环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阀板滑动连接的阀板导杆9122;所述连接管内下部连接有一个上端朝向出风环方向倾斜的挡板9123,所述挡板与阀板之间形成导通面积可调的通气道。
所述上驱动风扇、下驱动风扇以及各个第三电机分别与控制电路板97电连接。所述主体部为上壳体91a和下壳体91b密封连接构成;所述接电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壳体上靠近出风环的位置;。
所述主体部上端连接有一个半椭圆球面形状的进风罩94,进风罩上均匀成型有条状的进风口。
所述风扇安装部的下部外周为蓄电池安装部9103,蓄电池安装部上连接有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蓄电池92;所述飞行器的主体部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摄像头用于实时观测飞行器的状态,飞行器可通过人工操控停靠到电动汽车上,也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实现飞行器的自动停靠。
所述风扇安装部上位于蓄电池安装部的上方为一个电路板安装腔9104,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安装腔内,所述电路板安装腔下端连接有一个环形的第一盖板913;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上端面均匀成型有与风扇安装部内连通的进风孔9105,所述电路板安装腔的外侧壁均匀成型有排风孔9106。
飞行器通过风扇安装部内的上驱动风扇、下驱动风扇提供驱动力,上驱动风扇产生的部分气流从各个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向下吹出,并结合调节组件调整每个出风环的出风速度,从而实现飞行器的水平飞行或者转向,由于位于飞行器外周的各个出风环仅起到调整飞行器姿态的作用,不带有提供动力的风扇,出风环与外物产生触碰时不易导致飞行器失控或者对人或动物产生伤害,安全性好。该飞行器外观类似四轴飞行器,故以四轴飞行器命名之,四个出风环即所谓的“四轴”仅起到调节姿态的功能,故本飞行器实质上应为单轴飞行器。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喷出的气流根据科恩达原理会沿着导流壁流动,形成一个锥形的风膜,且锥形的风膜会带动出风环内周的空气一并向下流动,这样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出风缝隙的局部受到阻挡时,出风缝隙形成的整体气流影响小,有利于飞行器飞行姿态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风环的轴向与风扇安装部的径向相垂直,且出风环的轴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5-20度的夹角,且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产生的水平风力与上驱动风扇的风叶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出风环的出风缝隙吹出的风能够抵消上驱动风扇和下驱动风扇转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通过同时调整各个调节组件改变出风环的出风速度,可实现飞行器的整体的正转或反转。通过调整一个或两个调节组件使一个或两个出风环的出风速度,可实现飞行器整体处于倾斜状态,这样即可驱动飞行器在水平方向飞行。
所述风扇安装部的少量气流从进风孔进入并从排风孔排出,对控制电路板起到散热作用。
各个所述出风环内周远离连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头9110,各个所述起落架接头上各连接有一个起落架93;所述起落架上设有用以吸紧在电动汽车顶部的第二电磁铁936。
所述挂线飞行器结构与飞行器相同。
实施例4
结合图13至图1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作出以下改进:各个所述出风环内周远离连接管的位置成型有起落架接头9110,各个所述起落架接头上各连接有一个起落架93;所述起落架包括有与起落架接头固定连接且通过起落架接头与出风环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体931,滑动安装在连接管体内的滑动管932,与连接管体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杆935,连接在支撑杆上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用以吸紧在电动汽车顶部的第二电磁铁936,以及分别与滑动管中部、支撑杆中部转动连接的连杆934。
所述连接管体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侧壁成型有铰接座9311,所述支撑杆一端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管靠近起落架接头一端连接有活塞9321,所述滑动管外壁中部位置连接有铰接头9322,所述连杆一端与铰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体远离起落架接头一端的侧壁成型有供铰接头穿过的条形口9312;所述连接管912体远离起落架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口帽933,封口帽的内端一体连接有弹簧定位杆9331,所述弹簧定位杆上套设有弹簧937,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在活塞和封口帽内端之间;所述支撑杆上成型有在支撑杆收起状态时容纳所述连杆的连杆容槽9351。
所述弹簧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支撑杆处于展开状态,所述上驱动风扇处于工作状态后,出风环内的气压驱动活塞连同滑动管移动使支撑杆处于收起状态。
所述起落架随着飞行器的起、降相应的收起或展开,当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出风环内的风压使活塞连同滑动管向封口帽一端移动,从而使滑动管带动连杆一端向封口帽方向移动,从而使支撑杆下端也向封口帽一端转动,从而使起落架处于收起状态。当飞行器降落时,出风环内的风压减小,弹簧驱动滑动管连同活塞往铰接座方向移动,从而使滑动管带动连杆一端向铰接座方向移动,从而使支撑杆下端向铰接座一端转动至极限位置,从而使起落架处于展开状态。
所述条形口起到限制滑动管上铰接头的作用,条形口端部的位置刚好使得弹簧伸长后,支撑杆转动至与水平方向垂直后继续转动3-10度,使得飞行器降落后,各个支撑杆均处于稳定状态。

Claims (5)

1.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能够分别停靠在两个电动汽车上的飞行器,以及连接在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用以将一个电动汽车的电能输送给另一个电动汽车的导线;所述飞行器上设有与导线电联接的输电接头;还包括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与输电接头电联接的接电连接座,接线连接座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电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用以支撑导线的挂线飞行器,所述挂线飞行器下端连接有一个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有一个绕线架以及转动安装在绕线架上的用以卷绕所述导线的绕线盘,所述绕线架上安装有用以驱动绕线盘转动的绕线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飞行器分别为用以停靠在提供电能的电动汽车上的第一输电飞行器和用以停靠在需充电的电动汽车上的第二输电飞行器,第一输电飞行器和第二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之间电联接有升压模块;第一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与升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联接,第二输电飞行器上的输电接头与升压模块的输出端电联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的转轴水平设置,绕线盘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板,绕线盘上位于隔板两侧形成两个相同大小的绕线空间,所述导线的中间固定在绕线盘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盘的两端安装有两个导电电极a,所述导线与导电电极a电联接;所述绕线架上对应绕线盘两端的位置安装有与两个导电电极a滑动接触电联接的用以为挂线飞行器供电的导电电极b,导电电极b通过软质导线与挂线飞行器电联接。
CN201720744786.7U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Active CN206812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786.7U CN206812832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44786.7U CN206812832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2832U true CN206812832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6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44786.7U Active CN206812832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2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6052B (zh) 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及共享方法
CN10721523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充电系统
CN107244253A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7215232B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713976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及共享方法
CN107176062B (zh) 一种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CN107264318B (zh) 一种通过输电导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721523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8556649A (zh) 一种可供电动汽车充电的供电系统
CN107244238B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2068128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CN107117301B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206841203U (zh) 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
CN206841714U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206841211U (zh) 一种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1

Address after: 310051 1, -10 5, No. 11, Ju Go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Xi Xing stree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Lin Weixin

Address before: 310051 1, -10 5, No. 11, Ju Go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Xi Xing stree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LIPU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