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2192U - 隔振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隔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2192U
CN206802192U CN201720190279.3U CN201720190279U CN206802192U CN 206802192 U CN206802192 U CN 206802192U CN 201720190279 U CN201720190279 U CN 201720190279U CN 206802192 U CN206802192 U CN 206802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vibration isolator
isolator
polished rod
generat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902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锋
韩六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ongli Electronic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902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2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2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2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振结构,其中,隔振结构设于电子设备中的振动产生部件与振动接受部件之间,该隔振结构包括第一隔振垫、第二隔振垫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振垫、所述第二隔振垫、振动产生部件及振动接受部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一隔振垫设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在其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隔振垫设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在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连接的一面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减缓振动产生部件传递至振动接受部件的振动。

Description

隔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大部分电子设备里相互连接的振动部件和不振动部件,因为物理性能的要求,规定振动部件的振动不能传导到不振动部件上。但电子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隔振效果不好的情况,导致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同时振动,从而影响整体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振结构,旨在减缓振动产生部件传递至振动接受部件的振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隔振结构,设于电子设备中的振动产生部件与振动接受部件之间,隔振结构包括第一隔振垫、第二隔振垫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振垫、所述第二隔振垫、所述振动产生部件及所述振动接受部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一隔振垫设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隔振垫设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连接的一面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光杆螺丝,所述第一隔振垫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振垫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穿过且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振动产生部件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远离其螺帽一端插设的盲孔,所述振动接受部件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隔振垫、所述第二隔振垫、所述振动产生部件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通过所述光杆螺丝固定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振垫在所述第二通孔处设有沿所述第二隔振垫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圈;所述凸圈与所述光杆螺丝紧密抵接。
优选地,所述光杆螺丝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隔振垫与所述第二隔振垫可压缩的厚度相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垫在其面向所述第二隔振垫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隔振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振垫在其背向所述第一隔振垫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隔振凸起,且所述第二隔振凸起围绕所述凸圈排布。
优选地,所述光杆螺丝在靠近其末端位置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盲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
优选地,所述光杆螺丝的螺帽的宽度设置呈可覆盖围绕所述凸圈排布的所述第二隔振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垫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垫和所述第二隔振垫为弹性隔振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一隔振垫与第二隔振垫设置在振动产生部件和振动接受部件之间,并设置一连接件连接第一隔振垫、第二隔振垫、振动产生部件和振动接受部件,利用第一隔振垫和第二隔振垫抵消来自振动产生部件的振动,从而减缓振动产生部件传递至振动接受部件振动,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振结构一实施例与振动产生部件、振动接受部件的一视角装配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振结构与振动产生部件、振动接受部件的另一视角装配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振结构与振动产生部件、振动接受部件的一视角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振结构与振动产生部件、振动接受部件的另一视角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振结构与振动产生部件、振动接受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振动产生部件 20 振动接受部件
100 第一隔振垫 200 第二隔振垫
300 光杆螺丝 101 第一通孔
201 第二通孔 11 盲孔
21 第三通孔 210 凸圈
110 第一隔振凸起 220 第二隔振凸起
310 第一螺纹 111 第二螺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隔振结构设于电子设备中的振动产生部件10与振动接受部件20之间;所述隔振结构包括第一隔振垫100、第二隔振垫20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振垫100、所述第二隔振垫200、所述振动产生部件10及所述振动接受部件20的连接件;所述第一隔振垫100设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10在其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20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隔振垫200设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20在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10连接的一面上。
当电子设备的振动产生部件1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随着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进行传递,由于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在振动产生部件10和振动接受部件20之间呈上下叠置,因此相邻的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能构成一种具有隔振效果和承载能力的隔振结构。如此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接受到振动后,自身产生形变,从而达到抵消或减缓来自振动产生部件10的振动,避免与第二隔振垫200连接的振动接受部件20出现剪切位移,从而减缓了振动产生部件10传递至振动接受部件20振动。另外为了让第一隔振垫100与第二隔振垫200在减缓振动产生部件10的振动时不容易产生位移,增设一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隔振垫100、第二隔振垫200、振动产生部件10及振动接受部件20,在不影响振动产生部件10与振动接受部件20连接的情况下,同时也加固了第一隔振垫100与第二隔振垫200的连接,即使振动产生部件10产生的振动较大时,第一隔振垫100与第二隔振垫200之间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松动。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振垫100和所述第二隔振垫200为弹性隔振垫。在本实施例,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优选采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这两种材料弹性较好,且性质稳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一隔振垫100与第二隔振垫200设置在振动产生部件10和振动接受部件20之间,并设置一连接件连接第一隔振垫100、第二隔振垫200、振动产生部件10和振动接受部件20,利用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抵消来自振动产生部件10的振动,从而减缓振动产生部件10传递至振动接受部件20振动,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优选地,参照图2和图5,所述连接件为光杆螺丝300,所述第一隔振垫100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300穿过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二隔振垫200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300穿过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01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201;所述振动产生部件10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300远离其螺帽一端插设的盲孔11,所述振动接受部件20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300穿过的第三通孔21;所述第一隔振垫100、所述第二隔振垫200、所述振动产生部件10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20通过所述光杆螺丝300固定于一体。
具体地,光杆螺丝300远离其螺帽的一端依次穿入第二通孔201、第三通孔21、第一通孔101和盲孔11,由于光杆螺丝300远离螺帽的一端与振动产生部件10连接,如此光杆螺丝300的螺帽可对第二隔振垫200限定纵向位移,同时将第一隔振垫100、第二隔振垫200、振动产生部件10与振动接受部件20固定于一体。当振动产生部件10在运行产生振动后,振动会随着第一隔振垫100、第二隔振垫200和振动接受部件20方向传递,由于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为弹性隔振垫,两者之间通过形变抵消或减缓振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隔振垫200在所述第二通孔201处设有沿所述第二隔振垫200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圈210;所述凸圈210与所述光杆螺丝300紧密抵接。即凸缘210在第二隔振垫200相对的两个面上凸设的,如此凸缘210能包裹光杆螺丝300,进一步降低振动产生部件10传递至光杆螺丝300的振动,同时也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5,所述光杆螺丝30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隔振垫100与所述第二隔振垫200可压缩的厚度相当。若光杆螺丝300的长度设置较短,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没有足够的空间压缩形变,也无法在光杆螺丝300的长度方向上位移,导致还有振动可传递至振动接受部件20上;若光杆螺丝300的长度设置较长,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则不能跟振动产生部件10、振动接受部件20抵接,无法对振动产生部件10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因此将光杆螺丝30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隔振垫100与所述第二隔振垫200可压缩的厚度相当,使得第一隔振垫100和第二隔振垫200能将振动缓冲得恰当,并不对自身有磨损。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第一隔振垫100在其面向所述第二隔振垫200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隔振凸起110。如此设置,使得第一隔振垫100的厚度可设计得薄一点,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第一隔振垫100还可以利用第一隔振凸起110进一步提升隔振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第二隔振垫200在其背向所述第一隔振垫100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隔振凸起220,且所述第二隔振凸起220围绕所述凸圈210排布。如此设置,使得第二隔振垫200的厚度可设计得薄一点,在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情况下,第二隔振垫100还可以利用第二隔振凸起220进一步提升隔振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2、4及图5,所述光杆螺丝300在其靠近末端位置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310;所述盲孔11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310适配的第二螺纹111。如此设置,光杆螺丝300可直接将其末端插入盲孔11后,利用自身的第一螺纹310旋入盲孔11的第二螺纹111,增强光杆螺丝300与振动产生部件10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增强了第一隔振垫100、第二隔振垫200、振动接受部件2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5,所述光杆螺丝300的螺帽的宽度设置呈可覆盖围绕所述凸圈210排布的所述第二隔振凸起220。第二隔振凸起220围绕凸圈210设置,可增加光杆螺丝300对凸圈210的限定面积,从而加强了光杆螺丝300对振动产生部件10、振动接受部件20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一隔振垫10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10的面积。如此设置,第一隔振垫100可完全覆盖振动产生部件10与振动接受部件20的连接面,避免振动产生部件10与振动接受部件20有直接接触,加强两者之间的隔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隔振结构,设于电子设备中的振动产生部件与振动接受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振垫、第二隔振垫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隔振垫、所述第二隔振垫、所述振动产生部件及所述振动接受部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一隔振垫设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隔振垫设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连接的一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光杆螺丝,所述第一隔振垫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隔振垫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穿过且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振动产生部件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远离其螺帽一端插设的盲孔,所述振动接受部件上设有供所述光杆螺丝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隔振垫、所述第二隔振垫、所述振动产生部件与所述振动接受部件通过所述光杆螺丝固定于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垫在所述第二通孔处设有沿所述第二隔振垫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圈;所述凸圈与所述光杆螺丝紧密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螺丝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隔振垫与所述第二隔振垫可压缩的厚度相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垫在其面向所述第二隔振垫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隔振凸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垫在其背向所述第一隔振垫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隔振凸起,且所述第二隔振凸起围绕所述凸圈排布。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螺丝在其靠近末端位置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盲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螺丝的螺帽的宽度设置呈可覆盖围绕所述凸圈排布的所述第二隔振凸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垫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振动产生部件的面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振垫和所述第二隔振垫为弹性隔振垫。
CN201720190279.3U 2017-02-28 2017-02-28 隔振结构 Active CN206802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0279.3U CN206802192U (zh) 2017-02-28 2017-02-28 隔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90279.3U CN206802192U (zh) 2017-02-28 2017-02-28 隔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2192U true CN206802192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28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90279.3U Active CN206802192U (zh) 2017-02-28 2017-02-28 隔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21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506A (zh) * 2019-01-22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隔振机构
CN114645875A (zh) * 2020-12-17 2022-06-2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隔振垫和电风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506A (zh) * 2019-01-22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隔振机构
CN114645875A (zh) * 2020-12-17 2022-06-2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隔振垫和电风扇
CN114645875B (zh) * 2020-12-17 2023-09-0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隔振垫和电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2192U (zh) 隔振结构
CN206379409U (zh) 一种电池模块
CN109168105A (zh) 交互智能平板及麦克风安装结构
CN106986110A (zh) 一种防震集装箱
CN104037699B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防振锤
CN105333938A (zh) 一种电容式液压称重传感器
CN203883425U (zh) 一种耗能强的防振锤
CN208637992U (zh) 一种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振锤
CN205533940U (zh) 一种z形提升机多重减震装置
CN206040325U (zh) 一种悬式绝缘子拉紧机构
CN206284397U (zh) 弹性接触结构和电子烟
CN206341337U (zh) 一种高效抗震防摔机顶盒结构
CN205956148U (zh) 一种泵销
CN207195529U (zh) 橡胶防护型钢丝绳隔振器
CN206922571U (zh) 减震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01838456U (zh) 一种中间束腰的电容器
CN207743430U (zh) 一种防掉壳的连接头
CN207542408U (zh) 一种端子绝缘保护帽
CN206972720U (zh) 一种用于杆塔上的双头螺栓
CN207737143U (zh) 一种铁路接触网吊弦连接金具
CN206452217U (zh) 电机端盖
CN206988348U (zh) 一种防震橡胶组件
CN206322590U (zh) 一种防潮的薄膜电容器
CN206332288U (zh) 一种线束
CN207795942U (zh) 一种机械设备减振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