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6613U -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6613U
CN206796613U CN201720490120.3U CN201720490120U CN206796613U CN 206796613 U CN206796613 U CN 206796613U CN 201720490120 U CN201720490120 U CN 201720490120U CN 206796613 U CN206796613 U CN 20679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boiler
heating system
f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901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碧超
宋岱瀛
罗伟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AN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IAN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IAN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IAN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901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6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包括:托辊结构;锅炉主体,锅炉主体和托辊结构相连以对托辊结构供热;锅炉烟道,锅炉烟道与锅炉主体相连接以将锅炉主体的烟气排出;换热结构,换热结构与锅炉烟道进行换热;取暖设备,取暖设备与换热结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装置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延机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皮革时需要托辊结构,托辊结构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工艺生产。锅炉主体通过加热导热介质将托辊结构加热,燃料在锅炉主体内燃烧,燃烧后的烟气通过锅炉烟道排出,烟气会带走大量的热,这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装置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包括:托辊结构;锅炉主体,锅炉主体和托辊结构相连以对托辊结构供热;锅炉烟道,锅炉烟道与锅炉主体相连接以将锅炉主体的烟气排出;换热结构,换热结构与锅炉烟道进行换热;取暖设备,取暖设备与换热结构相连通。
进一步地,取暖设备为换热片,换热片与换热结构通过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片为多组,多组换热片安装在多个房间内。
进一步地,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分管路,主管路与换热结构连通,多个分管路均与主管路连通,且多个分管路与多组换热片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各分管路为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取暖设备设置在房间内。
进一步地,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内。
进一步地,换热盘管沿锅炉烟道的轴线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锅炉烟道包括夹套结构,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的夹套结构内。
进一步地,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的内壁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锅炉主体在给托辊结构加热时,烟气从锅炉烟道排出,换热结构和锅炉烟道进行换热,换热结构再将热量传递给取暖设备,这样能够将烟气的热量利用,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装置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炉主体;20、锅炉烟道;30、换热结构;40、取暖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包括:托辊结构、锅炉主体10、锅炉烟道20、换热结构30和取暖设备40。锅炉主体10和托辊结构相连以对托辊结构供热。锅炉烟道20与锅炉主体10相连接以将锅炉主体10的烟气排出。换热结构30与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取暖设备40与换热结构30相连通。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锅炉主体10在给托辊结构加热时,烟气从锅炉烟道排出,换热结构30和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换热结构30再将热量传递给取暖设备,这样能够将烟气的热量利用,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装置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40为换热片,换热片与换热结构30通过管路相连通。上述结构设置容易,操作方便,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换热结构30和烟气中的余热进行热交换,然后换热结构30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取暖设备40以供取暖、使用。进一步具体地,换热结构30和取暖设备40内的导热介质是水。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40设置在房间内。换热片为多组,多组换热片安装在多个房间内。这样能够实现多个房间内取暖。具体地,取暖设备40为暖气片。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分管路,主管路与换热结构30连通,多个分管路均与主管路连通,且多个分管路与多组换热片一一对应地设置。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加工成本低。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各分管路为并联设置。这样各个取暖设备40可以分开控制,互不干扰。具体地,各个分管路上设置有阀门,这样可以通过关闭各个分管路来对取暖设备40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停锅炉主体10。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20内。这样可以使的锅炉烟道20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结构30较多,即锅炉的余热利用率较高。具体地,换热盘管沿锅炉烟道20的轴线方向设置。这进一步提高了锅炉的余热利用率。进一步具体地,从取暖设备40回至换热结构30的回水管路靠近锅炉烟道20的出烟口,出水管远离锅炉烟道20。
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锅炉烟道20包括夹套结构,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20的夹套结构内。这样的结构使得换热结构30不容易损坏。
实施例二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包括:托辊结构、锅炉主体10、锅炉烟道20、换热结构30和取暖设备40。锅炉主体10和托辊结构相连以对托辊结构供热。锅炉烟道20与锅炉主体10相连接以将锅炉主体10的烟气排出。换热结构30与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取暖设备40与换热结构30相连通。
应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锅炉主体10在给托辊结构加热时,烟气从锅炉烟道排出,换热结构30和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换热结构30再将热量传递给取暖设备,这样能够将烟气的热量利用,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装置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40为换热片,换热片与换热结构30通过管路相连通。上述结构设置容易,操作方便,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换热结构30和烟气中的余热进行热交换,然后换热结构30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取暖设备40以供取暖、使用。进一步具体地,换热结构30和取暖设备40内的导热介质是水。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40设置在房间内。换热片为多组,多组换热片安装在多个房间内。这样能够实现多个房间内取暖。具体地,取暖设备40为暖气片。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分管路,主管路与换热结构30连通,多个分管路均与主管路连通,且多个分管路与多组换热片一一对应地设置。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加工成本低。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各分管路为并联设置。这样各个取暖设备40可以分开控制,互不干扰。具体地,各个分管路上设置有阀门,这样可以通过关闭各个分管路来对取暖设备40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停锅炉主体10。
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20内。这样可以使的锅炉烟道20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结构30较多,即锅炉的余热利用率较高。具体地,换热盘管沿锅炉烟道20的轴线方向设置。这进一步提高了锅炉的余热利用率。进一步具体地,从取暖设备40回至换热结构30的回水管路靠近锅炉烟道20的出烟口,出水管远离锅炉烟道20。
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20的内壁上。这样不会由于换热结构30而阻碍烟气的排出。
实施例三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包括:托辊结构、锅炉主体10、锅炉烟道20、换热结构30和取暖设备40。锅炉主体10和托辊结构相连以对托辊结构供热。锅炉烟道20与锅炉主体10相连接以将锅炉主体10的烟气排出。换热结构30与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取暖设备40与换热结构30相连通。
应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锅炉主体10在给托辊结构加热时,烟气从锅炉烟道排出,换热结构30和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换热结构30再将热量传递给取暖设备,这样能够将烟气的热量利用,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延机装置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40为换热片,换热片与换热结构30通过管路相连通。上述结构设置容易,操作方便,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换热结构30和烟气中的余热进行热交换,然后换热结构30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取暖设备40以供取暖、使用。进一步具体地,换热结构30和取暖设备40内的导热介质是水。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40设置在房间内。换热片为多组,多组换热片安装在多个房间内。这样能够实现多个房间内取暖。具体地,取暖设备40为暖气片。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分管路,主管路与换热结构30连通,多个分管路均与主管路连通,且多个分管路与多组换热片一一对应地设置。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加工成本低。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各分管路为并联设置。这样各个取暖设备40可以分开控制,互不干扰。具体地,各个分管路上设置有阀门,这样可以通过关闭各个分管路来对取暖设备40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停锅炉主体10。
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设置在锅炉烟道20内。这样可以使的锅炉烟道20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结构30较多,即锅炉的余热利用率较高。具体地,换热盘管沿锅炉烟道20的轴线方向设置。这进一步提高了锅炉的余热利用率。进一步具体地,从取暖设备40回至换热结构30的回水管路靠近锅炉烟道20的出烟口,出水管远离锅炉烟道20。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辊结构;
锅炉主体(10),所述锅炉主体(10)和所述托辊结构相连以对所述托辊结构供热;
锅炉烟道(20),所述锅炉烟道(20)与所述锅炉主体(10)相连接以将所述锅炉主体(10)的烟气排出;
换热结构(30),所述换热结构(30)与所述锅炉烟道(20)进行换热;
取暖设备(40),所述取暖设备(40)与所述换热结构(3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40)为换热片,所述换热片与所述换热结构(30)通过管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为多组,所述多组换热片安装在多个房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分管路,所述主管路与所述换热结构(30)连通,所述多个分管路均与所述主管路连通,且所述多个分管路与所述多组换热片一一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管路为并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40)设置在房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锅炉烟道(2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沿所述锅炉烟道(20)的轴线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道(20)包括夹套结构,所述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锅炉烟道(20)的夹套结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30)包括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锅炉烟道(20)的内壁上。
CN201720490120.3U 2017-05-04 2017-05-04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Active CN20679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0120.3U CN206796613U (zh) 2017-05-04 2017-05-04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0120.3U CN206796613U (zh) 2017-05-04 2017-05-04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6613U true CN206796613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90120.3U Active CN206796613U (zh) 2017-05-04 2017-05-04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6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8084U (zh) 一种天然气和低谷电互补储热发电供热系统
CN205779054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电力热力双调峰的蓄热系统
CN106765481A (zh) 一种导热油集中供热系统及节能供热方法
CN107131550A (zh) 一种提高热传递效率的热暖蓄水罐的供热装置
CN204063575U (zh) 一种熔盐储能加热换热系统
CN206796613U (zh) 具有余热利用结构的压延机装置
CN104990438B (zh) 一种带内置水箱的相变式储热装置
CN106091758B (zh) 用于数据中心的热量回收系统
KR101800352B1 (ko) 난방 환수열을 이용하는 급탕 난방 통합배관 시스템
CN109099502A (zh) 相变蓄热式电热蒸汽与热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19567U (zh) 一种应用于二次热能回收的动态储能热水罐
CN209279238U (zh) 相变蓄热式电热蒸汽与热水供应系统
CN209944490U (zh) 高温热风或烟气蓄能供热水装置
CN207729834U (zh) 一种环保工业热水供应装置
CN209042294U (zh) 一种蒸汽发生系统
CN206540322U (zh) 一种利于相变材料制成的高效储热供热装置
CN203757846U (zh) 一种组合的热水供水系统
CN209229832U (zh) 一种整体式热水热泵及采暖机组
CN202525935U (zh) 热回收水电分离节能饮水机
JP5982636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CN206669859U (zh) 电蓄能装置
CN206131146U (zh) 一种利用低谷电蓄能供热供暖的系统
KR100769118B1 (ko) 마이크로터빈을 이용한 지역난방시스템
CN205389979U (zh) 具有热回收的大箱体孵化系统
CN209084865U (zh) 取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uangdong Yaoda Financial Leasing Co., Ltd

Assignor: GUANGDONG TIANAN NEW MATE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8000501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alender device with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62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alender device with waste heat utilization structur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

Pledgee: Guangdong Yaoda Financial Leasing Co., Ltd

Pledgor: GUANGDONG TIANAN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