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7113U -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7113U
CN206787113U CN201720250363.XU CN201720250363U CN206787113U CN 206787113 U CN206787113 U CN 206787113U CN 201720250363 U CN201720250363 U CN 201720250363U CN 206787113 U CN206787113 U CN 206787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outer cover
fluid
wrapping typ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03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青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503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7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7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7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组件、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称的2个半圆筒形壳体、紧固件,所述半圆筒形壳体分别包括换热器外壳、换热器内壁及设于二者之间的腔体,所述紧固件通过设于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将2个半圆筒形壳体配合固定,使所述换热器内壁与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流体管道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并与所述腔体连通,工作时,流体从流体进口管进入并充满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壁、热流体管道外壁吸收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量后,经流体出口管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设备设施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管道,有些管道内流动的是热的流体,如从空气提取各种气体的压缩排气管道,空气压缩机及其系统的排气管道与润滑油循环冷却管道,制冷压缩机的高压高温的排气管,炼钢炼铁的高炉尾气排烟管、其他化工设备管道等。这些管道内的流体需要向外界散发热量或与其他流体进行热交换,以满足各种生产工艺要求。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中型的风冷式制冷系统,一般由制冷压缩机01、冷凝器02、膨胀阀03、蒸发器04、排气管05组成。这里,热量一般通过冷凝器02向大气中排出,这一方面造成了热能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对局部大气造成热污染。
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实现节能减排,现有的制冷系统余热回收技术一般通过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到冷凝器的管道上安装专用的余热回收换热器来实现。图2示出了在制冷系统高温管上安装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场景。为了回收制冷系统余热,在制冷压缩机01排气口至冷凝器02之间安装余热回收换热器06,该换热器利用制冷系统高温端散发的热量来加热水或其他热介质,热水再输送到使用场合,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这种余热回收换热器的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工序依次为:停止制冷系统运转、排放回收保存系统内的制冷剂、高温制冷管道切割、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安装与焊接、制冷系统打压查漏及保压实验、冷冻油更换、制冷干燥过滤器更换、制冷系统抽真空与真空保压、制冷剂的重新充注、制冷 系统重新调试与运行。由此可见,基于现有技术的制冷系统余热回收改造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外,还有施工时间长、改造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推广应用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组件、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称的2个半圆筒形壳体、紧固件,所述半圆筒形壳体分别包括换热器外壳、换热器内壁及设于二者之间的腔体,所述紧固件通过设于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将2个半圆筒形壳体配合固定,使所述换热器内壁与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流体管道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并与所述腔体连通,工作时,流体从流体进口管进入并充满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壁、热流体管道外壁吸收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量后,经流体出口管排出,完成换热过程。
优选的,所述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侧的两端,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竖直设置,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与换热器外壳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筋。通过加强筋,以平衡换热器外壳受紧固件拉合的应力,同时使换热器内壁与热流体管道外壁更加紧密的贴合。
由于流体内的杂质在腔体内长期沉积会影响换热的效率,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外壳下侧设有排污清洁堵头,以便于根据需要对换热器内部进行清洁排污,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螺母,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为对应的通孔,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2个换热器外壳上对应的通孔与螺母紧固连接。这里,在紧固螺栓头部及螺母侧,均设有垫片。
另选的,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所述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分别设有通孔,另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分别设有螺孔,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设置的通孔,与另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设置的螺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内流体为水,也可为其他热介质。
工作时,本实用新型内的流体从流体进口管进入并充满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壁、热流体管道外壁吸收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量后,经流体出口管排出,完成对流换热过程,并及时将吸收的热量带走。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以解决或避免现有余热回收改造工程面临的所有难题,以下给出了一种运用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制冷系统及其余热回收的一个应用场景。
一种运用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制冷系统,包括多个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依次相互连接的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排气管,所述多个管道外裹式换热器串联在排气管外壁上,前一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流体出口管通过流体连接管与后一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流体进口管连接。这样,可根据制冷系统余热的多少而设置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数量及布局,从而达到最好地余热回收效果。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可以十分便利的安装在各种设备需要进行热交换的管道上,回收管道内流体的废热,施工时不需要破坏制冷系统任何设施,并且可以在制冷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时间短、施工工艺安全便捷,并且投资回收期短,便于推广应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安装维护方便、施 工安全便利、对现有系统管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中型的风冷式制冷系统;
图2为现有在制冷系统高温管上安装余热回收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截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轴侧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其中:1.换热器内壁,2.流体进口管,3.加强筋,4.换热器外壳,5.排污清洁堵头,6.紧固螺栓,7.热流体管道外壁,8.腔体,9.流体出口管,10.流体连接管,11.制冷压缩机,12.冷凝器,13.膨胀阀,14.蒸发器,15.排气管,16.管道外裹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3-图6所示,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组件、流体进口管2、流体出口管9,所述换热器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称的2个半圆筒形壳体、紧固件,所述半圆筒形壳体分别包括换热器外壳4、换热器内壁1及设于二者之间的腔体8,所述紧固件通过设于换热器外壳4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将2个半圆筒形壳体配合固定,使所述换热器内壁1与需回收热量设备 的热流体管道外壁7紧密贴合,所述流体进口管2、流体出口管9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并与所述腔体8连通,工作时,流体从流体进口管2进入并充满所述腔体8,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壁1、热流体管道外壁7吸收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量后,经流体出口管9排出,完成换热过程。
所述流体进口管2、流体出口管9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侧的两端,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下端沿竖直设置,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下端沿与换热器外壳4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筋3。通过加强筋3,以平衡换热器外壳4受紧固件拉合的应力,同时使换热器内壁1与热流体管道外壁7更加紧密的贴合。
由于流体内的杂质在腔体8内长期沉积会影响换热的效率,所述换热器外壳4下侧设有排污清洁堵头5,以便于根据需要对换热器内部进行清洁排污,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6、螺母,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为对应的通孔,所述紧固螺栓6分别穿过2个换热器外壳4上对应的通孔与螺母紧固连接。这里,在紧固螺栓6头部及螺母侧,均设有垫片。
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内流体可为水,也可为其他热介质。
工作时,本实用新型内的流体从流体进口管2进入并充满所述腔体8,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壁1、热流体管道外壁7吸收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量后,经流体出口管9排出,完成对流换热过程,并及时将吸收的热量带走。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以解决或避免现有余热回收改造工程面临的所有难题,以下给出了一种运用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制冷系统及其余热回收的一个应用场景。
一种运用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制冷系统,包括2个管道外裹式换热器16及依次相互连接的制冷压缩机11、冷凝器12、膨胀阀13、蒸发器14、排气管15,所述2个管道外裹式换热器16串联在排气管15外壁上,前一管 道外裹式换热器16的流体出口管9通过流体连接管10与后一管道外裹式换热器16的流体进口管2连接。这样,可根据制冷系统余热的多少而设置管道外裹式换热器16的数量及布局,从而达到最好地余热回收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组件、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组件包括相互对称的2个半圆筒形壳体、紧固件,所述半圆筒形壳体分别包括换热器外壳、换热器内壁及设于二者之间的腔体,所述紧固件通过设于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将2个半圆筒形壳体配合固定,使所述换热器内壁与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流体管道外壁紧密贴合,所述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并与所述腔体连通,工作时,流体从流体进口管进入并充满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换热器内壁、热流体管道外壁吸收需回收热量设备的热量后,经流体出口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进口管、流体出口管分别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侧的两端,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竖直设置,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与换热器外壳上、下侧之间分别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下侧设有排污清洁堵头,以便于根据需要对换热器内部进行清洁排污,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螺母,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的配合结构为对应的通孔,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2个换热器外壳上对应的通孔与螺母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头部及螺母侧,均设有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所述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分别设有通孔,另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分别设有螺孔,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设置的通孔,与另一侧换热器外壳上、下端沿设置的螺孔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内流体为水。
8.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依次相互连接的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排气管,所述多个管道外裹式换热器串联在排气管外壁上,前一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流体出口管通过流体连接管与后一管道外裹式换热器的流体进口管连接。
CN201720250363.XU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Active CN206787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0363.XU CN206787113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0363.XU CN206787113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7113U true CN206787113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0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0363.XU Active CN206787113U (zh) 2017-03-15 2017-03-15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7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2481B (zh) 烟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和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CN102121768A (zh)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带有热管均热器的换热装置
CN207316970U (zh) 一种u型换热器
CN201875893U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换热装置
CN203489246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6787113U (zh) 一种管道外裹式换热器及其制冷系统
CN201561673U (zh) 一种新型制冷系统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03880989U (zh) 一种制冷循环自适应装置
CN105314611A (zh) 一种双加压法稀硝酸装置
CN206488547U (zh) 一种利用LNG冷能回收油罐排放的VOCs气体装置
CN205690946U (zh) 一种气液脉动热管换热器
CN206094279U (zh) 一种屠宰场用制冷机组多级全热回收热水装置
CN111961799B (zh) 一种转炉烟气高温旋风除尘余热锅炉一体装置及方法
CN201175643Y (zh) 气体除尘除湿装置
CN208688038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冷凝器
CN201974081U (zh)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带有热管均热器的换热装置
CN206919058U (zh) 一种具有脱硝功能的复合式空气预热器
CN2667415Y (zh) 余热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201840978U (zh) 新型冷冻式干燥机
CN206803597U (zh) 天然气油气回收系统
CN2667414Y (zh) 余热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216909784U (zh) 冷干机
CN2677832Y (zh) 余热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814303Y (zh) 一种热管换热器
CN2667416Y (zh) 余热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