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7383U - 穿刺器套件 - Google Patents

穿刺器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7383U
CN206777383U CN201621333975.7U CN201621333975U CN206777383U CN 206777383 U CN206777383 U CN 206777383U CN 201621333975 U CN201621333975 U CN 201621333975U CN 206777383 U CN206777383 U CN 206777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leeve pipe
external member
puncture outfi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39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凱平
陈天福
夏政清
林芬缘
吴伏坡
陈治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gaforce Co Ltd
Corebio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gaforce Co Ltd
Corebio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gaforce Co Ltd, Corebio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gaforc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7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73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穿刺器套件包含握持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气囊。握持部包含握柄、连接部、及第一气阀。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连接部包含组装通道,第一气阀与连接部连接,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的组接端组接于连接部,且第一套管的套接端的管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第一套管的套接端,第二套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气囊套设于第二套管的远离套接端一端,且对应于第二开口,藉由伸缩套管的结构设计,能缩短穿刺器套件在体外的长度,利于手术进行。

Description

穿刺器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尤其是一种穿刺器套件。
背景技术
现今外科手术以穿刺器(Trocar)取代手术刀,对人体进行开口,再通过光纤、内视镜、镭射等医疗器械进行体内的组织烧炙、切除等手术步骤。此手术方式能缩小伤员的伤口、减少疼痛感、缩短卧床及术后休养时间,且缩小复原后的伤疤。由于这些手术的伤口小、复原快,而被称为微创手术。
穿刺器是刀具与穿刺器套件的组合,穿刺器套件具有长管,刀具沿长管固定于穿刺器套件中。当利用刀具将人体开口之后,将刀具从穿刺器套件的长管中取出。接着,将相关的光纤、内视镜、镭射等等的手术工具沿长管深入人体内部,以进行组织割除、烧炙等手术。
由于手术阶段,穿刺器套件位于人体外部的长度较长,且大部分的长度位于人体之外。在放入工具的阶段、及手术阶段,容易触碰到穿刺器套件,医疗人员在操作上感到不便,也可能因为触碰使病患的伤口扩大、以及疼痛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穿刺器套件,能缩短在体外的长度,利于医疗手术进行。穿刺器套件包含握持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气囊。握持部包含握柄、连接部、以及第一气阀,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并包含组装通道,第一气阀连接于连接部,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包含组接端及套接端,组接端组接于组装通道中,且对应于第一气阀,套接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口。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管的套接端,第二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气囊套设于第二套管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且对应于第二开口。第二套管可相对第一套管收缩,使第一套管容置于第二套管中,缩短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总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套管更包含第一内管壁及第一外管壁,且第一套管区分为第一管壁区域及第二管壁区域。在第一管壁区域,第一外管壁围绕该第一内管壁外部,在第二管壁区域,第一外管壁不围绕第一内管壁外部,且第二管壁区域对应于第一气阀,第一开口开设于第一外管壁。
进一步地,第二套管包含一第二内管壁及一第二外管壁,且第二套管区分为第三管壁区域及第四管壁区域,在第三管壁区域,该二外管壁围绕该第一外管壁外部,在第四管壁区域,第二外管壁围绕第二内管壁外部,且第一开口开设于第一外管壁,而第二开口开设于第二外管壁。
更进一步地,第一内管壁与第一外管壁之间、第一开口、第一外管壁与第二外管壁之间、第二外管壁与第二内管壁之间、及第二开口连通形成一气流通道,当一气体由第一气阀进入后,沿气流通道流动,经过第二开口进入气囊中,使得气囊充气膨胀,而能利用气囊将穿刺器套件固定于人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穿刺器套件更包含气密组件,气密组件设置于第一外管壁及第二外管壁的一部分上,密封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处。也就是,通过气密组件将气体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避免漏气。尤其是将第一气阀通入的气体,限制在气流通道之中。
更进一步地,气密组件包含挡止件及气密套管,挡止件组接于第一套管上,并邻近套接端,气密套管套接于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处,且气密套管包覆挡止件。藉此,当第二套管拉伸时,第二套管朝远离握持部移动,直到挡止件与第二套管接触而达到最长的拉伸长度。藉由气密套管的气密,确保拉伸第二套管时气体不会泄漏。
又进一步地,气密组件更包含一气密环,气密环套接于第一套管的一部分,并与挡止件的一表面接触,且被气密环包覆于气密套管中,以进一步达到气密效果。
又进一步地,气密组件更包含一紧固件,该紧固件组接于第一套管的套接端,并与第二套管的内部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能稳定而不会轻易滑动,也避免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脱离。
进一步地,当第二套管收缩时,第二套管向握持部移动,第一套管收入第二套管之中,直到气密组件与连接部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握柄包含一开口,开口与组装通道、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连通,刀具或是其他的手术工具从开口放入穿刺器套件中,进而固定于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之中。
在一实施例中,穿刺器套件更包含第二气阀,第二气阀与连接部连接,并与第一套管连通。更详细地,第二气阀是提供较大的气量,并使气体通入人体之中,使得人体内的空间局部膨胀,而利于内视镜的观察,以及手术的施行。
在另一实施例,穿刺器套件包含握持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及气密组件。握持部包含握柄、连接部以及第二气阀。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并包含组装通道,第二气阀连接连接部,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包含组接端及套接端,组接端组接于组装通道中。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管的套接端,使得第二气阀、组装通道、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连通,且第二套管可相对第一套管收缩,使第一套管容置于第二套管中,缩短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总长度。气密组件包含挡止件及气密套管,挡止件组接于第一套管上,并邻近套接端,气密套管套接于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处,且气密套管包覆挡止件。
又一实施例中,穿刺器套件包含握持部、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气密组件及拉带。握持部包含握柄、连接部及第二气阀,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并包含组装通道,第二气阀连接该连接部,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包含组接端及套接端,组接端组接于组装通道中。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管的套接端,使得第二气阀、组装通道、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连通,且第二套管可相对第一套管收缩,使第一套管容置于第二套管中,缩短第一套管及该第二套管的总长度。气密组件包含紧固件及气密套管,紧固件组接于第一套管的套接端,并与第二套管的内部接触,气密套管设置于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一部分上,密封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该套接处。拉带穿设固定位于连接于气密套管的外部,并邻近于紧固件。
在本申请案中各实施例提出的穿刺器套件,主要是藉由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使得穿刺器套件能够伸缩,当刀具取出后能有效地缩短穿刺器套件在人体外部的长度,避免触碰而造成伤口扩大,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收缩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使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收缩使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收缩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穿刺器套件第二实施例在收缩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穿刺器套件第二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穿刺器套管 10握持部
11握柄 113抵接块
117第一止漏件 119第二止漏件
13连接部 131组装通道
15第一气阀 17第二气阀
19开口 20第一套管
201组接端 203套接端
21第一内管壁 211第一管壁区域
213第二管壁区域 23第一外管壁
231第一开口 25第一气流通道
30第二套管 31第二内管壁
311第三管壁区域 313第四管壁区域
315第五管壁区域 32容接端
33第二外管壁 331第二开口
35第二气流通道 40气囊
50气密组件 51挡止件
53气密套管 531穿引通道
55气密环 57紧固件
60拉带 200刀具
210后盖 500人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分别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剖面示意图、以及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穿刺器套件1包含握持部10、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30、气囊40、以及气密组件50。握持部10包含握柄11、连接部13、第一气阀15及第二气阀17。握柄11可以为一半圆形壳体结构,内部为中空,在此仅为示例,但不限于此。连接部13由握柄11延伸出,为柱状结构,连接部13包含一组装信道131,组装信道131可以藉由贯穿连接部13形成,且组装通道131与握柄11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气阀15与第二气阀17可以组装于连接部13上,亦可以与连接部13一体成型。另外,第一气阀15与第二气阀17的气体流路与组装通道131连通。
第一套管20包含组接端201及套接端203,组接端201组接于连接部13的组装通道131中,第一套管120由组接端201沿着组装通道131的中心轴方向轴向延伸而突出于连接部13。第一套管20可以为双层管,包含第一内管壁21及第一外管壁23。更详细地,第一套管20可以区分成第一管壁区域211及一第二管壁区域213。在第一管壁区域211,第一外管壁23环绕于第一内管壁21的外部。在第二管壁区域213,第一外管壁23不围绕第一内管壁21的外部,且第二管壁区域213位于组装信道131中,并对应于第一气阀15。另外,套接端203的第一外管壁23开设有第一开口231。也就是,由第一气阀15引入的气体,经由第一外管壁23不围绕第一内管壁21的区域进入第一气流信道25中,再由第一开口231离开第一气流通道25。
第二套管30包含容接端32,第一套管20的套接端203插入第二套管30容接端32,使第二套管30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管20远离握持部的另一端。第二套管30可以为双层管,包含第二内管壁31及第二外管壁33,并且可以将第二套管30区分为第三管壁区域311、第四管壁区域313及第五管壁区域315,在第三管壁区域311对应于套接端203,第二外管壁33围绕第一外管壁23的外部。在第四管壁区域313,第二外管壁33围绕第二内管壁31的外部。在第五管壁区域315,第二外管壁33不围绕第二内管壁31。第二外管壁33与第二内管壁31之间为第二气体 通道35,且第二外管壁33远离套接端203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331。更详细地,第二气体通道35的一端对应于第一开口231,由第一开口231引入来自第一气阀15的气体进入第二气体通道35中,气体再由第二开口331离开第二气体通道35。
气囊40套设于第二套管30远离第一套管20的一端,尤其套设于第二管壁区域213的一部分及第三管壁区域311,且气囊40且对应于第二开口331。也就是,第一外管壁23未围绕第一内管壁31的区域、第一气流信道25、第一开口231、第二气流通道35以及第二开口331,连通形成对气囊40充气的气流通道,由第一气阀15引入的气体,经由上述连通的气流通道,进入气囊40中,使气囊40充气而膨胀。
参阅图5及图6,分别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以及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拉伸使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至图4,在实际操作的状态,穿刺器套件1安装有刀具200,刀具200是经由握持部10后端的开口19插入,装设于握柄11、连接部13、第一套管20、及第二套管30,并突出于第二套管30,并以后盖210固定于握持部10。进一步地,握柄11还包含第一止漏件117及第二止漏件119。刀具200在组装后可以与第一止漏件117及第二止漏件119组装接触,并藉由第一止漏件117及第二止漏件119封闭气体流路,而在刀具200固定于握柄11、第一套管20及第二套管30后能避免气体泄漏,进一步达到气密效果。
如图5所示,刀具200在穿刺器套件1拉伸的状态对人体500开口后,会由第一气阀15引入气体经由第一气流通道25、第一开口231、第二气流通道35,再由第二开口331进入气囊40中。当气囊40充气后,可以将穿刺器套管1固定于人体500中。进一步地,第一气阀15可以为一按压式气阀,以按压方式将气体充入气囊40中。
接着,参阅图7、图8及图9,分别为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收缩使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收缩状态的剖面示意图、以及穿刺器套件第一实施例在收缩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固定穿刺器套管1于人体500上后,藉由气囊40固定于人体后,可以将刀具200从穿刺器套件1取出。并且可以利用握持部10前推,使得第第二套管30相对于第一套管20向握持部10移动,第一套管20收入第二套管30之中,而达到收缩状态。从而,穿刺器 套管1露出于人体500的长度明显的缩减。进一步地,在收缩状态,利于医疗人员将内视镜、光纤、镭射等医疗器具沿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30放入人体之中,并能避免触碰。更进一步地,握柄11中还具有抵接块113,提供内视镜、光纤、镭射等医疗器具固定。
更详细地,抽出刀具200后,由第二气阀17将气体经由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30充入人体中,以将人体的组织局部膨胀,以利于进行后续内视镜、光纤、镭射等医疗器材的放入、观察及手术操作。更详细地,第二气阀17可以为气体的开关阀,连接外部的气体装置进行充气。进一步地,在完成手术之后,可以将第一气阀15开启使得气囊40泄气,而将穿刺器套管1从人体取出,如图8及图9所示。
再次参阅图1-图4,穿刺器套件1的气密组件50设置于第一套管20及第二套管30的套接处,将第一套管20及第二套管30的套接处密封以避免漏气。更详细地,气密组件50包含挡止件51及气密套管53,挡止件51组接于第一套管20的外部,并且邻近于套接端203,被气密套管53所包覆,避免第一套管20脱离第二套管30。于一实施例,气密套管53为两件式的组合。更详细地,在穿刺器套件1拉伸的状态,第一开口231是位于第二外管壁33与挡止件51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在穿刺器套件1收缩时,第二套管30相对于第一套管20朝握持部10的移动,直到气密组件50与连接部13接触而停止。
进一步地,气密组件50更包含气密环55及紧固件57。气密环55套接于第一套管20的外部。于一实施例,气密套管55压制气密环55以紧贴第一套管20,达到气密的效果。于一实施例,气密环53和挡止件51的一表面接触,且被包覆于气密套管53中。在图示中气密环55位于挡止件51背向第二外管壁33的表面,在此仅为示例,气密环55也可以设置于挡止件51面向第二外管壁33的表面,更可以在两个表面都设置气密环55。紧固件57设置于第一套管20的套接端203上,尤其是,紧固件57包覆于套接端203,而使得套接端203的高度略高于第一套管20得其他区域。紧固件57与第二套管30之第二内管壁31接触。紧固件57使得在拉伸、收缩第二套管30时,需要施力才能相对第一套管20滑动,能使得在拉伸或收缩后能稳定而不会轻易滑动,更避免滑动而使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30脱离。
另外,参阅图10及图11,分别为穿刺器套件第二实施例在收缩状态及拉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 于,穿刺器套件1不具有气囊40及第一气阀15,虽然无法以气囊将穿刺器套件1固定于人体上,但可以在穿刺后通过支架或是其他方式将穿刺器套件1稳定摆置而放入器械。仅需以气密组件50套接于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30的套接处漏气而避免漏气,如此,可以省略双层管的结构而节省成本。气密组件50可以包含挡止件51及气密套管53,更进一步也包含气密环55及紧固件57。
更进一步,再次参阅图1、图5、图9至图11,穿刺器套件1更包含至少一拉带60,拉带60位于连接于气密组件50的外部,并邻近于紧固件57。气密套管53的外侧壁包含两个非贯穿的穿引通道531,拉带60通过穿引通道来头尾相接,在对第一套管20施力,使第一套管20缩入第二套管30,并顺势将拉带60向外拉,使得向内和向外的施力平衡,稳定第二套管30的位置。于一实施例,也可以有一组拉带,包含两条对称设置的拉带。在此仅为示例,而不限于此,例如,拉带60亦可固定于连接部13上。拉带60用以在如图5状态,气囊40被充气后,施力拉动,而确认气囊40将穿刺器套件1固定于人体。或者,在完成手术后,可以拉动拉带60辅助施力,以将穿刺器套件1从人体取出。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例,手术完成后,须将气囊泄气,才能通过拉带60的辅助取出穿刺器套件。
在本申请案中各实施例提出的穿刺器套件,主要是藉由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套接,使得穿刺器套件能够伸缩。当刀具从穿刺器套件取出后,能将第一套管收入第二套管中,有效地缩短穿刺器套件在人体外部的长度。藉此能例于医疗人员放入工具及进行手术、并免触碰穿刺器套管而造成疼痛及伤口扩大。
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所述,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创作,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创作的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创作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握持部,包含一握柄、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一气阀,该连接部由该握柄延伸出,并包含一组装通道,该第一气阀连接该连接部,并与该组装通道连通;
一第一套管,包含一组接端、一套接端及一第一气流通道,该组接端组接于该组装通道中,且对应于该第一气阀,该套接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口;
一第二套管,包含一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套管可伸缩地套接于该第一套管的该套接端,该第二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以及
一气囊,套设于该第二套管远离该第一套管的一端,且对应于该第二开口;
其中,通过该第一气流通道、该第一开口、该第二气流通道、该第二开口,可以对该气囊充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管更包含一第一内管壁及一第一外管壁,且该第一套管区分为一第一管壁区域及一第二管壁区域,在该第一管壁区域,该第一外管壁围绕该第一内管壁的外部,在该第二管壁区域,该第一外管壁不围绕该第一内管壁的外部,该第一开口开设于该第一外管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管壁及该第一外管壁之间形成该第一气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管包含一第二内管壁及一第二外管壁,且该第二套管区分为一第三管壁区域及一第四管壁区域,在该第三管壁区域,该第二外管壁围绕该第一外管壁外部,在该第四管壁区域,该第二外管壁围绕该第二内管壁外部,而该第二开口开设于该第二外管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管壁及该第二外管壁之间形成该第二气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气阀,该第二气阀与该连接部连接,并与该第一套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握柄包含一开口,该开口与该组装通道、该第一套管及该第二套管连通。
8.一种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握持部,包含一握柄、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气阀,该连接部由该握柄延伸出,并包含一组装通道,该第二气阀连接该连接部,并与该组装通道连通;
一第一套管,包含一组接端及一套接端,该组接端组接于该组装通道中;
一第二套管,包含一容接端,其中该套接端插入该容接端;以及
一气密组件,固定于该第二套管,包含一气密套管及一气密环,其中该气密套管包覆该容接端,该气密环受该气密套管压制而紧贴该第一套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气密组件进一步包含一挡止件,其中该气密环邻接于该挡止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气密组件进一步包含一紧固件,该紧固件组接于该第一套管的该套接端,并与该第二套管的内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握柄包含一开口,该开口与该组装通道、该第一套管及该第二套管连通。
12.一种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握持部,包含一握柄、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气阀,该连接部由该握柄延伸出,并包含一组装通道,该第二气阀连接该连接部,并与该组装通道连通;
一第一套管,包含一组接端、一套接端、一第一外管壁及一紧固件,其中该组接端组接于该组装通道中,该紧固件设置于该套接端,并与该第一外管壁接触;
一第二套管,包含一容接端及一第二内管壁,其中该套接端插入该容接端,该第二内管壁和该紧固件接触;
一气密组件,包含一气密套管及一挡止件,其中该气密套管固定于该第二套管,包覆该容接端及该挡止件,该挡止件限制该紧固件之一轴向位移,使得该第一套管无法脱离该第二套管,该气密套管之一外侧壁包含非贯穿之复数个穿引通道;以及
一拉带,穿设于该些穿引通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管受力而缩入该第二套管时,该拉带受力向外以固定该第二套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刺器套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气密环, 气密环套接于第一套管的一部分,并邻接于该挡止件。
CN201621333975.7U 2016-12-01 2016-12-07 穿刺器套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773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8398U TWM541310U (zh) 2016-12-01 2016-12-01 穿刺器套件
TW105218398 2016-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7383U true CN206777383U (zh) 2017-12-22

Family

ID=59370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39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77383U (zh) 2016-12-01 2016-12-07 穿刺器套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77383U (zh)
TW (1) TWM5413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5706A (zh) * 2016-12-01 2018-06-08 英济股份有限公司 穿刺器套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3555A (zh) * 2017-11-17 2019-05-24 英济股份有限公司 穿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5706A (zh) * 2016-12-01 2018-06-08 英济股份有限公司 穿刺器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310U (zh)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5706A (zh) 穿刺器套件
US8500770B2 (en) Extraluminal balloon dissection
US6623426B2 (en) Laparoscopic sealed access device
CN105025973B (zh) 用于操纵体管腔或体腔的侧壁的方法和设备
EP2693931A1 (en) Balloon access device for endoscope
CN109793555A (zh) 穿刺器
US20230248222A1 (en) Surgical robotic access system for irregularly shaped robotic actuators and associated robotic surgical instruments
CN206777383U (zh) 穿刺器套件
CN208598487U (zh) 穿刺器
TWM559722U (zh) 穿刺器
JP6259942B6 (ja) トロカール組立体
JP6259941B6 (ja) トロカール組立体
TWI644646B (zh) 穿刺器
EP3079558A1 (en) Balloon access device with features for engaging an endosco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