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1932U - 一种隔物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物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1932U
CN206761932U CN201720038288.0U CN201720038288U CN206761932U CN 206761932 U CN206761932 U CN 206761932U CN 201720038288 U CN201720038288 U CN 201720038288U CN 206761932 U CN206761932 U CN 206761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moxibustion
heat insulation
insulation pedestal
moxibus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382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in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in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in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in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382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1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1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1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物灸装置。隔物灸的传统用法是艾熏火燎,将艾炷通过生姜片或槐树皮直接放置在需要施灸的位置,在施灸过程中生姜片或者槐树皮上的艾炷非常容易滑落而烫伤使用者,使得施灸者操作困难;在使用时更换艾炷比较繁琐,耗时费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包括隔热底座,所述隔热底座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开口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空心圆柱形凸起部,所述第二开口底部设置有粘结层;所述隔热底座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使用时由于隔物灸装置已进行了固定,不会随意滑落,同时灸炷可在凸起部的凹陷内随意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隔物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物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既能用于治疗疾病,也可防病保健,具有温补作用、温通作用、温泻作用。传统艾灸分为四类: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隔物灸是以艾炷为灸材,以新鲜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中药味隔衬物,在体表穴位施灸的一种艾灸疗法。隔物灸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历史,比较典型的有“炼脐”或者“蒸脐”。一般需要数百甚至上千壮,耗时3~6小时。作为强壮保健,抗衰老之用,必须常年温灸,持之以恒,故称为“炼脐”或者“蒸脐”。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平衡失调的阴阳,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消除病痛,恢复健康,延缓衰老。隔物灸的传统用法是艾熏火燎,将艾炷通过生姜片或槐树皮直接放置在需要施灸的位置,在施灸过程中生姜片或者槐树皮上的艾炷非常容易滑落而烫伤使用者,使得施灸者操作困难;在使用时更换艾炷比较繁琐,耗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包括隔热底座,所述隔热底座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开口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空心圆柱形凸起部,所述第二开口底部设置有粘结层;所述隔热底座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外部设置有手持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透气孔为5个。
可选地,所述粘结层包括双面胶贴。
可选地,所述隔热底座呈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包括隔热底座,隔热底座上设置有可对艾炷进行固定的空心圆柱形凸起部,凸起部外周设置有手持部,同时隔热底座上设置有粘结层。使用者可以抓住手持部,然后将艾炷固定于凸起部的凹陷内,通过粘结层将整个隔物灸装置固定于需要进行艾灸的穴位。使用时由于隔物灸装置已进行了固定,不会随意滑落,同时灸炷可在凸起部的凹陷内随意更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物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物灸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的符号表示为:
1-隔热底座,2-第一开口,3-第二开口,4-凸起部,5-粘结层,6-透气孔,7-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光谱,整个波长范围为0.8Lm~5.6Lm,但其波峰值大多数集中在1.5Lm附近,因近红外线波长为0.76Lm~1.5Lm,中、远红外波长为1.5Lm~400Lm,由此可知,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光谱在光医学中属于近红外线波段。近红外线辐射照射机体时,被皮肤反射的光相对较少,光子能透入到人体组织深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皮下组织,达10mm左右,并为这些组织所吸收产生明显的光电作用和光生化作用,因而能刺激穴位,产生较强的得气感,对全身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远红外线照射机体时,绝大多数光子被反射或被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组织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mm,只能引起局部组织中分子或分子中原子的旋动或摆动,使其加强动能增加,从而产生热效应,因而多用来治疗局部浅表性疾病。人体组织吸收红外线光子后,光子的能量会使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加强机体的代谢。
中远红外线产生温热效应,有时其温热也会通过组织的传导和血液循环影响全身,但其产生的效应是一般的热效应。近红外线的光子被组织吸收后,会引起细胞的光生物物理、光化学和光生物化学等一系列的复杂反应,并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和P物质等,随着血液循环至靶器官而发挥相应的作用。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包括隔热底座1,所述隔热底座1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所述第一开口2的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开口3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开口2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空心圆柱形凸起部4,所述第二开口3底部设置有粘结层5;
所述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6。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将第一开口2作为上端第二开口3作为下端,将艾炷的下端插入凸起部4进行固定,然后将艾炷的上端点燃后,寻找需要进行针灸的部位,通过粘结层5将整个隔热底座1和固定在凸起部4上的艾炷一起固定在穴位上。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设置的透气孔6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快,使得艾炷燃烧产生的烟气充分作用于穴位上。需要更换艾炷时,将剩余部分从凸起部4拔出,新的艾炷使用步骤与之前相同。隔物灸装置固定在需要针灸的部位,不会随意滑落,同时灸炷可在凸起部的凹陷内随意进行更换,使用方便。
所述艾炷最好中间为空心。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包括隔热底座1,所述隔热底座1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所述第一开口2的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开口3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开口2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空心圆柱形凸起部4,所述第二开口3底部设置有粘结层5;
所述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6。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4外部设置有手持部7。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将第一开口2作为上端第二开口3作为下端,抓住手持部7,同时将艾炷的下端插入凸起部4进行固定,然后将艾炷的上端点燃后,寻找需要进行针灸的部位,抓住手持部7进行移动,然后通过粘结层5将整个隔热底座1和固定在凸起部4上的艾炷一起固定在穴位上。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设置的透气孔6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快,使得艾炷燃烧产生的烟气充分作用于穴位上。需要更换艾炷时,握住手持部7,将剩余部分从凸起部4拔出,新的艾炷使用步骤与之前相同。隔物灸装置固定在需要针灸的部位,不会随意滑落,同时灸炷可在凸起部的凹陷内随意进行更换,使用方便。
所述艾炷最好中间为空心。
实施例三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装置,包括隔热底座1,所述隔热底座1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所述第一开口2的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开口3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开口2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空心圆柱形凸起部4,所述第二开口3底部设置有粘结层5;
所述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6。
可选地,所述凸起部4外部设置有手持部7。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2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3。
可选地,所述透气孔6为5个。
可选地,所述粘结层5包括双面胶贴。
可选地,所述隔热底座1呈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将第一开口2作为上端第二开口3作为下端,抓住手持部7,同时将艾炷的下端插入凸起部4进行固定,然后将艾炷的上端点燃后,寻找需要进行针灸的部位,抓住手持部7进行移动,然后通过粘结层5上的双面胶贴将整个隔热底座1和固定在凸起部4上的艾炷一起固定在穴位上。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的5个透气孔6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快,使得艾炷燃烧产生的烟气充分作用于穴位上。需要更换艾炷时,握住手持部7,将剩余部分从凸起部4拔出,新的艾炷使用步骤与之前相同。隔物灸装置固定在需要针灸的部位,不会随意滑落,同时灸炷可在凸起部的凹陷内随意进行更换,使用方便。
整个隔热底座1呈漏斗状,上端的第一开口2直径大小与艾炷的直径大小大致相同,下端的第二开口3直径稍微大一些,这样固定起来更稳定一些。
所述艾炷最好中间为空心。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部件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6)

1.一种隔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底座(1),所述隔热底座(1)上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所述第一开口(2)的开口向上,所述第二开口(3)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开口(2)向上延伸固定设置有空心圆柱形凸起部(4),所述第二开口(3)底部设置有粘结层(5);
所述隔热底座(1)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4)外部设置有手持部(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6)为5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5)包括双面胶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物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底座(1)呈漏斗状。
CN201720038288.0U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隔物灸装置 Active CN206761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8288.0U CN206761932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隔物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8288.0U CN206761932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隔物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1932U true CN206761932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6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38288.0U Active CN206761932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隔物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1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5227A (zh) * 2019-03-11 2019-05-14 吴黎明 砖火疗法药包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5227A (zh) * 2019-03-11 2019-05-14 吴黎明 砖火疗法药包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n in vitro and numerical study of moxibustion therapy on biological tissue
CN206587168U (zh) 一种多功能熏蒸床
CN206761932U (zh) 一种隔物灸装置
CN107456383A (zh) 艾灸柱
CN102813599B (zh) 一种针灸针
CN205411636U (zh) 一种艾灸贴
CN206761934U (zh) 一种隔物灸灸具
CN106236565A (zh) 一种多功能针灸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63637A (zh) 一种脚部腿部多功能按摩养生理疗方法
CN101195042B (zh) 活血止痛贴
CN108434608A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温针灸器具及其应用设备
CN109395018A (zh) 一种人体外用的灸一灸保健膏制做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15531U (zh) 督灸器
CN101313878A (zh) 拔罐式针灸器
CN204521568U (zh) 中医针灸烟熏一体化装置
CN208693769U (zh) 艾灸柱
CN201701476U (zh) 新型脐疗养生灸炉
CN208838552U (zh) 一种新型艾灸器
CN110141503A (zh) 一种可调温控温的艾灸贴及其使用方法
CN207950159U (zh) 一种艾灸装置
CN109893769A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沉艾烟温熨调理一体机
CN103656875B (zh) 一种近红外三焦能量信息共振理疗器
CN106726501A (zh) 一种艾灸防护装置
CN210904075U (zh) 一种可调温控温的艾灸贴
CN213219153U (zh) 一种针艾综合灸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