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152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1525U
CN206761525U CN201621482684.4U CN201621482684U CN206761525U CN 206761525 U CN206761525 U CN 206761525U CN 201621482684 U CN201621482684 U CN 201621482684U CN 206761525 U CN206761525 U CN 206761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control terminal
circuit
control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826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金星
叶向阳
李桂荣
史马杰
刘日贵
孟城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826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1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1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1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及设置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上设置有电磁铁及被电磁铁驱动的止开杆,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铁的磁极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用于生成控制信号;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控制端与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一引脚相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二引脚相连接,其中,选择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选择选择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第一控制端至第二控制端或者从第二控制端至第一控制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磁铁广泛使用在小家电和日常生活电器产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吸合或推动结构配件,例如一些铁块、磁芯、永磁铁块等,其原理为电磁铁在通电后会产生磁场,磁场再对铁块或其它能够被磁铁吸合的磁性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电磁铁的控制电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通过一个线圈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一个磁性物体,在线圈通电时用吸力或推力控制一个磁性物体,对该磁性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不通电时再回到初始状态;
2、通过两个线圈直接或间接控制一个磁性物体,其中一个线圈在通电时用吸力或推力控制一个磁性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不通电时磁性物体回到初始状态,另一个线圈通电时用吸力或推力控制上述同一个磁性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不通电时磁性物体回到初始状态,一般这两个线圈对这个物体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
3、通过两个电磁铁分别对同一个磁性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电磁铁对这个物体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或不同。
上述几种情况分别具有以下问题:
1、一个线圈的电磁铁只对磁性物体产生一个方向的力,不能产生不同力的方向;
2、两个线圈的电磁铁虽然可以对磁性物体产生两个方向的力,但电磁铁的成本高,电磁铁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对受限于结构空间的地方,实现起来困难;
3、用两个电磁铁分别对同一磁性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的方法,虽然吸力和推力实现较简单,但结构比第二种还复杂,成本更高,同时装配经常会受到结构限制,无法实现装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及设置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上设置有电磁铁及被电磁铁驱动的止开杆,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铁的磁极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用于生成控制信号;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控制端与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一引脚相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二引脚相连接,其中,选择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选择选择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第一控制端至第二控制端或者从第二控制端至第一控制端;其中,当电磁铁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一控制端至第二控制端时电磁铁与止开杆之间相吸,止开杆上移,锅盖无法相对锅体转动,当电磁铁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二控制端至第一控制端时电磁铁与止开杆之间相斥,止开杆下降,锅盖能够相对锅体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选择电路中与电磁铁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的电流方向的变化以控制电磁铁的磁极变化,进而使得电磁铁对止开杆产生吸引或者排斥,进而能够通过电磁铁控制止开杆,进而使得锅盖无法相对锅体转动。上述结构利用选择电路选择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以控制电磁铁产生的力的方向变化,使得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进一步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选择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包括与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三控制端以及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四控制端,其中,第一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并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第一电路在导通时第三控制端至第四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电路,包括与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五控制端以及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六控制端,其中,第二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接并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导通,在第二电路导通时第五控制端至第六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通过在选择电路中设置电流方向不同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第一电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第二电路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导通,使得电磁铁的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同,进而使电磁铁产生不同方向的力。
进一步地,控制器包括第七控制端和第八控制端,第七控制端与第一电路相连接,第八控制端与第二电路相连接,其中,第七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八控制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组三极管,其中,第一组三极管在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且在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截止;第二电路包括第二组三极管,其中,第二组三极管在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三电平时导通且在第二控制信号为第四电平时截止。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与第七控制端和第八控制端相连接,并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相连接,保护电路用于在第七控制端输出第一电平且第八控制端输出第三电平时,控制第一组三极管或第二组三极管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组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电源,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一引脚;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二引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三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七控制端相连接,其中,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极性相同且与第三三极管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第二组三极管包括:第四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二电源,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二引脚;第五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磁铁的线圈的第一引脚,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相连接,其中,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的极性相同且与第六三极管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其中,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七控制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八控制端与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组三极管还包括:第七三极管,第七三极管连接在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之间,其中,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5V电源且接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其中,保护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七控制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七控制端相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之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烹饪器具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内衬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3的内衬在闭合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内衬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3的内衬在打开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内衬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锅体;2、锅盖;3、面盖;5、锁圈;6、内锅盖;10、开盖件;11、第一长槽;12、旋转座;13、开盖转杆;21、止开转杆;22、电磁铁;23、第一连接销;24、容纳孔;30、止开杆;40、挡片;111、第一引脚;112、第二引脚;220、控制器;221、第七控制端;222、第八控制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上设置有电磁铁和止开杆,止开杆被电磁铁驱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磁铁的磁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烹饪器具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内衬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和锅盖2。其中,锅体1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锅盖2盖设在锅体1上,锅盖2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盖3、内衬4、锁圈5及内锅盖6,锁圈5能够相对内衬4转动,盖牙设置在锁圈5上。锅盖上设置有电磁铁22及被电磁铁22驱动的止开杆30,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铁22的磁极的控制电路。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220和选择电路,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
控制器220用于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器220可以是单片机MCU。选择电路与控制器220相连接,其中,选择电路的第一控制端与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相连接,选择电路的第二控制端与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相连接。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选择选择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第一控制端至第二控制端或者从第二控制端至第一控制端。其中,当电磁铁22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一控制端至第二控制端时,电磁铁22与止开杆30之间相吸,止开杆30上移,锅盖无法相对锅体转动;当电磁铁22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为从第二控制端至第一控制端时,电磁铁22与止开杆30之间相斥,止开杆30下降,锅盖能够相对锅体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选择电路中与电磁铁22线圈连接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的电流方向的变化以控制电磁铁22的磁极变化,进而使得电磁铁22对止开杆30产生吸引或者排斥,进而能够通过电磁铁22控制止开杆30,进而使得锅盖无法相对锅体转动。上述结构利用选择电路选择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以控制电磁铁22产生的力的方向变化,使得控制电路的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其中,控制器220生成的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一电路与控制器220相连接并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第二电路与控制器220相连接并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导通。第一电路包括与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三控制端以及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四控制端,在第一电路在导通时第三控制端至第四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电路包括与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五控制端以及与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六控制端,在第二电路导通时第五控制端至第六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也即,第一电路在导通时的电流方向与第二电路在导通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通过在选择电路中设置电流方向不同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第一电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第二电路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导通,使得电磁铁22的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同,进而使电磁铁22产生不同方向的力,简化了电路结构。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20包括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控制器220的第七控制端221与第一电路相连接,控制器220的第八控制端222与第二电路相连接,其中,第七控制端221用于输出控制器220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第八控制端222用于输出控制器220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包括第一组三极管,其中,第一组三极管在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且在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截止;第二电路包括第二组三极管,其中,第二组三极管在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三电平时导通且在第二控制信号为第四电平时截止。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中的第一组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6。第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第一电源,第一电源可以是外部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七控制端221相连接,其中,第一三极管Q3和第二三极管Q2的极性相同且与第三三极管Q6的极性相反。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中的第二组三极管包括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第六三极管Q5和第七三极管Q7。第四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可以是外部电源VCC,第四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第五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第五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六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5V电源且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222相连接,其中,第四三极管Q1和第五三极管Q4的极性相同且与第六三极管Q5和第七三极管Q7的极性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与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相连接,并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相连接,保护电路用于在第七控制端221输出第一电平且第八控制端222输出第三电平时,控制第一组三极管或第二组三极管导通。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保护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第七控制端221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之间,第三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七控制端221相连接,第四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222之间。
保护电路中的第三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2起保护作用,当控制器220的控制端口输出电压误动作或受到外界干扰等条件时,第三二极管D1和第四二极管D2能够保证不把三极管等零件烧坏。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中还包括电阻R2,电阻R4和电阻R5。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在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七控制端221之间,可选地,第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4和电阻R5之间。可选地,电阻R2的阻值为3KΩ,电阻R4和电阻R5的阻值均为1KΩ。
此外,如图4所示,第二电路中还包括电阻R1,电阻R3,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R1串联在第四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3串联在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6串联在+5V电源与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之间,电阻R7串联在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地之间,电阻R8串联在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222之间,可选地,第四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8与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之间。可选地,电阻R1和电阻R3的阻值为3KΩ,电阻R6的阻值为1KΩ,电阻R7和电阻R8的阻值为2KΩ。
图4中所示的电阻R1至R8起到限流作用,保护单片机MCU的控制端和电路中的三极管不会由于电流太大受到损坏,电阻R1至R8可以去掉部分或全部。
对图4所示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第六三极管Q5和第七三极管Q7是控制电磁铁22导通和关断的三极管,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8是驱动电阻,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是控制器220(单片机MCU)的控制端口。
根据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输出电平的高低分为如下情况:
(1)当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6导通,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第六三极管Q5和第七三极管Q7关断,电磁铁22电流从右端流到左端,产生磁性以吸引或推动磁性物体。
(2)当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低电平、第八控制端222输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6关断,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第六三极管Q5和第七三极管Q7导通,电磁铁22电流从左端流到右端,产生与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高电平时相反的磁性,对磁性物体产生与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高电平时相反的力以推动或吸引磁性物体。
(3)当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低电平、第八控制端222输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第六三极管Q5和第七三极管Q7全部关断,电磁铁22无电流流过,电磁铁22不工作。
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实现的逻辑效果好,当控制器220的控制端口输出电压误动作或受到外界干扰等条件时不会烧坏电路中的三极管等零件。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5所示实施例的控制电路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控制电路之间的区别在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的结构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电路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中的第二组二极管包括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5。第四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可以是外部电源VCC,第四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第五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第五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六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222相连接。
此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9和电阻R10。电阻R1串联在第四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5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9和电阻R10串联在六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222之间。电阻R9和电阻R10的阻值为1KΩ。
图5中所示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阻R5、电阻R9和电阻R10起到限流作用,保护单片机MCU的控制端和电路中的三极管不会由于电流太大受到损坏,图5中所示的电阻可以去掉部分或全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结构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保护电路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3和第二二极管D4。第一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在第七控制端221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之间,第一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在第八控制端222与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第二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
保护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3和第二二极管D4起保护作用,当控制器220的控制端口输出电压误动作或受到外界干扰等条件时,第一二极管D3和第二二极管D4能够保证不把三极管等零件烧坏。可选地,第一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4和电阻R5之间。
对图5所示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5是控制电磁铁22导通和关断的三极管,电阻R4、电阻R5、电阻R9和电阻R10是驱动电阻,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是控制器220(单片机MCU)的控制端口。
根据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输出电平的高低分为如下情况:
(1)当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高电平,第八控制端222输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6导通,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5关断,电磁铁22电流从右端流到左端,产生磁性以吸引或推动磁性物体。
(2)当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低电平,第八控制端222输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6关断,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5导通,电磁铁22电流从左端流到右端,产生与第(1)种情况相反的磁性,对磁性物体产生与第(1)种情况相反的力以推动或吸引磁性物体。
(3)当MCU的第七控制端221输出低电平,第八控制端222输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1、第五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5全部关断,电磁铁22无电流流过,电磁铁22不工作。
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实现的逻辑效果好,当控制器220的控制端口输出电压误动作或受到外界干扰等条件时不会烧坏电路中的三极管等零件。
如图1至图3所示,锅盖2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开盖件10、与开盖件10联动的联动件、可上下移动的止开杆30以及与止开杆30配合的电磁铁22,开盖件10转动使得锅体1的锅牙与锅盖2的盖牙扣合或者锅体1的锅牙与锅盖2的盖牙错位。其中,开盖件10转动时带动联动件移动,止开杆30的至少部分为磁性件,锅体1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值或者电磁铁22通电时,止开杆30受到压力顶推上移或者受到磁力吸引上移,联动件被上移后的止开杆限位,以使开盖件10止转。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锅体1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值或者电磁铁22通电时,止开杆30上移进而限制联动件移动,此时联动件被止开杆30锁住无法移动,进而开盖件10无法转动,使锅盖2无法转动进而无法打开。当锅体1内的压力小于预定值时,联动件与止开杆远离,止开杆30不会对联动件进行锁定,此时开盖件10能够自由运动,进而使锅盖2可以被打开。
其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联动件包括止开转杆21,止开转杆21的中部枢转连接在锅盖2内,止开转杆21的第一端被开盖件10驱动,止开转杆21的第二端与止开杆30配合。止开转杆21设置在锅盖2中部,使烹饪器具的开关可以设置在锅盖2中部,对称美观。
电磁铁22在止开转杆21的第二端,止开转杆21的第二端设置有容纳止开杆30的容纳孔24,容纳孔24位于电磁铁22的下方。当联动件处于配合位置时,容纳孔24位于止开杆30的上方,通过电磁铁22或者锅体1内压力控制止开杆30进入容纳孔24,进而锁住开盖件10。
进一步地,联动件还包括设置在止开转杆21的第二端的挡片40,挡片40位于止开转杆21的第二端的一侧,联动件与止开杆30错位时,挡片40位于止开杆30的上方。当联动件处于避让位置时,挡片40位于止开杆30的上方,抵住止开杆30,进而止开杆30不会伸入容纳孔24限制锅盖2打开。
图6示出了图3的内衬在闭合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开盖件10上设置有第一长槽11,止开转杆2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穿设在第一长槽中的第一连接销23。上述结构使联动件可以随开盖件10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控制容纳孔24与止开杆30的对应关系,在配合位置与避让位置间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长槽与连接销可以交换设置在止开转杆和开盖件上。
进一步地,止开转杆21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部,容纳孔24位于安装部的底部,安装部的顶部设置有容纳电磁铁22的容纳槽。上述结构便于电磁铁22的安装,同时加工容易。
如图1至图3所示,锅盖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盖3、内衬4、锁圈5及内锅盖6,锁圈5能够相对内衬4转动,盖牙设置在锁圈5上,开盖件10及电磁铁22均设置在内衬4上,止开杆30穿设在内锅盖6上。上述结构使止开杆30可以有效地控制锅盖2的锁止与自由。
具体地,锁圈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销,开盖件10包括枢转连接在内衬4上的旋转座12及与旋转座12连接的开盖转杆13,开盖转杆1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长槽,第二连接销穿设在第二长槽内。上述结构实现开盖转杆13与锁圈5之间联动,通过控制开盖件10即能控制锁圈5的转动,进而控制锅盖2的开闭。
图6和图8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两种工作情况。具体地,图6示出了图3的内衬在闭合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3的内衬在打开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进一步地,图7示出了图6的内衬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内衬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盖2在闭合状态下,开盖件10转动到闭合位置,使开盖转杆13转动到左上的位置上。此时第一连接销23位于第一长槽11的下部,使联动件转动到容纳孔24与止开杆30对应的位置上。进而止开杆30可以在电磁铁22或者锅体1内压力的控制下伸入容纳孔24,起到限制联动件转动进而锁定锅盖2不能打开的功能。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盖2在打开状态下,开盖件10转动到打开位置,使开盖转杆13转动到左下的位置上。此时第一连接销23位于第一长槽11的上部,使联动件转动到容纳孔24与止开杆30错开的位置上。进而止开杆30在挡片40的作用下不能伸入容纳孔24,进而不会限制联动件转动,锅盖2可以打开。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当锅体内的压力大于预定值或者电磁铁通电时,止开杆上移进而限制联动件移动,此时联动件被止开杆锁住无法移动,进而开盖件无法转动,使锅盖无法转动进而无法打开。当锅体内的压力小于预定值时,联动件与止开杆远离,止开杆不会对联动件进行锁定,此时开盖件能够自由运动,进而使锅盖可以被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1)及设置在所述锅体(1)上的锅盖,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电磁铁(22)及被所述电磁铁(22)驱动的止开杆(30),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铁(22)的磁极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控制器(220),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选择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相连接,其中,所述选择电路与所述控制器(220)相连接,所述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选择所述选择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所述第一控制端至所述第二控制端或者从所述第二控制端至所述第一控制端;
其中,当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为从所述第一控制端至所述第二控制端时所述电磁铁(22)与所述止开杆(30)之间相吸,所述止开杆(30)上移,所述锅盖无法相对所述锅体(1)转动,当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电流方向为从所述第二控制端至所述第一控制端时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止开杆(30)之间相斥,所述止开杆(30)下降,所述锅盖能够相对所述锅体(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选择电路包括:
第一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三控制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四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一电路与所述控制器(220)相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一电路在导通时所述第三控制端至所述第四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为第一方向;
第二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的第五控制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的第六控制端,其中,所述第二电路与所述控制器(220)相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导通,在所述第二电路导通时所述第五控制端至所述第六控制端的电流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20)包括第七控制端(221)和第八控制端(222),所述第七控制端(221)与所述第一电路相连接,所述第八控制端(222)与所述第二电路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七控制端(221)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八控制端(222)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组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组三极管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导通且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截止;
所述第二电路包括第二组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二组三极管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
第三电平时导通且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第四电平时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七控制端(221)和所述第八控制端(222)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相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七控制端(221)输出所述第一电平且所述第八控制端(222)输出所述第三电平时,控制所述第一组三极管或所述第二组三极管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三极管包括:
第一三极管(Q3),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
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
第三三极管(Q6),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七控制端(21)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3)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极性相同且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极性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三极管包括:
第四三极管(Q1),所述第四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第二电源,所述第四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二引脚(112);
第五三极管(Q4),所述第五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的第一引脚(111),所述第五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
第六三极管(Q5),所述第六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八控制端(22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四三极管(Q1)和所述第五三极管(Q4)的极性相同且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5)的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七控制端(221)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八控制端(222)与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三极管还包括:
第七三极管(Q7),所述第七三极管(Q7)连接在所述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八控制端(222)之间,其中,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5V电源且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所述第八控制端(222)相连接,且所述第七三极管(Q7)与所述第四三极管(Q1)的极性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第七控制端(221)与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七控制端(221)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八控制端(222)之间。
CN201621482684.4U 2016-12-30 2016-12-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6761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2684.4U CN206761525U (zh) 2016-12-30 2016-12-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2684.4U CN206761525U (zh) 2016-12-30 2016-12-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1525U true CN206761525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82684.4U Active CN206761525U (zh) 2016-12-30 2016-12-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15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694A (zh) * 2020-09-15 2020-12-25 青岛智动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空调遥控器
CN112336168A (zh) * 2020-10-20 2021-02-09 王兴杰 一种受热均匀的食品加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0694A (zh) * 2020-09-15 2020-12-25 青岛智动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空调遥控器
CN112336168A (zh) * 2020-10-20 2021-02-09 王兴杰 一种受热均匀的食品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61525U (zh) 烹饪器具
CN108261057A (zh) 烹饪器具
CN207125621U (zh) 压力调节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6761354U (zh) 烹饪器具
CN203313152U (zh) 复合开关推挽脉冲输出单元
CN207354241U (zh) 电磁加热装置的开关管控制电路
CN101729006A (zh) 一种微风吊扇调速器
CN205705172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热流道阀针启闭控制的时序控制器
CN206120100U (zh) 一种智能控制电磁保温台柜
CN207664874U (zh) 电器电源控制装置
CN201177057Y (zh) 家用燃气灶具旋塞阀控制装置
CN208060982U (zh) 一种开关量输出电路
CN206133223U (zh) 一种基于Arduino单片机控制的电气控制系统
CN205727789U (zh) 一种家用除螨桶
CN205047967U (zh) Ic双控智能阀
CN206723556U (zh) 旋钮式磁力阀
CN206555531U (zh) 一种水比例阀
CN109208274A (zh) 洗衣机
CN206250123U (zh) 一种基于多电势变化的控制电能的中断控制电路
CN209558421U (zh) 一种燃气灶具或电磁灶用的非接触式控制装置
CN2117521U (zh) 延寿节能电磁阀
CN201435145Y (zh) 无配套遥控器玩具的万能红外接收器
CN2391288Y (zh) 双稳磁力驱动器
CN204061248U (zh) 风扇
CN214429479U (zh) 一种电动阀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