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1463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1463U
CN206761463U CN201621453824.5U CN201621453824U CN206761463U CN 206761463 U CN206761463 U CN 206761463U CN 201621453824 U CN201621453824 U CN 201621453824U CN 206761463 U CN206761463 U CN 206761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heat sink
liquid
phase chang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38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538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1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1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14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包括内胆、套设在内胆外侧的外壳、盖设在内胆上的壶盖和位于内胆下方的底座,且容器主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内胆相连通;和降温装置,与容器主体相配合,用于对内胆中盛装的液体进行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增设降温装置来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主动降温,从而有效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使得加热完成后的高温液体能够快速降温,则用户无需等待液体自然冷却,从而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满足了用户快速得到所需水温的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频率。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液体加热容器如电热水瓶,通常以保温为主,即水沸腾后会自动转至某一个保温温度进行保温,由于其具有比较好的密封性以及容量比较大,一般在3L至5L,因此从沸腾到降至所需的保温温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从沸腾降温到60℃,经测试表明,需要4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得到所需水温的需求,特别是夏天,如果要自然降到环境温度,那所需的时间更长,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包括内胆、套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盖设在所述内胆上的壶盖和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底座,且所述容器主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内胆相连通;和降温装置,与所述容器主体相配合,用于对所述内胆中盛装的液体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增设降温装置来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主动降温,从而有效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使得加热完成后的高温液体能够快速降温,则用户无需等待液体自然冷却,从而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满足了用户快速得到所需水温的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频率。比如:客户需求65℃的水,内胆里装完水加热沸腾后,启动降温装置主动降温,使内胆里面的水温快速下降到65℃。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效果好,可实现快速降温,可靠性高,且在工作的过程中无噪声、无振动、无冷凝水,因而不会影响液体加热容器其他部件的运行。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后,由于热-电效应,其冷面温度降低,可输出冷量,热面温度升高,可释放热量,因此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向高温液体输送冷量,换言之,高温液体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向外输送热量,从而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保证了液体能够快速降温。
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内胆的外表面,则冷面产生的冷量能直接通过内胆输送至其内部的液体,减少了冷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冷量的利用率,进而使内胆中盛装的液体整体上实现了快速降温,则用户通过出水口获得的液体即为降温后的液体;同理,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出水管的外表面,则冷面产生的冷量能直接通过出水管输送至其内部的液体,从而也减少了冷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冷量的利用率,进而使出水管内的液体快速降温,由于出水管中的液体量相对较少,因而降温速度更快,故而用户无需等待内胆中的液体整体降温,即可在出水口处快速得到所需温度的液体,进一步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也可以不与内胆的外表面或出水管的外表面相贴合,即设置冷面与内胆的外表面或出水管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通过风机或其他装置将冷量吹向内胆或出水管,或者在冷面与内胆的外表面或出水管的外表面之间设置冷量传输通道等方式将冷量输送至内胆或出水管,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均能够实现加速液体降温的目的,因此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为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
降温装置包括风扇,风扇能够加速空气流动,从而提高容器主体中的液体与外界的热对流,进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可以将风扇设置在壶盖上,则风扇位于容器的顶部,由上向下作用于内胆,能够提高内胆顶部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将风扇设置在底座上,则风扇位于容器的底部,由下向上作用于内胆,能够提高内胆底部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使内胆中的液体快速降温;将风扇设置在外壳上,则风扇位于容器的侧面,从侧面作用于内胆,具体可在外壳上开设通风口,使风扇能够直接作用于内胆的侧面,进而有效提高内胆侧部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将风扇设置在内胆的外表面上,比如可以在内胆的外表面上焊接一块安装板,将风扇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则风扇直接作用于内胆,使内胆中的液体快速降温。因此,无论将风扇设置在壶盖上、底座上、外壳上或者其他位置,均能够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为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利用相变组件来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具有制冷效率高、不消耗电能、可重复使用且绿色环保的优点。具体地,相变组件中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体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热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因而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能够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
具体地,相变组件可以独立于容器主体,在不需要降温的过程中,可以将其放入冰箱等制冷设备中储存冷量,当需要降温时,将其从制冷设备中取出,放入内胆中,从而实现高效降温;或者把相变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壶盖上,加热过程中,相变组件与内胆相隔离,降温过程中,相变组件能够进入内胆中;对于相变组件能够放入内胆中的方案,相变组件的外部应为耐高温的环保材料,以保证相变组件不会污染到内胆中的液体,则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能够直接吸收液体的热量,而无需通过其他介质的传递,因而热量传递速率更高,降温速度更快;或者,把相变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内胆与外壳之间,加热过程中,相变组件与内胆或出水管相隔离,降温过程中,相变组件贴合在内胆的外表面或出水管的外表面,此时热量传递速率也相对较高,同样能够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风扇和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风扇和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上述几个技术方案中,降温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片、风扇和相变组件之间的任意组合,如: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组合使用,相变组件和半导体制冷片组合使用,相变组件和风扇组合使用,或者相变组件、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组合使用等,组合使用能够同时发挥多个降温部件的降温作用,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从而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当然,半导体制冷片、风扇和相变组件也均可以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时能够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且此时产品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
当然,降温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半导体制冷片、风扇、相变组件等结构,还采用其他降温结构来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也可以与上述半导体制冷片、风扇、相变组件等搭配使用,由于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上设有散热片。
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设置散热片,散热片能够加速热面的热量释放速度,由于冷面与热面相互配合,同步调节,因而冷面的冷量输出速度也能够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和/或散热片位于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或吸风方向上。
利用风机来加速热面的空气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热面的散热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降温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设置多个降温装置,优选多个降温装置位于容器主体的不同位置处,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进而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壶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胆相连通的散热口,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口相配合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能够相对壶盖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散热口。
通过在壶盖上开设散热口,散热口与内胆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内胆内的高温蒸汽能够通过散热口快速排出,从而强化了内胆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的热对流,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散热速度,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遮挡件的设置,使得散热口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被关闭,从而避免了电热水瓶在加热阶段的热量散失,保证了散热口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加热效率。
可选地,遮挡件与壶盖可转动连接,通过旋转的方式来打开散热口或关闭散热口。
可选地,遮挡件与壶盖滑动连接,通过抽拉的方式来打开散热口或关闭散热口。
可选地,遮挡件嵌入散热口中形成类似百叶窗或空调器出风口的结构,通过摆动的方式来打开散热口或关闭散热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启动装置,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降温装置的启停。
启动装置的设置,使得降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即:不需要降温时,降温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降温时通过启动装置开启降温装置,使内胆中的液体快速降温,而降温完毕时则通过启动装置关闭降温装置,以节约能源。当然,容器主体上也可以不设置降温装置,降温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均为自动智能控制,比如液体沸腾后降温至保温温度的过程中,降温装置自动开启,当降至设定温度时,降温装置自动关闭。具体地,启动装置可以为按键或旋钮等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容器主体还包括泵送组件,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排水管和水泵,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用于把所述内胆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出水口处。
泵送组件的设置,保证了出水口与容纳腔的连通,进而保证了内胆中的液体能够泵送至出水口处,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出水,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进一步地,外壳的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朝下,则把杯具放置在延伸部下方区域的台面上即可取用出水口排出的液体。
进一步地,内胆的底部还设有加热件和温度传感器,加热件用于加热内胆中的液体,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内胆下方的底座将加热件、水泵、排水管、温度传感器等部件包裹起来,以避免其暴露在外,且底座上还设有电源接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所述的电热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内胆,11加热件,12温度传感器,13出水管,14水泵,15排水管,20外壳,21延伸部,22出水口,30壶盖,40底座,41电源接口,50半导体制冷片,60风扇,70相变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以电热水瓶为例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降温装置。
具体地,容器主体包括内胆10、套设在内胆10外侧的外壳20、盖设在内胆10上的壶盖30和位于内胆10下方的底座40,且容器主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出水口22通过出水管13与内胆10相连通;降温装置与容器主体相配合,用于对内胆10中盛装的液体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增设降温装置来对内胆10中的液体进行主动降温,从而有效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使得加热完成后的高温液体能够快速降温,则用户无需等待液体自然冷却,从而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满足了用户快速得到所需水温的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频率。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述降温装置及其安装位置。
实施例一
降温装置为风扇60,风扇60设置在壶盖30上,如图1所示。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风扇60设置在底座40上,如图2所示。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风扇60设置在外壳20上,如图3所示。
实施例四(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风扇60设置在内胆10的外表面上。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降温装置为风扇60,风扇60能够加速空气流动,从而提高容器主体中的液体与外界的热对流,进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可以将风扇60设置在壶盖30上,则风扇60位于容器的顶部,由上向下作用于内胆10,能够提高内胆10顶部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将风扇60设置在底座40上,则风扇60位于容器的底部,由下向上作用于内胆10,能够提高内胆10底部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使内胆10中的液体快速降温;将风扇60设置在外壳20上,则风扇60位于容器的侧面,从侧面作用于内胆10,具体可在外壳20上开设通风口,使风扇60能够直接作用于内胆10的侧面,进而有效提高内胆10侧部的气流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将风扇60设置在内胆10的外表面上,比如可以在内胆10的外表面上焊接一块安装板,将风扇60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则风扇60直接作用于内胆10,使内胆10中的液体快速降温。因此,无论将风扇60设置在壶盖30上、底座40上、外壳20上或者其他位置,均能够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
实施例五
降温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片50,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出水管13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
实施例六(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0,半导体制冷片50制冷效果好,可实现快速降温,可靠性高,且在工作的过程中无噪声、无振动、无冷凝水,因而不会影响液体加热容器其他部件的运行。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50通电后,由于热-电效应,其冷面温度降低,可输出冷量,热面温度升高,可释放热量,因此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向高温液体输送冷量,换言之,高温液体可以通过半导体制冷片50向外输送热量,从而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保证了液体能够快速降温。
将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则冷面产生的冷量能直接通过内胆10输送至其内部的液体,减少了冷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冷量的利用率,进而使内胆10中盛装的液体整体上实现了快速降温,则用户通过出水口22获得的液体即为降温后的液体。
将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出水管13的外表面,则冷面产生的冷量能直接通过出水管13输送至其内部的液体,从而也减少了冷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冷量的利用率,进而使出水管13内的液体快速降温,由于出水管13中的液体量相对较少,因而降温速度更快,故而用户无需等待内胆10中的液体整体降温,即可在出水口22处快速得到所需温度的液体,进一步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也可以不与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相贴合,即设置冷面与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通过风机或其他装置将冷量吹向内胆10或出水管13,或者在冷面与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冷量传输通道等方式将冷量输送至内胆10或出水管13,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均能够实现加速液体降温的目的,因此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50的热面上设有散热片。
在半导体制冷片50的热面设置散热片,散热片能够加速热面的热量释放速度,由于冷面与热面相互配合,同步调节,因而冷面的冷量输出速度也能够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进一步地,降温装置还包括风机,半导体制冷片50的热面和/或散热片位于风机的送风方向或吸风方向上。
利用风机来加速热面的空气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热面的散热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
实施例七
降温装置为相变组件70,相变组件7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组件70能够放置在内胆10的内部,如图5所示。
实施例八(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相变组件70能够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
实施例九(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相变组件70能够贴合在出水管13的外表面。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利用相变组件70来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具有制冷效率高、不消耗电能、可重复使用且绿色环保的优点。具体地,相变组件70中填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体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热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因而相变材料因而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能够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
具体地,相变组件70可以独立于容器主体,在不需要降温的过程中,可以将其放入冰箱等制冷设备中储存冷量,当需要降温时,将其从制冷设备中取出,放入内胆10中,从而实现高效降温;或者把相变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在壶盖30上,加热过程中,相变组件70与内胆10相隔离,降温过程中,相变组件70能够进入内胆10中;对于相变组件70能够放入内胆中的方案,相变组件70的外部应为耐高温的环保材料,以保证相变组件70不会污染到内胆10中的液体,则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能够直接吸收液体的热量,而无需通过其他介质的传递,因而热量传递速率更高,降温速度更快;或者,把相变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在内胆10与外壳20之间,加热过程中,相变组件70与内胆10或出水管13相隔离,降温过程中,相变组件70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此时热量传递速率也相对较高,同样能够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
此外,对于实施例五和实施例九,半导体制冷片50和相变组件70优选贴合在出水管13靠近出水口22处的外表面上,这个位置较易安装,且由于与外界相连通,因而降温速度更快。
实施例十(图中未示出)
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0和风扇60;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者出水管13的外表面,风扇60设置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壶盖30或底座40或外壳20上。
实施例十一(图中未示出)
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0和相变组件70,相变组件7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者出水管13的外表面,相变组件70能够放置在内胆10的内部,或者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
实施例十二(图中未示出)
降温装置包括风扇60和相变组件70,相变组件7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风扇60设置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壶盖30或底座40或外壳20上,相变组件70能够放置在内胆10的内部,或者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
实施例十三(图中未示出)
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0、风扇60和相变组件70,相变组件70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半导体制冷片50的冷面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者出水管13的外表面,风扇60设置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壶盖30或底座40或外壳20上,相变组件70能够放置在内胆10的内部,或者贴合在内胆10的外表面或出水管13的外表面。
上述四个实施例中,降温装置为相变组件70、风扇60和半导体制冷片50之间的任意组合,如:相变组件70和风扇60组合使用,相变组件70和半导体制冷片50组合使用,风扇60和半导体制冷片50组合使用,或者相变组件70、风扇60和半导体制冷片50组合使用等,组合使用能够同时发挥多个降温部件的降温作用,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从而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当然,相变组件70、风扇60和半导体制冷片50也均可以单独使用,来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如实施一至实施例九所示,此时产品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
当然,降温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半导体制冷片50、风扇60、相变组件70等结构,还采用其他降温结构来实现液体的快速降温,也可以与上述半导体制冷片50、风扇60、相变组件70等搭配使用,由于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十、十一和十三中,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50的热面上设有散热片。
在半导体制冷片50的热面设置散热片,散热片能够加速热面的热量释放速度,由于冷面与热面相互配合,同步调节,因而冷面的冷量输出速度也能够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进一步地,降温装置还包括风机,半导体制冷片50的热面和/或散热片位于风机的送风方向或吸风方向上。
利用风机来加速热面的空气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热面的散热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散热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降温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设置多个降温装置,优选多个降温装置位于容器主体的不同位置处,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的降温速度,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进而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壶盖30上开设有与内胆10相连通的散热口,降温装置还包括与散热口相配合的遮挡件,遮挡件能够相对壶盖30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散热口。
通过在壶盖30上开设散热口,散热口与内胆1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内胆10内的高温蒸汽能够通过散热口快速排出,从而强化了内胆10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的热对流,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散热速度,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遮挡件的设置,使得散热口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被关闭,从而避免了电热水瓶在加热阶段的热量散失,保证了散热口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加热效率。
可选地,遮挡件与壶盖30可转动连接,通过旋转的方式来打开散热口或关闭散热口。
可选地,遮挡件与壶盖30滑动连接,通过抽拉的方式来打开散热口或关闭散热口。
可选地,遮挡件嵌入散热口中形成类似百叶窗或空调器出风口的结构,通过摆动的方式来打开散热口或关闭散热口。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内胆10的底部设有排水口,容器主体还包括泵送组件,泵送组件包括排水管15和水泵14,排水管15的两端分别与排水口和水泵14的输入端相连通,出水管13的两端分别与水泵14的输出端和出水口22相连通,用于把内胆10中的液体泵送至出水口22处。
泵送组件的设置,保证了出水口22与容纳腔的连通,进而保证了内胆10中的液体能够泵送至出水口22处,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出水,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进一步地,外壳20的上部向外凸出形成延伸部21,延伸部21上开设有出水口22,且出水口22朝下,则把杯具放置在延伸部21下方区域的台面上即可取用出水口22排出的液体。
进一步地,内胆10的底部还设有加热件11和温度传感器12,加热件11用于加热内胆10中的液体,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内胆10中的液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内胆10下方的底座40将加热件11、水泵14、排水管15、温度传感器12等部件包裹起来,以避免其暴露在外,且底座40上还设有电源接口41。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容器主体上设有启动装置,用于手动控制降温装置的启停。
启动装置的设置,使得降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开启或关闭,即:不需要降温时,降温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降温时通过启动装置开启降温装置,使内胆中的液体快速降温,而降温完毕时则通过启动装置关闭降温装置,以节约能源。当然,容器主体上也可以不设置降温装置,降温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均为自动智能控制,比如液体沸腾后降温至保温温度的过程中,降温装置自动开启,当降至设定温度时,降温装置自动关闭。具体地,启动装置可以为按键或旋钮等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增设降温装置来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主动降温,从而有效提高了液体的散热速度,使得加热完成后的高温液体能够快速降温,则用户无需等待液体自然冷却,从而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满足了用户快速得到所需水温的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频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包括内胆、套设在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盖设在所述内胆上的壶盖和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底座,且所述容器主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内胆相连通;和
降温装置,与所述容器主体相配合,用于对所述内胆中盛装的液体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片;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为风扇;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为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扇;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风扇和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风扇和相变组件,所述相变组件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壶盖或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上,所述相变组件能够放置在所述内胆的内部,或者贴合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或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2、5、6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上设有散热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上设有启动装置,用于手动控制所述降温装置的启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容器主体还包括泵送组件,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排水管和水泵,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用于把所述内胆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出水口处。
CN201621453824.5U 2016-12-28 2016-12-28 液体加热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1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3824.5U CN206761463U (zh) 2016-12-28 2016-12-28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3824.5U CN206761463U (zh) 2016-12-28 2016-12-28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1463U true CN206761463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382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1463U (zh) 2016-12-28 2016-12-28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14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7897A (zh) * 2019-11-25 2020-04-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烹饪器具
CN113558471A (zh) * 2020-07-02 2021-10-29 北京左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奶机和调奶机温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7897A (zh) * 2019-11-25 2020-04-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烹饪器具
CN113558471A (zh) * 2020-07-02 2021-10-29 北京左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奶机和调奶机温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33403U (zh) 一种热泵式洗碗机
CN20676146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3807939A (zh) 用户定时启动蓄冷蓄热四季不间断空调装置
CN107485254A (zh) 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模块化变温水杯
CN103690029B (zh) 具有制冷功能的蒸煮装置
CN105258429B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冰箱
CN104976859A (zh) 电子冷热一体柜
CN203758014U (zh) 热泵热水器
CN205037563U (zh) 一种用于低温环境下新型空气源热泵
CN105727869B (zh) 节能速热反应釜系统
CN205868224U (zh) 一种反应设备加热与冷却自动控制装置
CN108332591A (zh) 一种蓄冷蓄热一体化装置
CN207050130U (zh) 一种定频储能式移动空调
CN203928242U (zh) 一种气流冷却器耦合相变暖气片的水空调系统
CN205868223U (zh) 一种反应设备的自动控温系统
CN104075395B (zh) 一种气流冷却器耦合相变暖气片的水空调系统
CN207299126U (zh) 智能取暖器
CN202548966U (zh) 可同时提供冷饮和热饮的饮料自动售货机
CN206026045U (zh) 利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的冷热一体饮水机
CN101464084A (zh) 一种具有热水供应功能的水冷式冰箱
CN205316776U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冰箱
CN2909093Y (zh) 贮水节能快速电热水器
CN207894047U (zh) 一种即热蓄热热泵与太阳能耦合热水系统
CN105902164A (zh) 一种涡流管式冷热水一体饮水机
CN105902165A (zh) 一种利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的冷热一体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