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5413U -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5413U
CN206755413U CN201720275209.8U CN201720275209U CN206755413U CN 206755413 U CN206755413 U CN 206755413U CN 201720275209 U CN201720275209 U CN 201720275209U CN 206755413 U CN206755413 U CN 206755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ing
air
sens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752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狮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752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5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5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5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换热器和防护结构,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机壳内部,所述防护结构安装在所述室外机壳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邻近的侧板外部,以及所述防护结构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侧板之间的感温区域,其中,所述感温部件包括感温探头和信号线,所述感温区域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风段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区域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感温部件的测温准确性,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感温部件的有效保护。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检测环境温度的感温部件在空调器室外机中,大多安装在室外换热器上或者通过固定环固定在空调器室外机的机壳外部,且正对室外换热器所投影的侧板设置。
但是,对于安装在室外换热器上的方案,使感温部件距离室外换热器太近,室外换热器附近的温度受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等的影响很不稳定,特别地,当空调器冬季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容易结霜,使霜容易覆盖住感温部件,如此,造成感温部件检测的环境温度不准确,而且,室外换热器的翅片刃边还容易割破损坏感温部件,进一步导致测温不准。
而将感温部件固定在机壳外的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在对感温部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仍容易导致感温部件本身受到损坏,导致测温不准确,另外,感温部件所投影的侧板由于靠近室外换热器,其自身的温度受室外换热器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其受太阳照射的影响温度也会有所上升,以上均会影响到感温部件的测温准确性。
进一步当感温部件的测温结果不准确时,会对直接影响空调器的制冷、制热等效果,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因此,如何提高感温部件的测温准确性,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感温部件的有效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空调器室外机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换热器和防护结构,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机壳内部,所述防护结构安装在所述室外机壳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邻近的侧板外部,以及所述防护结构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侧板之间的感温区域,其中,所述感温部件包括感温探头和信号线,所述感温区域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风段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的防护结构上的固定结构将感温部件固定在空调器室外机的外部,以不与室外换热器接触,具体地,可以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和安装有该防护结构的室外机壳的侧板之间的感温区域,其中,感温部件至少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感温探头和用于传输温度信号的信号线,防护结构用于避免硬物等碰撞室外换热器并避免杂质直接堵住空调器的进风面,如此,在有效地避免感温部件被室外散热器的翅片刃边割伤损坏的同时,可以使感温探头在检测环境温度时免受室外换热器自身温度的影响,且可以直接接触外部环境,提到环境温度检测的准确性,而通过将感温部件置于防护结构内侧,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温部件遭到硬物等的碰撞而脱落和/或损坏;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温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感温部件所在的感温区域在室外机壳的侧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室外换热器的进风段在侧板上的投影区域,即将感温部件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前的进风段,进一步地,主要将感温探头置于该感温区域内,可以直接感温,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防护筋条和多个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交叉设置且平行排列的第二防护筋条,以及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筋条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感温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防护筋条与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防护筋条交叉设置形成的防护结构可以对空调器室外机形成有效地防护,其中第一防护筋条与第二防护筋条可以垂直交叉设置,也可以倾斜形交叉设置,比如第一防护筋条为水平设置、而第二防护筋条为倾斜设置与第一防护筋条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进一步地,用于固定感温部件的固定结构设置在第一防护筋条的位于感温区域的自由端,具体地,一方面该固定结构可以固定设置在该自由端,即与该自由端呈一体化结构,另一方面该固定结构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自由端上,以便于更换置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的所述自由端连接,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感温部件过盈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结构包括用于与第一防护筋条的自由端进行有效连接的连接部,以将固定结构的卡接部固定在防护结构上,从而通过该卡接部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和室外机壳的侧板之间的感温区域,为了更加稳固地固定感温部件,卡接部与感温部件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即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上的稳固性,可以为固定结构增设一固定部,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该固定部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的第二防护筋条上,如此,通过固定结构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的交叉设置的第一防护筋条和第二防护筋条上,可以提高感温部件固定的可靠性,以有效地防止其脱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体用于将所述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的交叉部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固定部将感温部件固定在第二防护筋条与第一防护筋条的交叉部位,如此,也可以达到更加稳固地固定感温部件的目的,以有效地防止其脱落;当然,也可以通过该固定部仅将感温部件固定在第二防护筋条上,如此,设置在第一防护筋条上的自由端、第一防护筋条和第二防护筋条的交叉部位以及固定部在第二防护筋条上的固定部位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架构,从而可以提高感温部件固定的可靠性,以有效地防止其脱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感温部件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防护筋条卡接,以及所述固定部具体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防护筋条的卡接处将所述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上,其中所述凹陷部由套设在所述感温探头上的保护套管经热压缩形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将感温部件更加方便快捷、稳固地固定在防护结构上,可以在感温部件上形成一能够与第二防护筋条卡接的凹陷部,从而在卡接后再通过固定部进行固定,此时,第二防护筋条介于第一防护筋条和侧板之间,以使感温部件位于侧板和防护结构之间,如此,可以有效地限制感温部件与第二防护筋条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提高感温部件固定的稳固性;其中,感温部件上的凹陷部为将套设在感温探头和/或信号线上的保护套管进行热压缩形成的,保护套管用于保护免于感温探头和/或信号线被损坏以及还可以起到防尘、防潮等作用,而保护套管可以为热缩套管,比如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管,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韧性和延展性,且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安全方便,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感温部件的有效保护,当然其他可以实现对感温部件的有效保护以及进行热压缩的保护套管也适用,比如,橡胶热缩套管,另外保护套管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优选地可以为中空的圆筒形。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的卡接部卡接在套设在感温探头和/或信号线上的保护套管外部,以避免损坏感温探头和/或信号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扎带,以及所述扎带包括止逆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上的固定部可以为扎带,该扎带可以采用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认可的尼龙-66材料注塑制成的塑料扎带,具有防火等级高、绝缘性良好、不易老化、承受能力强,同时具有绑扎迅速、自锁禁锢、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而且价格便宜适合大量采购,具体地可以为选用插销式扎带、固定头式扎带、安全保密型扎带等,多样性的选择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可靠地固定提供了有利的前提保证;而且,进一步地,该扎带还包括止逆结构,即可以在使用扎带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防护结构上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即只能逐渐锁紧而不能后退放松,有效地确保了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有效地限制了感温部件与防护结构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为隔热结构、或者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防护结构为隔热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金属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当将感温部件固定在金属部件上时,易造成不必要的热传导导致感温部件感温不准确,故为了提高感温部件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将用于固定感温部件的固定结构设置为隔热结构或者将与感温部件有直接接触的固定结构和防护结构均设置为隔热结构,具体地可以选用不具有导热性的塑料,比如PVC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部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采用多个固定部时,可以进一步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呈勾形、环形或螺旋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结构的卡接部至少可以设计为勾形、环形或螺旋形,以用于有效地固定感温部件;当然卡接部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卡接固定感温部件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感温部件的感温探头为不规则形状,一般呈中间粗两头窄的形状,则相应地固定结构的卡接部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与感温探头的不规则形状进行适配,其中,为了对感温探头进行保护,会在其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树脂,该保护树脂具有防潮、热稳定性好、热冲击性好的优点,不仅能够实现快速的热传导也能对感温探头起到防护作用,具体实现方式一般为将感温探头,比如热电偶,插入树脂中后取出则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树脂,由于不是通过模具制作的,以形成对感温探头有效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安装有防护结构一侧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空调器室外机的A-A向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感温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10、室外换热器20和防护结构30。
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20位于所述室外机壳10内部,所述防护结构30安装在所述室外机壳10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相邻近的侧板102外部,以及所述防护结构30上设置有固定结构40,所述固定结构40用于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所述防护结构30与所述侧板102之间的感温区域,其中,所述感温部件50包括感温探头502和信号线504,所述感温区域在所述侧板102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20的进风段在所述侧板102上的投影区域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的防护结构30上的固定结构40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空调器室外机的外部,以不与室外换热器20接触,具体地,可以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和安装有该防护结构30的室外机壳10的侧板102之间的感温区域,其中,感温部件50至少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感温探头502和用于传输温度信号的信号线504,防护结构30用于避免硬物等碰撞室外换热器20并避免杂质直接堵住空调器的进风面,如此,在有效地避免感温部件50被室外散热器的翅片刃边割伤损坏的同时,可以使感温探头502在检测环境温度时免受室外换热器20自身温度的影响,且可以直接接触外部环境,提到环境温度检测的准确性,而通过将感温部件50置于防护结构30内侧,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温部件50遭到硬物等的碰撞而脱落和/或损坏;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温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感温部件50所在的感温区域在室外机壳10的侧板102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室外换热器20的进风段在侧板102上的投影区域,即将感温部件50设置在室外换热器20前的进风段,进一步地,主要将感温探头502置于该感温区域内,可以直接感温,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30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防护筋条302和多个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302交叉设置且平行排列的第二防护筋条304,以及所述固定结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筋条302的自由端3022,所述自由端3022位于所述感温区域内。
在该实施例中,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防护筋条302与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防护筋条304交叉设置形成的防护结构30可以对空调器室外机形成有效地防护,其中第一防护筋条302与第二防护筋条304可以垂直交叉设置,也可以倾斜形交叉设置,比如第一防护筋条302为水平设置、而第二防护筋条304为倾斜设置与第一防护筋条302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进一步地,用于固定感温部件50的固定结构40设置在第一防护筋条302的位于感温区域的自由端3022,具体地,一方面该固定结构40可以固定设置在该自由端3022,即与该自由端3022呈一体化结构,另一方面该固定结构40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自由端3022上,以便于更换置新。
具体地,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防护筋条302水平设置,多个第二防护筋条304垂直于第一防护筋条302设置,每个第一防护筋条302与每个第二防护筋条304均交叉连接,而用于固定感温部件50的固定结构40设置于防护结构30的第二个第一防护筋条302的自由端3022且位于第一个第二防护筋条304内侧,即位于防护结构30和侧板10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40包括:连接部402和卡接部404。
其中,所述卡接部404通过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302的所述自由端3022连接,且所述卡接部404与所述感温部件50过盈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0包括用于与第一防护筋条302的自由端3022进行有效连接的连接部402,以将固定结构40的卡接部404固定在防护结构30上,从而通过该卡接部404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和室外机壳10的侧板102之间的感温区域,为了更加稳固地固定感温部件50,卡接部404与感温部件50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即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404呈勾形、环形或螺旋形。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0的卡接部404至少可以设计为勾形、环形或螺旋形,以用于有效地固定感温部件50;当然卡接部404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卡接固定感温部件50的结构设计。
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固定结构40的卡接部404呈勾形。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40还包括固定部406,所述固定部406用于将所述感温部件50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304上。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上的稳固性,可以为固定结构40增设一固定部406,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该固定部406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的第二防护筋条304上,如此,通过固定结构40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的交叉设置的第一防护筋条302和第二防护筋条304上,可以提高感温部件50固定的可靠性,以有效地防止其脱落。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部406包括扎带,以及所述扎带包括止逆结构4062。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上的固定部406可以为扎带,该扎带可以采用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认可的尼龙-66材料注塑制成的塑料扎带,具有防火等级高、绝缘性良好、不易老化、承受能力强,同时具有绑扎迅速、自锁禁锢、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而且价格便宜适合大量采购,具体地可以为选用插销式扎带、固定头式扎带、安全保密型扎带等,多样性的选择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可靠地固定提供了有利的前提保证;而且,进一步地,该扎带还包括止逆结构4062,即可以在使用扎带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防护结构30上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即只能逐渐锁紧而不能后退放松,有效地确保了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有效地限制了感温部件50与防护结构30之间的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406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采用多个固定部406时,可以进一步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406具体用于将所述感温部件50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304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302的交叉部位。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固定部406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第二防护筋条304与第一防护筋条302的交叉部位,如图3虚线圆圈所圈部位,如此,也可以达到更加稳固地固定感温部件50的目的,以有效地防止其脱落。
当然,也可以通过该固定部406仅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第二防护筋条304上,如此,设置在第一防护筋条302上的自由端3022、第一防护筋条302和第二防护筋条304的交叉部位以及固定部406在第二防护筋条304上的固定部406位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架构,从而可以提高感温部件50固定的可靠性,以有效地防止其脱落。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感温部件50包括凹陷部508,所述凹陷部508与所述第二防护筋条304卡接,以及所述固定部406具体在所述凹陷部508与所述第二防护筋条304的卡接处将所述感温部件50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304上,其中所述凹陷部508由套设在所述感温探头502上的保护套管经热压缩形成。
具体地,如图7所示的感温部件5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感温部件50包括感温探头502、信号线504和套设在感温探头502上第一保护套管506,该第一保护套管506在感温探头502和信号线504的连接处经热压缩处理后形成了凹陷部508,该凹陷部508可以与防护结构30的第二防护筋条304卡接配合;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该感温部件50还包括接线端子510,以连接至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控盒进行准确地温度控制,以及还包括用于对信号线504进行绝缘保护的第二保护套管512,进一步地,为了将第二保护套管512牢固地固定在信号线504上,可以经热压缩处理该第二保护套管512形成如图7所示的固定部514,当然,也可以采用扎带等进行固定;进一步地,第一保护套管506的直径大于第二保护套管512,其一部分套接在第二保护套管512外部,可以经过热压进行粘结固定,如此,一方面起到固定第二保护套管512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防尘、防潮等作用;进一步地,第一保护套管506超出感温探头502的部分可以经热压缩呈缩口状,一方面不影响直接感温,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防尘、防潮等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管506和第二保护套管512可以为同一套管。如图1所示的感温部件50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即为使用一个保护套管,使其同时套设在感温探头502和信号线504上。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感温部件50更加方便快捷、稳固地固定在防护结构30上,可以在感温部件50上形成一能够与第二防护筋条304卡接的凹陷部508,从而在卡接后再通过固定部406进行固定,此时,第二防护筋条304介于第一防护筋条302和侧板102之间,以使感温部件50位于侧板102和防护结构30之间,如此,可以有效地限制感温部件50与第二防护筋条304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提高感温部件50固定的稳固性;其中,感温部件50上的凹陷部508为将套设在感温探头502和/或信号线504上的保护套管进行热压缩形成的,保护套管用于保护免于感温探头502和/或信号线504被损坏以及还可以起到防尘、防潮等作用,而保护套管可以为热缩套管,比如PVC管,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韧性和延展性,且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安全方便,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感温部件50的有效保护,当然其他可以实现对感温部件50的有效保护以及进行热压缩的保护套管也适用,比如,橡胶热缩套管,另外保护套管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优选地可以为中空的圆筒形。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0的卡接部404卡接在套设在感温探头502和/或信号线504上的保护套管外部,以避免损坏感温探头502和/或信号线504。
进一步地,感温部件50的感温探头502为不规则形状,一般呈中间粗两头窄的形状,则相应地固定结构40的卡接部404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与感温探头502的不规则形状进行适配,其中,为了对感温探头502进行保护,会在其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树脂,该保护树脂具有防潮、热稳定性好、热冲击性好的优点,不仅能够实现快速的热传导也能对感温探头502起到防护作用,具体实现方式一般为将感温探头502,比如热电偶,插入树脂中后取出则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树脂,由于不是通过模具制作的,以形成对感温探头502有效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40为隔热结构、或者所述固定结构40和所述防护结构30为隔热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金属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当将感温部件50固定在金属部件上时,易造成不必要的热传导导致感温部件50感温不准确,故为了提高感温部件50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将用于固定感温部件50的固定结构40设置为隔热结构或者将与感温部件50有直接接触的固定结构40和防护结构30均设置为隔热结构,具体地可以选用不具有导热性的塑料,比如PVC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将上述包括感温部件的固定结构的空调器室外机应用在空调器中,以实现感温部件的准确测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感温部件的测温准确性,从而提高空调器进行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感温部件的有效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壳、室外换热器和防护结构,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机壳内部,所述防护结构安装在所述室外机壳的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邻近的侧板外部,以及
所述防护结构上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将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侧板之间的感温区域,其中,所述感温部件包括感温探头和信号线,所述感温区域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风段在所述侧板上的投影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防护筋条和多个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交叉设置且平行排列的第二防护筋条,以及
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筋条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感温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卡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的所述自由端连接,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感温部件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体用于将所述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与所述第一防护筋条的交叉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件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防护筋条卡接,以及所述固定部具体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防护筋条的卡接处将所述感温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防护筋条上,其中所述凹陷部由套设在所述感温探头和/或所述信号线上的保护套管经热压缩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扎带,以及所述扎带包括止逆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呈勾形、环形或螺旋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隔热结构、或者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防护结构为隔热结构。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
CN201720275209.8U 2017-03-21 2017-03-21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06755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5209.8U CN206755413U (zh) 2017-03-21 2017-03-21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75209.8U CN206755413U (zh) 2017-03-21 2017-03-21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5413U true CN206755413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75209.8U Active CN206755413U (zh) 2017-03-21 2017-03-21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5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8488A (zh) * 2018-12-25 2019-03-12 上海迹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水量调节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8488A (zh) * 2018-12-25 2019-03-12 上海迹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水量调节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55413U (zh)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5304203A (zh) 电缆
US20090217864A1 (en) Device with visual temperature indicator
KR101397315B1 (ko) 지상형 보온 보호통
JP6191063B2 (ja) 熱感知器
CN204855010U (zh) 一种ntc温度传感器
CN207967178U (zh) 一种自动检测温度的可拆卸微型燃料电池保护装置
CN206038178U (zh) 感温部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6059986U (zh) 一种防水电力柜
CN208551247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9764296U (zh) 一种红外体温计
CN104864450A (zh) 取暖器
CN210922871U (zh) 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测温热电偶
KR101611074B1 (ko) 수도미터기 보호통
CN205843838U (zh) 感温部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7936503U (zh) 热水器的端盖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02032181U (zh) 具有导流功能的智能加热石油管
CN207556701U (zh) 一种镍电阻温度传感器
CN205606917U (zh) 防干烧的水阻式防触电装置及热水器
CN216411411U (zh) 一种防雷检测用接地电阻测试装置
CN220568287U (zh) 一种防水空调用ntc温度传感器
CN203907739U (zh) 取暖器
CN208859649U (zh) 一种隔离阻燃盒
KR101701802B1 (ko) 탄소사를 이용한 발열형 골프 가방
CN207320812U (zh) 一种防爆型耐高温型电伴热带的通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