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4680U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54680U CN206754680U CN201720311642.2U CN201720311642U CN206754680U CN 206754680 U CN206754680 U CN 206754680U CN 201720311642 U CN201720311642 U CN 201720311642U CN 206754680 U CN206754680 U CN 2067546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ding tube
- tube part
- main pipeline
- shunting
- current divi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属于管件或分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通过连接件扣合连接在主管道外壁上的带有与主管道上的流体出口对应的带分流支管的分流口的分流抱管件;或者还包括与分流抱管件对应扣合连接的不带分流口的固定抱管件。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两件组成,使用时只需在主管道上戳孔,将上、下位置的分流抱管件以及固定抱管件放置好,确保分流支管上的分流口、主管道上的流体出口、分流密封垫上的开口三者对应,通过连接件扣合连接在主管道上即可,省时省力,高效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属于管件或分流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路分流器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支出口且每个分支出口上都设有阀门,能将主管道中的液体或气体分流到各分支出口的管路构件,如三通接头、四通接头、多路分流器等。其主要用于改变流体方向的,用在主管道需要分出支管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工业产品。在家庭、厂矿、农田、园林绿化等输水领域,或者石油、混凝土、泥沙等流体分流运输场合,常常需要使用三通件进行连接。以三通为例接头等,传统的三通件一般有直角三通、Y型三通、树叉型三通等。三通一般做成一个整体,三通的三个方向都加工有连接管路或阀门的接口或螺纹,在与主管道、分支管道或阀门等连接时,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使用胶水粘连、热熔连接,或者使用电焊、电熔接等方式,这些不仅施工人员费时费力,而且安装成本高,不利于现在的快速化市场需求。目前的三通等分流器可以按管径大小分类,一般用碳钢、铸钢、合金钢、不锈钢、铜、铝合金、塑料、氩硌沥、PVC等材质制作。
农田浇灌、园林花圃绿化喷灌等行业的输水管道和三通、四通管件往往使用的是PVC塑料管,在铺设灌溉管道过程中,输水管与三通、四通管件的连接一般采用热熔焊接或胶水粘接,由于产品在运输中容易磕碰导致水管或三通等构件的主体出现损伤或裂纹,或者安装工人如不能正确、准确地安装也非常容易使管路分流器与主管道、分支管道连接处出现裂纹或密封不严,安装后还可能出现漏水现象,因此试水后还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现有的三通件连接后,容易发生跑冒滴漏等事故,严重影响流体传输质量,亟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组装式三通分流器,实现快速安装,提高施工作业,同时具有较佳的密封效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通过连接件扣合连接在主管道外壁上的带有与主管道上的流体出口对应的带分流支管的分流口的分流抱管件;或者还包括与分流抱管件对应扣合连接的不带分流口的固定抱管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要由两个分流抱管件组成四通分流器,分流抱管件为对开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一个分流抱管件和一个固定抱管件组成的三通分流器,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为对开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流抱管件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口形成多路分流器,多路分流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流抱管件,或者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抱管件,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分片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均包括与主管道外壁扣合接触的贴合部,在贴合部两侧设置有若干通过连接件将分流抱管件固定在主管道上的、或者将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固定在主管道上的连接耳,分流支管设置在分流抱管件的贴合部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流抱管件的贴合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密封贴合部和主管道外壁的分流密封垫,固定抱管件的贴合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密封贴合部和主管道外壁的固定密封垫,分流密封垫和固定密封垫沿主管道轴向的两端设有与贴合部端部配合卡接的凸棱,分流密封垫上对应分流口和主管道流体出口处设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流密封垫的开口周围与贴合部密封配合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凸起,密封凸起为点状或线状,分流抱管件的贴合部与密封凸起对应处设有密封凹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流密封垫的开口周围与主管道密封配合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挤压主管道外壁的挤压凸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固定密封垫不设开口,固定抱管件的贴合部为与主管道形状配合的框架结构,比如为镂空的支架,固定密封垫卡接在固定抱管件的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均为铸铁材质,连接耳为梯形并对称设置,连接耳上设有加强筋,连接件为紧固螺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两件组成,使用时,无需使用胶水粘连,或者电焊、电熔接等方式,只需在主管道上戳孔,将上、下位置的分流抱管件以及固定抱管件放置好,确保分流支管上的分流口、主管道上的流体出口、分流密封垫上的开口三者对应,通过连接件扣合连接在主管道上即可,省时省力,高效便捷。
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包括贴合部和连接耳,贴合部顺应主管道的结构,比如可以为适应圆型主管道的弧型,贴合部和连接耳这二者组合为马鞍型,结构简单,美观实用,便于制作和安装,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应用在方管或异型管上使用,此时贴合部为门型或异型。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分流密封垫和固定密封垫可以将塑料或铁等材质的主管道用铸铁材质的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进行密封,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二者扣合连接时由于分流密封垫和固定密封垫的存在可以实现紧密贴合,杜绝漏水空间形成,同时利用凸棱配合卡接贴合部端部,使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不易发生(轴向)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杜绝漏水空间形成。
尤其在分流支管处进行了进一步的密封设置,通过密封凸起与密封凹槽的嵌入配合,保证分流密封垫与分流抱管件的密封;通过挤压凸起的挤压,实现分流密封垫与主管道的紧密贴合,双重密封保险,密封更到位,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设有的加强筋,不仅减轻了连接耳的重量,更提高了连接耳的强度,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和刚度。
分流抱管件和固定抱管件均为铸铁材质,比如球墨铸铁,成本低廉,同时采用机械制造,覆磨砂工艺,表面喷塑处理,便于制造,耐用耐腐蚀;连接件为紧固螺栓,采用碳钢热镀锌材质,易于取材,便于连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流抱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抱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结构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其中,1、连接件,2、主管道,3、分流抱管件,32、密封凹槽,4、固定抱管件,5、分流支管,51、分流口,6、贴合部,7、连接耳,71、连接孔,72、加强筋,8、分流密封垫,81、凸棱,82、开口,83、密封凸起,84、挤压凸起,9、固定密封垫,10、镂空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包括通过连接件扣合连接在主管道2外壁上的带有与主管道2上的流体出口对应的带分流支管5的分流口51的分流抱管件3;或者还包括与分流抱管件3对应扣合连接的不带分流口51的固定抱管件4。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分流抱管件3和一个固定抱管件4,从而组成三通分流器,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为对开式。
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均包括与主管道2外壁扣合接触的贴合部6,在贴合部6两侧设置有若干通过连接件1将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固定在主管道2上的连接耳7,分流支管5设置在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上。
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密封贴合部6和主管道2外壁的分流密封垫8,固定抱管件4的贴合部6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密封贴合部6和主管道2外壁的固定密封垫9,分流密封垫8和固定密封垫9沿主管道2轴向的两端设有与贴合部6端部配合卡接的凸棱81,分流密封垫8上对应分流口51和主管道流体出口处设有开口82。
分流密封垫8的开口82周围与贴合部6密封配合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凸起83,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与密封凸起83对应处设有密封凹槽32。密封凸起83为点状或线状,本实施例为弧线状。
分流密封垫8的开口82周围与主管道2密封配合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挤压主管道2外壁的挤压凸起84。
固定密封垫9不设开口,固定抱管件4的贴合部6为与主管道2形状配合的框架结构,固定密封垫9卡接在固定抱管件4的框架上,比如框架为镂空的支架,通过在固定抱管件4的贴合部6上开挖设有镂空窗10,既可减轻固定抱管件4的贴合部6的重量,又可以实现固定密封垫9的紧密卡接。
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均为铸铁材质,比如球墨铸铁,连接耳7为梯形并对称设置,连接耳7数量为四个,连接耳7上设有加强筋72,连接件1为紧固螺栓。
使用时只需在主管道2外壁上戳孔,将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扣合在主管道2外壁上,并确保分流支管5上的分流口51、主管道2上的流体出口、分流密封垫8上的开口82三者对应,通过紧固螺栓将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进行固定即可,应用在农田、花池喷灌,可耐受16N的压力,当应用在石油、混凝土、泥沙场合时,可以设计成耐受更高的压力,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由两个分流抱管件3组成四通分流器,也就是不设固定抱管件4。在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两侧设置有若干通过连接件1将两个分流抱管件3固定在主管道2上的连接耳7,两个分流抱管件3为对开式,通过连接件比如紧固螺栓固定,使用时在主管道2外壁上戳两个孔以对应两个分流抱管件3,适用于四通分流场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分流抱管件3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口51形成多路分流器,多路分流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流抱管件3,或者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抱管件4,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分片对应连接,适用于多路分流场合。
Claims (10)
1.一种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件(1)扣合连接在主管道(2)外壁上的带有与主管道(2)上的流体出口对应的带分流支管(5)的分流口(51)的分流抱管件(3);或者还包括与分流抱管件(3)对应扣合连接的不带分流口(51)的固定抱管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两个分流抱管件(3)组成四通分流器,分流抱管件(3)为对开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分流抱管件(3)和一个固定抱管件(4)组成的三通分流器,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为对开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抱管件(3)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口(51)形成多路分流器,多路分流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流抱管件(3),或者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抱管件(4),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分片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均包括与主管道(2)外壁扣合接触的贴合部(6),在贴合部(6)两侧设置有若干通过连接件(1)将分流抱管件(3)固定在主管道(2)上的、或者将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固定在主管道(2)上的连接耳(7),分流支管(5)设置在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密封贴合部(6)和主管道(2)外壁的分流密封垫(8),固定抱管件(4)的贴合部(6)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密封贴合部(6)和主管道(2)外壁的固定密封垫(9),分流密封垫(8)和固定密封垫(9)沿主管道(2)轴向的两端设有与贴合部(6)端部配合卡接的凸棱(81),分流密封垫(8)上对应分流口(51)和主管道流体出口处设有开口(8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密封垫(8)的开口(82)周围与贴合部(6)密封配合的上表面设有密封凸起(83),分流抱管件(3)的贴合部(6)与密封凸起(83)对应处设有密封凹槽(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密封垫(8)的开口(82)周围与主管道(2)密封配合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挤压主管道(2)外壁的挤压凸起(8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密封垫(9)不设开口,固定抱管件(4)的贴合部(6)为与主管道(2)形状配合的框架结构,固定密封垫(9)卡接在固定抱管件(4)的框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组装式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抱管件(3)和固定抱管件(4)均为铸铁材质,连接耳(7)为梯形并对称设置,连接耳(7)上设有加强筋(72),连接件(1)为紧固螺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1642.2U CN206754680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1642.2U CN206754680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54680U true CN206754680U (zh) | 2017-12-15 |
Family
ID=60611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11642.2U Active CN206754680U (zh) | 2017-03-28 | 2017-03-28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546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9226A (zh) * | 2017-03-28 | 2017-07-21 | 刘庆华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
2017
- 2017-03-28 CN CN201720311642.2U patent/CN2067546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9226A (zh) * | 2017-03-28 | 2017-07-21 | 刘庆华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69226A (zh)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
CN206754680U (zh) | 快速组装式分流器 | |
CN107387922A (zh) | 一种管道密封连接件 | |
CN202834544U (zh) | 一种排水管接头及排水管连接结构 | |
CN204335473U (zh) | 农业灌溉系统 | |
CN205013903U (zh) | 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 |
CN202302522U (zh) | 一种聚乙烯电熔法兰 | |
CN205956574U (zh) | 一种便于焊接的双金属涂塑复合钢管 | |
CN201672200U (zh) | 一种外增强热熔紧固式管件 | |
CN203718020U (zh) | 用于铝塑管的球阀 | |
CN203297819U (zh) | 内衬不锈钢三通管件 | |
CN107269958A (zh) | 一种法兰式蒸汽伴行管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7316329U (zh) | 一种非焊接式支管路结构的气源分配器 | |
CN105156781A (zh) | 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 |
CN207018719U (zh) | 一种塑料连接管头密封件 | |
CN207333691U (zh) | 一种管道密封圈 | |
CN205956641U (zh) | 用于液体输送设备中的快装式盲板 | |
CN206130395U (zh) | 可变向接头装置 | |
CN210219005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紧密性内牙三通 | |
CN203230982U (zh) | 一种活接头 | |
CN206791231U (zh) | 用于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竖管组件 | |
CN101886727B (zh) | 多重密封热熔紧固式管件 | |
CN208670125U (zh) |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 |
CN202442047U (zh) | 液压管路用转接头 | |
CN201688071U (zh) | 一种内衬金属热熔紧固式管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