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5831U -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45831U CN206745831U CN201720452736.1U CN201720452736U CN206745831U CN 206745831 U CN206745831 U CN 206745831U CN 201720452736 U CN201720452736 U CN 201720452736U CN 206745831 U CN206745831 U CN 2067458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pipes
- support bar
- bar
- connecting squar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包括杠铃杆和支架,支架包括并列设置的左支座和右支座,左支座和右支座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方形连接管相连接,左支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左支撑杆,右支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右支撑杆,杠铃杆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上,特点是方形连接管上连接有一扭腰器,扭腰器包括可水平搁置在地面上的扭腰盘,扭腰盘与方形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连接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方形连接管上,第二连接方管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第一连接方管的前端,第二连接方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扭腰盘的侧部。优点是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且占地空间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杠铃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身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健身锻炼的过程中,杠铃架是使用较多的一个健身器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许多人会购置杠铃架作为一种家用健身器材,以便于使用者在家随时安排健身运动,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杠铃架功能比较单一,通常只具备推举杠铃的作用,如果需要进行其他锻炼,则需要额外采购其他相对应的健身器材,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而且每个健身器材的置放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家庭住房空间,增大了占据面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且占地空间小的多功能杠铃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包括杠铃杆和用于搁置所述的杠铃杆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并列设置的左支座和右支座,所述的左支座和所述的右支座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方形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的左支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左支撑杆,所述的右支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右支撑杆,所述的杠铃杆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所述的方形连接管上连接有一扭腰器,所述的扭腰器包括可水平搁置在地面上的扭腰盘,所述的扭腰盘与所述的方形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的方形连接管上,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前端,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扭腰盘的侧部。
所述的扭腰盘包括底座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的盘片,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前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座的侧部。上述扭腰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之间横向设置有一挡杆。该档杆用于在进行扭腰锻炼时双手的支撑,同时对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形成支撑作用。
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上端面同排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内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伸缩位置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的第一定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内部底端面上,所述的第一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座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定位座与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一定位块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通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凸点,所述的第一定位凸点伸出所述的第一通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的第一定位通孔中将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上述第一锁定机构结构简单,定位稳定,当需要对第二连接方管进行伸缩调节时,只需轻轻按压第一定位凸点使其脱离第一定位通孔,便可解除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连接方管可沿着第一连接方管做前后伸缩运动,当调节到位时,由于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给第一定位块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一定位凸点进入到第一定位通孔中将第二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
所述的第一定位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复位弹簧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块的下端面,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凹槽中。通过该结构定位复位弹簧,装配简单方便。
所述的方形连接管的前端面与所述的左支座和所述的右支座之间形成一前凹腔,所述的扭腰器设置在所述的前凹腔内,所述的方形连接管的前端面向前延伸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竖向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可转动地架设在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锁定孔,两个所述的第一锁定孔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的两个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二锁定孔,两个所述的第二锁定孔同轴,当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向上翻转至竖直位置时,所述的第一锁定孔和所述的第二锁定孔同轴,通过一锁定插销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锁定孔和所述的第二锁定孔将所述的扭腰器收拢固定住。将扭腰器设置在前凹腔内,充分地利用了杠铃架的空间;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给第一连接方管提供一个稳定的安装定位,通过锁定插销、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的配合将扭腰器向上翻转的位置锁紧固定,使得扭腰器能够得到稳定的收拢;需要使用扭腰器时,将锁定插销拔出,解除对扭腰器的竖向锁定,将扭腰器向下翻转至水平位置,使扭腰器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然后轻轻按压第一定位凸点使其脱离第一定位通孔,解除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向前拉动扭腰盘,使得第二连接方管沿着第一连接方管向前伸出,调节到满足使用要求的长度时,松开施加在第一定位凸点上的作用力,由于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给第一定位块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一定位凸点进入到第一定位通孔中将第二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需要收拢时,同样轻轻按压第一定位凸点使其脱离第一定位通孔,解除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向后推动扭腰盘,使得第二连接方管沿着第一连接方管向后收拢,调节到位后,松开施加在第一定位凸点上的作用力,由于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给第一定位块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一定位凸点进入到第一定位通孔中将第二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然后将扭腰器向上翻转至竖直位置,使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处于同轴位置,将锁定插销插入完成收拢位置的锁定。
所述的挡杆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所述的扭腰器的上方设置有一躺板,所述的躺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的躺板的支板,所述的支板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支板的前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的躺板保持水平放置的支撑腿。连接杆给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提供一个支撑作用,同时用于躺板的稳定安装;支板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连接杆上,使得躺板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向上翻转得以收拢,节省了置放空间,同时便于扭腰器的使用;支撑腿用于保证躺板水平放置,便于在进行举杠铃运动时进行平躺或平坐。
所述的支撑腿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的上方设置有竖向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的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部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板上,所述的支板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前延伸部,所述的前延伸部的端头向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的端头固定设置有一横向的支杆,所述的支杆位于所述的连接部之前。支撑腿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支撑部用于与地面接触起支撑作用,连接部用于实现支撑部与支板的连接,同时保证躺板的水平放置,连接部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板上,将连接部向内翻折收拢时,可使躺板呈斜放状态,实现斜躺和平躺两种躺姿的转换,另外收拢时,将连接部向内翻折,可实现支撑腿的收拢,节省空间且便于扭腰器的使用;支板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前延伸部,前延伸部的端头向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弯折部的端头固定设置有一横向的支杆,支杆位于连接部之前,当支撑腿收拢时,通过支杆提供支撑作用,避免了躺板与地面直接接触,对躺板形成保护。
所述的支杆的两端分别套接有橡胶皮套。橡胶皮套增大支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支杆能够稳定支承躺板的斜向放置,同时避免了支杆本体与地面的直接接触,对支杆起保护作用。
所述的支板的后端分别向两侧延伸设置有侧连接部,所述的侧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套筒,两个所述的连接套筒分别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连接套筒外部设置有海绵垫,所述的支板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有后延伸部,所述的后延伸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海绵垫杆。连接套筒用于实现支板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杆上,在连接套筒的外部设置海绵垫,与设置在支板后延伸部两侧的海绵垫杆配合,形成用于做仰卧起坐训练的压腿杆部分,使得该杠铃架同时可作为在平躺或斜躺状态下的仰卧起坐训练的器械,实现了杠铃架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所述的挡杆的向后凹陷形成一凹陷部,当所述的躺板向上翻转呈竖直状态时,可将躺板搁置在该凹陷部中,然后通过在挡杆上系一根弹力绳将躺板收拢固定。上述结构,使得躺板向上翻折后能够得到稳定的收拢固定,凹陷部使得躺板翻折后能够呈一定斜度搁置,使得搁置更加稳定。
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分别可上下伸缩地设置有竖向的上支撑杆,两个所述的上支撑杆通过一连接横杆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横杆的前端面设置有两个用于做引体向上的握杆,两个所述的上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位置锁定机构。上述结构使得该杠铃架能够作为用于做引体向上训练的器械,进一步拓展了杠铃架的功能,另外上支撑杆可上下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锻炼群体;位置锁定机构确保上支撑杆在上下位置调整完成后,连接横杆的高度得以稳定固定。
所述的位置锁定机构为一锁销,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的锁销相配合的左右贯通的第三锁定孔,所述的上支撑杆上竖向同排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锁销相配合的第四锁定孔,所述的锁销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三锁定孔和所述的第四锁定孔将所述的上支撑杆的位置锁紧固定。上述位置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锁紧稳定。
所述的上支撑杆的上端向前弯折形成一水平弯折部,两个所述的水平弯折部之间通过一横杆相连接。在水平弯折部之间连接有一横杆,该横杆同样可作为引体向上锻炼的握杆使用,实现了不同的引体向上训练方式,另外当上支撑杆向下完全收缩时,该横杆置于收拢的躺板之前,对躺板的收拢起到一个限位作用。
所述的前凹腔内还设置有一俯卧撑支架,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包括底部与地面相接触的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包括第三连接方管和第四连接方管,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的后端可内外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的左支座的内侧壁上,所述的第四连接方管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的前端,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和所述的第四连接方管上分别设置有俯卧撑握杆。上述结构使得该杠铃架能够作为做俯卧撑训练的器械使用,进一步拓展了杠铃架的功能;第三连接方管可内外翻转地设置,使得该俯卧撑支架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能够收拢在前凹腔内,合理利用了杠铃架的空间,节省了占用面积,另外第四连接方管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第三连接方管上,使得该俯卧撑支架能够使用不同肩宽的锻炼者进行俯卧撑锻炼。
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四连接方管的外侧端面同排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内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的第四连接方管伸缩位置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的第二定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的内部底端面上,所述的第二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定位座的上方,所述的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的第二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定位块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定位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点,所述的第二定位凸点伸出所述的第二通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的第二定位通孔中将所述的第四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上述第二锁定机构结构简单,定位稳定,当需要对第四连接方管进行伸缩调节时,只需轻轻按压第二定位凸点使其脱离第二定位通孔,便可解除第三连接方管和第四连接方管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第四连接方管可沿着第三连接方管做前后伸缩运动,当调节到位时,由于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给第二定位块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二定位凸点进入到第二定位通孔中将第四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
所述的第二定位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复位弹簧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二定位块的下端面,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凹槽中。通过该结构定位复位弹簧,装配简单方便。
所述的左支座的内侧端面延伸设置有两个横向的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上下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的后端可转动地架设在两个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的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锁定孔,两个所述的第三锁定孔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的后端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锁定孔,两个所述的第四锁定孔同轴,当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向内翻转至其内侧端面与所述的左支座的内侧端面相贴合或所述的第三连接方管翻转至其外侧端面与所述的左支座的内侧端面相贴合时,所述的第三锁定孔和所述的第四锁定孔同轴,通过一锁定插销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三锁定孔和所述的第四锁定孔将所述的俯卧撑支架收拢或打开位置固定住。
所述的左支撑杆或所述的右支撑杆的后端面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的杠铃杆的弹性卡夹。当不使用杠铃杆时可将杠铃杆从支架上取下,卡入该弹性卡夹内,竖向收拢在左支撑杆或右支撑杆的后部。
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的外侧部均设置有用于收纳杠铃片的收纳杆。不使用的杠铃片可套设在收纳杆上进行收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方形连接管上连接有一扭腰器,使得该杠铃架在具备基础功能的同时,能够进行扭腰锻炼,拓展了杠铃架的功能;
(2)扭腰器包括可水平搁置在地面上的扭腰盘,扭腰盘与方形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连接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方形连接管上,第二连接方管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第一连接方管的前端,第二连接方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扭腰盘的侧部,上述结构使得该扭腰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能够收缩以节省占地空间,同时能够向上翻折实现收纳,结构简单,且占地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杠铃杆和躺板收起、扭腰器和俯卧撑支架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完全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躺板斜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扭腰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俯卧撑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包括杠铃杆1和用于搁置杠铃杆1的支架,支架包括并列设置的左支座2和右支座3,左支座2和右支座3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方形连接管4相连接,左支座2上设置有竖向的左支撑杆21,右支座3上设置有竖向的右支撑杆31,杠铃杆1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上,方形连接管4上连接有一扭腰器5,扭腰器5包括可水平搁置在地面上的扭腰盘51,扭腰盘51与方形连接管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连接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连接方管52和第二连接方管53,第一连接方管52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方形连接管4上,第二连接方管53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第一连接方管52的前端,第二连接方管53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扭腰盘51的侧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扭腰盘51包括底座511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511上的盘片512,第二连接方管53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底座511的侧部。上述扭腰盘5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之间横向设置有一挡杆231。该档杆231用于在进行扭腰锻炼时双手的支撑,同时对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形成支撑作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方管5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通孔521,第二连接方管53的上端面同排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通孔521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通孔531,第一连接方管52内设置有用于锁定第二连接方管53伸缩位置的第一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座S1和第一定位块S2,第一定位座S1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方管52的内部底端面上,第一定位块S2设置在第一定位座S1的上方,第一定位座S1与第一定位块S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S3,第一定位块S2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通孔53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凸点S4,第一定位凸点S4伸出第一通孔521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定位通孔531中将第二连接方管53的位置锁紧固定。上述第一锁定机构结构简单,定位稳定,当需要对第二连接方管53进行伸缩调节时,只需轻轻按压第一定位凸点S4使其脱离第一定位通孔531,便可解除第一连接方管52和第二连接方管53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连接方管53可沿着第一连接方管52做前后伸缩运动,当调节到位时,由于复位弹簧S3的复位作用给第一定位块S2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一定位凸点S4进入到第一定位通孔531中将第二连接方管53的位置锁紧固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座S1上设置有与复位弹簧S3相配合的第一凹槽S11,复位弹簧S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块S2的下端面,复位弹簧S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凹槽S11中。通过该结构定位复位弹簧S3,装配简单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方形连接管4的前端面与左支座2和右支座3之间形成一前凹腔234,扭腰器5设置在前凹腔234内,方形连接管4的前端面向前延伸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41,两个第一支撑板41竖向并列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方管52的后端可转动地架设在两个第一支撑板41之间,两个第一支撑板41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锁定孔411,两个第一锁定孔411同轴设置,第一连接方管52的后端的两个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二锁定孔522,两个第二锁定孔522同轴,当第一连接方管52向上翻转至竖直位置时,第一锁定孔411和第二锁定孔522同轴,通过一锁定插销C1依次穿过第一锁定孔411和第二锁定孔522将扭腰器5收拢固定住。将扭腰器5设置在前凹腔234内,充分地利用了杠铃架的空间;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41给第一连接方管52提供一个稳定的安装定位,通过锁定插销C1、第一锁定孔411和第二锁定孔522的配合将扭腰器5向上翻转的位置锁紧固定,使得扭腰器5能够得到稳定的收拢;需要使用扭腰器5时,将锁定插销C1拔出,解除对扭腰器5的竖向锁定,将扭腰器5向下翻转至水平位置,使扭腰器5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然后轻轻按压第一定位凸点S4使其脱离第一定位通孔531,解除第一连接方管52和第二连接方管53之间的固定连接,向前拉动扭腰盘51,使得第二连接方管53沿着第一连接方管52向前伸出,调节到满足使用要求的长度时,松开施加在第一定位凸点S4上的作用力,由于复位弹簧S3的复位作用给第一定位块S2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一定位凸点S4进入到第一定位通孔531中将第二连接方管53的位置锁紧固定;需要收拢时,同样轻轻按压第一定位凸点S4使其脱离第一定位通孔531,解除第一连接方管52和第二连接方管53之间的固定连接,向后推动扭腰盘51,使得第二连接方管53沿着第一连接方管52向后收拢,调节到位后,松开施加在第一定位凸点S4上的作用力,由于复位弹簧S3的复位作用给第一定位块S2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一定位凸点S4进入到第一定位通孔531中将第二连接方管53的位置锁紧固定,然后将扭腰器5向上翻转至竖直位置,使第一锁定孔411和第二锁定孔522处于同轴位置,将锁定插销C1插入完成收拢位置的锁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挡杆231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一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上,扭腰器5的上方设置有一躺板7,躺板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躺板7的支板71,支板71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连接杆6上,支板71的前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躺板7保持水平放置的支撑腿8。连接杆6给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提供一个支撑作用,同时用于躺板7的稳定安装;支板71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连接杆6上,使得躺板7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向上翻转得以收拢,节省了置放空间,同时便于扭腰器5的使用;支撑腿8用于保证躺板7水平放置,便于在进行举杠铃运动时进行平躺或平坐。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支撑腿8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81,支撑部81的上方设置有竖向的连接部82,连接部82的下端与支撑部81固定连接,连接部82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板71上,支板71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前延伸部711,前延伸部711的端头向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712,弯折部712的端头固定设置有一横向的支杆713,支杆713位于连接部82之前。支撑腿8包括支撑部81和连接部82,支撑部81用于与地面接触起支撑作用,连接部82用于实现支撑部81与支板71的连接,同时保证躺板7的水平放置,连接部82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板71上,将连接部82向内翻折收拢时,可使躺板7呈斜放状态,实现斜躺和平躺两种躺姿的转换,另外收拢时,将连接部82向内翻折,可实现支撑腿8的收拢,节省空间且便于扭腰器5的使用;支板71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前延伸部711,前延伸部711的端头向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712,弯折部712的端头固定设置有一横向的支杆713,支杆713位于连接部82之前,当支撑腿8收拢时,通过支杆713提供支撑作用,避免了躺板7与地面直接接触,对躺板7形成保护。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支杆713的两端分别套接有橡胶皮套714。橡胶皮套714增大支杆71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支杆713能够稳定支承躺板7的斜向放置,同时避免了支杆713本体与地面的直接接触,对支杆713起保护作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支板71的后端分别向两侧延伸设置有侧连接部715,侧连接部715上设置有连接套筒716,两个连接套筒716分别可转动地套接在连接杆6上,连接套筒716外部设置有海绵垫(图中未显示),支板71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有后延伸部717,后延伸部71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海绵垫杆718。连接套筒716用于实现支板71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杆6上,在连接套筒716的外部设置海绵垫,与设置在支板71后延伸部717两侧的海绵垫杆718配合,形成用于做仰卧起坐训练的压腿杆部分,使得该杠铃架同时可作为在平躺或斜躺状态下的仰卧起坐训练的器械,实现了杠铃架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挡杆231的向后凹陷形成一凹陷部2311,当躺板7向上翻转呈竖直状态时,可将躺板7搁置在该凹陷部2311中,然后通过在挡杆231上系一根弹力绳232将躺板7收拢固定。上述结构,使得躺板7向上翻折后能够得到稳定的收拢固定,凹陷部2311使得躺板7翻折后能够呈一定斜度搁置,使得搁置更加稳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上分别可上下伸缩地设置有竖向的上支撑杆9,两个上支撑杆9通过一连接横杆91相连接,连接横杆91的前端面设置有两个用于做引体向上的握杆911,两个上支撑杆9分别与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位置锁定机构。上述结构使得该杠铃架能够作为用于做引体向上训练的器械,进一步拓展了杠铃架的功能,另外上支撑杆9可上下调节,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锻炼群体;位置锁定机构确保上支撑杆9在上下位置调整完成后,连接横杆91的高度得以稳定固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位置锁定机构为一锁销C2,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上均设置有与锁销C2相配合的左右贯通的第三锁定孔211,上支撑杆9上竖向同排设置有多个与锁销C2相配合的第四锁定孔912,锁销C2依次穿过第三锁定孔211和第四锁定孔912将上支撑杆9的位置锁紧固定。上述位置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锁紧稳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上支撑杆9的上端向前弯折形成一水平弯折部92,两个水平弯折部92之间通过一横杆93相连接。在水平弯折部92之间连接有一横杆93,该横杆93同样可作为引体向上锻炼的握杆使用,实现了不同的引体向上训练方式,另外当上支撑杆9向下完全收缩时,该横杆93置于收拢的躺板7之前,对躺板7的收拢起到一个限位作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前凹腔234内还设置有一俯卧撑支架10,俯卧撑支架10包括底部与地面相接触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第三连接方管101和第四连接方管102,第三连接方管101的后端可内外翻转地设置在左支座2的内侧壁上,第四连接方管102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第三连接方管101的前端,第三连接方管101和第四连接方管102上分别设置有俯卧撑握杆103。上述结构使得该杠铃架能够作为做俯卧撑训练的器械使用,进一步拓展了杠铃架的功能;第三连接方管101可内外翻转地设置,使得该俯卧撑支架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能够收拢在前凹腔234内,合理利用了杠铃架的空间,节省了占用面积,另外第四连接方管102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第三连接方管101上,使得该俯卧撑支架能够使用不同肩宽的锻炼者进行俯卧撑锻炼。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方管101的外侧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1011,第四连接方管102的外侧端面同排设置有多个与第二通孔10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通孔1021,第三连接方管101内设置有用于锁定第四连接方管102伸缩位置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座S5和第二定位块S6,第二定位座S5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方管101的内部底端面上,第二定位块S6设置在第二定位座S5的上方,第二定位座S5与第二定位块S6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S3,第二定位块S6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二定位通孔10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点S7,第二定位凸点S7伸出第二通孔1011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定位通孔1021中将第四连接方管102的位置锁紧固定。上述第二锁定机构结构简单,定位稳定,当需要对第四连接方管104进行伸缩调节时,只需轻轻按压第二定位凸点S7使其脱离第二定位通孔1021,便可解除第三连接方管101和第四连接方管102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第四连接方管102可沿着第三连接方管101做前后伸缩运动,当调节到位时,由于复位弹簧S3的复位作用给第二定位块S6一个向外的顶压力,使得第二定位凸点S7进入到第二定位通孔1021中将第四连接方管102的位置锁紧固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座S5上设置有与复位弹簧S3相配合的第二凹槽S51,复位弹簧S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定位块S6的下端面,复位弹簧S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凹槽S51中。通过该结构定位复位弹簧S3,装配简单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左支座2的内侧端面延伸设置有两个横向的第二支撑板22,两个第二支撑板22上下并列间隔设置,第三连接方管101的后端可转动地架设在两个第二支撑板22之间,两个第二支撑板22上均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锁定孔(图中未显示),两个第三锁定孔同轴设置,第三连接方管101的后端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锁定孔1012,两个第四锁定孔1012同轴,当第三连接方管101向内翻转至其内侧端面与左支座2的内侧端面相贴合或第三连接方管101翻转至其外侧端面与左支座2的内侧端面相贴合时,第三锁定孔和第四锁定孔1012同轴,通过一锁定插销依次穿过第三锁定孔和第四锁定孔1012将俯卧撑支架10收拢或打开位置固定住。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左支撑杆21或右支撑杆31的后端面设置有用于收纳杠铃杆1的弹性卡夹212。当不使用杠铃杆1时可将杠铃杆1从支架上取下,卡入该弹性卡夹212内,竖向收拢在左支撑杆21或右支撑杆31的后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左支撑杆21和右支撑杆31的外侧部均设置有用于收纳杠铃片P1的收纳杆P2。不使用的杠铃片P1可套设在收纳杆P2上进行收纳。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包括杠铃杆和用于搁置所述的杠铃杆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并列设置的左支座和右支座,所述的左支座和所述的右支座之间通过一横向设置的方形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的左支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左支撑杆,所述的右支座上设置有竖向的右支撑杆,所述的杠铃杆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连接管上连接有一扭腰器,所述的扭腰器包括可水平搁置在地面上的扭腰盘,所述的扭腰盘与所述的方形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连接方管和第二连接方管,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的方形连接管上,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后端可前后伸缩地套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前端,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扭腰盘的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之间横向设置有一挡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上端面同排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内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伸缩位置的第一锁定机构,所述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的第一定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内部底端面上,所述的第一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定位座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定位座与所述的第一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一定位块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通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凸点,所述的第一定位凸点伸出所述的第一通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的第一定位通孔中将所述的第二连接方管的位置锁紧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连接管的前端面与所述的左支座和所述的右支座之间形成一前凹腔,所述的扭腰器设置在所述的前凹腔内,所述的方形连接管的前端面向前延伸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竖向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可转动地架设在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的第一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一锁定孔,两个所述的第一锁定孔同轴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的后端的两个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第二锁定孔,两个所述的第二锁定孔同轴,当所述的第一连接方管向上翻转至竖直位置时,所述的第一锁定孔和所述的第二锁定孔同轴,通过一锁定插销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锁定孔和所述的第二锁定孔将所述的扭腰器收拢固定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杆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所述的扭腰器的上方设置有一躺板,所述的躺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的躺板的支板,所述的支板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支板的前端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的躺板保持水平放置的支撑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腿包括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的上方设置有竖向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的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部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板上,所述的支板的前端向前延伸设置有前延伸部,所述的前延伸部的端头向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的端头固定设置有一横向的支杆,所述的支杆位于所述的连接部之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板的后端分别向两侧延伸设置有侧连接部,所述的侧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套筒,两个所述的连接套筒分别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连接套筒外部设置有海绵垫,所述的支板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有后延伸部,所述的后延伸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海绵垫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分别可上下伸缩地设置有竖向的上支撑杆,两个所述的上支撑杆通过一连接横杆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横杆的前端面设置有两个用于做引体向上的握杆,两个所述的上支撑杆分别与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位置锁定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锁定机构为一锁销,所述的左支撑杆和所述的右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的锁销相配合的左右贯通的第三锁定孔,所述的上支撑杆上竖向同排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的锁销相配合的第四锁定孔,所述的锁销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三锁定孔和所述的第四锁定孔将所述的上支撑杆的位置锁紧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杠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杆的上端向前弯折形成一水平弯折部,两个所述的水平弯折部之间通过一横杆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52736.1U CN206745831U (zh) | 2017-04-27 | 2017-04-27 |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52736.1U CN206745831U (zh) | 2017-04-27 | 2017-04-27 |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45831U true CN206745831U (zh) | 2017-12-15 |
Family
ID=6061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52736.1U Active CN206745831U (zh) | 2017-04-27 | 2017-04-27 |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458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6375A (zh) * | 2021-10-19 | 2022-03-08 | 刘大军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体育俯卧撑器械 |
-
2017
- 2017-04-27 CN CN201720452736.1U patent/CN2067458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6375A (zh) * | 2021-10-19 | 2022-03-08 | 刘大军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体育俯卧撑器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88522B2 (en) | Ball and frame exercising apparatus | |
US7341548B2 (en) | Ball and frame exercising apparatus | |
WO2008144491A1 (en) | Foldable exercise device | |
CN206745831U (zh) | 一种多功能杠铃架 | |
CN104606849A (zh) | 多功能健身椅 | |
CN215962017U (zh) | 一种伸缩折叠臀腹肌肉锻炼训练器 | |
CN202151224U (zh) | 一种能仰卧起坐的通用椅 | |
CN211535528U (zh) | 腿部按摩椅 | |
CN204260307U (zh) | 健身办公椅 | |
JP3195227U (ja) | フィットネス装置 | |
CN201683404U (zh) | 拉筋椅 | |
CN209696180U (zh) | 一种带有折叠式腿托的体前屈装置 | |
CN205391647U (zh) | 一种儿童用简易投球架 | |
CN111514528B (zh) | 一种深蹲训练器 | |
CN208694159U (zh) | 一种可拆卸式深蹲机 | |
CN208893559U (zh) | 新型健身器 | |
CN218686027U (zh) | 一种可调节的箱式哑铃凳 | |
CN112451919B (zh) | 一种健身装置 | |
CN219167011U (zh) | 一种儿童康复多功能便携辅助器具 | |
CN215308017U (zh) | 一种膝盖康复辅助支架 | |
CN221618539U (zh) | 一种便于分类放置拓展训练器材放置架 | |
CN109589549A (zh) | 一种多功能体育用过仰卧板 | |
CN217091962U (zh) | 一种多功能高效健身装置 | |
CN109173143A (zh) | 一种多功能训练健身椅 | |
CN203886124U (zh) | 多功能仰卧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