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25905U -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25905U
CN206725905U CN201720603195.8U CN201720603195U CN206725905U CN 206725905 U CN206725905 U CN 206725905U CN 201720603195 U CN201720603195 U CN 201720603195U CN 206725905 U CN206725905 U CN 206725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egment
backlight module
side wall
framework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031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茂森
高榜德
黄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031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25905U/zh
Priority to TW106208001U priority patent/TWM55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25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25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背光模块包括壳体、导光板、光源、以及框架。壳体具有第一侧壁、连接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形成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以及形成于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具有第一导引段部和第一延伸段部,其中第一导引段部和第一延伸段部之间形成第一优角。第二导槽具有第二导引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其中第二导引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之间形成第二优角。框架具有复数个凸起,当壳体与框架结合时,前述凸起分别穿过第一延伸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更具体地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壳体和框架具有良好的固定强度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BLM)为显示设备的重要零组件之一。由于显示设备中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会发光,因此必须通过背光模块的发光源投射光线,以达到显示的功能。
一般背光模块在组装的时候,壳体和框架通常是利用卡勾的方式结合,因此在搬运或移动时往往会因为摩擦而产生刮屑。当刮屑掉落于不易取出的地方时,很容易导致组装不确实或刮伤其他组件。再者,在受到外力时,亦容易因卡勾脱落而导致两者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已知的问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壳体、导光板、光源、以及框架。壳体具有第一侧壁、连接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形成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导槽、以及形成于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具有第一导引段部和第一延伸段部,其中第一导引段部和第一延伸段部之间形成第一优角。第二导槽具有第二导引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其中第二导引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之间形成第二优角。框架具有复数个凸起,当壳体与框架结合时,前述凸起分别穿过第一延伸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顶面,且第二侧壁具有第二顶面,其中第一导引段部连接第一顶面,第二导引段部连接第二顶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于连接位置彼此连接,第一延伸段部自第一导引段部朝向连接位置延伸,且第二延伸段部自第二导引段部朝向连接位置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于连接位置彼此连接,第一延伸段部自第一导引段部朝向远离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延伸段部自第二导引段部朝向远离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于连接位置彼此连接,第一延伸段部自第一导引段部朝向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延伸段部自第二导引段部朝向远离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优角介于220°~270°,且第二优角介于220°~27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每个凸起具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当壳体与框架结合时,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区段分别穿过第一延伸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且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二区段分别凸出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区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导槽的宽度,第一区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导槽的宽度,第二区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槽的宽度,且第二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导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凸起的厚度大致为第一侧壁的厚度的两倍,且前述凸起的厚度大致为第二侧壁的厚度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框架具有可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述壳体利用刚性材料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前述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设置于框架上,且框架位于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爆炸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3B、3C是表示第3A图所示的框架上的凸起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与壳体组合的示意图。
图4B、4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背光模块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框架与壳体组合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框架与壳体组合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以及具有前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设备。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发明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与相关技术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首先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主要包括壳体100、框架200、光源300、反射组件400、导光板500、以及光学膜片模块600,其中光源300、反射组件400、导光板500和光学膜片模块600设置于壳体100和框架200之间。前述背光模块可应用于具有显示设备的电子仪器中,例如电视、计算机屏幕、家电屏幕、穿戴式电子装置、车载显示设备、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Tablet)。
如图1、2所示,壳体100包括两个第一侧壁110、两个第二侧壁120、以及底板130。底板130具有矩形结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皆与底板130连接,且两个第一侧壁110分别位于底板130的相反侧,两个第二侧壁120分别位于底板130的相反侧。
如图2所示,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于连接位置C彼此连接,且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导槽111和第二导槽121。第一导槽111具有第一导引段部111a和第一延伸段部111b,且第二导槽121具有第二导引段部121a和第二延伸段部121b。
第一导引段部111a连接第一侧壁110的第一顶面112,并由前述第一顶面112延伸至第一延伸段部111b,使第一导引段部111a与第一延伸段部111b彼此连通。第二导引段部121a连接第二侧壁120的第二顶面122,并由前述第二顶面122延伸至第二延伸段部121b,使第二导引段部121a与第二延伸段部121b彼此连通。
需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部111b从第一导引段部111a朝向连接位置C延伸,且第一导引段部111a和第一延伸段部111b之间形成第一优角α。第二延伸段部121b从第二导引段部121a朝向连接位置C延伸,且第二导引段部121a和第二延伸段部121b之间形成第二优角β。前述第一优角α例如可介于220°~270°,且第二优角β例如可介于220°~270°。
参阅图3A~3C,前述框架200包括本体210和复数个凸起220a、220b,其中凸起220a、220b设置于本体210的外表面212上并分别对应前述第一导槽111和第二导槽121。
应注意的是,凸起220a具有第一区段221a和第二区段222a,且第一区段221a位于本体210和第二区段222a之间以连接两者。第一区段221a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述第一导槽111的宽度,且第二区段222a的直径大于前述第一导槽111的宽度。
同样的,凸起220b具有第一区段221b和第二区段222b,且第一区段221b位于本体210和第二区段222b之间以连接两者。第一区段221b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述第二导槽121的宽度,且第二区段222a的直径大于前述第二导槽121的宽度。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本体210上对应连接位置C的角落213与对应第一导槽111的凸起220a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导引段部111a与连接位置C之间的距离,且前述角落213与对应第二导槽121的凸起220b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引段部121a与连接位置C之间的距离。
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0是利用刚性材料构成,例如铝、镁、或其合金,且框架200包括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塑料),因此具有可挠性。当使用者欲将壳体100与框架200组合时,可施加外力将框架200略微弯曲,使框架200上的凸起220各自对齐第一导槽111和第二导槽121。如此一来,即可使凸起220的第一区段221分别沿第一导引段部111a和第二导引段部121a滑入第一导槽111和第二导槽121。
接着,待凸起220a、220b的第一区段221a、221b分别移动至第一延伸段部111b和第二延伸段部121b时,使用者可释放前述外力,框架200将回复到初始状态,而由于本体210的角落213与凸起220a、220b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连接位置C与第一、第二导引段部111a、121a之间的距离,所以框架200的凸起220a、220b便会沿着第一、第二导引段部111a、121a朝向连接位置C的方向移动,进而卡合于第一、第二导引段部111a、121a的末端位置,而不会在XY平面产生位移,再搭配第二区段222a、222b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槽111、121的宽度,以限制其在Z方向的位移运动,而能藉此完成壳体100和框架200的组装。
如图4A~4C所示,当壳体100与框架200结合时,凸起220a、220b的第一区段221a、221b分别会穿过第一导槽111的第一延伸段部111b和第二导槽121的第二延伸段部121b,且凸起220a、220b的第二区段222a、222b会分别凸出于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
由于本体210的角落213与凸起220a、220b之间的距离分别小于连接位置C与第一、第二导引段部111a、121a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导引段部111a和第一延伸段部111b之间形成第一优角α,第二导引段部121a和第二延伸段部121b之间形成有第二优角β,因此,在没有外力施加的情况下,凸起220a、220b将无法对齐及通过第一导引段部111a和第二导引段部121a。从而,框架200在Z轴方向上,以及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皆可相对于壳体100保持固定。
应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区段221a的厚度大致与第一侧壁110的厚度相等,且第二区段222a的厚度亦大致与第一侧壁110的厚度相等。亦即,凸起220a大致为第一侧壁110的厚度的两倍。如此一来,第一侧壁110可被夹设于本体210与第二区段222a之间,使框架200与壳体100之间更为稳固。
同样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区段221b的厚度大致与第二侧壁120的厚度相等,且第二区段222b的厚度亦大致与第二侧壁120的厚度相等。亦即,凸起220b大致为第二侧壁120的厚度的两倍。如此一来,第二侧壁120可被夹设于本体210与第二区段222b之间,使框架200与壳体100之间更为稳固。
于本实施例中,凸起220a的尺寸与凸起220b的尺寸相同。于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20a和凸起220b亦可采用相异的尺寸,以避免组装时的人为失误。
继一并参阅图1、4B、4C,当背光模块的各组件组装完成时,壳体100和框架200之间可形成容置空间R,光源300、反射组件400、导光板500和光学膜片模块600可容置于此容置空间R中,被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所围绕。导光板500设置于反射组件400和光学膜片组600之间,且光学膜片组600设置于框架200和导光板500之间。
光源300设置于导光板500的一侧。光源300所提供的光线可进入导光板500,并被反射组件400、导光板500和光学膜片模块600所导引,朝向框架200的方向产生面状出光。其中,光学膜片模块600可包括复数个光学膜片,其数量视实际规格需求而定。
参阅图5A,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第一导槽111中的第一导引段部111a是由第一导引段部111a朝向远离连接位置C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导槽121中的第二导引段部121a亦是由第二导引段部121a朝向远离连接位置C的方向延伸。于此实施例中,框架200上的凸起220a与角落213之间的距离将大于第一导引段部111a与连接位置C之间的距离,且凸起220b与角落213之间的距离将大于第二导引段部121a与连接位置C之间的距离。
如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第一导槽111中的第一导引段部111a是由第一导引段部111a朝向连接位置C的方向延伸,而第二导槽121中的第二导引段部121a则是由第二导引段部121a朝向远离连接位置C的方向延伸。于此实施例中,框架200上的凸起220a与角落21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导引段部111a与连接位置C之间的距离,且凸起220b与角落213之间的距离将大于第二导引段部121a与连接位置C之间的距离。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可包括显示面板D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块(图中以第4A、4B图所示的背光模块为例),其中显示面板D设置于框架200上,且框架200位于导光板500和显示面板D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藉由在壳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L字型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具有可挠性的框架上的凸起可以滑动方式进入导槽,进而减少刮屑的产生,且以前述方式将壳体和框架结合,更可确保两者的固定强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数个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此外,每个申请专利范围建构成一独立的实施例,且各种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皆介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0 壳体
110 第一侧壁
111 第一导槽
111a 第一导引段部
111b 第一延伸段部
112 第一顶面
120 第二侧壁
121 第二导槽
121a 第二导引段部
121b 第二延伸段部
122 第二顶面
130 底板
200 框架
210 本体
212 外表面
213 角落
220a 凸起
221a 第一区段
222a 第二区段
220b 凸起
221b 第一区段
222b 第二区段
300 光源
400 反射组件
500 导光板
600 光学膜片模块
C 连接位置
D 显示面板
R 容置空间
α 第一优角
β 第二优角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侧壁;
导光板,被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所围绕;
光源,其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所述导光板后,再从所述导光板产生面状出光;以及
框架,用来与所述壳体互相配合以将所述导光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与框架之间;
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导槽,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并具有第一导引段部和第一延伸段部,其中,所述第一导引段部和所述第一延伸段部之间形成第一优角;
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二导槽,形成于所述第二侧壁上并具有第二导引段部和第二延伸段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引段部和所述第二延伸段部之间形成第二优角;以及
所述框架具有复数个凸起,其中,当所述壳体与所述框架结合时,所述凸起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延伸段部和所述第二延伸段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顶面,且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顶面,其中,所述第一导引段部连接所述第一顶面,所述第二导引段部连接所述第二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于连接位置彼此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部自所述第一导引段部朝向所述连接位置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段部自所述第二导引段部朝向所述连接位置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于连接位置彼此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部自所述第一导引段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段部自所述第二导引段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于连接位置彼此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部自所述第一导引段部朝向所述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段部自所述第二导引段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优角介于220°~270°,且所述第二优角介于220°~2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个凸起具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当所述壳体与所述框架结合时,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区段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延伸段部和所述第二延伸段部,且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二区段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槽的宽度,所述第一区段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槽的宽度,且所述第二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槽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凸起的厚度大致为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的两倍,且所述凸起的厚度大致为所述第二侧壁的厚度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框架具有可挠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壳体利用刚性材料所构成。
12.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CN201720603195.8U 2017-05-26 2017-05-26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206725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3195.8U CN206725905U (zh) 2017-05-26 2017-05-26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TW106208001U TWM550833U (zh) 2017-05-26 2017-06-05 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3195.8U CN206725905U (zh) 2017-05-26 2017-05-26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25905U true CN206725905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511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3195.8U Active CN206725905U (zh) 2017-05-26 2017-05-26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25905U (zh)
TW (1) TWM5508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2719A (zh) * 2020-02-27 2020-12-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2719A (zh) * 2020-02-27 2020-12-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12102719B (zh) * 2020-02-27 2022-07-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0833U (zh) 2017-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72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37167B (zh) 显示装置
CN205787466U (zh) 一种四边无边框显示器
CN10158726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9882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弹性外框
CN101140379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2472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与框架结构
CN10352959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54926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4503109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725905U (zh)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JP2005078917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0403127C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21568A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US988041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4808379A (zh) 一种模组结构及显示装置
WO2013075299A1 (zh) 多功能胶框及背光模组
CN206460236U (zh) 显示设备
CN103851420A (zh) 背光模组
CN206224111U (zh)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CN102095125B (zh) 侧光式照明装置
CN207366898U (zh) 背光模块和显示设备
CN108321569A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01435982B (zh) 可改善电磁干扰的投影系统的光学引擎
CN108469703A (zh) 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