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22079U -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22079U
CN206722079U CN201720164212.2U CN201720164212U CN206722079U CN 206722079 U CN206722079 U CN 206722079U CN 201720164212 U CN201720164212 U CN 201720164212U CN 206722079 U CN206722079 U CN 206722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pneumatic membrane
membrane building
gas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42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茂亦
汪妍君
劳歆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642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22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22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22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包括通道、第一气密门、第二气密门、第一排气阀及第二排气阀,通道与气膜建筑密封连接,且所述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部,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外部;气密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气密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第一排气阀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用以将所述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向所述通道内泄放;第一排气阀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用以将所述通道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气中泄放。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可以确保第一气密门和第二气密门使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尤其涉及一种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气膜建筑一般连通有气密通道,气密通道一般设置有气密门。
然而,由于气膜建筑是依靠其内部的正压支撑的,一般的,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高于外部大气的气压200-400Pa,所以,导致气密通道的气密门在关闭状态时,相当于有100kg左右的压力作用于气密门上,进而造成气密门的开启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包括:
通道,所述通道与气膜建筑密封连接,且所述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部,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外部;
第一气密门,所述气密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
第二气密门,所述气密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
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用以将所述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向所述通道内泄放;
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用以将所述通道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气中泄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在开启第一气密门或第二气密门时,如果第一气密门或第二气密门受到气压差的压力而导致无法开启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一排气阀和第二排气阀中对应的一个,从而使得第一气密门的两侧气压达到平衡,随后即可轻松开启第一气密门或第二气密门,确保第一气密门和第二气密门使用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第一排气阀及第二排气阀为电动阀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触发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排气阀的开启和关闭;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以触发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排气阀的开启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密门包括第一门体及用于锁止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一电子门锁,所述第二气密门包括第二门体及用于锁止所述第二门体的第二电子门锁;
所述第一电子门锁和第二电子门锁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以互锁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门锁和第二电子门锁锁止和解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门锁和第二电子门锁通过一互锁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以检测所述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
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以检测所述通道内部的气压;
所述控制器用以根据所述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与所述通道内部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门锁解锁,以及根据所述通道内部的气压与外部大气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门锁解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关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关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两个所述第一开关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通道内;
所述第二开关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一个位于所述通道内,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外部大气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道与所述气膜建筑通过压紧件密封连接,所述压紧件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
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或预埋于所述通道的侧壁上,所述气膜建筑的膜材穿设于所述螺栓上,所述压板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螺栓上且位于所述膜材上方,所述螺母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以通过调节所述螺母对所述压板施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电源箱,所述电源箱的输入端用以接入交流电,所述电源箱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相连,为所述控制器供电;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相连;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用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中电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通道10;
第一气密门11;
第一门体111;
第一电子门锁112;
第二气密门12;
第二门体121;
第二电子门锁122;
第一排气阀13;
第二排气阀14;
控制器15;
第一开关16a、16b;
第二开关17a、17b;
互锁开关18;
第一气压传感器19;
第二气压传感器20;
电源箱21;
蓄电池22;
充电器23;
压紧件24;
压板241;
螺栓242;
螺母243;
膜材2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包括通道10、第一气密门11、第二气密门12、第一排气阀13及第二排气阀14。
具体的,通道10可以但是不限于采用钢材、铝合金、玻璃幕墙、混泥土等材料制作形成。该通道10与气膜建筑密封连接,且所述通道10的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部,所述通道1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外部。
第一气密门11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一端,第二气密门12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另一端;也就是说,第一气密门11是用于连通气膜建筑和通道10的,而第二气密门12是用于连通通道10和外部大气的。具体的,当第一气密门11打开时,气膜建筑与通道10连通,当第一气密门11关闭时,气膜建筑与通道10阻断,当第二气密门12打开时,通道10与外部大气连通,当第二气密门12关闭时,通道10与外部大气阻断。
第一排气阀13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一端,用以将所述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向所述通道10内泄放。第一排气阀13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另一端,用以将所述通道10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气中泄放。也就是说,当气膜建筑内的气压大于通道10内的气压时,打开第一排气阀13,则气膜建筑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阀13排入至通道10内,从而使得通道10内的气压逐渐增大,而气膜建筑内的气压逐渐降低。而当通道10内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的气压时,则可以打开第二排气阀14,通道10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气中排出,通道10内的气压逐渐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气阀13、第二排气阀14配置为手动和/电动控制方式,也即是第一排气阀13和第二排气阀14可以是机械阀门,以便于通过手动方式打开,也可以是电动阀门,以便于通过电动控制方式打开。对应的,第一气密门11和第二气密门12也可以配置为手动和/或电动控制方式,也即是第一气密门11和第二气密门12可以是机械门,以便于通过手动方式开启,也可以是电动门,以便于通过电动控制方式控制开启。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人员进入气膜建筑:打开第一气密门11,关闭第二气密门12,当人员进入至通道10内时,关闭第一气密门11,打开第二气密门12,当人员进入气膜建筑内时,关闭第二气密门12,打开或者保持关闭第一气密门11。
人员从气膜建筑内出来:关闭第一气密门11,打开第二气密门12,当人员进入至通道10内时,关闭第二气密门12,打开第一气密门11,当人员从通道10进入至外部大气环境中时,关闭或保持打开第一气密门11,保持关闭第二气密门12。
在上述第一气密门11、第二气密门12打开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大于通道10内部的气压而导致第一气密门11无法开启时,则可以先打开第一排气阀13,通过第一排气阀13将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向通道10 内泄放,使得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与通道10内的气压趋于平衡时,再施加推力即可将第一气密门11打开。如果由于通道10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的气压而导致第二气密门12无法开启时,则可以先打开第二排气阀14,通过第二排气阀14将通道10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气中泄放,使得通道10内的气压与外部大气的气压趋于平衡,则施加推力即可将第二气密门12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在开启第一气密门11或第二气密门12时,如果第一气密门11或第二气密门12受到气压差的压力而导致无法开启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一排气阀13和第二排气阀 14中对应的一个,从而使得第一气密门11的两侧气压达到平衡,随后即可轻松开启第一气密门11或第二气密门12,确保第一气密门11和第二气密门12 使用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15、第一开关16a、16b及第二开关17a、17b,第一排气阀13及第二排气阀14为电动阀且与所述控制器15相连;第一开关16a、16b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15相连,用于触发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15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排气阀13的开启和关闭。第二开关17a、17b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另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15相连,用以触发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15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排气阀14的开启和关闭。
也就是说,在需要打开第一排气阀13时,操控第一开关16a、16b(例如按压第一开关16a、16b),此时,第一开关16a、16b触发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A,控制器15根据第一控制信号A控制第一排气阀13打开,进而利用该第一排气阀13进行对气膜建筑内部的气体泄放;在需要关闭第一排气阀13时,操控第一开关16a、16b(例如再次按压第一开关16a、16b),则第一开关16a、 16b触发产生第一控制信号B,控制器15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B控制第一排气阀13关闭,进而停止气膜建筑内的气体泄放。
同理,在需要打开第二排气阀14时,操控第二开关17a、17b(例如按压第二开关17a、17b),此时,第二开关17a、17b触发产生第二控制信号C,控制器15根据第一控制信号C控制第二排气阀14打开,进而利用该第二排气阀14进行对通道10内部的气体泄放;在需要关闭第二排气阀14时,操控第二开关17a、17b(例如再次按压第二开关17a、17b),则第二开关17a、 17b触发产生第二控制信号D,控制器15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D控制第二排气阀14关闭,进而停止通道10内的气体泄放。
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开关16a、16b及第二开关17a、17b可以方便于进出的人员操作控制第一排气阀13和第二排气阀14的开关,使用更加方便。
有利的,第一开关为两个16a、16b,两个所述第一开关中的一个16a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两个所述第一开关中的另一个16b位于所述通道10内;如此,当人员在气膜建筑内部时可以通过气膜建筑内的第一开关16a控制第一排气阀13,而当人员在通道10内时,则可以通过通道10内的第一开关16b 控制第一排气阀13,进而确保人员在进入和离开气膜建筑时都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16a、16b控制第一排气阀13,使用更加便捷。
第二开关为两个17a、17b,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一个17a位于所述通道10内,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另一个17b位于所述外部大气侧。如此,当人员在通道10内部时可以通过通道10内的第二开关17a控制第二排气阀14,而当人员在外部大气侧时,则可以通过外部大气侧的第二开关17b控制第二排气阀14,进而确保人员在进入和离开通道10时都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二开关 17a、17b控制第二排气阀14,使用更加便捷。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气密门11包括第一门体111及用于锁止所述第一门体111的第一电子门锁112,所述第二气密门 12包括第二门体121及用于锁止所述第二门体121的第二电子门锁122。第一电子门锁112和第二电子门锁122与所述控制器15相连,所述控制器15 以互锁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门锁112和第二电子门锁122锁止和解锁。
也就是说,控制器15控制第一电子门锁112解锁同时,控制第二电子门锁122保持锁止,此时,第一门体111可以被打开,而第二门体121无法打开;而控制器15控制第二电子门锁122解锁的同时,控制第一电子门锁112 保持锁止,此时,第二门体121可以被打开,而第一门体111无法打开。如此,可以确保当第一门体111打开时,第二门体121是保持关闭状态的,而当第二门体121打开时,第一门体111是保持关闭状态的。
本实施例中,同时,利用第一电子门锁112和第二电子门锁122的互锁,可以确保人员进出气膜建筑时,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只有少量流出至通道10内,且不会流出至外部大气中,进而降低了气膜建筑的气压损失,确保气膜建筑能使用更加稳定可靠,而且使用成本更低。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人员在进出气膜建筑时,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大量流出,造成气膜建筑内部气压下降,为了维持气膜建筑稳定,则需要增大向气膜建筑内的充气量,如此,则会增大气膜建筑的使用成本。而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该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10装置进出气膜建筑,则会降低气体流出的量,进而达到降低气膜建筑使用成本的目的。
有利的,第一电子门锁112和第二电子门锁122通过一互锁开关18与所述控制器15相连。优选地,互锁开关18可以采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或常闭触点实现,控制器15可以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5)等。如此,可以确保第一电子门锁112和第二电子门锁122互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气压传感器19及第二气压传感器20,第一气压传感器19安装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 15相连,用以检测所述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第二气压传感器20设置于所述通道10的所述另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15相连,用以检测所述通道10内部的气压。
控制器15用以根据所述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与所述通道10内部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门锁112解锁,以及根据所述通道10内部的气压与外部大气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门锁122解锁。
示例性的,在具体应用时,当第一气密门11由于气膜建筑内部与通道10 内部的气压差过大而无法打开时,打开第一排气阀13对气膜建筑内的气体进行泄放,第一气压传感器19检测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而第二气压传感器20 检测通道10内部的气压,当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与通道10内部的气压之间的差值在设定范围时,则说明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与通道10内部的气压趋向于平衡,控制器15控制第一电子锁解锁即可。
当第二气密门12由于通道10内部与外部大气的气压差过大而无法打开时,打开第二排气阀14对通道10内的气体进行泄放,第二气压传感器20检测通道10内部的气压,当通道10内部的气压与外部大气的气压之间的差值在设定范围时,则说明通道10内部的气压与外部大气的气压趋向于平衡,控制器15控制第二电子锁解锁即可,由此,可以实现在气压达到平衡时自动开启第一气密门11或第二气密门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通道10与所述气膜建筑通过压紧件24 密封连接,压紧件24包括压板241、螺栓242和螺母243,压板241上设有通孔;螺栓242穿设或预埋于所述通道10的侧壁上,所述气膜建筑的膜材25 穿设于所述螺栓242上,所述压板241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螺栓242上且位于所述膜材25上方,所述螺母243于所述螺栓242螺纹配合,以通过调节所述螺母243对所述压板241施压。
也就是说,通过螺栓242和螺母243将压板241锁紧在通道10的侧壁上,而通过调节螺母243进而对压板241施压,利用压板241施加的压力而将气膜建筑的膜材25压紧贴合在通道10的侧壁,进而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施工操作方便简单。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箱21、蓄电池22及充电器23,电源箱21的输入端用以接入交流电,所述电源箱21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15的电源端相连,为所述控制器15供电;蓄电池22与所述控制器15的电源端相连;充电器23与所述蓄电池22相连,用以为所述蓄电池22 充电。
由此,一方面,可以通过电源箱21进行电源转换后为控制器15供电,另一方面,当出现停电等情况时,可以通过蓄电池22为控制器15供电,如此,可以确保可在停电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控制器15控制第一气密门11 及第二气密门12的开启和关闭,使用更加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所述通道与气膜建筑密封连接,且所述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部,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外部;
第一气密门,所述气密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
第二气密门,所述气密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
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用以将所述气膜建筑内的气体向所述通道内泄放;
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用以将所述通道内的气体向外部大气中泄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第一排气阀及第二排气阀为电动阀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触发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排气阀的开启和关闭;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以触发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排气阀的开启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密门包括第一门体及用于锁止所述第一门体的第一电子门锁,所述第二气密门包括第二门体及用于锁止所述第二门体的第二电子门锁;
所述第一电子门锁和第二电子门锁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以互锁方式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门锁和第二电子门锁锁止和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门锁和第二电子门锁通过一互锁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通道的所述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以检测所述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
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以检测所述通道内部的气压;
所述控制器用以根据所述气膜建筑内部的气压与所述通道内部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门锁解锁,以及根据所述通道内部的气压与外部大气的气压之间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门锁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开关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气膜建筑内,两个所述第一开关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通道内;
所述第二开关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一个位于所述通道内,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外部大气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与所述气膜建筑通过压紧件密封连接,所述压紧件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
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或预埋于所述通道的侧壁上,所述气膜建筑的膜材穿设于所述螺栓上,所述压板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螺栓上且位于所述膜材上方,所述螺母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以通过调节所述螺母对所述压板施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箱,所述电源箱的输入端用以接入交流电,所述电源箱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相连,为所述控制器供电;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相连;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与所述蓄电池相连,用以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CN201720164212.2U 2017-02-22 2017-02-22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Active CN206722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4212.2U CN206722079U (zh) 2017-02-22 2017-02-22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4212.2U CN206722079U (zh) 2017-02-22 2017-02-22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22079U true CN206722079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500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4212.2U Active CN206722079U (zh) 2017-02-22 2017-02-22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2207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2385A (zh) * 2018-11-06 2019-02-12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加压系统及气膜建筑
CN109653650A (zh) * 2018-11-05 2019-04-19 阳明传媒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气密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2976804A (zh) * 2021-02-03 2021-06-18 天津市卫印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独立印刷智能排烟排气除尘系统
CN113464034A (zh) * 2021-06-03 2021-10-01 涂岗 一种气密门检测气压并对气压进行卸载的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650A (zh) * 2018-11-05 2019-04-19 阳明传媒有限公司 气膜建筑气密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9322385A (zh) * 2018-11-06 2019-02-12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加压系统及气膜建筑
CN109322385B (zh) * 2018-11-06 2024-03-12 深圳市博德维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气加压系统及气膜建筑
CN112976804A (zh) * 2021-02-03 2021-06-18 天津市卫印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独立印刷智能排烟排气除尘系统
CN113464034A (zh) * 2021-06-03 2021-10-01 涂岗 一种气密门检测气压并对气压进行卸载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22079U (zh) 气膜建筑双层门气密通道装置
CN103029548B (zh) 车辆、冷却装置以及冷却方法
CN205976869U (zh) 一种客车电控应急车门控制器
CN110148892A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
CN101542803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4956080B (zh) 一种干冰制备装置、干冰制备装置的排气结构和排气方法
CN104501300A (zh) 一种氧负离子多功能空调
CN104021998B (zh) 断路器手电动一体操作机构
CN206640143U (zh) 一种户外安全电气柜
CN204421191U (zh) 一种氧负离子多功能空调
CN208503526U (zh) 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
CN200989440Y (zh) 压力容器快开门气动安全联锁装置
CN2438880Y (zh) 差压式选择阀
CN201636364U (zh) 新型自动控温燃气安全阀
CN107887818A (zh) 一种密封防爆配电箱
CN209213154U (zh) 一种阀门开启冗余控制机构
CN106337847A (zh) 一种防火门用气动控制系统
CN201277178Y (zh) 矿用空气压缩机气路集成控制器
CN107965664B (zh) 一种对变压器进行自动补气放气的装置及方法
CN208185877U (zh) 一种新型碳纤维缠绕不锈钢内胆气源装置
CN207234270U (zh) 一种全绝缘空气环网柜
CN201672135U (zh) 手动启闭电磁阀机构
CN205154820U (zh) 一种气压束流非门控制器
CN201265668Y (zh) 二位三通电磁阀
CN110273395A (zh) 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低功耗遥控车位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901, Unit B, Building G4, TCL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Garde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8-1209, Block A, 127 Art Industrial Park, South of Bulong Road, Minzhi Street,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DE MEMBRANE STRUCTURE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1401, block B, building 9, area C, Wanke Yuncheng phase III, Liuxin 4th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01, Unit B, Building G4, TCL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Garden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