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97711U - 立式插座 - Google Patents

立式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97711U
CN206697711U CN201720614064.XU CN201720614064U CN206697711U CN 206697711 U CN206697711 U CN 206697711U CN 201720614064 U CN201720614064 U CN 201720614064U CN 206697711 U CN206697711 U CN 206697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body
movable part
zero line
live wire
groun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40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飞龙
张辉
诸葛继亮
刘鹏
丁瑞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140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97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97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97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插座,它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平面,任意相邻的两个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35°;其中,至少有一个安装平面上设有沿自身轴线的周向转动的活动部,所述的活动部上设有插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插座,其安装空间大,且通过设置转动部可以调节插头的朝向,因此使相邻插孔上的插头错位,避免干扰。

Description

立式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立式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及办公密布可分的。立式插座作为插座中的一类,其插座上的插孔组件呈竖直方向排布。但是现有的立式插座上的插孔多为固定结构,因此当插孔内插入体积较大的插头时会对于相邻插孔造成遮挡,导致相邻插孔内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插座,其安装空间大,且通过设置转动部可以调节插头的朝向,因此使相邻插孔上的插头错位,避免干扰。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式插座,它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平面,任意相邻的两个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35°;
其中,至少有一个安装平面上设有沿自身轴线的周向转动的活动部,所述的活动部上设有插孔。
所述安装平面上的活动部为多个,且同一安装平面上的多个活动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的立柱位于底座上方且靠近底座任意相邻的两个外侧壁之间的拐角处,全部的安装平面均设于立柱靠近底座重心线所在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平面为两个,两个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5°。
所述活动部的转动角度≤90度。
所述的立柱内设有火线接线体、零线接线体和地线接线体,所述活动部内设有用于供插头插入的火线插套、零线插套和地线插套,当活动部转动时火线接线体与多个火线插套、零线接线体与多个零线插套、地线接线体与多个地线插套相对运动且保持连接状态。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插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两个安装平面可以增加插孔数量,其次,通过两个安装平面的夹角设计可以减少两个安装平面上相邻的两个插孔之间的相互干涉,最后,通过可旋转的活动部使部分插头可转动,进一步的调节插头的朝向,避免相邻的两个插头之间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部第二个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部第二个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立柱,3、安装平面,4、活动部;
其中,所述的活动部包括以下部分:
101-面板,1011-通孔,1012-台阶,2011-接线端面,2012-旋转座,2013-凹孔,2014-弹簧,2015-旋转盖板,2016-挡环,2017-卡爪,2018-夹槽,2019-棘齿,301-火线插套,3011-火线插夹,3012-火线触片,3013-火线接线臂,401-零线插套,4011-零线插夹,4012-零线触片,4013-零线接线臂,501-地线插套,5011-地线插夹,5012-地线触片,5013-地线接线臂,601-火线接线体,6011-火线导片,701-零线接线体,7011-零线导片,801-地线接线体,8011-地线导片,901-铰接件;
θ是指两个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插座,它包括底座1和设于底座1上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平面3,任意相邻的两个安装平面3之间的夹角θ大于90°且小于135°;
其中,至少有一个安装平面3上设有沿自身轴线的周向转动的活动部4,所述的活动部4上设有插孔。
上述的夹角θ是指面与面之间相交的夹角,其大于0°小于180°。具体地定义为两个安装平面3相交于一直线上,两个安装平面3内均设有一垂直于直线的连线,两个连线相交于直线的同一点上,由此两个连线构成一平面,且两个连线将平面的划分为两个组角,小于180度的组角即为两个安装平面3的夹角θ。
所述安装平面3上的活动部4为多个,且同一安装平面3上的多个活动部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的立柱2位于底座1上方且靠近底座1任意相邻的两个外侧壁之间的拐角处,全部的安装平面3均设于立柱2靠近底座1重心线所在的一侧。
所述的安装平面3为两个,两个安装平面3之间的夹角θ为115°。
所述活动部4的转动角度≤90度。
所述的立柱2内设有火线接线体601、零线接线体701和地线接线体801,所述活动部4内设有用于供插头插入的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当活动部4转动时火线接线体601与多个火线插套301、零线接线体701与多个零线插套401、地线接线体801与多个地线插套501相对运动且保持连接状态。
通过所述改进,多个活动部4之间相同极性的导电片集成为火线接线体601、零线接线体701与地线接线体801,通过单个火线接线体601与多个火线插套301连接,单个零线接线体701与多个零线插套401连接,单个地线接线体801与多个地线插套501连接,三种极性的接线体的数量均只为一个,以便于装配,且在增加活动部4数量时,仅需增加接线体的长度即可,后续设计方便,立柱2内零件排布有序,安全性高。
其中,所述火线插套301包括用于供插头插入的火线插夹3011和用于与火线接线体601相抵的火线触片3012,所述零线插套401包括用于供插头插入的零线插夹4011和用于与零线接线体701相抵的零线触片4012,所述地线插套501包括用于供插头插入的地线插夹5011和用于与地线接线体801相抵的地线触片5012,所述火线触片3012和零线触片4012凸出活动部4的接线端面201设置,所述地线触片5012凸出活动部4的外周面设置,所述火线接线体601设置在接线端面201上方且在活动部4旋转时与火线触片3012保持相抵状态,所述零线接线体701与火线接线体601共平面设置且在与活动部4旋转时与零线触片4012保持相抵状态,所述地线接线体801设在活动部4的周向且在活动部4旋转时与地线触片5012保持相抵状态。
通过所述改进,将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共平面设置且均设在活动部4的接线端面201一侧,将地线接线体801设在活动部4的周向,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的与火线插套301和零线插套401的抵触精度要求相对与地线接线体801要求更高,故将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设在接线端面201一侧且共面设置,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均为片体,以便于控制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与接线端面201的距离以使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与各自的凸出接线端面201设置的火线触片3012和零线触片4012保证相抵,地线接线体801设在活动部4周向,不占用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所在的平面空间,以使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接线体701相互能保持安全距离,增加立柱2整体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火线接线体601包括多个依序连接的火线导片6011,所述火线导片6011为以活动部4的轴线为圆心且与火线触片3012相抵的半环形片体,所述零线接线体701包括多个依序连接的零线导片7011,所述零线导片7011为以活动部4的轴线为圆心且与零线触片4012相抵的半环形片体,每组火线导片6011与零线导片7011共圆且互不抵触。
通过所述改进,火线导片6011和零线导片7011为互不抵触的共圆的两个半环片体,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安全距离,达到插座的安全标准,且由于火线导片6011和零线导片7011共圆,意味着火线触片3012与零线触片4012至旋转轴线的距离一致,故可将火线插套301和零线插套401设计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零件,以便于加工和安装,且触片可以在半环片体上任意转过0°~180°的角度,活动部4转动角度大,使用方便,图示中火线导片6011为互不连接状态,是为了便于控制电路板对多个活动部4的通断分别控制。
其中,所述地线接线体801包括多个依序连接的地线导片8011,所述地线导片8011为以活动部4的轴线为圆心环绕活动部4设置且与地线触片5012相抵的环形体。
通过所述改进,地线接线体801环绕活动部4设置,不占用火线接线体601和地线接线体801的空间,使整体结构紧凑美观。
其中,所述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均由片状体一体式折弯成型,
通过所述改进,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一体式折弯成型,加工方便,使用稳定性号,避免焊接或铆接造成内部结构脱离的缺点。
其中,所述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通过旋转座2012固定在活动部4内,所述旋转座2012对应火线触片3012和零线触片4012位置设有凹孔2013,所述凹孔2013内设有弹簧2014,
通过所述改进,旋转座2012的凹孔2013内的弹簧2014对火线插套301和零线插套401提供朝向火线接线体601和零线体的弹性力,以保持它们持续相抵的状态,避免长期使用之后脱离而引发安全事故。
其中,所述旋转座2012上还设有与旋转座2012扣接的旋转盖板2015,所述旋转盖板2015与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的背面相抵以将三个插套压紧在旋转座2.2内,
通过所述改进,旋转盖板2015与旋转座2012扣接,旋转盖板2015再通过压合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的背面将三者装配,无需常规使用的螺钉等,安装方便,零件少,成本低。
其中,所述活动部4通过旋转限位结构与立柱2的面板101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在面板101上,所述旋转限位结构包括设在面板101上供活动部4通过的通孔1011,所述活动部4端面周向外凸设有挡环2016,所述活动部4本体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卡爪2017,所述挡环2016和多个卡爪2017配合构成用于容置面板101的夹槽2018,所述活动部4通过夹槽2018与面板101轴向限位且与面板101转动连接。
通过所述改进,活动部4轴向通过端面的挡环2016和周向的多个卡爪2017构成夹槽2018与面板101配合进行限位,且夹槽2018又不限制活动部4的周向转动,整体结构简单,活动部4朝面板101压合,面板101将卡爪2017应力变形以挤入夹槽2018即完成装配,装配简单。
其中,所述面板101端面设有用于容置挡环2016的台阶1012。
通过所述改进,面板101端面的台阶1012用于容置挡环2016,以使活动部4端面与面板101端面保持平直,增加整体的美观。
其中,所述卡爪2017由用于导向面板101嵌入夹槽2018的斜面和用于防止面板101从夹槽2018内脱出的限位面构成。
通过所述改进,活动部4装配时,斜面对插入面板101时提供导向,便于面板101卡入夹槽2018,装配之后,限位面对面板101进行限位,避免活动部4从面板101内脱出,整体结构简单,装配过程简单,装配后稳定性好。
其中,所述面板101和活动部4之间还设有用于两者相对旋转时提供定位触感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在通孔1011周向间隔内凹的多个棘槽、设在活动部4与通孔1011周壁的接触面处周向外凸的用于卡入棘槽的棘齿2019,
通过所述改进,在操作者操作活动部4旋转时,定位机构提供操作者以操作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棘齿2019和棘槽设在活动部4的周向,旋转稳定,配合可靠。
其中,所述棘齿2019与旋转座2012弹性连接且棘齿2019露置于旋转座2012周面外,
通过所述改进,棘齿2019具有弹性,使得棘齿2019和棘槽解锁操作更为方便。
其中,所述棘齿2019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旋转座2012周面,所述棘槽为两组且相对通孔1011中心对称分布。
通过所述改进,棘齿2019数量为两个,两个棘齿2019和棘槽对称设置,面板101对棘齿2019的作用力对称,以增加活动部4旋转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火线接线体601、零线接线体701和地线接线体801间隔设置在活动部4的接线端面2011上方,所述火线插套301与火线接线体601铰接,所述零线插套401与零线接线体701铰接,所述地线插套501与地线接线体801铰接,三个铰接处的旋转轴线与活动部4的旋转轴线共线。
通过所述改进,火线插套301与火线接线体601铰接,所述零线插套401与零线接线体701铰接,且三者的铰接轴线与活动部4的旋转轴线一致,以使得活动部4在旋转时保持连接状态,且三种极性的接线体的数量均只为一个,以便于装配,且在增加活动部4数量时,仅需增加接线体的长度即可,后续设计方便,旋转插座内零件排布有序,安全性高。
其中,所述火线接线体601包括用于供插头插入的火线插夹3011和从火线插夹3011延伸至与火线接线体601相抵的火线接线臂3013,所述零线接线体701包括用于供插头插入的零线插夹4011和从零线插夹4011延伸至与零线接线体701相抵的零线接线臂4013,所述地线接线体801包括用于供插头插入的地线插夹5011和从地线插夹5011延伸至与地线接线体801相抵的地线接线臂5013,所述火线接线臂3013、零线接线臂4013、地线接线臂5013与各自的接线体通过铰接件901铰接,
通过所述改进,火线插夹3011、零线插夹4011和地线插夹5011供插头插入,火线接线臂3013、零线接线臂4013、地线接线臂5013通过铰接件901与各自的接线体铰接,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其中,所述铰接件901为铆钉.
通过所述改进,铆钉为通用件,满足铆接需要且节约制造成本。
其中,所述零线接线体701、地线接线体801、火线接线体601沿旋转插座轴向向外依序间隔设置。
通过所述改进,零线接线体701和火线接线体601通过地线接线体801间隔以保持安全距离,增加产品安全性,且火线接线体601距离控制电路板最近,减少电流的行走路程,增加产品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通过导线分别与火线接线体601、零线接线体701和地线接线体801电连接,
通过所述改进,通过导线连接为活动部4的插套与接线体相对就转动且保持连接的另一种实施例,导线连接方便,但导线连接容易导致导线缠绕,安全性不够。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立式插座,它包括底座(1)和设于底座(1)上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平面(3),任意相邻的两个安装平面(3)之间的夹角θ大于90°且小于135°;
其中,至少有一个安装平面(3)上设有沿自身轴线的周向转动的活动部(4),所述的活动部(4)上设有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面(3)上的活动部(4)为多个,且同一安装平面(3)上的多个活动部(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位于底座(1)上方且靠近底座(1)任意相邻的两个外侧壁之间的拐角处,全部的安装平面(3)均设于立柱(2)靠近底座(1)重心线所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平面(3)为两个,两个安装平面(3)之间的夹角θ为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4)的转动角度≤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内设有火线接线体(601)、零线接线体(701)和地线接线体(801),所述活动部(4)内设有用于供插头插入的火线插套(301)、零线插套(401)和地线插套(501),当活动部(4)转动时火线接线体(601)与多个火线插套(301)、零线接线体(701)与多个零线插套(401)、地线接线体(801)与多个地线插套(501)相对运动且保持连接状态。
CN201720614064.XU 2017-05-29 2017-05-29 立式插座 Active CN206697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4064.XU CN206697711U (zh) 2017-05-29 2017-05-29 立式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4064.XU CN206697711U (zh) 2017-05-29 2017-05-29 立式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97711U true CN206697711U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5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4064.XU Active CN206697711U (zh) 2017-05-29 2017-05-29 立式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97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7875B (zh) 具有旋轉及摺合的插頭
US6364716B1 (en) Adaptor with rotary plug
US7374425B1 (en) Fold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TWI382613B (zh) 電連接器
CN103107464A (zh) 一种插座
CN103633482A (zh) 可改变插头插接方向的电源供应器
CN206850197U (zh) 插座
CN202564981U (zh) 充电器
KR101411288B1 (ko) 전기플러그
CN206697711U (zh) 立式插座
CN203826619U (zh) 一种改进了结构的可转动插头
CN206834384U (zh) 旋转插座模块
CN203617526U (zh) 插座单元和模块化插座
CN204243422U (zh) 具有usb接口的旋转式插座
CN204537916U (zh) 旋转开关
CN104868288B (zh) 插排
US20230163543A1 (en) Replaceable Socket Device and Adapter
KR200387542Y1 (ko) 수평 접속 멀티콘센트
CN206712077U (zh) 旋转插座的安装结构
CN201066754Y (zh) 串接式旋转插座
CN206697729U (zh) 旋转插座的定位结构
CN204424518U (zh) 环形多用插座
CN205212053U (zh) 一种可360°旋转的自由组合插座
CN210489929U (zh) 一种可改变线头方向的插头
CN108110465B (zh) 一种插座用的双面插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314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Cixi city Guanhaiwei town East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Bulls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314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Cixi Guanhaiwei town Industrial Park, three East Road No. 32

Patentee before: Gongniu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