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95277U -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95277U
CN206695277U CN201720336075.6U CN201720336075U CN206695277U CN 206695277 U CN206695277 U CN 206695277U CN 201720336075 U CN201720336075 U CN 201720336075U CN 206695277 U CN206695277 U CN 206695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solution dehumidification
dehumidification unit
check valv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60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亮亮
孙文倩
李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chuang Ruife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chuang Ruife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chuang Ruife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chuang Ruife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Priority to CN2017203360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95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95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95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换热管路,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喷淋管路,再生单元包括第二喷淋管路,换热管路通过蒸发器与第一喷淋管路换热,换热管路通过冷凝器与第二喷淋管路换热,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表冷器,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出气侧,表冷器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连通,表冷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溶液除湿机组内除湿溶液浓度过高而产生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的除湿方式是利用表冷器把空气温度降至露点,空气中的水分饱和析出,达到除湿的效果,空气相对湿度接近100%,在除湿的同时降低了空气的温度,除湿与降温互相耦合。在实际应用中,过低的送风温度还会导致结露以及舒适性问题,因此往往要对除湿后的空气再热或者混高温空气后在送入室内,空气处理过程复杂。
溶液除湿是利用某些溶液的吸湿特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除湿效果。经溶液处理过的空气温度由溶液温度决定,相对湿度由溶液浓度决定。溶液浓度约高,温度越低,空气含湿量越低。相同的含湿量,空气相对湿度越低,空气的干球温度越高,对应溶液的温度越高,冷却溶液的冷机蒸发温度越高,系统COP越高。因此,溶液除湿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表冷除湿,不仅空气处理过程更简单,还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在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的溶液除湿空调,分为除湿段和再生段两部分。除湿段是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浓度变稀;再生段是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溶液浓度变高。运行的时候,要把一部分除湿溶液和再生溶液进行交换,维持两侧溶液浓度,以实现连续稳定的运行。
溶液空调的主要功能是对空气除湿,因此出风的相对湿度越低,除湿量越大,所需要的除湿溶液越高。溶液浓度越高,再生温度就越高。在热泵式溶液空调中,再生温度直接影响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冷凝温度越高,热泵的功耗越高。因此,降低送风相对湿度,会导致机组功耗的增加,系统能效比降低。在夏季,冷凝温度过高,容易引发排气温度保护,高压保护等问题,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如果把溶液浓度降下来,送风相对湿度升高,含湿量降低,除湿量又会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因溶液除湿机组内除湿溶液浓度过高而产生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换热管路,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喷淋管路,再生单元包括第二喷淋管路,换热管路通过蒸发器与第一喷淋管路换热,换热管路通过冷凝器与第二喷淋管路换热,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表冷器,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出气侧,表冷器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连通,表冷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冷凝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喷淋管路连通;第二换热通道与换热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蒸发器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与第一喷淋管路连通;第四换热通道与换热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储液罐,储液罐设置于表冷器与冷凝器之间,冷凝器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储液罐的进口连通,表冷器的进口与储液罐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冷凝器与储液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进口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储液罐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设置在换热管路上,压缩机的进口与蒸发器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和四通阀均设置在换热管路上,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蒸发器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四通阀的第一阀道与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通,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四通阀的第二阀道与冷凝器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干燥过滤器和膨胀阀,干燥过滤器和膨胀阀均设置在表冷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干燥过滤器的进口与表冷器的出口连通,干燥过滤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通,膨胀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第四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膨胀阀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膨胀阀的出口连通,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蒸发器连通。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进口连接在第二单向阀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第三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储液罐的进口连接在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四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的出口连接在第一单向阀与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第四单向阀的进口连接在膨胀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循环管路、第二循环管路和级间流换热器,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均与级间流换热器连接以通过级间流换热器换热;其中,第一循环管路的一端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一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二循环管路的一端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二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再生泵,再生泵的进口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再生泵的出口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第一循环管路上设置有除湿泵,除湿泵的进口与除湿单元的储液箱连通,除湿泵的出口与再生单元的储液箱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溶液除湿机组,溶液除湿机组为上述的溶液除湿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通过除湿单元、再生单元、换热管路以及表冷器实现了空气除湿,其中,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相互连通,表冷器设置在除湿单元的除湿空气的出口处。在具体的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喷淋管路,通过第一喷淋管路实现了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完成了对空气的除湿且降低了除湿溶液的浓度,再生单元包括第二喷淋管路,通过第二喷淋管路实现了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中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再生溶液浓度变高,通过除湿单元和再生单元相互连通可以保证在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内的除湿溶液和再生单元内的再生溶液进行交换,从而维持两侧溶液浓度平衡。
通过在除湿单元的除湿空气的出口处设置有表冷器,其中,表冷器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连通,表冷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连通,通过流经表冷器的送风实现了对表冷器内的冷媒进行过冷,同时送风被表冷器加热,进而使得送风的相对湿度降低,满足了室内送风的需求,从而可以适当降低除湿单元的除湿溶液浓度,降低了再生单元的再生溶液的浓度,以此降低再生温度,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下降,热泵的功耗降低,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溶液除湿机组内除湿溶液浓度过高而产生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除湿单元;11、第一喷淋管路;20、再生单元;21、第二喷淋管路;30、换热管路;40、冷凝器;50、蒸发器;60、表冷器;70、储液罐;80、第一单向阀;90、压缩机;100、气液分离器;110、四通阀;120、干燥过滤器;130、膨胀阀;140、第二单向阀;150、第三单向阀;160、第四单向阀;170、级间流换热器;180、再生泵;190、除湿泵;200、第一循环管路;210、第二循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组,请参考图1,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换热管路30,除湿单元10包括第一喷淋管路11,再生单元20包括第二喷淋管路21,换热管路30通过蒸发器50与第一喷淋管路11换热,换热管路30通过冷凝器40与第二喷淋管路21换热,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表冷器60,表冷器6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出气侧,表冷器60的进口与冷凝器40的冷媒出口连通,表冷器60的出口与蒸发器50的冷媒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通过除湿单元10、再生单元20、换热管路30以及表冷器60实现了空气除湿,其中,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相互连通,表冷器6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除湿空气的出口处。在具体的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10包括第一喷淋管路11,通过第一喷淋管路11实现了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完成了对空气的除湿且降低了除湿溶液的浓度,再生单元20包括第二喷淋管路21,通过第二喷淋管路21实现了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中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再生溶液浓度变高,通过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相互连通可以保证在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10内的除湿溶液和再生单元20内的再生溶液进行交换,从而维持两侧溶液浓度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除湿单元10的除湿空气的出口处设置有表冷器60,其中,表冷器60的进口与冷凝器40的冷媒出口连通,表冷器60的出口与蒸发器50的冷媒进口连通,通过流经表冷器60的送风实现了对表冷器60内的冷媒进行过冷,同时送风被表冷器60加热,进而使得送风的相对湿度降低,满足了室内送风的需求,从而可以适当降低除湿单元10的除湿溶液浓度,降低了再生单元20的再生溶液的浓度,以此降低再生温度,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下降,热泵的功耗降低,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溶液除湿机组内除湿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再生温度过高,以使冷凝温度偏高而产生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
为了能够通过冷凝器40对再生溶液进行加热,冷凝器40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喷淋管路21连通;第二换热通道与换热管路3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40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通过将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喷淋管路21连通,可以通过第二喷淋管路21实现对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中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再生溶液浓度变高;通过将第二换热通道与换热管路30连通,换热管路30内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40以此对再生溶液进行加热。
为了能够通过蒸发器50对除湿溶液进行冷却,蒸发器50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与第一喷淋管路11连通;第四换热通道与换热管路3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50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通过将第三换热通道与第一喷淋管路11连通,通过第一喷淋管路11实现了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完成了对空气的除湿且降低了除湿溶液的浓度;通过第四换热通道与换热管路30连通,可以使换热管路30内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50对除湿溶液进行冷却。
为了能够提高制冷效果,如图1所示,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储液罐70,储液罐70设置于表冷器60与冷凝器40之间,冷凝器40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储液罐70的进口连通,表冷器60的进口与储液罐70的出口连通。通过在溶液除湿机组内设置有储液罐70,其中,储液罐70设置于表冷器60与冷凝器40之间,冷凝器40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储液罐70的进口连通,表冷器60的进口与储液罐70的出口连通,从而可以使储液罐70内的液体冷媒进入表冷器60,实现对送风的加热。
为了能够时制冷剂从冷凝器40单向流入储液罐70,冷凝器40与储液罐7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80,第一单向阀80的进口与冷凝器40连通,第一单向阀80的出口与储液罐70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压缩机90,压缩机90设置在换热管路30上,压缩机90的进口与蒸发器50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压缩机90的出口与冷凝器40的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通过将压缩机90的进口与蒸发器50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以此将从压缩机90的排气管排出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40,通过将压缩机90的进口与蒸发器50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以此能够使制冷剂循环流动。
优选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00和四通阀110,气液分离器100和四通阀110均设置在换热管路30上,气液分离器100的出口与压缩机90的进口连通,蒸发器50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四通阀110的第一阀道与气液分离器100的进口连通,压缩机90的出口通过四通阀110的第二阀道与冷凝器40连通。
优选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干燥过滤器120和膨胀阀130,干燥过滤器120和膨胀阀130均设置在表冷器60与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干燥过滤器120的进口与表冷器60的出口连通,干燥过滤器120的出口与膨胀阀130的进口连通,膨胀阀130的出口与蒸发器50的第四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为了能够使从膨胀阀130出口流出的制冷剂单向进入蒸发器50,膨胀阀130与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0,第二单向阀140的进口与膨胀阀130的出口连通,第二单向阀140的出口与蒸发器50连通。通过在膨胀阀130与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0,其中,第二单向阀140的进口与膨胀阀130的出口连通,第二单向阀140的出口与蒸发器50连通,从而可以保证从膨胀阀130出口流出的制冷剂单向进入蒸发器50。
为了能够使从蒸发器50内排出的部分制冷剂不经过压缩机90再次处理进入储液罐70,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50,第三单向阀150的进口连接在第二单向阀140与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第三单向阀150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80的出口连接,储液罐70的进口连接在第一单向阀80和第三单向阀150之间的管路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溶液除湿机组内设置第三单向阀150,其中,第三单向阀150的进口连接在第二单向阀140与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第三单向阀150的出口与第一单向阀80的出口连接,储液罐70的进口连接在第一单向阀80和第三单向阀150之间的管路上,可以以此补充储液罐70的制冷剂。
为了进一步地补充储液罐70内的制冷剂,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四单向阀160,第四单向阀160的出口连接在第一单向阀80与冷凝器40之间的管路上,第四单向阀160的进口连接在膨胀阀130与第二单向阀140之间的管路上。通过在溶液除湿机组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160,其中,第四单向阀160的出口连接在第一单向阀80与冷凝器40之间的管路上,第四单向阀160的进口连接在膨胀阀130与第二单向阀140之间的管路上,从而能够将从膨胀阀130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经过第四单向阀160单向进入储液罐70。
为了能够降低除湿单元10内的除湿溶液和再生单元20内的再生溶液进行交换过程中的冷量损失,如图1所示,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循环管路200、第二循环管路210和级间流换热器170,第一循环管路200和第二循环管路210均与级间流换热器170连接以通过级间流换热器170换热;其中,第一循环管路200的一端与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第一循环管路200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第二循环管路210的一端与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第二循环管路210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溶液除湿机组内在第一循环管路200和第二循环管路210之间设置有级间流换热器170,第一循环管路200和第二循环管路210均与级间流换热器170连接以通过级间流换热器170换热;其中,第一循环管路200的一端与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第一循环管路200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第二循环管路210的一端与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第二循环管路210的另一端与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从而可以降低除湿单元10内的除湿溶液和再生单元20内的再生溶液进行交换过程中的冷量损失。
优选地,第二循环管路210上设置有再生泵180,再生泵180的进口与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再生泵180的出口与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第一循环管路200上设置有除湿泵190,除湿泵190的进口与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除湿泵190的出口与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进行说明:
为了在保证除湿量的前提下,减小机组功耗,本实用新型在溶液空调除湿空气的出口安装一个翅片换热器(表冷器60),并在翅片换热器里引入制冷系统高压储液罐(储液罐70)的液体冷媒,利用送风对冷媒进行过冷,同时送风被加热,送风的相对湿度降低,制冷剂被过冷后在进入膨胀阀节流。
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制冷剂从压缩机排气管出来以后,先进入冷凝器,加热再生溶液,然后通过单向阀进入储液罐,从储液罐出来以后进入再热表冷器(表冷器60),对出风加热以后,制冷剂被过冷。过冷后的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节流,然后进入蒸发器冷却除湿溶液,最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回到压缩机。
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溶液被蒸发器冷却以后,在除湿单元喷淋,对进风降温除湿,吸收热量和水分之后流回储液箱,再次进入蒸发循环。再生溶液被冷凝器加热以后,在再生单元喷淋,被再生空气降温并排出水分。除湿泵出口和再生泵出口各分出一支流向对方储液箱,并通过级间流换热器回收冷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溶液除湿机组,溶液除湿机组为上述的溶液除湿机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通过除湿单元10、再生单元20、换热管路30以及表冷器60实现了空气除湿,其中,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相互连通,表冷器60设置在除湿单元10的除湿空气的出口处。在具体的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10包括第一喷淋管路11,通过第一喷淋管路11实现了低温的除湿溶液在空气中喷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完成了对空气的除湿且降低了除湿溶液的浓度,再生单元20包括第二喷淋管路21,通过第二喷淋管路21实现了高温的再生溶液在空气中喷淋,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再生溶液浓度变高,通过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相互连通可以保证在除湿过程中,除湿单元10内的除湿溶液和再生单元20内的再生溶液进行交换,从而维持两侧溶液浓度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除湿单元10的除湿空气的出口处设置有表冷器60,其中,表冷器60的进口与冷凝器40的冷媒出口连通,表冷器60的出口与蒸发器50的冷媒进口连通,通过流经表冷器60的送风实现了对表冷器60内的冷媒进行过冷,同时送风被表冷器60加热,进而使得送风的相对湿度降低,满足了室内送风的需求,从而可以适当降低除湿单元10的除湿溶液浓度,降低了再生单元20的再生溶液的浓度,以此降低再生温度,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下降,热泵的功耗降低,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溶液除湿机组内除湿溶液浓度过高而产生的热泵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机组,通过对出风再热,降低了出风的相对湿度,与没有出风再热相比,在同样的送风相对湿度下,没有再热的系统溶液浓度更高,会导致再生温度高,热泵系统冷凝温度偏高,功耗偏大,且在恶劣工况下容易造成排气温度过高,高压保护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溶液浓度,提高了送风温度,降低了送风相对湿度,减小了热泵系统功耗,节能的同时提高了可靠性。而且这种利用储液罐出口冷媒再热的方式,不会损失冷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溶液除湿机组,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湿单元(10)和再生单元(20),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换热管路(30),所述除湿单元(10)包括第一喷淋管路(11),所述再生单元(20)包括第二喷淋管路(21),所述换热管路(30)通过蒸发器(50)与所述第一喷淋管路(11)换热,所述换热管路(30)通过冷凝器(40)与所述第二喷淋管路(21)换热,其特征在于,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
表冷器(60),所述表冷器(60)设置在所述除湿单元(10)的出气侧,所述表冷器(60)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40)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表冷器(6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50)的冷媒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0)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喷淋管路(21)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管路(3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0)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一喷淋管路(11)连通;所述第四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管路(3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
储液罐(70),所述储液罐(70)设置于所述表冷器(60)与所述冷凝器(40)之间,所述冷凝器(40)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储液罐(70)的进口连通,所述表冷器(60)的进口与所述储液罐(70)的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0)与所述储液罐(7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80),所述第一单向阀(80)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40)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80)的出口与所述储液罐(70)的进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
压缩机(90),所述压缩机(90)设置在所述换热管路(30)上,所述压缩机(90)的进口与所述蒸发器(50)的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90)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40)的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100)和四通阀(110),所述气液分离器(100)和所述四通阀(110)均设置在所述换热管路(30)上,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90)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50)的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所述四通阀(110)的第一阀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90)的出口通过所述四通阀(110)的第二阀道与所述冷凝器(4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
干燥过滤器(120)和膨胀阀(130),所述干燥过滤器(120)和所述膨胀阀(130)均设置在表冷器(60)与所述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干燥过滤器(120)的进口与所述表冷器(60)的出口连通,所述干燥过滤器(120)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130)的进口连通,所述膨胀阀(13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50)的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130)与所述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0),所述第二单向阀(140)的进口与所述膨胀阀(13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14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5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50),所述第三单向阀(150)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单向阀(140)与所述蒸发器(50)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单向阀(15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80)的出口连接,所述储液罐(70)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80)和所述第三单向阀(150)之间的管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四单向阀(160),所述第四单向阀(160)的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向阀(80)与所述冷凝器(40)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四单向阀(160)的进口连接在所述膨胀阀(130)与所述第二单向阀(140)之间的管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还包括第一循环管路(200)、第二循环管路(210)和级间流换热器(170),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0)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10)均与所述级间流换热器(170)连接以通过所述级间流换热器(170)换热;其中,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0)的一端与所述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0)的另一端与所述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10)的一端与所述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10)的另一端与所述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10)上设置有再生泵(180),所述再生泵(180)的进口与所述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所述再生泵(180)的出口与所述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0)上设置有除湿泵(190),所述除湿泵(190)的进口与所述除湿单元(10)的储液箱连通,所述除湿泵(190)的出口与所述再生单元(20)的储液箱连通。
14.一种空调器,包括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组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组。
CN201720336075.6U 2017-03-31 2017-03-31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6695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6075.6U CN206695277U (zh) 2017-03-31 2017-03-31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6075.6U CN206695277U (zh) 2017-03-31 2017-03-31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95277U true CN206695277U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41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6075.6U Active CN206695277U (zh) 2017-03-31 2017-03-31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952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3327A (zh) * 2017-03-31 2017-06-09 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3327A (zh) * 2017-03-31 2017-06-09 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5973B (zh) 一种转轮能量回收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
CN101975421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膜式液体除湿与蓄能装置
CN203980517U (zh) 一种直膨式多功能空调一体机
CN106091187A (zh) 一种除湿溶液冷凝热再生的低温热源吸收式耦合空调装置及调控方法
CN105841257A (zh) 一种压缩式制冷与溶液再生除湿耦合的空调系统
CN106440433A (zh) 具有多制冷剂回路的高效空调机组
CN106813327A (zh)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4676782B (zh) 一种多级叉流的溶液调湿空气处理装置
CN110486860A (zh) 一种预冷装置除湿机
CN107525166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预冷式内冷型的溶液除湿空调机组
CN109990398A (zh) 节能型锂电池生产环境处理系统
CN108195007A (zh) 温湿度控制和热量利用的空调系统
CN107246681A (zh) 一种外接冷源的小型户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110375397A (zh) 热泵溶液与转轮复合式深度除湿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677010A (zh) 一种无露点控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345584A (zh) 一种喷射节流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100419340C (zh) 排风潜能回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CN106766355B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6609081U (zh) 一种医用热泵式综合处理新风机组
CN206695277U (zh)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813325A (zh) 溶液除湿机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798624A (zh) 间接蒸发内冷型热泵式溶液新风除湿装置
CN206739442U (zh) 一种冷凝水预冷和冷凝热回收的空调器
CN108518769A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处理机组
CN205593083U (zh) 一种适用湿热地区的多级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