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6163U -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6163U
CN206686163U CN201720357469.XU CN201720357469U CN206686163U CN 206686163 U CN206686163 U CN 206686163U CN 201720357469 U CN201720357469 U CN 201720357469U CN 206686163 U CN206686163 U CN 206686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electric capacity
chip
connector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74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景仲
徐建高
丁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to CN2017203574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6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6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61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是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包括温湿度采集终端、传感器采集模块、ZigBee中继节点、PC端或安卓智能手机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由CC2530处理模块、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依电路方式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ZigBee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经由ZigBee中继节点即协调器将命令发送到终端节点,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命令发送,进而实现实时远程、大范围的数据监测。

Description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监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功能不断增多,所需监测环境的传感器也越来越多。目前应用在楼宇内部的监测系统大多使用有线数据传输,这种使用有线传感器网络组成的监测系统虽然可以保证传输速率,但是布线量大,安装和维护费用高,可靠性差,不易扩展,并且在一些建筑物中的某些地方无法布线,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利用ZigBee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经由ZigBee中继节点即协调器将命令发送到终端节点,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命令发送,进而实现实时远程、大范围的数据监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监测系统是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包括温湿度采集终端、传感器采集模块、ZigBee中继节点、PC端或安卓智能手机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由CC2530处理模块、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依电路方式连接构成。
其中,CC2530 处理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15,第七电容C16,第八电容C17,第九电容C18,第十电容C19,第十一电容C20,第十二电容C21,第十三电容C2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晶振X3,第二晶振X4,第一芯片U1CC2530,第一电感L11,第一连接器CN1,第二连接器CN2,第三连接器J1;第一芯片U1 的10、39、21、24、27、28、29、31 号引脚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接第一电感L11 的一端,第一芯片U1的10、39、21、24、31 号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容C1、第十电容C19、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 和第八电容C17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27、28、29 同时通过第六电容C15、第七电容C16 并联接地,第一电感L11 的一端通过第十三电容C22 接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器CN2 的7、9 号引脚,第一芯片U1 的1号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32、33 号引脚分别接第二晶振X4两端,同时第一芯片U1 的32、33 号引脚又分别通过第十一电容C20、第十二电容C21接地,第一芯片U1 的22、23 号引脚分别接第一晶振X3,同时第一芯片U1 的22、23 号引脚又分别通过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40 号引脚通过第九电容C18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30 号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 接地;AVDD5/AVDD_SOC,AVDD1_DREG 接电压源DVDD,分别接滤波电容C2和C19;DVDD 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为IO 口提供2.0-3.6V 的电源,须旁接一个滤波电容C22;AVDD1_DREG 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向电压调节器核心提供2.0-3.6V 的电压,须旁接一个滤波电容C19;DCOUPL提供1.8V 去耦电压,此电压不为外电路所使用,须旁接一个去耦电容C18;X3 为外接32MHz的专用于2.4GHz 射频电路的晶振,其旁路电容C3、C4 为22PF ,用来为32M 晶振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电流;CC2530 处理模块还包括: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第十六电容C10,第十七电容C11,第十八电容C12,第十九电容C13,第二十电容C14,第一天线E1,第二电感L8,第三电感L9,第四电感L10;
第一芯片U1 的25、26 号引脚分别接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 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在第二电感L8 的两端,第十四电容C6 的另一端接第十六电容C10 的一端,同时通过第三电感L9 接地,第十六电容C10 的另一端接第四电感L10 和第十九电容C13 的一端,同时通过第十八电容C12 接地,第十九电容C13 的另一端接天线E1,同时通过第二十电容C14接地,第四电感L10 的另一端接第十五电容C7 的另一端,同时通过第十七电容C11 接地;
第一连接器CN1 的1、19 号引脚接地,第一连接器CN1 的2、8 号引脚悬空,第一连接器CN1 的3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8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7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的9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6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1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9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3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9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3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2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4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7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6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1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的10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2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4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4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6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6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8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8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20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的37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 的7、9 号引脚接第一电感L11 的另一端向第一芯片U1 提供电源,第二连接器CN2的10,8号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1 的2、3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4、6号引脚并联后接第一芯片U1 的4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 的1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的20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8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9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6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8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4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其余引脚悬空;第三连接器J1 的2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4 号引脚,第三连接器J1 的1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5 号引脚。
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芯片U6TPS50211 ,第二芯片U8SE1117-3.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7,第六电容C8,第七电容C9,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P1,第二接口P2,第三接口P3,第四接口P5,第五接口P7,第六接口P21,第七接口P22,第一开关P4,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一芯片U6的1号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开关P4的6号引脚相连,同时1号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同时分别与第一芯片U6的7号引脚、第三电阻R3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6的9号引脚相连,同时与SNIFF_SFO/SNOOZE相连,第一芯片U6的2号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6的3、4号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1相连,第一芯片U6的5号引脚接第四连接器P5的1号引脚,同时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芯片U6的10号引脚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5接地,第一芯片U6的6、8号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2相连;第二芯片U8的1号引脚接地,第二芯片U8的2、4号引脚通过第六电容C8、第七电容C9并联后接地,同时第二芯片U8的2、4号引脚接第四连接器P5的3号引脚,第二芯片U8的3号引脚与第一开关P4的2号引脚相连,同时接+5V,+5V通过第五电容C7接地;第一开关P4的1号引脚接第五连接器P7的1号引脚,第五连接器P7的2、3号引脚接地,第一开关P4的3、4号引脚悬空,第一开关P4的5号引脚连接第六连接器P21的1号引脚,第六连接器P21的2号引脚连接第七连接器P22的1号引脚, 第七连接器P22的2号引脚接地;第四连接器P5的2号引脚分别与第一连接器P1、第二连接器P2、第三连接器P3的1号引脚相连,第一连接器P1、第二连接器P2、第三连接器P3的2号引脚分别与VCC_RF、VCC_IO、+3.3V_DISPLAY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ZigBee优良的无线传输及组建网络特性,将无线传感网络配合PC平台与安卓智能手机,突破ZigBee传输距离的限制;2、由于ZigBee自组网的特性,节点总是能够寻找并加入最近的传感网络,因此终端节点可以突破原有有线数据传输位置的限制,任意摆放至需要的地方;3、路由设备以及ZigBee的RF传输质量保证了即使在封闭的楼宇内,仍可以使用路由将终端节点延伸到任意位置;4、通过PC平台或安卓智能手机实时对数据进行判断及处理,实现了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5、本监测系统为楼宇内的监测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由ZigBee组成无线传感网络,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命令发送,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经由ZigBee中继节点即协调器将命令发送到终端节点,进而实现远程控制,更大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6、芯片CC2530 的接收器是基于低、中频结构之上的,从天线接收的RF 信号经低噪声放大并经下变频变为2MHz 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滤波、放大,在通过A/D 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自动增益控制,信道过滤,解调在数字域完成以获得高精确度及空间利用率,集成的模拟通道滤波器使工作在2.4GHz 波段的不同系统良好的共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框图。
图2为CC2530射频发送模块电路图。
图3为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4为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原理框图。
图5为温湿度传感器接口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该监测系统是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包括温湿度采集终端、传感器采集模块、ZigBee中继节点、PC端或安卓智能手机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由CC2530处理模块、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依电路方式连接构成。
如图2所示,CC2530 处理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15,第七电容C16,第八电容C17,第九电容C18,第十电容C19,第十一电容C20,第十二电容C21,第十三电容C2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晶振X3,第二晶振X4,第一芯片U1CC2530,第一电感L11,第一连接器CN1,第二连接器CN2,第三连接器J1;第一芯片U1 的10、39、21、24、27、28、29、31 号引脚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接第一电感L11的一端,第一芯片U1的10、39、21、24、31 号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容C1、第十电容C19、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 和第八电容C17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27、28、29 同时通过第六电容C15、第七电容C16 并联接地,第一电感L11 的一端通过第十三电容C22 接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器CN2 的7、9 号引脚,第一芯片U1 的1号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32、33号引脚分别接第二晶振X4两端,同时第一芯片U1 的32、33 号引脚又分别通过第十一电容C20、第十二电容C21接地,第一芯片U1 的22、23 号引脚分别接第一晶振X3,同时第一芯片U1 的22、23 号引脚又分别通过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40 号引脚通过第九电容C18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30 号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 接地;AVDD5/AVDD_SOC,AVDD1_DREG 接电压源DVDD,分别接滤波电容C2和C19;DVDD 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为IO 口提供2.0-3.6V 的电源,须旁接一个滤波电容C22;AVDD1_DREG 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向电压调节器核心提供2.0-3.6V 的电压,须旁接一个滤波电容C19;DCOUPL提供1.8V 去耦电压,此电压不为外电路所使用,须旁接一个去耦电容C18;X3 为外接32MHz的专用于2.4GHz 射频电路的晶振,其旁路电容C3、C4 为22PF ,用来为32M 晶振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电流;CC2530 处理模块还包括: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第十六电容C10,第十七电容C11,第十八电容C12,第十九电容C13,第二十电容C14,第一天线E1,第二电感L8,第三电感L9,第四电感L10;
第一芯片U1 的25、26 号引脚分别接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 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在第二电感L8 的两端,第十四电容C6 的另一端接第十六电容C10 的一端,同时通过第三电感L9 接地,第十六电容C10 的另一端接第四电感L10 和第十九电容C13 的一端,同时通过第十八电容C12 接地,第十九电容C13 的另一端接天线E1,同时通过第二十电容C14接地,第四电感L10 的另一端接第十五电容C7 的另一端,同时通过第十七电容C11 接地;
第一连接器CN1 的1、19 号引脚接地,第一连接器CN1 的2、8 号引脚悬空,第一连接器CN1 的3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8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7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的9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6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1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9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3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9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3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2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4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7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6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1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的10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2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4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4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6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6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8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8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20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的37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 的7、9 号引脚接第一电感L11 的另一端向第一芯片U1 提供电源,第二连接器CN2的10,8号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1 的2、3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4、6号引脚并联后接第一芯片U1 的4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 的1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的20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8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9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6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8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4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其余引脚悬空;第三连接器J1 的2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4 号引脚,第三连接器J1 的1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5 号引脚。
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芯片U6TPS50211 ,第二芯片U8SE1117-3.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7,第六电容C8,第七电容C9,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P1,第二接口P2,第三接口P3,第四接口P5,第五接口P7,第六接口P21,第七接口P22,第一开关P4,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一芯片U6的1号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开关P4的6号引脚相连,同时1号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同时分别与第一芯片U6的7号引脚、第三电阻R3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6的9号引脚相连,同时与SNIFF_SFO/SNOOZE相连,第一芯片U6的2号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6的3、4号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1相连,第一芯片U6的5号引脚接第四连接器P5的1号引脚,同时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芯片U6的10号引脚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5接地,第一芯片U6的6、8号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2相连;第二芯片U8的1号引脚接地,第二芯片U8的2、4号引脚通过第六电容C8、第七电容C9并联后接地,同时第二芯片U8的2、4号引脚接第四连接器P5的3号引脚,第二芯片U8的3号引脚与第一开关P4的2号引脚相连,同时接+5V,+5V通过第五电容C7接地;第一开关P4的1号引脚接第五连接器P7的1号引脚,第五连接器P7的2、3号引脚接地,第一开关P4的3、4号引脚悬空,第一开关P4的5号引脚连接第六连接器P21的1号引脚,第六连接器P21的2号引脚连接第七连接器P22的1号引脚, 第七连接器P22的2号引脚接地;第四连接器P5的2号引脚分别与第一连接器P1、第二连接器P2、第三连接器P3的1号引脚相连,第一连接器P1、第二连接器P2、第三连接器P3的2号引脚分别与VCC_RF、VCC_IO、+3.3V_DISPLAY相连。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由ZigBee组建的无线传感网络布置到楼宇内,由温湿度采集终端采集房间内环境参数,通过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往ZigBee中继节点,ZigBee中继节点通过USB/RS232与PC端相连,在PC平台将收集到的环境参数以及环境参数所来源的传感器节点显示出来,供工作人员分析处理,或选择通过蓝牙将数据以短信形式传送到安卓智能手机,并利用手机端对数据进行判断及处理。
如图3所示,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电源输入端DVDD 输入3.3V 电压,经稳压滤波后给芯片CC2530供电;晶振X3、X4 分别为芯片CC2530提供32MHz 工作时钟和34.768kHz 的休眠时钟,CC2530的输入输出端口是独立的,它们分别是两个普通的PIN 脚:RF_P 和RF_N,RF_P 和RF_N 分别为正RF 负RF 信号输入接口;CC2530 不需要外部传送、接收开关,其开关已集成在芯片内部;在发射模式下,数据通过外围接口模块输入,位映射和调制是根据IEEE 802.15.4 的规范来完成的,调制和扩频通过数字方式完成,被调制的基带信号经过D/A 转换器再由单边带调制器进行低通滤波和直接上变频变为射频信号,经由天线E1 发送;接收模式下,信号由天线E1 接收经过滤波稳压后输入给射频芯片,通过外围引脚与主板或电源基板通信。
如图4所示,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使用了内嵌8051CPU内核的CC2530芯片,温湿度采集终端及中继节点都应用了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采集终端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模拟量或数字量通过通用I/O传递给CC2530,再由CC2530直接或进行A/D转换后通过收发天线发送出去;对于中继节点,其接收到数据后将通过RS232/USB与PC通信,RS232转蓝牙与Android手机通信。
如图5所示,温湿度采集终端通过数据信号线DATA传输数据,DATA 在SCK 时钟下降沿之后改变状态,并仅在SCK 时钟上升沿有效;数据传输期间,在SCK时钟高电平时,DATA必须保持稳定;为避免信号冲突,由CC2530内部8051 CPU将信号DATA 拉到低电平;需要一个外部的上拉电阻(例如:10kΩ)将信号提拉至高电平;在控制方面,CC2530通过向SHT10发送不同命令分别获取温度与湿度的数据,SHT10还具有CRC-8校验功能,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Claims (3)

1.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是:该监测系统是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包括温湿度采集终端、传感器采集模块、ZigBee中继节点、PC端或安卓智能手机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由CC2530处理模块、CC2530/ZigBee无线通信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依电路方式连接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CC2530 处理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15,第七电容C16,第八电容C17,第九电容C18,第十电容C19,第十一电容C20,第十二电容C21,第十三电容C2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晶振X3,第二晶振X4,第一芯片U1CC2530,第一电感L11,第一连接器CN1,第二连接器CN2,第三连接器J1;第一芯片U1 的10、39、21、24、27、28、29、31 号引脚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接第一电感L11 的一端,第一芯片U1的10、39、21、24、31 号引脚分别通过第一电容C1、第十电容C19、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和第八电容C17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27、28、29 同时通过第六电容C15、第七电容C16 并联接地,第一电感L11 的一端通过第十三电容C22 接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器CN2 的7、9 号引脚,第一芯片U1 的1号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32、33 号引脚分别接第二晶振X4两端,同时第一芯片U1 的32、33 号引脚又分别通过第十一电容C20、第十二电容C21接地,第一芯片U1 的22、23 号引脚分别接第一晶振X3,同时第一芯片U1 的22、23 号引脚又分别通过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40 号引脚通过第九电容C18 接地,第一芯片U1 的30 号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 接地;AVDD5/AVDD_SOC,AVDD1_DREG 接电压源DVDD,分别接滤波电容C2和C19;DVDD 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为IO 口提供2.0-3.6V 的电源,须旁接一个滤波电容C22;AVDD1_DREG 为数字电源输入引脚,向电压调节器核心提供2.0-3.6V 的电压,须旁接一个滤波电容C19;DCOUPL提供1.8V 去耦电压,此电压不为外电路所使用,须旁接一个去耦电容C18;X3 为外接32MHz的专用于2.4GHz 射频电路的晶振,其旁路电容C3、C4 为22PF ,用来为32M 晶振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电流;CC2530 处理模块还包括: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第十六电容C10,第十七电容C11,第十八电容C12,第十九电容C13,第二十电容C14,第一天线E1,第二电感L8,第三电感L9,第四电感L10;第一芯片U1 的25、26 号引脚分别接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 的一端,第十四电容C6、第十五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在第二电感L8 的两端,第十四电容C6 的另一端接第十六电容C10 的一端,同时通过第三电感L9 接地,第十六电容C10 的另一端接第四电感L10 和第十九电容C13 的一端,同时通过第十八电容C12 接地,第十九电容C13 的另一端接天线E1,同时通过第二十电容C14接地,第四电感L10 的另一端接第十五电容C7 的另一端,同时通过第十七电容C11 接地;第一连接器CN1 的1、19 号引脚接地,第一连接器CN1 的2、8 号引脚悬空,第一连接器CN1 的3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8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7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9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6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1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9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3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9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的1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3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2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4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7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6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1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的10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2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4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4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6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6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5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18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8 号引脚,第一连接器CN1 的20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7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 的7、9 号引脚接第一电感L11 的另一端向第一芯片U1 提供电源,第二连接器CN2的10,8号引脚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1 的2、3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4、6号引脚并联后接第一芯片U1 的4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 的15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20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7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8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9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36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18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的14 号引脚,第二连接器CN2的其余引脚悬空;第三连接器J1 的2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的14 号引脚,第三连接器J1 的1 号引脚接第一芯片U1 的15 号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芯片U6TPS50211 ,第二芯片U8SE1117-3.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7,第六电容C8,第七电容C9,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P1,第二接口P2,第三接口P3,第四接口P5,第五接口P7,第六接口P21,第七接口P22,第一开关P4,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一芯片U6的1号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开关P4的6号引脚相连,同时1号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同时分别与第一芯片U6的7号引脚、第三电阻R3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芯片U6的9号引脚相连,同时与SNIFF_SFO/SNOOZE相连,第一芯片U6的2号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6的3、4号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1相连,第一芯片U6的5号引脚接第四连接器P5的1号引脚,同时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芯片U6的10号引脚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5接地,第一芯片U6的6、8号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2相连;第二芯片U8的1号引脚接地,第二芯片U8的2、4号引脚通过第六电容C8、第七电容C9并联后接地,同时第二芯片U8的2、4号引脚接第四连接器P5的3号引脚,第二芯片U8的3号引脚与第一开关P4的2号引脚相连,同时接+5V,+5V通过第五电容C7接地;第一开关P4的1号引脚接第五连接器P7的1号引脚,第五连接器P7的2、3号引脚接地,第一开关P4的3、4号引脚悬空,第一开关P4的5号引脚连接第六连接器P21的1号引脚,第六连接器P21的2号引脚连接第七连接器P22的1号引脚, 第七连接器P22的2号引脚接地;第四连接器P5的2号引脚分别与第一连接器P1、第二连接器P2、第三连接器P3的1号引脚相连,第一连接器P1、第二连接器P2、第三连接器P3的2号引脚分别与VCC_RF、VCC_IO、+3.3V_DISPLAY相连。
CN201720357469.XU 2017-04-07 2017-04-07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86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7469.XU CN206686163U (zh) 2017-04-07 2017-04-07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7469.XU CN206686163U (zh) 2017-04-07 2017-04-07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6163U true CN206686163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746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86163U (zh) 2017-04-07 2017-04-07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61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2132A (zh) * 2022-07-19 2022-11-29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环境能量供能的硬件安全型Zigbee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2132A (zh) * 2022-07-19 2022-11-29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环境能量供能的硬件安全型Zigbee终端
CN115412132B (zh) * 2022-07-19 2023-08-18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环境能量供能的硬件安全型Zigbee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9297B (zh) 基于多媒体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类型家居控制方法
CN202838664U (zh) 一种基于stm32的多信号多通信协议数据采集设备
CN101275957A (zh) 无线温湿度智能传感器
CN206975817U (zh)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无线数据采集节点
CN202917747U (zh) 一种远程遥控多路可编程定时开关插座
CN206686163U (zh) 基于ZigBee的多终端无线监测系统
CN107329435A (zh) 一种多信号智能采集终端
CN102420871A (zh) 一种网络数据采集器
CN202696907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低功耗绿地墒情监测网络网关
CN202677114U (zh) 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工业控制主板
CN204831576U (zh) 一种基于nrf905的低功耗多点无线温度采集系统
CN206741692U (zh) 电能表的电能数据提取装置
CN202816136U (zh) 一种能源信息采集装置
CN206411479U (zh) 一种集控制功能与i/o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控制器
CN205049919U (zh) 一种遥测终端控制系统
CN202693677U (zh) 一种三相电子式电能表
CN201867639U (zh) 用于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的无线数据采集器
CN202889404U (zh) 一种智能数据采集系统
CN206194111U (zh) 基于stm32的植物生长因子无线远程监测系统
CN202127395U (zh) 基于cc2530的无线射频模块
CN203910010U (zh) 智能小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CN106535361A (zh) 一种应用于远程监控系统的双无线通讯装置
CN202145647U (zh) 规约转换器
CN206585584U (zh)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
CN209181806U (zh) 一种环境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