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3277U -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3277U
CN206683277U CN201720409552.7U CN201720409552U CN206683277U CN 206683277 U CN206683277 U CN 206683277U CN 201720409552 U CN201720409552 U CN 201720409552U CN 206683277 U CN206683277 U CN 206683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ow temperature
heat
regulating valve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95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积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95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3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3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3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内循环水泵和至少两组串联的热泵机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低温热废水端、排水端、冷水端和热水端,所述低温热废水端与所述排水端连通,所述冷水端与所述热水端连通;每组所述热泵机组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级的所述冷凝器连接低温入水端,最后一级的所述冷凝器连接高温出水端;所述内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热水端,另一端连接最后一级的所述蒸发器,第一级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水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回收利用了低温热废水的热量,减少了热源的浪费,避免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同时,减少了热泵机组单位制热量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供暖、供热水、工业应用等方面均达到一定规模,但我国地热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不高,使用技术也不完善;如在采暖领域,采暖后的地下水尾水温度仍较高,尚未充分利用就被大量排放。
目前我国还有一些工厂将低温热废水(有的废水温度高达45℃以上)直接排放,既浪费了热源,又对环境造成热污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回收利用低温热废水热量的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收利用低温热废水热量的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内循环水泵和至少两组串联的热泵机组;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低温热废水端、排水端、冷水端和热水端,所述低温热废水端与所述排水端连通,所述冷水端与所述热水端连通;
每组所述热泵机组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级的所述冷凝器连接低温入水端,最后一级的所述冷凝器连接高温出水端;
所述内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热水端,另一端连接最后一级的所述蒸发器,第一级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水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出水端通过供热泵与用户端连接,所述用户端与回水端连接,所述回水端与所述低温入水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还包括蓄热水罐,所述蓄热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高温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连接,所述低温入水端通过蓄热水泵与所述下布水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出水端通过供热泵与用户端连接,所述低温入水端与回水端连接;
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用户端连通,所述下布水器与所述回水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第五调节阀、第六调节阀和第七调节阀;
所述低温入水端与所述回水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
所述高温出水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
所述低温入水端与所述下布水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五调节阀和第六调节阀,所述蓄热水泵与所述第六调节阀串联后与所述第二调节阀并联;
所述高温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七调节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回收利用了低温热废水的热量,降低了废水的排放温度,利用热泵机组生产出适合用户使用的高温水,减少了热源的浪费,避免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同时,由于热泵机组有至少两级,减少了各级热泵机组的冷凝温度与提高了各级热泵机组的蒸发温度,从而减少了热泵机组单位制热量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单独供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单独蓄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热泵机组供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蓄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放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与热泵机组联合供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放热与热泵机组蓄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热交换器 2-内循环水泵 3-热泵机组
4-低温入水端 5-高温出水端 6-供热泵
7-用户端 8-回水端 9-蓄热水罐
10-蓄热水泵 11-低温热废水端 12-排水端
13-冷水端 14-热水端 31-蒸发器
32-冷凝器 91-上布水器 92-下布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单独供热)的结构示意图。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包括热交换器1、内循环水泵2和四组串联的热泵机组3;
热交换器1包括低温热废水端11、排水端12、冷水端13和热水端14,低温热废水端11与排水端12连通,冷水端13与热水端14连通;
每组热泵机组3均包括蒸发器31和冷凝器32,第一级的冷凝器32连接低温入水端4,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连接高温出水端5;
内循环水泵2的一端连接热水端14,另一端连接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第一级的蒸发器31与冷水端13连接。
其中,低温热废水从低温热废水端11流入热交换器1,将热量交换给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热水从热水端14流出,低温热废水变为冷废水从排水端12流出。通常,低温热废水的温度大约为51℃,冷废水的温度大约为18℃。
热水在内循环水泵2的作用下,泵入第四级的蒸发器31中,热水加热蒸发器内的工质,用于提高制冷工质的蒸发压力,并将热量转移到第四级的冷凝器32处,第四级的冷凝器32从高温出水端5流出高温水,供外部连接的其他设备使用。热水经过第四级蒸发器31后,温度降低形成降温热水,降温热水再流入串联的第三级的蒸发器31中,第三级的蒸发器31再次将热量转移给第三级的冷凝器32。以此类推,第一级的蒸发器31将热量转移给第一级的冷凝器32后,流出冷水,冷水再次流入到热交换器1的冷水端13,在热交换器1中再次进行热交换,得到热水从热水端14流出。
同时,第一级的冷凝器32中通过低温入水端4流入低温水,低温入水段4与外部的供水设备连接,第一级的冷凝器32将低温水加热,得到升温低温水,升温低温水再流入串联的第二级冷凝器32中,以此类推,最终逐级加热的低温水变为高温水从第四级的冷凝器32中流入高温出水端5,供外部连接的其他设备使用。
实施例一中,热泵机组有四级,相互之间串联。每一级的蒸发器31将热量转移给同级的冷凝器32,因此蒸发器流出的水温从上往下(即从第四级到第一级)温度逐渐降低,冷凝器流出的水温从下往上(即从第一级到第四级)逐渐增加。
由于热泵机组的耗电量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冷凝器出水温度的提高以及蒸发器出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即温差变化越大,耗电量越大;温差变化越小,耗电量越小。
因此,热泵机组的串联级数是根据热水与高温水的温差大小来决定的,即温差越大,采用的热泵机组串联的级数越多;温差越小,采用的热泵机组串联的级数越少。有利于减少热泵机组单位制热量的耗电量通常。
其中,热水的温度为45℃左右,冷水的温度为15℃左右,低温水的温度为50℃左右,高温水的温度为75℃左右。
实施例一中,高温出水端5通过供热泵6与用户端7连接,用户端7与回水端8连接,回水端8与低温入水端4连接。
高温水从高温出水端5流出后,供给用户端7,供用户采暖使用,用户使用后,高温水的温度降低变为低温水流入到回水端8,低温水再流入到低温入水端4,再次循环加热。
其中,用户端7包括分水缸和多个供热二次水泵,将高温水泵入多个用户端7。回水端8包括集水缸,用于收集多个用户端7的回水。
通过实施实施例一,一方面由于采用了热泵机组,以少量的补偿功,将低位能源提升为高位能源进行利用。实现降低低温热废水的排水温度,减少低温热废水对环境的热污染,并将低温热废水的热量高效利用。具体为,将低温热废水的热量提升到用户需要的温度,供用户端供暖使用。
另一方面,减少运行能耗。由于采用多级热泵机组串联,减少各级热泵机组的冷凝温度与提高各级热泵机组的蒸发温度,减少热泵机组单位制热量的耗电量。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单独蓄热)的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没有用户端7和回水端8,而是包括蓄热水罐9,蓄热水罐9包括上布水器91和下布水器92,高温出水端5与上布水器91连接,低温入水端4通过蓄热水泵10与下布水器92连接。
蓄热水罐9能起到蓄热和供热的作用。高温出水端5的高温水流入到上布水器91中,为蓄热水罐9蓄热;同时,蓄热水罐9中原本的低温水从下布水器92中流出进入到低温入水端4,用于循环加热。
由于蓄热水罐9的自身特性,较高温度的水位于上层,较低温度的水位于下层。因此,蓄热时,高温水流入上布水器91,低温水流出下布水器92。
通过实施实施例二,能够实现降低低温热废水的排水温度,减少低温热废水对环境的热污染,并将低温热废水的热量高效利用。具体为,将高温水用于蓄热水罐的蓄热。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实施例三的高温出水端5既与用户端7连接,也与蓄热水罐9的上布水器91连接;低温入水端4既与回水端8连接,也与蓄热水罐9的下布水器92连接。
具体为,高温出水端5通过供热泵6与用户端7连接,低温入水端4与回水端8连接;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还包括蓄热水罐9,蓄热水罐9包括上布水器91和下布水器92,高温出水端5与上布水器91连接,低温入水端4通过蓄热水泵10与下布水器92连接;
上布水器91与用户端7连通,下布水器92与回水端8连通。
进一步地,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调节阀DV-1、第二调节阀DV-2、第三调节阀DV-3、第四调节阀DV-4、第五调节阀DV-5、第六调节阀DV-6和第七调节阀DV-7;
低温入水端4与回水端8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DV-1和第二调节阀DV-2;
高温出水端5与用户端7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阀DV-3和第四调节阀DV-4;
低温入水端4与下布水器92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DV-2、第五调节阀DV-5和第六调节阀DV-6,蓄热水泵10与第六调节阀DV-6串联后与第二调节阀DV-2并联;
高温出水端5与上布水器91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阀DV-3和第七调节阀DV-7。
具体为,从低温入水端4引出的管路,首先蓄热水泵10与第六调节阀DV-6串联后与第二调节阀DV-2并联;然后,分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设置有第一调节阀DV-1连接回水端8,另一条设置有第五调节阀DV-5接入下布水器92;
从高温出水端5引出的管路中设置有第三调节阀,然后分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设置有第四调节阀DV-4与供热泵6和用户端7连接,另一条设置有第七调节阀DV-7与上布水器91连接。
通过实施实施例三,能够利用调节第一调节阀到第七调节阀,实现对热泵机组供热、蓄热水罐蓄热、蓄热水罐放热、蓄热水罐与热泵机组联合供热、蓄热水罐放热与热泵机组蓄热的五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实现热泵机组用电的移峰填谷。
五种工作模式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热泵机组供热模式:
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热泵机组供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实心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首先,将第一调节阀DV-1、第二调节阀DV-2、第三调节阀DV-3和第四调节阀DV-4开启,其他的调节阀关闭。其中,蓄热水罐9和蓄热水泵10不工作,其他设备均工作。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将低温热废水从低温热废水端11流入热交换器1,低温热废水经过热交换后变为冷废水从排水端12流出;
具体为,低温热废水约为51℃,冷废水约为18℃。
步骤S402:热水端14流出的热水通过内循环水泵2泵入到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中;
其中,低温热废水将热量经过热交换器1后,转移给了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变为热水,热水的温度为46℃。
最后一级蒸发器31为第四级蒸发器,即进入第四级蒸发器的热水的温度为46℃。
步骤S403:热水加热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后变为降温热水,并将热量转移到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中;
步骤S404:降温热水加热下一级的蒸发器31,直到变为冷水从第一级的蒸发器31流出后,冷水流入冷水端13;
其中,热水从第四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38℃,从第三级蒸发器流出后30℃,从第二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22℃,从第一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14℃,变为冷水。
步骤S405:低温水从低温水供水端4流入第一级的冷凝器32后,冷凝器32加热低温水变为升温低温水;
步骤S406:升温低温水流入上一级的冷凝器32再次被加热,直到变为高温水从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流出高温水出水端5;
其中,低温水的温度为50℃,低温水从第一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57℃,从第二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3℃,从第三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9℃,从第四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75℃,变为高温水。
步骤S407:高温水从高温水出水端5流入用户端7,为用户端7供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三调节阀DV-3、第四调节阀DV-4,通过供热泵6泵入用户端7。用户端7所需的温度通常为75℃。
步骤S408:用户端7利用高温水的热量后,高温水变为低温水,低温水流回到回水端9;
步骤S409:低温水从回水端8流入低温水供水端4。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一调节阀DV-1和第二调节阀DV-2回到低温水供水端4。低温水再次流入各级冷凝器32中,循环加热,再次用于供热。
热泵机组单独向用户端供热通常是在平段时,即低谷时段与用电高峰时段之间的过渡时段,比如:上午11:00到下午3:00。实际应用时,各城市对平段的规定时间有所不同。
在平段时,由于电价介于低谷时段与用电高峰时段之间,可以采用热泵机组直接向用户端供热的方式。
蓄热水罐蓄热模式:
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蓄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实心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首先,将第三调节阀DV-3、第五调节阀DV-5、第六调节阀DV-6和第七调节阀DV-7开启,其他的调节阀关闭。其中,供热泵6、用户端7和回水端8不工作,其他设备均工作。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将低温热废水从低温热废水端11流入热交换器1,低温热废水经过热交换后变为冷废水从排水端12流出;
具体为,低温热废水约为51℃,冷废水约为18℃。
步骤S502:热水端14流出的热水通过内循环水泵2泵入到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中;
其中,低温热废水将热量经过热交换器1后,转移给了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变为热水,热水的温度为46℃。
最后一级蒸发器31为第四级蒸发器,即进入第四级蒸发器的热水的温度为46℃。
步骤S503:热水加热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后变为降温热水,并将热量转移到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中;
步骤S504:降温热水加热下一级的蒸发器31,直到变为冷水从第一级的蒸发器31流出后,冷水流入冷水端13;
其中,热水从第四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38℃,从第三级蒸发器流出后30℃,从第二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22℃,从第一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14℃,变为冷水。
步骤S505:低温水从低温水供水端4流入第一级的冷凝器32后,冷凝器32加热低温水变为升温低温水;
步骤S506:升温低温水流入上一级的冷凝器32再次被加热,直到变为高温水从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流出高温水出水端5;
其中,低温水的温度为50℃,低温水从第一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57℃,从第二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3℃,从第三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9℃,从第四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75℃,变为高温水。
步骤S507:高温水从高温水出水端5流入上布水器91,为蓄热水罐8蓄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三调节阀DV-3和第七调节阀DV-7流入上布水器91中。
步骤S508:下布水器92中的低温水通过蓄热水泵10流入到低温水入水端4。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五调节阀DV-5和第六调节阀DV-6,通过蓄热水泵10流入到低温水入水端4,低温水再流入各级冷凝器32中,循环加热,再次用于蓄热。
蓄热水罐蓄热模式通常是在低谷时段时启动,比如:晚上11:00到次日上午7:00。低谷时段的电价最低,此时对蓄热水罐蓄热,将热量储存起来,耗费的电费最少。当用电高峰时段时,即电价最高时,将蓄热后的蓄热水罐放热,能够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量。
蓄热水罐放热模式:
参见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放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实心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首先,将第一调节阀DV-1、第四调节阀DV-4、第五调节阀DV-5和第七调节阀DV-7开启,其他的调节阀关闭。其中,只有蓄热水罐9、供热泵6、用户端7和回水端8工作,其他设备均不工作。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上布水器91中的高温水流入用户端7,为用户端7供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七调节阀DV-7和第四调节阀DV-4,通过供热泵6泵入用户端7。
步骤S602:用户端7利用高温水的热量后,高温水变为低温水,所述低温水流回到回水端8;
步骤S603:低温水从回水端8流入下布水器92。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一调节阀DV-1和第五调节阀DV-5流入下布水器92。高温水的温度为75℃,低温水为50℃。
蓄热水罐放热模式模式通常是在用电高峰时段时启动,比如:上午8:00-11:00,下午3:00-晚上8:00。用电高峰时段的电价最贵,此时利用蓄热水罐放热,能够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量。
蓄热水罐与热泵机组联合供热模式:
参见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与热泵机组联合供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实心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首先,关闭第二调节阀DV-2,其他的调节阀均开启。其中,全部的设备均工作。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将低温热废水从低温热废水端11流入热交换器1,低温热废水经过热交换后变为冷废水从排水端12流出;
具体为,低温热废水约为51℃,冷废水约为18℃。
步骤S702:热水端14流出的热水通过内循环水泵2泵入到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中;
其中,低温热废水将热量经过热交换器1后,转移给了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变为热水,热水的温度为46℃。
最后一级蒸发器31为第四级蒸发器,即进入第四级蒸发器的热水的温度为46℃。
步骤S703:热水加热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后变为降温热水,并将热量转移到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中;
步骤S704:降温热水加热下一级的蒸发器31,直到变为冷水从第一级的蒸发器31流出后,冷水流入冷水端13;
其中,热水从第四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38℃,从第三级蒸发器流出后30℃,从第二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22℃,从第一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14℃,变为冷水。
步骤S705:低温水从低温水供水端4流入第一级的冷凝器32后,冷凝器32加热低温水变为升温低温水;
步骤S706:升温低温水流入上一级的冷凝器32再次被加热,直到变为高温水从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流出高温水出水端5;
其中,低温水的温度为50℃,低温水从第一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57℃,从第二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3℃,从第三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9℃,从第四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75℃,变为高温水。
步骤S707:高温出水端5的高温水流入用户端7,为用户端7供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三调节阀DV-3和第四调节阀DV-4。
步骤S708:上布水器91中的高温水流入用户端7,也为用户端7供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七调节阀DV-7和第四调节阀DV-4。
步骤S709:用户端7利用高温水的热量后,高温水变为低温水,低温水流回到回水端8;
步骤S710:低温水从回水端8流入低温水供水端4;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一调节阀DV-1、第六调节阀DV-6和蓄热水泵10。
步骤S711:低温水从回水端8流入下布水器92。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一调节阀DV-1、第五调节阀DV-5。
蓄热水罐与热泵机组联合供热模式通常是在蓄热水罐的热量在用电高峰时段没有用完,平端时与热泵机组一起联合供热。
蓄热水罐放热与热泵机组蓄热模式:
参见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在蓄热水罐放热与热泵机组蓄热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实心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首先,关闭第二调节阀DV-2,其他的调节阀均开启。其中,全部的设备均工作。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将低温热废水从低温热废水端11流入热交换器1,低温热废水经过热交换后变为冷废水从排水端12流出;
具体为,低温热废水约为51℃,冷废水约为18℃。
步骤S802:热水端14流出的热水通过内循环水泵2泵入到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中;
其中,低温热废水将热量经过热交换器1后,转移给了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变为热水,热水的温度为46℃。
最后一级蒸发器31为第四级蒸发器,即进入第四级蒸发器的热水的温度为46℃。
步骤S803:热水加热最后一级的蒸发器31后变为降温热水,并将热量转移到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中;
步骤S804:降温热水加热下一级的蒸发器31,直到变为冷水从第一级的蒸发器31流出后,冷水流入冷水端13;
其中,热水从第四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38℃,从第三级蒸发器流出后30℃,从第二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22℃,从第一级蒸发器流出后降为14℃,变为冷水。
步骤S805:低温水从低温水供水端4流入第一级的冷凝器32后,冷凝器32加热低温水变为升温低温水;
步骤S806:升温低温水流入上一级的冷凝器32再次被加热,直到变为高温水从最后一级的冷凝器32流出高温水出水端5;
其中,低温水的温度为50℃,低温水从第一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57℃,从第二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3℃,从第三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69℃,从第四级冷凝器流出后升为75℃,变为高温水。
步骤S807:高温水从高温水出水端5流入上布水器91,为蓄热水罐9蓄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三调节阀DV-3和第七调节阀DV-7。
步骤S808:高温水从高温出水端5流入用户端7,为用户端7供热;
其中,高温水经过第三调节阀DV-3和第四调节阀DV-4。
步骤S809:用户端7利用高温水的热量后,高温水变为低温水,低温水流回到回水端8;
步骤S810:低温水从回水端8流入低温水供水端4;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一调节阀DV-1、第六调节阀DV-6和蓄热水泵10。
步骤S811:低温水从下布水器92流入低温水供水端4。
其中,低温水经过第一调节阀DV-5、第六调节阀DV-6和蓄热水泵10。
蓄热水罐放热与热泵机组蓄热模式通常是在热泵机组的制热量不够,同时蓄热水罐中的热量在用电高峰时已经用完,在平段时,需要一边向蓄热水罐蓄热,一边利用蓄热水罐对用户端供热。
通过实施实施例三,实现了热泵机组用电的移峰填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蓄热水罐将各时段没有用完的热量以及将低谷时段生产的热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内循环水泵和至少两组串联的热泵机组;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低温热废水端、排水端、冷水端和热水端,所述低温热废水端与所述排水端连通,所述冷水端与所述热水端连通;
每组所述热泵机组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级的所述冷凝器连接低温入水端,最后一级的所述冷凝器连接高温出水端;
所述内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热水端,另一端连接最后一级的所述蒸发器,第一级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出水端通过供热泵与用户端连接,所述用户端与回水端连接,所述回水端与所述低温入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还包括蓄热水罐,所述蓄热水罐包括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高温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连接,所述低温入水端通过蓄热水泵与所述下布水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出水端通过供热泵与用户端连接,所述低温入水端与回水端连接;
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用户端连通,所述下布水器与所述回水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第五调节阀、第六调节阀和第七调节阀;
所述低温入水端与所述回水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
所述高温出水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
所述低温入水端与所述下布水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五调节阀和第六调节阀,所述蓄热水泵与所述第六调节阀串联后与所述第二调节阀并联;
所述高温出水端与所述上布水器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阀和第七调节阀。
CN201720409552.7U 2017-04-18 2017-04-18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Active CN206683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9552.7U CN206683277U (zh) 2017-04-18 2017-04-18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9552.7U CN206683277U (zh) 2017-04-18 2017-04-18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3277U true CN206683277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403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9552.7U Active CN206683277U (zh) 2017-04-18 2017-04-18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32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5605A (zh) * 2017-04-18 2017-06-27 深圳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5605A (zh) * 2017-04-18 2017-06-27 深圳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7873U (zh) 基于相变储热的太阳能和低谷电混合采暖装置
CN101832682B (zh) 太阳能吸收式储能制冷系统
CN107355841A (zh) 一种低谷电驱动的空气源热泵多模式采暖系统
CN203550290U (zh) 一种用于印染厂余热回收的高温热泵系统
CN205002378U (zh) 一种油田污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6929835U (zh) 可调节的熔盐储热系统
CN201225700Y (zh) 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
CN110260396A (zh) 基于分层热管理的太阳能和土壤源热泵耦合热水冷暖系统
CN103925729B (zh) 空调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中央空调
CN201110594Y (zh) 高原专用耦合式节能采暖系统
CN206683277U (zh)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
CN108870519A (zh) 一种适用于高背压供热机组的跨季节多级相变储热系统
CN208871717U (zh) 一种适用于高背压供热机组的跨季节多级相变储热系统
CN107388337A (zh) 一种分布式高效节能相变储热系统
CN208920695U (zh) 用于冷库地坪防冻的丙二醇循环加热系统
CN111189099A (zh) 抽灌式地热水开发利用地面供热工程的高效供热系统
CN103290633B (zh) 一种梯级利用热能的太阳能染色机系统
CN206875543U (zh) 一种供热系统
CN206269367U (zh) 热泵中央热水系统
CN202598874U (zh) 户用平板集热器的双水箱分离式太阳能热水器
CN109185952A (zh) 一种与锅炉结合的数据中心冷热联供大温差供热系统
CN106895605A (zh) 低温热废水高效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79325U (zh) 一种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系统
CN210399080U (zh) 一种高温热管热泵蓄热供热系统
CN203270284U (zh) 一种梯级利用热能的太阳能染色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