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2414U -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2414U
CN206682414U CN201720453549.5U CN201720453549U CN206682414U CN 206682414 U CN206682414 U CN 206682414U CN 201720453549 U CN201720453549 U CN 201720453549U CN 206682414 U CN206682414 U CN 206682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water tank
pip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535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贤富
冯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LAN ELECTRIC APPLIANCE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TLAN ELECTRIC APPLIANCE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LAN ELECTRIC APPLIANCE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OTLAN ELECTRIC APPLIANCE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535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2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2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24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包括水箱、呈螺旋状的发热管和进水管,水箱、发热管和进水管由内到外依次套接,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水箱连通,且水箱还连通有出水管。该换热结构的发热管外表面被进水管包围,发热管内表面包围在水箱外周,关闭水龙头后,发热管的余热同时对进水管和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增大与发热管的换热面积,使更多的水与发热管的余热发生热交换,降低水的余温,再次打开水龙头后水温低,避免发生意外烫伤事故。

Description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热水龙头既可以出热水,又可出冷水,使用方便,在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但目前由于发热管和水管之间的换热面积小,关水后留在水管内的余温高,再次打开水龙头出来的水温度高,容易烫伤手,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能够增大与发热管的换热面积,避免发生意外烫伤事故。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包括水箱、呈螺旋状的发热管和进水管,水箱、发热管和进水管由内到外依次套接,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水箱连通,且水箱还连通有出水管。
需要热水时,打开水龙头,水进入进水管的进水口,发热管对进入进水管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进水管的出水口流出、并进入水箱内,发热管对进入水箱内的水进行二次加热,完成加热的水从出水管流出;该换热结构的发热管外表面被进水管包围,发热管内表面包围在水箱外周,关闭水龙头后,发热管的余热同时对进水管和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增大与发热管的换热面积,使更多的水与发热管的余热发生热交换,降低水的余温,再次打开水龙头后水温低,避免发生意外烫伤事故。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进一步的是,进水管设有出水口的一端伸入水箱的底部,水箱的顶部设有与出水管连通的第一连接口。进水管的水流入水箱的底部,经过与发热管换热后,再从水箱的顶部流出至出水管,使水箱内的水与发热管进行充分换热。
进一步的是,水箱的顶部还设有供进水管穿过的第二连接口。进水管设有出水口的一端穿过水箱顶部的第二连接口,再穿过水箱伸至水箱的底部一侧。
进一步的是,水箱的顶部位于进水管远离进水口的一侧。水箱、发热管和进水管同轴布置,且进水管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底部位于同一侧,设有出水口的一端螺旋绕接于发热管的外部后,穿过水箱顶部的第二连接口,再穿过水箱伸至水箱的底部一侧,使结构的布局更合理。
进一步的是,发热管和进水管之间填充有第一传热件。提高进水管和发热管之间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是,第一传热件为铸铝材质。
进一步的是,发热管和水箱之间填充有第二传热件。提高发热管和水箱之间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是,第二传热件为铸铝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和上述的换热结构,龙头主体与出水管连接。具有上述换热结构的水龙头,增大与发热管的换热面积,使更多的水与发热管的余热发生热交换,降低水的余温,再次打开水龙头后水温低,避免发生意外烫伤事故
进一步的是,水龙头还包括外壳,换热结构位于外壳内。将换热结构放置在外壳内,使水龙头的整体外形更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外表面被进水管包围,发热管内表面包围在水箱外周,关闭水龙头后,发热管的余热同时对进水管和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增大与发热管的换热面积,使更多的水与发热管的余热发生热交换,降低水的余温,再次打开水龙头后水温低,避免发生意外烫伤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水管和水箱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20.换热结构,210.水箱,211.第一连接口,212.第二连接口,220.发热管,230.进水管,231.进水口,232.出水口,24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附图未标识)、外壳10、及位于外壳10内的换热结构20,换热结构20包括水箱210、呈螺旋状的发热管220和进水管230,水箱210、发热管220和进水管230由内到外依次套接,进水管230的一端设有进水口23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32,出水口232与水箱210连通,且水箱210还与出水管240的一端连通,出水管240的另一端与龙头主体连接。
需要热水时,打开水龙头,水进入进水管230的进水口231,发热管220对进入进水管230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进水管230的出水口232流出、并进入水箱210内,发热管220对进入水箱210内的水进行二次加热,完成加热的水从出水管240流出;该换热结构20的发热管220外表面被进水管230包围,发热管220内表面包围在水箱210外周,关闭水龙头后,发热管220的余热同时对进水管230和水箱210内的水进行加热,增大与发热管220的换热面积,使更多的水与发热管220的余热发生热交换,降低水的余温,再次打开水龙头后水温低,避免发生意外烫伤事故。
如图2所示,进水管230设有出水口232的一端伸入水箱210的底部,水箱210的顶部设有与出水管240连通的第一连接口211、及供进水管230穿过的第二连接口212。进水管230设有出水口232的一端穿过水箱210顶部的第二连接口212,再穿过水箱210伸至水箱210的底部一侧;有水流时,进水管230的水流入水箱210的底部,经过与发热管220换热后,再从水箱210的顶部流出至出水管240,使水箱210内的水与发热管220进行充分换热。
如图1和图2所示,水箱210、发热管220和进水管230同轴布置,进水管230的进水口231与水箱210的底部位于同一侧,设有出水口232的一端螺旋绕接于发热管220的外部后,穿过水箱210顶部的第二连接口212,再穿过水箱210伸至水箱210的底部一侧,使结构的布局更合理。
发热管220和进水管230之间填充有第一传热件(附图未标识),提高进水管230和发热管220之间的换热效率;发热管220和水箱210之间填充有第二传热件(附图未标识),提高发热管220和水箱210之间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热件和第二传热件均为铸铝材质,第一传热件和第二传热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材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呈螺旋状的发热管和进水管,所述水箱、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进水管由内到外依次套接,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且所述水箱还连通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设有出水口的一端伸入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第一连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顶部还设有供所述进水管穿过的第二连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顶部位于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和所述进水管之间填充有第一传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件为铸铝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和所述水箱之间填充有第二传热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件为铸铝材质。
9.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所述龙头主体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换热结构位于所述外壳内。
CN201720453549.5U 2017-04-25 2017-04-25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82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3549.5U CN206682414U (zh) 2017-04-25 2017-04-25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53549.5U CN206682414U (zh) 2017-04-25 2017-04-25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2414U true CN206682414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40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5354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82414U (zh) 2017-04-25 2017-04-25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2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7063A (zh) 一种多种温度即开即用相变蓄热节能开水器
CN205664558U (zh) 一种节能开水器
CN204128163U (zh) 一种可变式即开即热型热水器
CN206094990U (zh) 多层套管式预热器
CN206410315U (zh) 高频电磁加热热水器
CN206682414U (zh) 水龙头及其换热结构
CN205963802U (zh) 一种电加热式自膨胀增压烧水装置
CN206959321U (zh) 一种新型热水器
CN106322753A (zh) 一种节能水容量可转换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05262256U (zh) 天然气调压站用高效双管板换热器
CN204970859U (zh) 一种无压步进式热交换饮水装置
CN208487989U (zh) 一种节能板式换热器
CN207039929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炉的炉芯
CN208108874U (zh) 一种多级换热器的温开水器
CN208567106U (zh) 储水式电热水器及其电加热系统
CN207180029U (zh) 一种多种温度即开即用相变蓄能换热节能开水器
CN205909525U (zh) 一种双螺旋流体加热器
CN206392030U (zh) 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
CN201697504U (zh) 一种热回收器
CN205641543U (zh) 一种3000立方无水电热加热器
CN206113308U (zh) 热水器水路装置
CN206043333U (zh) 一种咸蛋蒸煮装置
CN205245517U (zh) 一种恒温开水装置
CN207247525U (zh) 一种瞬时节能开水器
CN209639240U (zh) 一种节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