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2120U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72120U CN206672120U CN201720140727.9U CN201720140727U CN206672120U CN 206672120 U CN206672120 U CN 206672120U CN 201720140727 U CN201720140727 U CN 201720140727U CN 206672120 U CN206672120 U CN 206672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y
- control modules
- safety check
- sent
- background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IALWCYFULVHLEC-UHFFFAOYSA-N 4-(octyloxy)benz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OC1=CC=C(C(O)=O)C=C1 IALWCYFULVHLE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身份识别仪和后台服务器,身份识别仪包括SAM控制模块、非接触IC卡传感器和摄像头;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与后台服务器连接;摄像头与SAM控制模块连接,摄像头对人脸进行拍照后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SAM控制模块通过摄像头读取人脸数据后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非接触IC卡传感器与SAM控制模块连接,非接触IC卡传感器读取身份证信息后进行登记并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SAM控制模块将读取到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将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且后台服务器将物品信息、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进行关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是一种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实现对行李、货物进行快速不开箱检查的系统。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是先进的X射线图像检测系统,该设备综合了高效半导体探测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显示的优点,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和具有服务功能的高质量图像处理系统。此设备视硬盘容量能存储任意多幅高清晰图像,具有可靠的危险品识别功能和自动检错维护功能,采用简单人性化的操作设计,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然而,现有技术仅仅是对过包行李进行检查,无法读取人的基本信息,无法登记物品和人一对一关联,因此无法人证对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物品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读取人的信息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物品和人登记进行一对一关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物品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的身份证识别采用即插即用的USB数据连接线,方便用户移动身份识别仪在任何需要的地方进行识别身份证信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包括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身份识别仪和后台服务器,所述身份识别仪包括SAM控制模块、非接触IC卡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与后台服务器连接,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对物品进行传输检测得到物品信息后,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处理;所述摄像头与SA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摄像头对人脸进行拍照后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SAM控制模块通过摄像头读取人脸数据后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所述非接触IC卡传感器与SA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非接触IC卡传感器读取身份证信息后进行登记并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所述SAM控制模块将读取到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将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且所述后台服务器将物品信息、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进行关联。
其中,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包括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控制板、传输带、光源、红外传感器和传输板,所述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分别与控制板、传输板和SAM控制模块交互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光源和传输带均与控制板交互连接,且所述传输板与后台服务器交互连接。
其中,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还包括信号板,且所述信号板通过传输板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交互连接。
其中,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还包括电源和显示器,所述电源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显示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SAM控制模块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之间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读取人的信息的问题;
2)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物品和人登记进行一对一关联的问题;
3)身份识别仪方便用户身份证在任何需要的地方进行识别身份证信息;
4)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与人证对比,进行人员登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品身份识别系统的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品身份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品身份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6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 2、身份识别仪
3、后台服务器
11、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 12、控制板
13、传输带 14、光源
15、红外传感器 16、传输板
17、信号板
18、电源 19、显示器
21、SAM控制模块 22、非接触IC卡传感器
23、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包括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身份识别仪2和后台服务器3,身份识别仪2包括SAM控制模块21、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和摄像头23;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与后台服务器3连接,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对物品进行传输检测得到物品信息后,发送给后台服务器3处理;摄像头23与SAM控制模块21连接,摄像头23对人脸进行拍照后发送给SAM控制模块21处理,SAM控制模块21通过摄像头23读取人脸数据后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与SAM控制模块21连接,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读取身份证信息后进行登记并发送给SAM控制模块21处理,SAM控制模块21将读取到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将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3,且后台服务器3将物品信息、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进行关联。
本实施例中,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包括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控制板12、传输带13、光源14、红外传感器15和传输板16,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分别与控制板12、传输板和SAM控制模块21交互连接,红外传感器15、光源14和传输带13均与控制板12交互连接,且传输板16与后台服务器3交互连接。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通过控制板12控制光源14、红外传感器15和传输带13的打开和关闭,且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通过传输板16将光源14、红外传感器15和传输带13的打开和关闭的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3。
本实施例中,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还包括信号板17,且信号板17通过传输板16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交互连接。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读取身份证信息,后台服务器3接收到身份证信息后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则物品进入传输带13后,且信号板17对物品信号进行采集后通过传输板16发送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若验证失败,则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返回定时读取身份证信息。
本实施例中,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还包括电源18和显示器19,电源18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的输入端电连接,且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的输出端与显示器19电连接。电源18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供电,且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控制显示器19显示物品图像。
本实施例中,SAM控制模块21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之间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递。
从图1中,可以知道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主要由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传输板16、电源18、控制板12、信号板17、显示器19、后台服务器3、SAM控制模块21、摄像头23、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组成。其中一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为核心,它将外围的模块连接在一起,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控制SAM控制模块21与后台服务器3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后台服务器3发送命令给SAM控制模块21,再到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这样后台服务器3就可以控制所有设备装置。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通过控制板12,进行X光机光源14,红外传感器15,传输带13打开和关闭,并通过后台服务器3数据查询经过传输板发送到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传递给后台服务器3,这样后台服务器3可以实时的看到X光机光源14,红外传感器15,传输带13的实时状态。电源18给设备供电。当系统正常时,SAM控制模块21通过摄像头23读取人脸数据,通过非接触IC卡传感器22读取身份证有效性验证和身份数据的实时信息。再通过串口传递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并在后台服务器3写入数据库存储。当我们需要对人进行物品和身份识别,先需要站在身份识别仪2的摄像头23前面,身份证放在IC卡传感器区域进行人员登记,如果验证成功设备会提示出现验证成功。然后此人进行物品检查,当物品经过X光机传输带13后,信号板17开始工作,采集的信号进过传输板传递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11,通过显示器19进行成像,后台服务器3自动与刚刚读取到的身份证进行关联。
这套系统结合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和身份识别仪2,其中身份识别仪2采用内置公安部授权的专用身份证安全控制模块,即SAM控制模块21,国际上先进的TypeB非接触IC卡阅读技术,完成对身份证有效性验证和信息的实时读取,并通过通讯口将身份证信息上传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1计算机进行解码、显示、存储和查询等处理。身份证放在特定身份识别区域进行检测,检测成功后设备会响一下,刷完身份证后通过USB数据线传输信息到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可以读取身份证信息,并保存当前身份证为系统当前使用身份证,此时进行物品过包检测成像后,自动把当前物品绑定当前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存储和显示,达到登记物品和人的信息。
请参阅图2,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系统启动后初始化;
步骤S2,摄像头对人脸进行拍照后将人脸数据发送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且非接触IC卡传感器将读取到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
步骤S3,SAM控制模块将身份证信息处理后通过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发送给后台服务器;
步骤S4,后台服务器接收到身份证信息后进行验证,若验证成功,则执行步骤S5;若验证失败,则非接触IC卡传感器返回定时读取身份证信息;
步骤S5,非接触IC卡传感器读取身份证信息后进行登记;
步骤S6,物品进入传输带后,信号板对物品信号进行采集后通过传输板发送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
步骤S7,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通过传输板将物品信息、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且后台服务器将物品信息、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进行关联。
请参阅图3,步骤S6具体如下:
步骤S61,物品在传输带上传输,且皮带打开;
步骤S62,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板控制红外传感器对物品进行扫描,若红外传感器被挡住,则执行步骤S63;若红外传感器未被挡住,则后台服务器通过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定时查询红外传感器状态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控制显示器显示红外传感器状态;
步骤S63,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板控制光源打开,且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读取传输板上的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
步骤S64,信号板采集物品信号后通过传输板传递给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
步骤S65,X光机控制机构对人脸数据、身份证信息和物品信息进行数据解析;
步骤S66,X光机控制机构控制显示器对物品信息进行成像。
本实施例中,步骤S3中,SAM控制模块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之间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读取人的信息的问题;
2)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物品和人登记进行一对一关联的问题;
3)身份识别仪方便用户身份证在任何需要的地方进行识别身份证信息;
4)通过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与人证对比,进行人员登记。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身份识别仪和后台服务器,所述身份识别仪包括SAM控制模块、非接触IC卡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与后台服务器连接,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对物品进行传输检测得到物品信息后,发送给后台服务器处理;所述摄像头与SA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摄像头对人脸进行拍照后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SAM控制模块通过摄像头读取人脸数据后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所述非接触IC卡传感器与SAM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非接触IC卡传感器读取身份证信息后进行登记并发送给SAM控制模块处理,所述SAM控制模块将读取到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将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且所述后台服务器将物品信息、人脸数据和身份证信息进行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包括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控制板、传输带、光源、红外传感器和传输板,所述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分别与控制板、传输板和SAM控制模块交互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光源和传输带均与控制板交互连接,且所述传输板与后台服务器交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还包括信号板,且所述信号板通过传输板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交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还包括电源和显示器,所述电源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显示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AM控制模块与X光机计算机控制机构之间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40727.9U CN206672120U (zh) | 2017-02-16 | 2017-02-16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40727.9U CN206672120U (zh) | 2017-02-16 | 2017-02-16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72120U true CN206672120U (zh) | 2017-11-24 |
Family
ID=6037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4072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2120U (zh) | 2017-02-16 | 2017-02-16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7212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50710A (zh) * | 2017-02-16 | 2017-05-10 | 深圳市美创达诚安检设备有限公司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101937A (zh) * | 2018-08-22 | 2018-12-28 |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物品识别方法、装置、云端服务器、智能家电设备及系统 |
-
2017
- 2017-02-16 CN CN201720140727.9U patent/CN2066721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50710A (zh) * | 2017-02-16 | 2017-05-10 | 深圳市美创达诚安检设备有限公司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101937A (zh) * | 2018-08-22 | 2018-12-28 |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物品识别方法、装置、云端服务器、智能家电设备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4879B (zh) | 移动设备基于人脸识别和智能卡的身份验证系统及方法 | |
CN106650710A (zh)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40921B (zh) | 一种智能档案架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3102365U (zh) | 一种终端及认证装置 | |
CN106887058A (zh) |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出入口管理系统及闸机 | |
CN108765678A (zh) | 一种人脸和身份证结合的人证核验装置及方法 | |
CN106127865A (zh) | 检票方法和通道管理设备 | |
CN105261105A (zh) | 安全门禁方法 | |
CN102930623A (zh) | 一种指纹门禁管理系统 | |
CN104281836A (zh) |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及方法 | |
CN101976356A (zh) | 网吧实名制人脸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 |
CN108846382A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社区人员信息采集系统 | |
CN108830230A (zh) | 身份核验方法、身份核验管理系统及设备 | |
CN206672120U (zh) | 物品身份识别系统 | |
CN204423477U (zh) | 一种整体式通关设备 | |
CN203720896U (zh) | 基于人脸识别开门的广告机 | |
CN206773785U (zh) | 一种身份认证门禁系统 | |
CN110263761A (zh) | 具有人证对比功能的便携式考场签到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 |
CN211149466U (zh) | 酒店人证合一认证设备 | |
CN201698501U (zh) | 一种用于校园学生安全接送的装置 | |
CN206421473U (zh) | 一种人员信息化管理用考勤机 | |
CN209514713U (zh) | 一种身份识别及金属探测门禁系统 | |
CN106953408A (zh) | 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 | |
CN107331001A (zh)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门禁系统 | |
CN202143078U (zh) | 一种附加rfid的动态密码获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