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范性的并且绝不是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
图1以立体图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污泥干化的组合装置(或装置组合体)10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组合装置100总体上包括脱水单元、输送调整单元、破碎单元和干化单元。脱水单元、输送调整单元、破碎单元和干化单元总体上竖直地布置在一起,其中,脱水单元设置在组合装置100的上部,干化单元位于其下部,输送调整单元和破碎单元设置在脱水单元和干化单元之间,但输送调整单元的位置大体上高于破碎单元。通常,污泥干化过程是通过脱水或过滤步骤将液态(或液体)污泥变成固态(或固体)污泥团块或块体、通过破碎步骤将固态污泥团块或块体变成小块体、通过干燥步骤将小块体的含水率降低到50%-40%,且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使其颗粒或粉粒化并将其含水率降低到40%以下,这些步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分别在脱水或过滤设备、破碎设备以及干燥设备中单独完成。然而,在组合装置100中,按照过滤、破碎、干燥步骤的顺序将脱水单元、破碎单元和干化单元由上至下集成在一起,且在脱水单元和破碎单元之间设置输送调整单元,从而可以在一个装置中集中完成将污泥由液态转变成为小块体、颗粒或粉粒并显著降低其含水率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输送调整单元高于破碎单元,但输送调整单元不是刚好位于破碎单元的直接上方,而是与之并列且错位布置。在组合装置100中,经过脱水后的污泥块体可以从上面的脱水单元下落到输送调整单元中,并由输送调整单元将其给送到破碎单元,在破碎单元中被破碎成小块体或碎块,然后这些小块体或碎块离开破碎单元并进入到干化单元中。在干化单元中,通过干燥处理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0%-40%,且还可以进一步使小块体或碎块颗粒或粉粒化并将其含水率降低到40%以下。为了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没有示出用于支撑或固定各个单元例如脱水单元、输送调整单元、破碎单元和干化单元等的全部支撑结构、部件或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组合装置100中为这些单元设置适合的支撑结构、部件或装置,以将各个单元保持在其相应的位置,因而,有关支撑装置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构成组合装置100的脱水单元、破碎单元和干化单元中的每个单元有多种类型的设备或装置可供选择,且每种类型的设备或装置具有不同的性能与作用,因此,需要根据所选择的设备或装置的类型配置相适应的输送调整单元,而这些不同工作单元的组合可以构成多种组合装置。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作为一种选择,根据预期获得的污泥含水率挑选适宜的工作单元,以构成特定的组合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置100分别选择板框压滤机1、对辊式破碎机3和卧式干化机4作为脱水单元、破碎单元和干化单元,并在板框压滤机1和对辊式破碎机3之间设置具有带式输送调整装置2作为输送调整单元。由板框压滤机(或称压滤机)1、带式输送调整装置2、对辊式破碎机(或称破碎机)3和卧式干化机(或称干化机)4构成的组合装置或装置组合体100可以通过脱水、破碎和干化过程将液态污泥依次转变成污泥块体、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并且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0%-40%,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使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的含水率降低到40%以下并使其颗粒或粉粒化。
图2以纵向剖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的组合装置,图3是图2的组合装置在N-N线处截取的横向剖视图。参见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置或装置组合体100中,位于上部的板框压滤机1将被输送到其内的液态污泥进行脱水,即,将液体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其中,分离出的水分被排掉,而留下污泥块体。板框压滤机1采用加压过滤的方法将液态污泥中的水分离出来,从而可以获得含水率为40%-60%的脱水的污泥或固态污泥。经过脱水后的污泥基本上是饼状或块状,也即成形的块体。典型地,板框压滤机1大致为长方体的形状,且其水平布置的框架12与组合装置100的纵向方向X平行。多个串联布置的滤板13利用沿框架12上的导轨或导槽设置的导向件(未示出)可在框架12内水平地移动。在工作期间,通过致动可沿框架伸展的轴的一端部上的动力传动件11使可伸展的轴压紧各个滤板13,以便在相邻的滤板13之间形成密封的过滤室。由未示出的注入装置将液态污泥以一定压力注入到过滤室内,在达到预定的压力后停止进料,这时过滤室内的污泥已形成滤饼。随后,由未示出的压榨装置施加压力使各个滤板13膨胀变形,以对滤饼进行压榨,从而进一步排出其中的水分。当达到设定的压力时,压榨装置停止运行,而被滤出或被压榨的水通过未示出的排水管道排走。随着过滤室内污泥的水分达到预定的含水率,收回可伸展的轴以打开各个滤板13,从而将过滤或脱水后的污泥,也即成为块体的固态污泥通过板框压滤机1的出口14排出。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的带式输送调整装置2。参见图4,并结合图1-3,带式输送调整装置2位于板框压滤机1的下方,用以接收由板框压滤机1排出的脱水后的污泥块体,并控制向破碎机3输送污泥块体的给送量或速度。带式输送调整装置2包括料斗24和设置在料斗内用于输送污泥块体的带式输送器22,其中料斗由支撑装置26来支撑在卧式干化机4的顶部上。料斗24在图4中示出具有矩形形状的横截面,然而这并非是限制性的,其还可以具有其他形状的横截面,例如梯形等。带式输送器22设置在料斗24的底部。料斗24的长度方向与板框压滤机1一致,料斗24的上部具有较大的接料口21,该接料口21的位置恰好位于板框压滤机1的出口14下方,并且带式输送器22的传送带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板框压滤机1的出口14的截面积,从而能够完全接纳从板框压滤机1的出口14排出的污泥块体。料斗在一端壁上邻近其底部处具有向下倾斜的出料口23,以便向定位在料斗的具有出料口23的端部附近的破碎机3输送污泥块体。出料口23在料斗端壁上的位置总体上低于带式输送器22的传送带的高度,使得通过输送器的传输带运送的污泥块体能够借助于自身重力顺利地掉落到出料口并且经由倾斜的出料口23而掉落到破碎机3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明白,向破碎机3输送污泥块体的给送量或速度能够通过控制带式输送器22的速度来精确地控制或调节。
参见图5,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的破碎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破碎机3是对辊式破碎机,其大体包括壳体3A和用于破碎污泥块的破碎组件30。壳体3A包括箱体32和位于箱体上端的顶盖31,其中,箱体的底部向下敞开。在顶盖31上形成用于接收污泥块体的进料口33,箱体32的侧壁上形成用于接纳转动轴301的轴孔34,而壳体的底部开口作为排料口35用来排出破碎后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破碎组件30设置在壳体3A内,并且包括至少两个辊轮302。该至少两个辊轮302可以通过本领域熟知的各种方式例如焊接、铆接等固定到转动轴301上。转动轴301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侧壁的轴孔34内,并可延伸到轴孔34之外以与动力输入件303相连。
返回参见图1-3,对辊式破碎机3的进料口33靠近料斗24的出料口23,并且对辊式破碎机3的进料口33的位置低于料斗24的出料口23的位置,以便来自于料斗24的污泥块体能够经由进料口33顺利地掉落到对辊式破碎机3中。在工作时,对辊式破碎机3的转动轴301在动力输入件303的驱动下转动,转动轴301的转动进而带动破碎组件30的至少两个辊轮302相互对辊地转动(参见图2的箭头方向)。来自上游输送调整装置的经由进料口33的污泥块体在掉落到破碎机中时,被相互对辊转动的至少两个辊轮302破碎,从而污泥块体被转变成碎块,然后通过破碎机的排料口35掉落到卧式干化机4中以便进行后续的干化处理。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对辊式破碎机3的进料口33可以设置在壳体3A的侧壁上,但进料口33的位置至少要高于破碎组件30的至少两个辊轮302的位置,以便进入到对辊式破碎机3内的污泥块体能够被相互对辊转动时的至少两个辊轮302破碎。进料口33形成在壳体壁上可以降低组合装置的高度,也可以加快污泥块体的流动。
图6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的破碎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破碎机是锤式破碎机3’,其大体包括壳体3A’(为了易于理解,相似的元件使用与此前相似的附图标记并在后添加撇号(’)标识)和用于破碎污泥块的破碎组件30’。壳体3A’通常竖直地布置,并且可以包括筒体32’和位于筒体上端的顶盖31’,其中,筒体的底部向下敞开。在顶盖31’上形成用于接收污泥块体的进料口33’和用于接纳转动轴301’的轴孔34’,而壳体的底部开口作为排料口35’用来排出破碎后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破碎组件30’设置在壳体3A’内,并且包括旋转铰刀304。旋转铰刀304可以通过本领域熟知的各种方式例如焊接、铆接等固定到转动轴301’上。转动轴301’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顶盖31’的轴孔34’内,并可延伸到轴孔之外以与动力输入件303’相连。
返回参见图1-3,锤式破碎机3’的进料口33’靠近料斗24的出料口23,并且锤式破碎机3’的进料口33’的位置低于料斗24的出料口23的位置,以便来自于料斗24的污泥块体能够经由进料口33’顺利地掉落到锤式破碎机3’中。在工作时,锤式破碎机3’的转动轴301’在动力输入件303’的驱动下转动,转动轴301’的转动进而带动破碎组件30’的旋转铰刀304高速转动。来自上游输送调整装置的经由进料口33’的污泥块体在掉落到破碎机中时,被高速转动的旋转铰刀304剪切,从而污泥块体被转变成小块体或碎块,然后通过破碎机的排料口35’掉落到卧式干化机4中以便进行后续的干化处理。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锤式破碎机3’的进料口33’可以设置在壳体3A’的侧壁上,但进料口33’的位置至少要高于破碎组件30’的旋转铰刀304在转动轴301’上的固定位置,以便进入到锤式破碎机3’内的污泥块体能够被高速转动时的旋转铰刀304剪切。进料口33’形成在壳体壁上可以降低组合装置的高度,也可以加快污泥块体的流动。
如图1-3中可见,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的卧式干化机的一种实施方式。卧式干化机是指干化机的干燥室的纵向方向大致与地面平行。在干燥室内设置有用于翻动污泥小块体的翻动装置,且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旋转轴线与干燥室的纵向方向平行。卧式干化机包括底部干燥式卧式干化机、侧向通风式的卧式干化机、多部位组合通风式的卧式干化机等。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干化机4可以为底部干燥式卧式干化机,其是卧式单腔干化机,包括基本长方形形状的壳体,壳体的内部空间形成干化机的干燥室41。在壳体的上端即干燥室的顶部靠近破碎机的排料口35处,设置有给料口45,其用于接纳从破碎机3给送到干化机4内的污泥小块体。在壳体的远离给料口45的端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干燥后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的卸料口44。在干化机4的干燥室内,翻动装置43的转动轴431上安装有多个翻动组件432,其中,这些翻动组件432在转动轴431上彼此间隔开设置且与转动轴一起旋转以便翻动给送到干燥室内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并且其中,转动轴431延伸到干燥室外并附接到动力输入件49。壳体在其底壁上设置有连通口46以便使干燥室与气体分配箱42连通,从而使来自进气口47的干燥气体经过连通口46进入到干燥室41内并对其中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进行干燥。此外,出气口48还设置在例如干化机的壳体顶部,以便将干燥污泥后的气体排出到干燥室外部。
当污泥块体从破碎机的排料口35通过卧式单腔干化机4的给料口45掉落到干化机4中时,翻动装置43的转动轴431在外部动力件49的驱动下使安装在其上的翻动组件432旋转,从而翻动组件432不断地向前翻动、剪切和破碎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同时,来自进气口47的干燥气体例如热气体经过连通口46进入到干燥室41内,并与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充分接触,这样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在翻动组件432的剪切、破碎和翻动及干燥气体的组合作用下被持续地干燥,且其含水率逐渐降低。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的含水率可以降低到50%-40%,甚至40%以下且可使其进一步颗粒或粉粒化。最后,被干燥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在翻动组件432的向前推动翻动下经由卸料口44排出干燥室,并且干燥污泥后的气体通过出气口48排出干燥室。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多个干燥室形式的底部干燥式卧式干化机,这种干化机典型地是上下布置的主干燥室和副干燥室,且在两个干燥室之间设置分隔壁。在分隔壁上形成用于流体连通两个干燥室的连通口。通过鼓风设备向副干燥室内吹送干燥气体,并由副干燥室经过分隔壁上的各个连通口向主干燥室内输送干燥气体。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干化机还可以为侧向通风式的卧式干化机,其中,在干燥室的侧壁外侧设置气体分配设备,且通过在侧壁上形成连通孔或配置连通管以使干燥室与气体分配设备流体连通。通过鼓风设备向气体分配设备吹送干燥气体,并由气体分配设备经过各个连通孔或连通管向干燥室内输送干燥气体。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卧式干化机可以为多部位组合通风式的卧式干化机,其是组合底部和侧部通风的两种形式的卧式干化机,其具有底部和侧部通风的两种功能。通常,这类卧式干化机中设有翻动装置的干燥室视为主干燥室,而没有翻动装置的干燥室作为副干燥室。卧式干化机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主干燥室,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副干燥室。设置在主干燥室中使用的翻动装置除了具有对污泥的剪切、破碎和翻动功能,还可以推动干燥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向某一方向移动。
在组合装置100中,由于卧式干化机4的长度方向沿组合装置100的纵向方向布置,因此,输送调整装置2和破碎机可以串联地设置在卧式干化机4的顶部上。为了使输送调整装置2的料斗24高于破碎机3,特别是,料斗24的出料口23的位置高于破碎机的进料口,通过支撑装置,例如支架26将料斗24升高。破碎机位于其底部的排料口恰好定位在卧式干化机4的顶部的左端的给料口45的上方,从而可以使破碎后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利用其自身的重力下落到卧式干化机4的干燥室41内。
尽管板框压滤机1、输送调整装置2、破碎机3和干化机4的上述布置有利于降低组合装置100的整个高度且减小占地面积,但它们也可以有其它布置。例如,可以由地面或地板上的支撑装置单独支撑板框压滤机1和输送调整装置2的料斗24,且使板框压滤机1、输送调整装置2、破碎机和卧式干化机4依次一个在另一个之上。这种布置可以将料斗24的出料口23设置在靠近其底部的周向壁的任意位置或底部上,而非端壁上。
如上所述,由于干化机的给料口设置在干化机的顶部的左侧,而用于排出干燥后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的卸料口设置在干化机的干燥室的底部附近右端壁上。当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经过由位于干化机上的破碎机的排料口经过干化机4的给料口下落到干化机中后,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将随着翻动装置的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干燥气体的作用持续地干燥,且在翻动组件的推动下朝着右端的卸料口运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希望获得的污泥含水率,在考虑破碎机和卧式干化机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下,确定卧式干化机的纵向长度,进而配置适合长度的输送调整装置,从而构成所希望的组合装置100。
在组合装置100中,按照干燥污泥的流程保持板框压滤机1、破碎机和卧式单腔干化机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无论是否将输送调整装置、破碎机设置在卧式单腔干化机的顶部上都始终使输送调整装置2的接料口21位于板框压滤机1的出口14的下方、使破碎机的进料口位于输送调整装置2的出料口23的下方、以及使卧式单腔干化机4的给料口45位于破碎机的排料口35的下方。因此,在组合装置100的运行过程中,基本上保证在实施上一步骤的设备中处理过的污泥借助于其自身的重量下落到用于实施下一步骤的设备中,从而减少并缩短了设备间的传输设备或装置。
图7示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对污泥进行干化的流程或方法。在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100中,为了使污泥按照脱水、破碎、干燥步骤顺利地经过板框压滤机1、输送调整装置2、破碎机和卧式干化机4的处理而获得所希望的污泥,需要对各个装置单元进行有序的控制,以使干燥后的污泥到达预定的含水率以及相应的粒度。如图所示,使用本申请的组合装置实施污泥干化的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在脱水步骤S1处,液态污泥被输送到位于组合装置100的上部的板框压滤机1,启动板框压滤机1以对液态(或液体)污泥进行脱水或过滤,从而获得固态污泥块体或固体污泥。经过脱水后的污泥块体具有40%-60%的含水率。在接收、输送步骤S2处,打开板框压滤机出口14以开启板框压滤机1的各个过滤板13,同时开启设置在其下方的活动挡板(未示出),使经脱水后的污泥块体借助于自身的重力经过输送调整装置2的接料口21落入到料斗24内,同时启动带式输送器22,通过控制带式输送器22的传送速度来控制向破碎机输送污泥块体的给送量或速度。在破碎步骤S3处,在污泥块体借助于自身的重量下落到对辊式或锤式破碎机内时,同时启动动力输入件303,303’,以使破碎机的破碎组件30,30’在动力输入件303,303’带动下旋转,从而使破碎组件30,30’的辊轮302相互对辊转动或旋转铰刀304高速转动以将污泥块体破碎成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在干化步骤S4处,由于经破碎后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借助于自身重量掉落到紧邻其下方的卧式干化机4的干燥室41内,因此,启动干燥室41内的翻动装置43,从而由翻动装置43的翻动组件432对干燥室41内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进行剪切、破碎和翻动,且从进气口47经由各个连通口46进入干燥室41的干燥气体对干燥室41内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进行干燥且可以使其颗粒或粉粒化。当干燥室41内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达到预定的含水率时打开设置在卧式干化机4的卸料口44处的阀门,以将干燥完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排出干化单元4。干燥完的污泥小块体或碎块的含水率可以达到50%-40%。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使污泥小块体或碎块进一步颗粒或粉粒化且其含水率达到40%以下。
本申请的组合装置100通过合理的布置将板框压滤机1、带式输送调整装置2、破碎机和卧式干化机4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置100中,由于组成组合装置100的各个单元按照污泥过滤、破碎、干燥的流程从上到下布置,且实施上一个处理程序的设备的出口位于实施下一个处理程序的设备的入口的上方,使得被处理的污泥由上至下基本上借助于自身的重量完成传输过程,因此,不仅取消了各个单元之间额外的输送设备,而且也节省了能源和降低了成本。从而使干燥后的污泥的含水率可以降低到50%-40%,甚至在40%以下。在利用组合装置用于干化污泥的方法中,通过输送调整装置2中所实施的控制污泥块体的输送量或速度的操作实现对污泥的各个处理步骤的管理,以使污泥的干化过程变得顺畅,从而使在各个单元中被处理的污泥达到预定的含水率。
在本申请中尽管列举了多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提及到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机中的各个部件或装置进行变化和改型,而这些变化或改型都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