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50470U - 车载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车载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50470U
CN206650470U CN201720416341.6U CN201720416341U CN206650470U CN 206650470 U CN206650470 U CN 206650470U CN 201720416341 U CN201720416341 U CN 201720416341U CN 206650470 U CN206650470 U CN 206650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ing frame
female
cell phone
male
magnetic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163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4163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50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50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504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座和手机背盖,所述无线充电座通过磁力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送电线圈以及按压触点;所述壳体通过磁力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所述送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压触点设于所述壳体的用于吸附所述手机背盖的吸附面上;其中,所述手机背盖吸附在所述无线充电座上时按压所述按压触点,使所述送电线圈产生磁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使用按压触点对手机背盖的位置进行反馈,从而控制送电线圈产生磁场,更为节能。

Description

车载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是通过汽车电瓶(轿车12V,卡车24V)进行供电的充电器,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诸如:手机、PDA、GPS等。以手机为例,目前出现了各种车载充电器。
其中,专利号为CN201220252519.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这么一种车载充电器。使用这种车载充电器时,往往要将手机搁置在中控台储物格内,无法直接使用手机。
作为改进,专利号为CN201220682856.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另一种车载充电器。使用这种车载充电器时,可以将手机固定在车载充电器的支架上,从而将手机固定在仪表台上,可以直接使用手机。但是,每一次充电时都要插拔一次充电线,操作十分不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专利号为CN20572498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又一种车载充电器。使用这种车载充电器时,可以将手机固定在上盖内,相当于手机背盖;然后通过手机背盖和下盖之间的磁力,将手机固定在金属球座上。充电时,将手机放置于下盖上,使用手机时,可以直接从下盖上取下。
并且,该车载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下盖内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产生磁场,对位于该磁场内的带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的手机进行充电。
实际上,如果手机不位于该磁场内,无线充电发射模块产生磁场,但无法对手机进行充电。鉴于此,该车载充电器容易出现一些可避免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使用按压触点对手机背盖的位置进行反馈,从而控制送电线圈产生磁场,更为节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充电座和手机背盖,所述无线充电座通过磁力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
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送电线圈以及按压触点;
所述壳体通过磁力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所述送电线圈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压触点设于所述壳体的用于吸附所述手机背盖的吸附面上;
其中,所述手机背盖吸附在所述无线充电座上时按压所述按压触点,使所述送电线圈产生磁场。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金属座,所述金属座固定于外部载体;所述壳体通过磁力可吸附在所述金属座上,并且所述壳体用于吸附在所述金属座上的吸附面为球面或者球形凹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壳体包括底壳、磁片一、面壳以及磁片二;
所述底壳的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所述磁片一,所述底壳通过磁片一可吸附在所述金属座上,并且所述磁片一用于吸附在所述金属座上的吸附面为球面或者球形凹面;
所述面壳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口处,所述面壳设有磁片二,并且通过所述磁片二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金属座为金属球座,并且具有球面;
所述磁片一包括环形磁片和磁性金属片,所述磁性金属片填充于所述环形磁片的环内,并且设有所述球形凹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磁性金属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环形磁片的厚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磁片二设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磁片二在所述面壳上圆周阵列。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手机背盖的内部设有受电线圈,所述手机背盖的底部设有朝内的公头接口和朝外的母头接口;
所述公头接口连接所述受电线圈,并且还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所述母头接口连接所述公头接口,并且还用于连接有线充电器的充电接口;
所述公头接口位于所述母头接口的上方。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手机背盖的底部设有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包括上下分布的公头安装框、母头安装框以及连接所述公头安装框和所述母头安装框的连接板,所述公头安装框位于所述母头安装框的上方;
所述公头安装框内设有公头端子,两者构成所述公头接口,并且所述公头端子的两个侧面和所述公头安装框的两个侧壁滑移连接;
所述母头安装框内设有母头端子,两者构成所述母头接口,并且所述母头端子的两个侧面和所述母头安装框的两个侧壁滑移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中间位置镂空并且设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连接所述公头端子和所述母头端子。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母头安装框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公头安装框,所述母头安装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横向的滑槽;
所述背盖的底部还设有PCB板,所述PCB板的一侧设有和所述母头安装框的横截面形状配合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周缘和所述滑槽滑移连接;
其中,当所述母头安装框固定在所述开口内时,所述公头安装框内的公头端子和所述母头安装框内的母头端子分别位于所述PCB板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手机背盖包括背盖本体和背盖贴片,所述PCB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背盖本体的底部,所述受电线圈固定在所述背盖本体的表面,所述背盖贴片贴在所述背盖本体的表面时将所述PCB板和所述受电线圈覆盖,所述背盖贴片的厚度和所述母头安装框凸出于所述PCB板的高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使用按压触点对手机背盖的位置进行反馈,从而控制送电线圈产生磁场,更为节能。具体是,使用磁力将手机背盖固定在无线充电座上,当手机背盖吸附在无线充电座上时,使用按压触点对手机背盖的位置进行反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充电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3为无线充电座的爆炸视图;
图4为图3中磁片一和金属座的爆炸视图;
图5为图1和图2中手机背盖的爆炸视图;
图6为图5中金属框架和PCB板的一立体图。
图中:1、无线充电座;11、壳体;111、面壳;112、底壳;1121、容置腔;113、磁片一;1131、环形磁片;1132、磁性金属片;11321、球形凹面;114、磁片二;115、送电线圈;116、按压触点;12、金属座;121、球面;13、导线;14、磁片三;15、贴片;2、手机背盖;21、公头接口;211、公头端子;2111、侧面;22、母头接口;221、母头端子;2211、侧面;24、受电线圈;25、背盖本体;26、背盖贴片;3、保护腔体;4、金属框架;41、公头安装框;411、侧壁42、母头安装框;421、侧壁;422、侧壁;423、滑槽;43、连接板;5、PCB板;5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其包括无线充电座1和手机背盖2。图中,示出了金属球座12、壳体11、导线13以及手机背盖2。壳体11通过磁力可吸附在金属球座12上,同理,手机背盖2通过磁力可吸附在壳体11上。
以下,先介绍金属球座12和壳体11。
参照图3和图4,壳体11包括底壳112、磁片一113、面壳111以及磁片二114。图中,底壳112的内部设有容置腔1121,面壳111设于容置腔1121的腔口处。当面壳111固定于底壳112时,在壳体11的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容置空间。
具体的位置是,磁片二114固定于容置腔1121的底部,磁片一113固定于面壳111。壳体11通过底壳112上的磁片二114吸附在金属球座12上,壳体11通过底壳112上的磁片一113吸附手机背盖2。相应的是,在手机背盖2内设有磁片三14,相较于磁片二114,两者的形状、数量以及位置都一一对应。
图3中,磁片一113包括环形磁片1131和磁性金属片1132,环形磁片1131设于容置腔1121的底部带过孔的位置,并且环形磁片1131的外径大于过孔的内径、内径小于过孔的内径;磁性金属片1132填充在环形磁片1131内。这里,使用环形磁片1131可以将壳体11吸附在金属球座12上,而磁性金属片1132增强了磁片一113的磁性。
图4中,磁性金属片1132朝向金属球座12的端面为球形凹面11321,该球形凹面11321和金属球座12的球面121配合,增加了磁片一113和金属球座12的接触面积。基于此,可以将壳体11牢固地吸附在金属球座12上。实际上,由于磁片一113和金属球座12之间的接触面,可以绕着金属球座12的球心调整壳体11的位置,使壳体11朝向某一方向;这里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天线的转轴,在多个方向上可以任意转动。
优选的,磁性金属片1132的厚度小于环形磁片1131的厚度,位于环形磁片1131内的磁性金属片1132,受环形磁片1131的磁力影响,其位置可以保持在环形磁片1131的中心位置。并且,即使磁性金属片1132在外力作用下稍稍偏离了原来的位置,也能够通过环形磁片1131的磁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这方面,它的作用等同于弹簧。使用时,将磁片一113用于壳体11上,可以使受到震动的壳体11,迅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图3中,磁片二114的数量为4,并且在面壳111上圆周阵列。使用时,当金属球座12靠近壳体11,在4个磁片二114的中心位置产生对金属球座12的合力,驱使壳体11的中心位置对准金属球座12。实际上,圆周阵列的磁片二114,对壳体11具有预定位的作用。
图3中,面壳111的一侧设有按压触点116,面壳111的另一侧设有送电线圈115。这里,按压触点116和送电线圈115连接。当面壳111固定于底壳112时,送电线圈115位于容置腔1121内,按压触点116露在外面。此外,在面壳111的一侧还设有一层贴片15,可以防止嵌入安装孔内的磁片二114脱出。此外,还示出了和磁片二114对应的磁片三14,正常状态下,磁片三14是设于手机背盖2内的。使用时,通过磁片二114和磁片三14的作用,可以将手机背壳吸附在壳体11上;与此同时,按压触点116受到手机背盖2按压,控制送电线圈115产生磁场。实际上,手机戴上手机背盖2,可以通过磁力固定在无线充电座1上,使用时直接将手机从无线充电座1上取下。充电时直接将手机吸附在无线充电座1上。
以下,再介绍手机背盖2。
参照图1和图5,手机背盖2的内部设有受电线圈24,手机背盖2的底部设置朝内的公头接口21,受电线圈24连接公头接口21,公头接口21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其中,受电线圈24响应于送电线圈115产生的磁场,并且通过公头接口21对手机进行充电。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当前市面上的中低端手机不支持无线充电,需要借助手机背盖2来实现无线充电。这里,手机背盖2的工作原理是,受电线圈根据送电线圈115产生的磁场发电,然后通过公头接口21对手机进行充电。
在此基础上,手机背盖2的底部设置朝外的母头接口22,母头接口22连接公头接口21,并且还用于连接有线充电器的充电接口。基于此,佩戴手机背盖2的手机,在不取出摘掉手机背盖2的情况下进行有线充电,十分方便。相应的,为了更好地固定手机,手机背盖2的角位处设有围边槽23,围边槽23和手机背盖2一体成型,并且两者围合形成容置手机的保护腔体3。
当然,对于市面上支持无线充电的高端手机而言,手机背盖2内部可以没有受电线圈24。这里,手机背盖2仅仅是将手机固定在无线充电座1上,使用送电线圈115对手机直接进行充电。
参照图5和图6,示出了公头端子211和母头端子221的具体结构。图5中,手机背盖2的底部设有金属框架4。具体可参照图6,金属框架4包括上下分布的公头安装框41、母头安装框42以及连接公头安装框41和母头安装框42的连接板43,公头安装框41位于母头安装框42的上方。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手机背盖2平放在水平面上并且正面朝上为准,在竖直面上的上、下方位为上方、下方。这里,首先公头安装框41内设有公头端子211,两者构成公头接口21,并且公头端子211的两个侧面2111和公头安装框41的两个侧壁411滑移连接。其次母头安装框42内设有母头端子221,两者构成母头接口22,并且母头端子221的两个侧面2211和母头安装框42的两个侧壁421滑移连接。这么一来,公头接口21位于母头接口22的上方,即母头接口22相对于公头接口21更加靠近背盖本体25。其作用是让金属框架4可以更加稳定地固定在背盖本体25上。这里,用一个实际例子展开说明。绝大多数的手机充电接口都是位于手机侧缘的中间位置,为配合手机的充电接口,公头安装框41距离背盖本体25表面的距离大约是手机厚度的二分之一,这也意味着,公头安装框41和背盖本体25表面之间是留了一定距离的。而本实施例中,母头安装框42恰好位于公头安装框41和背盖本体25表面之间。这么一来,可以减小金属框架4整体的高度,这对于经常需要插拔手机的充电接口或者有线充电器的充电接口的金属框架4而言,可以更加稳定地固定在背盖本体25上。
参照图6,连接板43的中间位置镂空并且设有连接端子431,连接端子431连接公头端子211和母头端子221。这里的镂空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母头安装框42的横截面积大于公头安装框41,母头安装框42的两个侧面422均设有横向的滑槽423;背盖2的底部还设有PCB板5,PCB板5的一侧设有和母头安装框42的横截面形状配合的开口51,开口51的周缘和滑槽423滑移连接;其中,当母头安装框42固定在开口51内时,公头安装框41内的公头端子211和母头安装框42内的母头端子221分别位于PCB板5的两侧。这里的母头安装框42和PCB板5之间使用滑移连接,一方面方便了母头安装框42和PCB板5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了两者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当然,相同的作用也能够在公头端子211和公头安装框41、以及母头端子221和母头安装框42中体现。
最后,参照图1和图5,其中,图1示出了背盖贴片26贴在背盖本体25的表面的状态,图1示出了背盖贴片26脱离背盖本体25的表面的状态。图中,手机背盖2包括背盖本体25和背盖贴片26,PCB板5可拆卸地固定在背盖本体25的底部,受电线圈24固定在背盖本体25的表面,背盖贴片26贴在背盖本体25的表面时将PCB板5和受电线圈24覆盖,背盖贴片26的厚度和母头安装框42凸出于PCB板5的高度相等。因此,当背盖贴片26贴在背盖本体25的表面时,手机背盖2的表面几乎是一个平整面,利于手机佩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座(1)和手机背盖(2),所述无线充电座(1)通过磁力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2);
所述无线充电座(1)包括壳体(11)、送电线圈(115)以及按压触点(116);
所述壳体(11)通过磁力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2);所述送电线圈(115)设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按压触点(116)设于所述壳体(11)的用于吸附所述手机背盖(2)的吸附面上;
其中,所述手机背盖(2)吸附在所述无线充电座(1)上时按压所述按压触点(116),使所述送电线圈(115)产生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1)还包括金属座(12),所述金属座(12)固定于外部载体;所述壳体(11)通过磁力可吸附在所述金属座(12)上,并且所述壳体(11)用于吸附在所述金属座(12)上的吸附面为球面或者球形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底壳(112)、磁片一(113)、面壳(111)以及磁片二(114);
所述底壳(112)的内部设有容置腔(1121),所述容置腔(1121)的底部设置所述磁片一(113),所述底壳(112)通过磁片一(113)可吸附在所述金属座(12)上,并且所述磁片一(113)用于吸附在所述金属座(12)上的吸附面为球面或者球形凹面;
所述面壳(111)设于所述容置腔(1121)的腔口处,所述面壳(111)设有磁片二(114),并且通过所述磁片二(114)可吸附所述手机背盖(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座(12)为金属球座,并且具有球面(121);
所述磁片一(113)包括环形磁片(1131)和磁性金属片(1132),所述磁性金属片(1132)填充于所述环形磁片(1131)的环内,并且设有所述球形凹面(113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金属片(1132)的厚度小于所述环形磁片(113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片二(114)设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磁片二(114)在所述面壳(111)上圆周阵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手机背盖(2)的内部设有受电线圈(24),所述手机背盖(2)的底部设有朝内的公头接口(21)和朝外的母头接口(22);
所述公头接口(21)连接所述受电线圈(24),并且还用于连接手机的充电接口,所述母头接口(22)连接所述公头接口(21),并且还用于连接有线充电器的充电接口;所述公头接口(21)位于所述母头接口(22)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手机背盖(2)的底部设有金属框架(4),所述金属框架(4)包括上下分布的公头安装框(41)、母头安装框(42)以及连接所述公头安装框(41)和所述母头安装框(42)的连接板(43),所述公头安装框(41)位于所述母头安装框(42)的上方;
所述公头安装框(41)内设有公头端子(211),两者构成所述公头接口(21),并且所述公头端子(211)的两个侧面(2111)和所述公头安装框(41)的两个侧壁(411)滑移连接;
所述母头安装框(42)内设有母头端子(221),两者构成所述母头接口(22),并且所述母头端子(221)的两个侧面(2211)和所述母头安装框(42)的两个侧壁(421)滑移连接;
所述连接板(43)的中间位置镂空并且设有连接端子(431),所述连接端子(431)连接所述公头端子(211)和所述母头端子(2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安装框(4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公头安装框(41),所述母头安装框(42)的两个侧面(422)均设有横向的滑槽(423);
所述背盖(2)的底部还设有PCB板(5),所述PCB板(5)的一侧设有和所述母头安装框(42)的横截面形状配合的开口(51),所述开口(51)的周缘和所述滑槽(423)滑移连接;
其中,当所述母头安装框(42)固定在所述开口(51)内时,所述公头安装框(41)内的公头端子(211)和所述母头安装框(42)内的母头端子(221)分别位于所述PCB板(5)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背盖(2)包括背盖本体(25)和背盖贴片(26),所述PCB板(5)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背盖本体(25)的底部,所述受电线圈(24)固定在所述背盖本体(25)的表面,所述背盖贴片(26)贴在所述背盖本体(25)的表面时将所述PCB板(5)和所述受电线圈(24)覆盖,所述背盖贴片(26)的厚度和所述母头安装框(42)凸出于所述PCB板(5)的高度相等。
CN201720416341.6U 2017-04-20 2017-04-20 车载无线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50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6341.6U CN206650470U (zh) 2017-04-20 2017-04-20 车载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6341.6U CN206650470U (zh) 2017-04-20 2017-04-20 车载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50470U true CN206650470U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7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1634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50470U (zh) 2017-04-20 2017-04-20 车载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504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6793A (zh) * 2019-03-19 2019-06-25 南昌科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蓝牙耳机装置
CN110620415A (zh) * 2019-11-13 2019-12-27 深圳市盛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车载磁吸无线充电器
CN112564244A (zh) * 2020-12-29 2021-03-26 严南雄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6793A (zh) * 2019-03-19 2019-06-25 南昌科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蓝牙耳机装置
CN110620415A (zh) * 2019-11-13 2019-12-27 深圳市盛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车载磁吸无线充电器
CN110620415B (zh) * 2019-11-13 2020-08-14 深圳市盛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车载磁吸无线充电器
CN112564244A (zh) * 2020-12-29 2021-03-26 严南雄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2576B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charger thereof
CN206650470U (zh) 车载无线充电器
CN107863800B (zh) 无线充电电池
CN209072695U (zh)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设备
CN219643633U (zh) 组合型快充充电宝底座装置
CN208209552U (zh) 组合式双向无线充电装置
CN206364082U (zh) 兼具太阳能充电和无线充电功能的蓝牙耳机电池
CN204732929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4886368U (zh) 便携式无线充电器
CN204068341U (zh) 一种吸附式移动电源
CN205017059U (zh) 灵敏型无线充电器
CN104935050A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04732935U (zh) 一种微型充电器
CN208548739U (zh) 电磁感应式带双向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
CN216313162U (zh) 手机支架
CN219595366U (zh) 香氛机
CN207504623U (zh) 一种笔记本式太阳能充电器
CN205544449U (zh) 一种带三脚架的移动电源
CN205882786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懒人支架
CN214958907U (zh) 立式无线充电支架
CN214591903U (zh) 一种贴合于手机背部充电的蓝牙耳机盒
CN207339352U (zh) 一种背贴式充电器
CN211905702U (zh) 一种远程地理信息定位装置
CN217470228U (zh) 手摇式蓝牙耳机
CN211183458U (zh)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及耳机充电功能的多功能背夹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