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49245U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49245U
CN206649245U CN201720408677.8U CN201720408677U CN206649245U CN 206649245 U CN206649245 U CN 206649245U CN 201720408677 U CN201720408677 U CN 201720408677U CN 206649245 U CN206649245 U CN 206649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riv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86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鄢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86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49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49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4924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2003 priority patent/WO2018192370A1/zh
Priority to EP18787342.7A priority patent/EP3605206A4/en
Priority to US16/654,644 priority patent/US10928688B2/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层和电路板,所述驱动层用以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驱动层具有朝向用户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电路板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并电连接所述驱动层。通过所述电路板叠合于所述驱动层的第二表面,即所述电路板叠合于所述驱动层与用户相背离一侧,方便所述电路板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主板电连接,有效减小了所述电路板的体积,有效减小所述显示装置的使用空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子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显示装置都存在驱动液晶变换取向的驱动层,而驱动层至少存在一部分与电路板相叠合,以通过电路板电连接于手机的主板。然而目前的显示装置中电路板部分叠合于驱动层朝向用户一面,而手机的主板位于驱动层与用户相背离一侧。导致了电路板需要绕过驱动层与主板进行连接,从而增加了电路板的长度,即增加了显示装置的使用空间,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用户体验的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层和电路板,所述驱动层用以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驱动层具有朝向用户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电路板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并电连接所述驱动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上述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电路板叠合于所述驱动层的第二表面,即所述电路板叠合于所述驱动层与用户相背离一侧,方便所述电路板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主板电连接,有效减小了所述电路板的体积,有效减小所述显示装置的使用空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驱动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驱动层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驱动层10和电路板01,所述驱动层10用以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驱动层10具有朝向用户的第一表面10a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0a相背离的第二表面10b,所述电路板01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0b,并电连接所述驱动层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所述显示装置100通过所述驱动层10驱动液晶变换取向,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透过液晶后呈现图案图像。
通过所述电路板01叠合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即所述电路板01叠合于所述驱动层10与用户相背离一侧,方便所述电路板10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0b的主板电连接,有效减小了所述电路板10的体积,有效减小所述显示装置100的使用空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具有开关器件区11和连接于所述开关器件区11一侧的导电区12。所述开关器件区11通过设置开关器件驱动液晶变换液晶取向。所述开关器件区11可以透过光线,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画面内容。所述导电区12通过电连接电路板01获取电信号。在所述显示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所述驱动层10的第一表面10a朝向用户,所述第一表面10a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背离。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背向用户,朝向移动终端的主板。所述电路板01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0b,所述电路板01无需绕过所述显示装置100连接移动终端的主板,有效减小所述电路板01的体积。由于所述电路板01的第一端011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0b,所述电路板01的第二端012可以叠合于所述驱动层10,所述驱动层10可以覆盖所述电路板01,使得所述电路板01不存在相对所述驱动层10边缘凸出的部分,即有效减小了所述显示装置100的长宽尺寸,即减小了所述显示装置100的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可以增大所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积,提高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层10包括驱动基板13和与所述驱动基板13相层叠的器件层,所述第一表面10a和所述第二表面10b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13和所述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设有开关器件14和导电端子15。所述开关器件14用以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导电端子15电连接所述开关器件14和所述电路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基板13相对所述器件层靠近用户。所述驱动基板13包括与所述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的开关阵列部131、位于所述开关阵列部131横向一侧的第一导电部132和位于所述开关阵列部131纵向一侧的第二导电部133。所述第一导电部132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33与所述导电区12相重合。所述驱动层10设置多个所述开关器件14,多个所述开关器件14阵列于所述开关阵列部131。所述开关器件14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一导电部132对应纵向上多排开关器件14排布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51。所述第二导电部133对应横向上多列开关器件14排布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5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部132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33。所述驱动层10还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3横向上多个开关器件14的第一数据线161和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3纵向上多个开关器件14的第二数据线162。所述第一数据线16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导电部132上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所述第二数据线162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导电部133上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所述驱动层10的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均经电路板01电连接于移动终端的主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均为应力敏感器件。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01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电路板01包括第一端011和相对所述第一端011设置的第二端012。所述第一端011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0b的导电区12。所述第二端012相对所述第一端011折弯后连接于主板。具体的,所述电路板01包括第一线路面013和相对所述第一线路面013设置的第二线路面014。所述第一线路面013在所述第一端011处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相贴合,所述第一线路面013上的焊盘电连接所述驱动层10的导电端子15。在所述第二端012与所述驱动层10相叠合后,所述第二线路面014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所述第二线路面014用以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相贴合,所述第二线路面014上的焊盘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01还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者是软硬结合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表面10a和所述第二表面10b分别设置于所述器件层和所述驱动基板13。即所述器件层相对所述驱动基板13靠近用户。所述电路板01叠合于所述驱动基板13与所述器件层相背离一侧。所述驱动层10在所述导电区12设有贯穿所述驱动基层13的导电件17。所述导电件17一端电连接所述器件层的导电端子15,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路板0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一表面10a,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的入光面22,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一表面10a相贴合,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即所述保护层20贴合所述驱动基板13。所述保护层20可以透过光线,所述保护层20对所述驱动层10进行保护。所述保护层20覆盖所述开关器件区11和所述导电区12,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区11和导电区12均可以受所述保护层20应力支撑。而所述开关器件11和所述导电区12均设有应力敏感器件,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层10的应力敏感器件受保护,即所述驱动层10不易损毁,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安全性提高。所述出光面21朝向用户,即所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线穿过所述保护层20从所述出光面21穿出。而所述入光面22背向用户,即所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线从所述入光面22入射至所述保护层20内。所述保护层20对所述第一导电部132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33应力支撑,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的安全性,即保证了所述驱动层10的可靠性。通过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与所述驱动层10相贴合,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所述保护层20对所述驱动层10进行补强,使得所述驱动层10得到支撑,从而所述驱动层10不易断裂,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结构稳固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液晶层30,所述液晶层30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第一表面10a相背离一侧,所述第二表面10b存在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区域,所述电路板01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0b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层30通过变换液晶取向而选择光线通过或阻挡,从而在所述液晶层30上显示出各种图案画面。所述液晶层30在所述驱动层1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所述开关器件区11上的开关器件14驱动所述液晶层30变换液晶取向。所述导电区12构成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部分。所述液晶层30具有第一面31和相对所述第一面31设置的第二面32。所述第一面31贴合于所述驱动层10。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靠近所述液晶层30的第二面32。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从所述第二面32入射至所述第一面31,并在所述第一面31上显示出图案画面。所述液晶层30包括两层配向膜33、位于所述两层配向膜33之间的液晶34和封装所述液晶34的封装胶35,所述封装胶35构成所述液晶层30的边缘。所述封装胶35和两层所述配向膜33构成液晶盒,所述液晶层30填充于液晶盒内。所述驱动层10的导电区12相对所述封装胶35凸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40,所述第一偏光片40固定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0对透过所述液晶层30的光线进行偏振,使得透过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光线形成用户可观察的图像。所述第一偏光片40在所述驱动层1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即所述驱动层10存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边缘存在凸出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偏光片40还可以层叠于所述保护层20和所述驱动层10之间。所述第一偏光片40覆盖所述驱动层10,所述第一偏光片40对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部分进行支撑。所述驱动层10通过所述第一偏光片40贴合于所述保护层20,增强了所述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偏光片50,所述第二偏光片50固定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光片50将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偏振后入射至所述液晶层30内,使得所述液晶层30可以对所述第二偏关片50的光线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偏光片5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滤光层60。所述滤光层60层叠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所述滤光层6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光层60对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滤光后,使得形成彩色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液晶层30。所述滤光层60包括层叠于所述液晶层30的色素层61和层叠于所述色素层61与所述液晶层相背离一侧的滤光基板62。所述色素层61排列有多个像素,每一像素由至少两个子像素构成。并且每一像素与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14相对应。所述滤光基板62为CF(color filter,彩色滤光)基板。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先经过所述滤光基板62后在经过所述色素层61。所述色素层61层叠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滤光基板62还可以贴合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所述色素层61层叠于所述滤光基板62与所述第二偏光片50相背离一侧。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先经过所述色素层61后在经过所述色素层6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固定于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在所述滤光层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70由导光板和固定于导光板周侧的LED灯构成。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滤光层60、第二偏光片50、液晶层30、第一偏光片4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所述电路板01的第二端012可以叠合于所述背光源7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方便所述电路板01的第二端012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滤光层60还可以与所述液晶层30相贴合。所述第二偏光片50贴合于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滤光层60、液晶层30、第一偏光片4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滤光层60还可以与所述驱动层10相贴合。所述第一偏光片40层叠于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所述液晶层30贴合于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50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贴合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液晶层30、第一偏光片40、滤光层6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所述保护层20、驱动层10、第一偏光片40、滤光层60、液晶层30、第二偏光片50和背光源70依次层叠。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液晶层30、滤光层60、第一偏光片4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所述液晶层30还可以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一表面10a上。所述保护层20、第一偏光片40、滤光层60、液晶层30、驱动层10、第二偏光片50和背光源70依次层叠。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驱动层10、液晶层30、滤光层60、第一偏光片40和保护层20。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20包括透光基板和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基板为玻璃盖板。所述出光面21和所述入光面22均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所述透光基板可以透过从所述驱动层10出射的光线。所述触控基板用以接收用户触控信息,从而触发所述显示装置100向移动终端发送触控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所述保护层20包括透光基板23和与所述透光基板23相叠合的触控基板24。所述触控基板24贴合于所述透光基板23。所述出光面21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23与所述触控基板24相背离一侧。所述入光面22设置于所述触控基板24与所述透光基板23相背离一侧。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所述移动终端200包括所述显示装置100。所述移动终端200还包括壳体81、主板82和电路板01。所述显示装置100固定于所述壳体81上。所述主板82和所述电路板01固定于所述壳体81内,所述电路板83电连接于所述主板82和所述显示装置100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82固定于所述壳体81内,位于所述背光源70与所述保护层10相背离一侧。所述电路板01的第二端012层叠于所述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和所述驱动层10的导电区12共同对所述电路板01遮盖,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的长宽尺寸减小,提高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具体的,所述电路板01包括第一线路面013和相对所述第一线路面013设置的第二线路面014。所述第一线路面013在所述第一端011处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相贴合,所述第一线路面013上的焊盘电连接所述驱动层10的导电端子15。在所述第二端012与所述驱动层10相叠合后,所述第二线路面014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所述第二线路面014用以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82相贴合,所述第二线路面014上的焊盘与移动终端200的主板82电连接。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01:成型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一侧的入光面22。
本实施方式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通过沉积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以及将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2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还可以是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后,再通过沉积工艺在所述透光基板23的一侧成型所述触控基板24。
S102:在所述保护层10的入光面22上成型出驱动层10,其中,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通过真空沉积工艺成型于所述保护层20。先在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上贴合所述驱动基板13。然后在所述驱动基板13的开关阵列部131上沉积所述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和第二数据线162。最后在所述驱动基板13的第一导电部132和第二导电部133上组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第二导电端子152。通过将所述保护层20作为基板,对所述驱动层10进行沉积成型,方便所述驱动层10成型,节省了制作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层10仅设置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第二数据线162和导电端子15。在成型所述驱动层10的步骤中,直接在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上沉积所述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第二数据线162和导电端子15。
S103:将电路板01部分叠合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并电连接所述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01的第一端011贴合于所述驱动层第二表面10b对应所述导电区12处。所述电路板01的第一端011可以是焊接于所述器件层的导电端子15。
S104:在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上成型第一偏光片40,所述驱动层10存在相对所述第一偏光片40边缘凸出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上。
S105: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液晶层30,所述液晶层30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上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然后在所述配向膜31上成型所述封装胶33,然后在所述封装胶33内侧填充所述液晶32,最后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对所述液晶层32进行封装。
S106:在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滤光层60,所述滤光层6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上沉积所述色素层61。最后,将所述色素层61和所述滤光基板62共同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将所述滤光基板62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最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沉积所述色素层61。
S107:在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成型第二偏光片50,所述第二偏光片50在所述滤光层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光片5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上。
S108: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制作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70通过光学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
请参阅图19,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所述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S201:成型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一侧的入光面22。
本实施方式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通过沉积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以及将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2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还可以是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后,再通过沉积工艺在所述透光基板23的一侧成型所述触控基板24。
S202:成型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先制作所述驱动基板13,然后在所述驱动基板13上沉积所述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第二数据线162、第一导电端子151和第二导电端子152。所述驱动基板13的长宽尺寸小于所述保护层20的长宽尺寸。
S203:将电路板01部分叠合于所述驱动层10的第二表面10b,并电连接所述驱动层10。
S204:在所述驱动层10一侧成型第一偏光片40,所述驱动层10存在相对所述第一偏光片40边缘凸出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14一侧。
S205: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液晶层30,所述液晶层30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上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然后在所述配向膜31上成型所述封装胶33,然后在所述封装胶33内侧填充所述液晶32,最后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对所述液晶层32进行封装。
S206:在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滤光层60,所述滤光层6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上沉积所述色素层61。最后,将所述色素层61和所述滤光基板62共同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将所述滤光基板62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最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沉积所述色素层61。
S207:在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成型第二偏光片50,所述第二偏光片50在所述滤光层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光片5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上。
S208: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制作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70通过光学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
S209:将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相背离一侧贴合于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通过所述保护层的入光面与所述驱动层相贴合,所述保护层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所述保护层对所述驱动层进行补强,使得所述驱动层得到支撑,从而所述驱动层不易断裂,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结构稳固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层和电路板,所述驱动层用以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驱动层具有朝向用户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电路板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并电连接所述驱动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层包括驱动基板和与所述驱动基板相层叠的器件层,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和所述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设有开关器件和导电端子,所述开关器件用以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开关器件和所述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层叠于所述驱动层的第一表面,所述保护层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层叠于所述驱动层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一侧,所述第二表面存在相对所述液晶层边缘凸出的区域,所述电路板部分叠合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液晶层边缘凸出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固定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驱动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固定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驱动层相背离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两层配向膜、位于所述两层配向膜之间的液晶和封装所述液晶的封装胶,所述封装胶构成所述液晶层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层叠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驱动层相背离一侧,所述滤光层在所述液晶层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相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包括层叠于所述液晶层的色素层和层叠于所述色素层与所述液晶层相背离一侧的滤光基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固定于所述滤光层与所述液晶层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在所述滤光层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相重合。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显示装置。
CN201720408677.8U 2017-04-17 2017-04-17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49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8677.8U CN206649245U (zh) 2017-04-17 2017-04-17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PCT/CN2018/082003 WO2018192370A1 (zh) 2017-04-17 2018-04-04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EP18787342.7A EP3605206A4 (en) 2017-04-17 2018-04-04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A DISPLAY DEVICE
US16/654,644 US10928688B2 (en) 2017-04-17 2019-10-16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8677.8U CN206649245U (zh) 2017-04-17 2017-04-17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49245U true CN206649245U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7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867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49245U (zh) 2017-04-17 2017-04-17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492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2982A (zh) * 2017-04-17 2017-07-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WO2018192370A1 (zh) * 2017-04-17 2018-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2982A (zh) * 2017-04-17 2017-07-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WO2018192370A1 (zh) * 2017-04-17 2018-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06932982B (zh) * 2017-04-17 2023-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2399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CN206162462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4135847A2 (en) Tiled displays
CN101206326A (zh) 具有触摸屏面板的显示装置
JP2011049247A (ja) 電子機器の接続構造体、及び当該接続構造体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6932982A (zh)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06502466A (zh) 一种触控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CN112930516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94607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1858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135675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EP3594789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298809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206649245U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0881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6322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541604U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器
CN206805509U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003199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259597Y (zh) 可挠式显示面板
CN107145265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7850800A (zh) 显示装置
CN101498978A (zh) 触摸屏
CN207051629U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229164B (zh) 彩膜基板及液晶面板制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