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9303U -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9303U
CN206629303U CN201720288699.5U CN201720288699U CN206629303U CN 206629303 U CN206629303 U CN 206629303U CN 201720288699 U CN201720288699 U CN 201720288699U CN 206629303 U CN206629303 U CN 206629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infrared
main control
control chi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86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ran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ran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ran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ran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886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9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9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9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电单元、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电源供电单元包括线性稳压器U3、输出滤波电容C8,线性稳压器U3与主控芯片U1连接,主控芯片与线性稳压器U3之间设有旁路电容C9,且输出滤波电容C8并联在线性稳压器U3与主控芯片U1之间,输出滤波电容C8和旁路电容C9之间串接隔离元件,通过隔离元件隔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供电、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的供电。本实用新型解决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主控芯片U1及输出单元同时供电的兼容性问题,避免红外发射供电造成的电压纹波而影响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失控的风险。

Description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感应电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红外感应调光器基本上很难满足欧盟关于待机功耗的ERP要求,主要原因为红外感应对管的发射功耗较大,对于配置了红外感应对管的调光器而言,因本身需要开关电源供电,而开关电源自身存在转换效率的问题,故红外感应对管的发射功耗的问题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对于带红外感应对管的红外感应调光器,其发射电路一般由5V供电,红外发射管串接限流电阻,防止发射电流过大损坏红外发射管,发射信号由单片机IO口控制。
在一般灯具产品的应用中,使用者能接受的感应距离一般为5~7CM,而Φ3MM的发射管需要提供100-150MA的发射电流满足这个距离的要求.对于电子市场上通用的LDO(线性稳压器),提供这个等级的电流会引起5V供电的纹波增大,严重影响到主控芯片或控制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实现隔离红外发射及接收管供电和主控芯片之间供电的隔离,解决两个电路同时供电的兼容性问题,避免红外发射供电造成的电压纹波而影响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失控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电单元、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所述电源供电单元分别为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供电,红外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红外反射信号并输入至所述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对应的信号;其中,所述电源供电单元包括线性稳压器U3、输出滤波电容C8,所述线性稳压器U3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线性稳压器U3之间设有旁路电容C9,且输出滤波电容C8并联在线性稳压器U3与所述主控芯片U1之间,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8和旁路电容C9之间串接隔离元件,通过隔离元件隔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供电、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和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的供电。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隔离元件为二极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以及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30、R31与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的一端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红外接收单元包括三极管Q6,且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通过在电源供电单元的输出滤波电容C8和旁路电容C9之间串接隔离元件,利用隔离元件隔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供电、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和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的供电,解决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和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同时供电的兼容性问题,避免红外发射供电造成的电压纹波而影响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失控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源供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发射单元及红外接收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可以运用在利用红外线感应实现灯具控制的过程中,实现隔离红外发射电路的供电、红外接收电路的供电和主控芯片之间供电的隔离,解决两个电路同时供电的兼容性问题,避免红外发射供电造成的电压纹波而影响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失控的风险。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电单元、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电源供电单元分别为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供电,红外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红外反射信号并输入至所述主控芯片U1,主控芯片U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对应的信号;其中,电源供电单元包括线性稳压器U3、输出滤波电容C8,所述线性稳压器U3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主控芯片与线性稳压器U3之间设有旁路电容C9,且输出滤波电容C8并联在线性稳压器U3与所述主控芯片U1之间,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8和旁路电容C9之间串接隔离元件,通过隔离元件隔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供电、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和和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的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元件为二极管。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上述的隔离元件可以为三极管等。
更进一步的,红外发射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以及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一端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
另外,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
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30、R31与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的一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红外接收单元包括三极管Q6,且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源供电单元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
利用上述的红外发射单元及红外接收单元作为调光操作感应件时,开灯动作为把手放在感应区域(即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上)停留约0.5秒的时间,LED由关转为开;关灯动作为手在感应区域上方挥过,LED由开转为关;调光动作为当LED是开时,手放在感应区域停留,LED灯光即由暗无级变亮或由亮无级变暗。欧盟关于待机功耗的ERP要求为:控制器及相关电路在进入关机状态下,功耗须小于0.5W。本电路在关机的状态下,除了发射脉冲方式为间隔0.5-1秒发射2-3组周期为8.1毫秒,脉宽为100微秒的脉冲;当红外感应调光器进入开机状态后,发射脉冲的方式转为不间断的发射周期为8.1毫秒,脉宽为100微秒的脉冲;这种方式既考虑到待机功耗的ERP要求。又解决了开机/关机/调光动作的灵敏度问题。
上述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通过在电源供电单元的输出滤波电容C8和旁路电容C9之间串接隔离元件,利用隔离元件隔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供电、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和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的供电,解决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和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同时供电的兼容性问题,避免红外发射供电造成的电压纹波而影响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失控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供电单元、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所述电源供电单元分别为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供电,红外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红外反射信号并输入至所述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对应的信号;其中,所述电源供电单元包括线性稳压器U3、输出滤波电容C8,所述线性稳压器U3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线性稳压器U3之间设有旁路电容C9,且输出滤波电容C8并联在线性稳压器U3与所述主控芯片U1之间,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8和旁路电容C9之间串接隔离元件,通过隔离元件隔离红外发射单元的供电、红外接收单元的供电、主控芯片U1以及输出单元的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元件为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以及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并联的电阻R30、R31与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的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单元包括三极管Q6,且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红外发射及接收管U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主控芯片U1连接。
CN201720288699.5U 2017-03-21 2017-03-21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Active CN206629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8699.5U CN206629303U (zh) 2017-03-21 2017-03-21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8699.5U CN206629303U (zh) 2017-03-21 2017-03-21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9303U true CN206629303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09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8699.5U Active CN206629303U (zh) 2017-03-21 2017-03-21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9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0531B (zh) 背光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05848389A (zh) 一种可组网的前相切相调光触摸开关
CN103748965A (zh) 响应于调光器的输出对一个或者多个led的光输出的控制
US10172192B2 (en) LED lamp single live wire intelligent control apparatus
CN204119610U (zh) 一种改善led频闪的驱动电路
CN105960070A (zh) 一种单反馈直推式dc调光led灯管驱动电路
CN102708801A (zh) 一种显示终端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其显示终端
CN102695319A (zh) 一种led无级调光电路
CN207166834U (zh) 可变泄放电路和用于在照明系统中使用的电路
CN104968102B (zh) 一种调光调色温led灯电路及led灯具
CN206133352U (zh) 一种单火线开关控制系统
CN104661408B (zh) Led调光电路和led灯具
CN202738205U (zh) 一种led调光驱动电路
CN201042100Y (zh) 电子调光镇流器的调光控制信号传输电路
CN207010543U (zh) 一种低谐波渐亮渐灭led调光驱动器
CN206629303U (zh) 红外感应调光控制电路
CN105992424B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CN108650755B (zh) 一种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及多芯片并联led照明驱动电路
CN207531122U (zh) 一种led集鱼灯电源输出切换电路
CN105246198A (zh) 一种控制手机照明功能的装置
CN204090211U (zh) 可控硅调节led驱动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led灯具
CN201718090U (zh) 一种led调光电源的启动电路及调光电源
CN209982778U (zh) 智能化cob光引擎模组
CN106292826A (zh) 一种单火线开关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366467A (zh) 单火线信号调光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