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7061U - 膜厚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膜厚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7061U
CN206627061U CN201720186290.2U CN201720186290U CN206627061U CN 206627061 U CN206627061 U CN 206627061U CN 201720186290 U CN201720186290 U CN 201720186290U CN 206627061 U CN206627061 U CN 206627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etecting
detecting electrode
public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62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利
林永辉
祁秀梅
孙明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62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7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7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7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厚检测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公共电极,检测电极,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第一公共面与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其中,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用于在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和差分放大器,其中,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

Description

膜厚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膜厚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薄片状物品,例如纸张、票据、塑料薄膜以及纺织物品等的在线连续厚度测量,在其相对应的产品的生产、检测、处理、回收等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通过电极间的静电感应进行薄膜厚度的检测技术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例如在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容式纸厚传感器,主要是通过将电容器的容量变化转化成振荡频率的变化,再通过频压转换模块将频率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另外,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材料厚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平板电容的极板作为厚度检测的敏感器件,实测对象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电容活动极板产生位移,导致平板电容器的容量发生变化。另外,相关技术中也有采用相对的公共电极和检测电极形成检测通道,当待测对象经过检测通道时,改变了公共电极和检测电极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相应的检测电极上感应的电荷数量随之发生变化,而且检测电极上的输出电压大小也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对象的厚度不同,公共电极和检出电极间的介电常数也不相同,进而检测电极上感应的电荷数量也不相同,检测电极上的输出电压大小也不同。因此通过对检测电极电压信号的大小并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计算出检测对象的厚度。
然而,上述的几种检测方式,在膜厚检测过程中,当膜厚检测装置受到外界环境(例如温度、噪音、湿度以及电磁)的干扰时,信号都会失真,从而会影响厚度检测的准确性。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膜厚检测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膜厚检测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膜厚检测装置,包括:公共电极,检测电极,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公共电极与检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面与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第一公共面与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其中,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用于在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和差分放大器,其中,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其中,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加到公共电极上的电压幅度和宽度适合预定信号的检测。
可选地,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在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后,转送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
可选地,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移位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将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传输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基板和检测电极基板,其中,公共电极设置在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一方向垂直,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设置在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二表面;检测电极基板与公共电极基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并且与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平行,检测电极设置在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设置在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二表面上。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框体和检测电极框体,其中,公共电极基板设置在公共电极框体上;检测电极框体与公共电极框体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检测电极基板设置在检测电极框体上。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保护层和检测电极保护层,其中,公共电极保护层设置在公共电极表面上;检测电极保护层设置在检测电极表面上。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导电薄膜与检测电极导电薄膜,其中,公共电极导电薄膜设置在公共电极与公共电极保护层之间;检测电极导电薄膜设置在检测电极与检测电极保护层之间。
可选地,检测电极为多个,多个检测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与待测膜的移动方向垂直,与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检测电极为电极芯片,或者,检测电极为感应电荷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膜厚检测方法,包括: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在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其中,公共电极与检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面与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第一公共面与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控制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
可选地,在检测电极为多个的情况下,在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的下降沿传输每个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时,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复位电压对每个检测电极进行复位;在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的下降沿传输每个检测电极的有效信号电压时,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对公共电极上施加电压。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包括:公共电极,检测电极,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公共电极与检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面与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第一公共面与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其中,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用于在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和差分放大器,其中,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膜厚检测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的问题,实现了膜厚检测方法能够避免环境干扰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公共电极和检测电极的构成示意图;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流程图;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图;以及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各种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膜厚检测装置,包括:公共电极,检测电极,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公共电极与检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面与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第一公共面与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其中,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用于在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和差分放大器,其中,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
通过上述实施例,采用差分放大器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由于采用在采集膜厚检测装置的初期输出(也即,复位时的输出)与真正的有效信号输出进行差分放大,有效地消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膜厚检测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的问题,实现了膜厚检测方法能够避免环境干扰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为使得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产生的电压准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还包括: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其中,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加到公共电极上的电压幅度和宽度适合预定信号的检测。
为有效实现复位电压的控制,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在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后,转送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
在将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传输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移位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将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传输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
为增加膜厚检测装置的牢固性,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膜厚检测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基板和检测电极基板,其中,公共电极设置在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一方向垂直,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设置在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二表面;检测电极基板与公共电极基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并且与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平行,检测电极设置在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设置在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二表面上。
较佳地,为进一步加强膜厚检测装置的牢固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膜厚检测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框体和检测电极框体,其中,公共电极基板设置在公共电极框体上;检测电极框体与公共电极框体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检测电极基板设置在检测电极框体上。
为保证公共电极和检测电极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防腐蚀性,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膜厚检测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保护层和检测电极保护层,其中,公共电极保护层设置在公共电极表面上;检测电极保护层设置在检测电极表面上。
为了增加检测电极的电荷感应强度,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膜厚检测装置中,膜厚检测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导电薄膜与检测电极导电薄膜,其中,公共电极导电薄膜设置在公共电极与公共电极保护层之间;检测电极导电薄膜设置在检测电极与检测电极保护层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检测电极可以为多个,该多个检测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与待测膜的移动方向垂直,与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检测电极可以为电极芯片,或者,检测电极为感应电荷的传感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膜厚检测装置包括:包括公共电极13和检测电极23,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17、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18和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27。公共电极13设置在公共电极基板12的一侧,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17、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18设置在公共电极基板12上另一侧。检测电极23设置在检测电极基板22的一侧,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27设置在检测电极基板22的另一侧。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27是由复位电压、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移位时序控制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组成。公共电极基板12和检测电极基板22又分别设置在公共电极框体11和检测电极框体21上。其中,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对每个电极上的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成对依次差分放大后进行输出,输出电压可以将每个电极受到的环境噪音影响消除掉,实现每个电极的精确扫描。检测电极23与上述公共电极1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且上述公共电极13的第一公共表面与各上述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上述第一公共表面与各上述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上述检测装置中的检测电极实际上可以包括多个检测电极,且上述多个检测电极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如设置成5DPI、10DPI、50DPI、100DPI等,检测电极也可以使用专门的电极芯片。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待测膜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
为了增加检测电极的电荷感应强度,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膜厚检测装置,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公共电极和检测电极的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公共电极13和检测电极23上分别设置导电薄膜14和24,导电薄膜为高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薄膜,可以为金或银等导电薄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电薄膜;为了保证公共电极和检测电极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防腐蚀性,需要在公共电极和其导电薄膜的表面涂覆保护层15、检测电极和其导电薄膜的表面涂覆保护层25,保护层的材料最好具有显著的导电性能、耐磨性和防腐蚀性,保证电极在涂覆保护层后,公共电极与检测电极的感度依然很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层材料。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膜厚检测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膜厚检测装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厚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膜厚检测方法,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在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其中,公共电极与检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面与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第一公共面与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
步骤S304,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控制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
步骤S306,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
步骤S308,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
通过上述步骤S302至步骤S308,采用差分放大器对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待测膜的有效信号的方法,由于采用在采集膜厚检测装置的初期输出(也即,复位时的输出)与真正的有效信号输出进行差分放大,有效地消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膜厚检测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的问题,实现了膜厚检测方法能够避免环境干扰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在检测电极为多个的情况下,在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的下降沿传输每个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时,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复位电压对每个检测电极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的下降沿传输每个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时复位,但也可以在下降沿到来之前加一定时间的复位电压,避免复位不够充分;在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的下降沿传输每个检测电极的有效信号电压时,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对公共电极上施加电压,需要指出的是,在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的下降沿传输每个检测电极的有效信号电压时施加公共电极电压,但也可以在在下降沿到来之前加一定时间的公共电极电压,具体加多长时间,可以根据被检测对象的材质来决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膜厚检测方法的信号处理,以及信号处理的时序进行说明。
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每一行扫描启动信号SI。
步骤S404,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RESET控制复位电压,使每个电极进行复位。
步骤S406,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RESET_T转送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信号VE_1RESET…VE_nRESET。
步骤S408,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COM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使其加到公共电极上的脉冲电压幅度和宽度适合特定信号的检测。
步骤S410,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COM_T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VE_1com…VE_ncom。
步骤S412,移位时序控制电路SEL控制每个电极的有效信号电压Vcom和复位电压VRESET成对依次传输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
步骤S414,差分放大器AMP将每个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和复位电压成对依次差分放大后进行输出,信号为SIG。
在上述步骤S402至步骤S414中,在膜厚检测装置工作时,首先经过每一行扫描启动信号SI后,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RESET控制复位电压,使每个电极进行复位;然后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RESET_T转送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信号VE_1RESET…VE_nRESET。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中信号处理图,如图5所示,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COM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使其加到公共电极上的脉冲电压幅度和宽度适合特定信号的检测。检测电极上感应有效的原稿厚度电荷信号,经过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COM_T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VE_1com…VE_ncom,然后移位时序控制电路SEL控制每个电极的有效信号电压Vcom和复位电压VRESET成对依次传输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接下来差分放大器AMP将每个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和复位电压成对依次差分放大后进行输出,信号为SIG,得到的SIG信号已将每个检测电极上受到的环境噪音影响消除掉,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膜厚检测装置容易受到环境干扰的问题,实现了膜厚检测方法能够避免环境干扰的技术效果。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厚检测装置各种信号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膜厚检测装置工作时,经每一行的扫描启动信号SI(第1个时钟)后,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RESET控制复位电压,使每个电极进行复位。然后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RESET_T(第h个时钟)转送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信号VE_1RESET…VE_nRESET。然后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COM(第i个时钟开始,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合理控制公共电极加电压的时间,即为控制COM的脉冲宽度)控制共通电极电压产生电路,使其加到公共电极上的脉冲电压幅度和宽度适合检测对象的检测。检测电极上感应有效的原稿厚度电压信号,经过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中的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COM_T转送检测电极上的有效电压信号VE_1com…VE_ncom,然后移位时序控制电路SEL(第k1、k2…k+n-1、k+n个时钟)控制每个电极的有效信号电压Vcom和复位电压VRESET成对依次传输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差分放大器AMP将每个电极上的的有效信号电压和复位电压成对依次差分放大后进行输出,信号为SIG(VE1、VE2…VEn-1、VEn),得到的SIG信号已将每个检测电极上受到的环境噪音影响消除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RESET_T的下降沿传输每个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因此RESET_T的下降沿时必须保证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RESET控制复位电压对每个电极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COM_T的下降沿传输每个电极的有效电压信号,因此COM_T的下降沿时必须保证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COM控制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对公共电极上施加电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电极为感应电荷的传感器,因此在检测电极不感应有效厚度信号时,应保证各检测电极尽量处于复位状态,即使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RESET在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COM_T和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COM以外的区域,保证最长时间地控制复位电压对每个电极进行复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厚检测装置的检测电极,不局限于一排检测电极,二排及多排检测电极也同样适用。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膜厚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共电极,检测电极,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面与所述检测电极的第一检测表面相对,所述第一公共面与所述第一检测表面之间形成待测膜的检测通道,其中,
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用于在所述公共电极上产生电压,使得所述检测电极上感应出有效信号电压;
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和差分放大器,其中,所述复位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所述检测电极有效信号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转送所述检测电极上的有效信号电压;所述差分放大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和所述有效信号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后输出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膜的有效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公共电极电压时序控制电路,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加到所述公共电极上的电压幅度和宽度适合预定信号的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检测电极复位电压转送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检测电极进行电压复位后,转送所述检测电极上的复位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移位时序控制电路,用于将检测电极上的所述复位电压和所述有效信号电压传输到所述差分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基板和检测电极基板,其中,
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公共电极电压产生电路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检测电极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基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检 测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并且与所述公共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平行,所述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检测电极信号处理电路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基板的第二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框体和检测电极框体,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基板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框体上;所述检测电极框体与所述公共电极框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检测电极基板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框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保护层和检测电极保护层,其中,所述公共电极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表面上;所述检测电极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公共电极导电薄膜与检测电极导电薄膜,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导电薄膜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保护层之间;所述检测电极导电薄膜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极保护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为多个,所述多个检测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待测膜的移动方向垂直,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极为电极芯片,或者,所述检测电极为感应电荷的传感器。
CN201720186290.2U 2017-02-28 2017-02-28 膜厚检测装置 Active CN206627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6290.2U CN206627061U (zh) 2017-02-28 2017-02-28 膜厚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6290.2U CN206627061U (zh) 2017-02-28 2017-02-28 膜厚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7061U true CN206627061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6290.2U Active CN206627061U (zh) 2017-02-28 2017-02-28 膜厚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70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3069A (zh) * 2017-02-28 2017-08-18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膜厚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3069A (zh) * 2017-02-28 2017-08-18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膜厚检测装置及方法
WO2018157614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膜厚检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3069A (zh) 膜厚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6446759A (zh) 利用自动基线跟踪的手指检测
TWI474248B (zh) 應用於電容式面板的控制點感測方法與裝置
CN106896545A (zh) 传感器及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9739379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091910A (zh) 膜厚的检测装置
CN10681491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206627061U (zh) 膜厚检测装置
CN103257741A (zh) 触摸面板和使用该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5136011A (zh) 膜厚的检测装置
CN105701904B (zh) 磁图像传感器
CN107422903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452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51118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063340A (zh) 薄膜状柔软感应材料的二维矩阵传感器
CN206019570U (zh) 厚度检测装置
CN206270925U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529383A (zh) 指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指纹传感器、电子设备
CN107063068A (zh) 膜厚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5748256U (zh) 膜厚检测装置
EP3627147B1 (en) Capacitive senso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permittivity of an object
CN106441067B (zh) 厚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5102770U (zh) 膜厚的检测装置
CN105136012A (zh) 膜厚的检测装置
CN206959773U (zh) 膜厚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