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6743U -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6743U
CN206626743U CN201720172419.4U CN201720172419U CN206626743U CN 206626743 U CN206626743 U CN 206626743U CN 201720172419 U CN201720172419 U CN 201720172419U CN 206626743 U CN206626743 U CN 206626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flow path
exchange elements
bypass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24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敬顺
朴惠真
太敬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unsu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unsu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nsu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unsu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24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6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6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6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该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包括外气流入的外气口、流入到外气口的外气排出到室内的供气口、内气流入的换气口、流入到换气口的内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热交换元件,流入主体外壳的内气和外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旁通流路,划分热交换元件所在的主体外壳的下部,使得流入主体外壳的外气或内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而排出到供气口或排气口;以及鼓风机,设置于主体外壳的内部,强制吸入内气和外气并排出,包括:旁通挡板,设置于换气口与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换气空间或外气口与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将流入主体外壳内部的内气或外气选择性地供应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方向或旁通流路所在的方向。

Description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建筑物的室内外空气进行换气的热回收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中设有用于将建筑物的室内外空气进行强制换气的换气装置。
这种换气装置以通过鼓风机强制性地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将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内的方式进行换气,但当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温差较大时,会降低供热制冷效率。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6-0013965号(2006年2月14日公开)中已公开了一种能够使排出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相互进行热交换的热回收换气装置。
以往的所述热回收换气装置包括:管道,包括用于室外空气流入室内的供气管道和在既定位置与所述供气管道交叉且将室内空气引导到室外的排气管道;热交换器,流入的室外空气和排出的室内空气在所述供气管道和所述排气管道交叉的地点进行热交换;供气扇,将室外空气强制吸入到所述供气管道侧;以及排气扇,将室内空气强制排出到所述排气管道侧。
具有这种结构的以往的热回收换气装置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地经过设置于中心的热交换器而相互进行热交换,使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温度差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供热制冷效率的下降。
但是,以往的热回收换气装置只能将已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难以将未经热交换器的新鲜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当室内温度大于室外温度时,也会引入已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空气,因此需另外进行制冷。
并且,如冬季等温度低时,会因室内外的温度差而发生结露或结冰,导致恶臭、细菌增殖等,从而诱发健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回收换气装置,不经过热交换器而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从而能够将新鲜的室外空气供应到室内,产生室外空气制冷效果,能够防止因运转制冷器导致的能源浪费。
并且,提供一种无需另外的加热装置即可防止结露或结冰、从而能够防止细菌的增殖等的热回收换气装置。
(二)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其包括用于室外空气流入的外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外气口的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内的供气口、用于室内空气流入的换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热交换元件,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旁通流路,划分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使得流入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不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而排出到所述供气口或排气口;以及鼓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强制吸入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排出,并且,包括:旁通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与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换气空间或所述外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将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方向或所述旁通流路所在的方向。
所述旁通挡板可包括:挡板壳体,设置于所述外气空间或所述换气空间,形成与所述热交换元件连通的热交换孔;隔板,将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划分为形成所述热交换孔的第一空间和形成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的旁通孔的第二空间;以及开闭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热交换孔和所述旁通孔。
所述旁通挡板可包括:隔板部,在所述换气空间划分热交换元件所在的部分和旁通流路,包括与所述换气空间连通的连通孔;连通挡板,设置于所述连通孔以开闭所述连通孔;转换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将流入到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或所述连通孔。
所述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四周面中与所述换气口相对的面或与所述外气口相对的面,过滤进入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中所包括的异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其包括用于室外空气流入的外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外气口的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内的供气口、用于室内空气流入的换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热交换元件,使得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以及鼓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强制吸入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排出,并且,包括:内部返回流路,贯通划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排气空间和所述外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的分离隔板而形成,使得流入到所述排气空间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向所述外气空间再循环而进行预热;以及内部返回挡板,设置于所述内部返回流路以开闭所述内部返回流路。
所述鼓风机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空间的排气鼓风机;还可包括排气隔板,与所述排气口隔开设置所述排气鼓风机,使得通过所述排气鼓风机排出的室内空气不直接排出到所述排气口而排出到所述排气空间或所述内部返回流路。
所述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旁通流路,划分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使得流入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不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而排出到所述供气口或所述排气口;以及旁通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与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换气空间或所述外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将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方向或所述旁通流路所在的方向。
所述旁通挡板可包括:挡板壳体,设置于所述外气空间或所述换气空间,形成与所述热交换元件连通的热交换孔;隔板,将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划分为形成所述热交换孔的第一空间和形成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的旁通孔的第二空间;以及开闭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热交换孔和所述旁通孔。
所述旁通挡板可包括:隔板部,在所述换气空间划分热交换元件所在的部分和旁通流路,包括与所述换气空间连通的连通孔;连通挡板,设置于所述连通孔以开闭所述连通孔;转换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将流入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或所述连通孔。
所述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可包括: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四周面中与所述换气口相对的面或与所述外气口相对的面,过滤进入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中所包括的异物。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形成不经过热交换元件而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旁通流路,从而能够将新鲜的室外空气直接引入室内,而且还将温度低的室外空气供应到室内而产生室外空气制冷效果,能够防止因运转制冷器导致的能源浪费。
并且,旁通流路形成于热交换元件的底部,能够防止因旁通流路的形成而导致体积增大。
并且,无需另外的加热装置也可加热主体外壳的内部,通过使温度高于室外的室内空气再循环,防止结露或结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平面图,示出热交换模式时的运行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平面图,示出旁通模式时的运行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侧剖面图,是切割图2的A-A线的图。
图4(a)是适用构成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旁通挡板的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示出热交换模式时的运行状态。
图4(b)是适用构成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旁通挡板的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示出旁通模式时的运行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平面图,示出旁通模式时的运行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的平面图,示出结露防止模式时的运行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0: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110:主体外壳
111:外气口 111a:外气空间
111b:外气挡板 112:供气口
112a:供气空间 113:换气口
113a:换气空间 114:排气口
114a:排气空间 114b:排气挡板
117:分离隔板 120:热交换元件
125:过滤器 131:排气鼓风机
133:供气鼓风机 140:旁通流路
150、160:旁通挡板 151:挡板壳体
152:热交换孔 153:隔板
153a:第一空间 153b:第二空间
154:旁通孔 155:开闭门
157:阻断隔板 161:转换挡板
162:连通挡板 163:隔板部
165:连通孔 170:内部返回流路
173:内部返回挡板 175:排气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主体外壳110。
该主体外壳110可形成为箱子形状,从而容纳将在下面说明的热交换元件120,主体外壳110的上面或底面可装卸,以能够更换热交换元件120。
另外,主体外壳110的一侧面可形成室外空气(以下简称‘外气’)流入主体外壳110内部的外气口111和将流入主体外壳110内部的室内空气(以下简称‘内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114。
并且,主体外壳110的另一侧面可形成内气流入的换气口113和流入内部的外气排出到室内的供气口112。
在此,外气口111和供气口112及换气口113和排气口114可形成为彼此位于对角线方向,使得流入主体外壳110内部的内气和外气能够相互交叉地排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热交换元件120。
该热交换元件120中流入主体外壳110内部的外气和内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彼此相似的温度。
另外,热交换元件120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并可设置成菱形形态,使得各四周面能够面对外气口111、排气口114、供气口112及换气口113。
并且,热交换元件120可构成为向一个方向形成褶皱的板状热交换部件的褶皱部分相互交叉地层叠多个,从而使得内气和外气不会相互混入而经过。
另外,热交换元件120可以由显热或潜热或全热交换的材料形成,热交换元件120除了内气和外气的热之外,还可相互交换湿气。
并且,热交换元件120与相对的外气口111之间可形成外气空间111a,热交换元件120与相对的排气口114之间可形成排气空间114a,热交换元件120与相对的供气口112之间可形成供气空间112a,热交换元件120与相对的换气口113之间可形成换气空间113a。
同时,热交换元件120为公知的构成,因此省略对其材料或构成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旁通流路140。
该旁通流路140可以使流入所述主体外壳110内部的内气或外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排出到排气口114或供气口112,使得内气或外气相互不进行热交换。
所有实施例中的附图示出旁通流路140使得流入换气口113的内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排出到排气口114,但也可以构成为旁通流路140使得流入外气口111的外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排出到供气口112。
在此,旁通流路140使内气或外气迂回排出而使内气和外气不会在热交换元件120相互进行热交换,直接向室内引入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外气,从而可通过低温外气产生制冷效果。
另外,旁通流路140可使得热交换元件120的底面与主体外壳110的底面隔开地形成。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过滤器125。
该过滤器125可过滤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内气或外气中所包括的异物,防止异物导致的热交换元件120的污染。
另外,过滤器125可分别设置于热交换元件120的与内气流入的换气口113相对的四周面或热交换元件120的与外气流入的外气口111相对的四周面,过滤器125以根据污染度而可更换地设置到热交换元件120。
并且,过滤器125可重叠设置可过滤不同粒子大小的异物的多个过滤器125,也可重叠设置具有抗菌等功能的过滤器125。
并且,过滤器125可以是能够洗涤的可洗过滤器125。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鼓风机。
该鼓风机设置于主体外壳110的内部,能够强制吸入内气或外气并排出。
另外,鼓风机可包括排气鼓风机131和供气鼓风机133。
排气鼓风机131设置于排气口114,可通过换气口113将内气吸入到主体外壳110的内部,并将吸入的内气通过排气口114排出到室外。
并且,供气鼓风机133可设置于供气口112,通过外气口111将外气吸入到主体外壳110的内部,并将吸入的外气通过供气口112排出到室内。
另外,排气鼓风机131和供气鼓风机133可以由通过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离心式鼓风机来实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可包括旁通挡板150。
该旁通挡板150将流入到换气口113的内气或流入到外气口111的外气选择性地供应到热交换元件120或旁通流路140。
并且,旁通挡板150可设置在主体外壳110的外气口111与相对的热交换元件120之间的外气空间111a或主体外壳110的换气口113与相对的热交换元件120之间的换气空间113a。
在此,当旁通流路140构成为将流入到换气口113的内气排出到排气口114时,可将旁通挡板150设置在换气空间113a,当旁通流路140构成为将流入到外气口111的外气排出到供气口112时,可将旁通挡板150设置在外气空间111a。
所有实施例的附图中,因旁通流路140构成为将流入到换气口113的内气排出到供气口112,因此将旁通挡板150设置在换气空间113a。
另外,旁通挡板150可包括挡板壳体151。
挡板壳体151可形成为在换气空间113a或外气空间111a划分形成有热交换元件120和旁通流路的部分与换气口113或外气口111的形状。
并且,在挡板壳体151的与热交换元件120相对的部分可贯通形成热交换孔152,使得流入换气口113或外气口111的内气或外气能够流入热交换元件120。
并且,挡板壳体151的内部可设置隔板153,在所述隔板153上贯通形成旁通孔154,所述旁通孔154与旁通流路140连通而使得流入换气口113或外气口111的内气或外气流入旁通流路140,所述隔板153将挡板壳体151的内部划分为形成热交换孔152的第一空间153b和使通过旁通孔154的内气流入旁通流路140的第二空间153a。
此时,隔板153可被阻断隔板157划分成上下,将流入第二空间153b的内气或外气仅供应到旁通流路140,从而防止通过旁通孔154流入第二空间153b的内气或外气流入到位于旁通流路140上部的热交换元件120。
并且,旁通挡板150可包括开闭门155。
该开闭门155可旋转地设置于挡板壳体151的内部,通过旋转来选择性地开闭旁通孔154和热交换孔152。
另外,开闭门155的末端设置于隔板153和挡板壳体151交叉的部分,可通过旋转来封闭旁通孔154时开放热交换孔152,封闭热交换孔152时开放旁通孔154。
并且,开闭门155可通过驱动马达进行旋转,通过控制器的控制选择性地开闭旁通孔154和热交换孔152。
如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旁通挡板150的变形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挡板150相同地构成为使内气或外气通过旁通流路140,因此可设置于换气空间113a或外气空间111a。
另外,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60可包括隔板部163、转换挡板161及连通挡板162。
隔板部163将设置的换气空间113a或外气空间111a划分为形成旁通流路140的下部和热交换元件所在的上部,隔板部163上形成连通孔165,外气或内气可通过连通孔165流入旁通流路140。
并且,在连通孔165上设置连通挡板162,从而可通过开放连通孔165使外气或内气流入旁通流路140,或者通过封闭连通孔165阻断外气或内气流入旁通流路140。
并且,转换挡板161可以使通过与设置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60的换气空间113a连接的换气口113流入的内气或流入到与外气空间111a连接的外气口111的外气选择性地流入到热交换元件120所在的方向或连通孔165所在的方向。
此时,连通孔165与转换挡板161相互连接,当开放转换挡板161时,流入换气口113或外气口111的外气或内气被供给到热交换元件120,当封闭转换挡板161时,流入连通孔165。
如上构成的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60在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进行热交换时,开放转换挡板161,连通挡板162封闭连通孔165,将流入换气口113或外气口111的外气或内气可供应到热交换元件120。
与此相反,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经过旁通流路时,封闭转换挡板161,连通挡板162开放连通孔165,流入换气口113或外气口111的外气或内气通过连通孔165可供应到旁通流路140。
另外,在不使用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60时,连通挡板162封闭连通孔165,转换挡板161也封闭而阻断向热交换元件120所在方向的供应,从而能够防止异物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内部。
并且,转换挡板161和连通挡板162都可通过驱动马达进行旋转,可以由旋转轴位于中心而进行旋转的蝶形挡板实现。
下面说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的各结构之间的作用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在内气和外气的温度差较大时,根据控制器的自动运转或用户选择的手动操作来选择热交换模式。
如图1所示,当选择热交换模式时,供气鼓风机133和排气鼓风机131开始运行,旁通挡板150使旁通门旋转来封闭旁通孔154,并开放热交换孔152。
在此,设置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60的情况下,连通挡板162封闭连通孔165,转换挡板161开放向热交换元件120所在的方向。
如上述,旁通挡板150运转时,通过排气鼓风机131,内气通过换气口113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内部,流入的内气通过旁通挡板150流入到热交换元件120所在的方向,经过热交换元件120并通过排气口114排出到室外。
另外,通过供气鼓风机133,外气通过外气口111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内部,流入的外气经过热交换元件120并通过供气口112排出到室内。
如所述,在热交换模式中,内气和外气都经过热交换元件120,内气和外气在热交换元件120进行热交换而能够将温度差被最小化的外气引入室内,从而能够防止供热制冷效率的下降。
相反,当如夏天需要制冷但外气温度小于内气温度时,根据控制器的自动运转或用户选择的手动操作来选择旁通模式。
如图2所示,旁通模式被选择时,供气鼓风机133和排气鼓风机131开始运转,旁通挡板150使旁通门旋转来封闭热交换孔152,并开放旁通孔154。
在此,设置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60的情况下,连通挡板162开放连通孔165,转换挡板161封闭向热交换元件120所在的方向。
如上述,旁通挡板150运转时,内气在排气鼓风机131的作用下通过换气口113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内部,流入的内气通过旁通挡板150未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通过旁通流路排出到排气口114。
另外,外气在供气鼓风机133的作用下通过外气口111流入主体外壳110的内部,流入的外气经过热交换元件120通过供气口112排出到室内。
如所述,在旁通模式中,虽然外气经过热交换元件120,但内气通过旁通流路140迂回而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因此内气和外气不进行热交换,将温度相对低的外气引入室内,从而可通过外气产生制冷效果。
在此,第一实施例虽然构成为内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通过旁通流路140迂回,但根据旁通流路140的构成,也可以是外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通过旁通流路140迂回。
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形成旁通流路140而使得内气或外气不经过热交换元件120,将温度相对低的外气不经过热交换引入室内,从而可通过外气产生制冷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100中旁通流路140设置于热交换元件120的底面,能够防止因形成旁通流路140而导致体积增大,使得经过旁通流路140的内气或外气接触热交换元件120的现象最小化,防止热交换元件120的污染。
并且,第一实施例的旁通挡板150通过一个驱动马达控制开闭门155来选择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而进行工作,因此能够减少制作费用。
并且,变形例的旁通挡板150通过转换挡板161和连通挡板162选择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而进行运转,不使用时能够阻断外气流入主体外壳110,从而能够防止异物导致的主体外壳110内部的污染。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因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可包括内部返回流路170和内部返回挡板173。
该内部返回流路170贯通主体外壳110中划分外气口111与热交换元件120之间及排气口114与热交换元件120之间的分离隔板117而形成,使得排出到排气口114的内气的一部分向外气空间111a再循环,例如,在温度低的冬季,使温度相对较高的内气再循环,从而加热主体外壳110内部来防止结露或结冰的发生。
并且,内部返回挡板173可开闭地设置于内部返回流路170,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内部返回流路时,将流入排气空间114a的内气的一部分供应到外气空间111a,或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封闭内部返回流路时,可通过排气口114排出。
另外,内部返回挡板173可构成为一个蝶形门通过驱动马达运转,或由多个蝶形门排成一列的LVD(line volume damper)来实现。
并且,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可包括设置于外气口111而开闭外气口111的外气挡板111b和设置于排气口114而开闭排气口114的排气挡板114b。
在此,外气挡板111b、排气挡板114b、内部返回挡板173可分别通过控制器而运转,但外气挡板111b、排气挡板114b、内部返回挡板173可彼此通过连杆连接,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封闭内部返回流路170时,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分别开放外气口111和排气口114。
并且,可构成为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内部返回流路170时,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分别封闭外气口111和排气口114。
当然,为了内部返回挡板173调节向内部返回流路170供应的内气的量或温度,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封闭的程度可以与内部返回挡板173的开放程度成正比或反比。
例如,可以是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与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旁通流路140的程度成正比地开放外气口111和排气口114,或者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与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旁通流路140的程度成反比地封闭外气口111和排气口114。
另外,虽然附图中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由旁通流路140和旁通挡板150一同构成,但可省略旁通流路140和旁通挡板150的构成。
并且,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供气鼓风机13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连接到供气口112,但排气鼓风机131可设置于排气隔板175。
该排气隔板175并不是将从排气鼓风机131排出内气的排出口直接连接到排气口114而排出的内气直接排出到排气口114,而是可将排气鼓风机131从排气口114隔开设置而将内气排出到排气空间114a。
另外,排气隔板175可以将排气空间114a划分成所述排气空间114a包括内部返回流路170,使得排气鼓风机131排出的内气能够被供应到内部返回流路170。
在此,当排气鼓风机131的排出内气的排出口直接连接到排气口114时,流入排气空间114a的内气大部分会因排气鼓风机131的压力而排出到排出口,供应到内部返回流路170的内气的量会很少,因此难以实现内气再循环的效率及正确的控制。
但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气鼓风机131向排气空间114a排出内气,排出到排气空间114a的内气被分散到排出口和内部返回流路170,从而可以将比较正确的量的内气排出到排出口或供应到内部返回流路170。
下面说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结构及作用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热交换模式和旁通模式的运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此时,在热交换模式和旁通模式中,内部返回挡板173以封闭内部返回流路170的状态进行运转。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还可包括结露防止模式。
如图6所示,结露防止模式在如冬季等内气和外气的温度差大且外气的温度小于预设的温度时,根据控制器自动运转或根据用户的选择手动运转,当选择结露防止模式后,控制器使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内部返回流路170,通过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封闭外气口111及排气口114。
此时,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内部返回流路170时,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并不是完全封闭外气口111及排气口114,而是局部开放外气口111及排气口114来进行局部换气。
并且,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内部返回流路170时,外气挡板111b和排气挡板114b可根据内部返回挡板173的开放程度调整设置于外气口111的外气挡板111b的开放程度和设置于排气口114的排气挡板114b的开放程度,由此适当地调整引入的外气及排出的内气的量。
另外,当内部返回挡板173开放内部返回流路170,通过排气鼓风机,内气通过换气口113并经过热交换元件120而在鼓风机131的作用下排出到排气空间114a,排出到排气空间114a的内气通过旁通流路140流入外气空间111a而通过供气鼓风机133经过热交换元件120,再通过供气口112排出到室内。
此时,可根据内部返回挡板173和排气挡板114b及外气挡板111b的开放程度,向再循环的内气混入外气,或调整再循环的内气的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旁通流路14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使得温度相对高于外气的内气不排出到外部而进行再循环,据此通过内气加热主体外壳110的内部,从而防止结露及结冰的发生。
并且,因通过内气加热主体外壳110的内部,无需加热器等另外的加热装置,能够防止因防止结露及结冰的发生而产生的能源消耗。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此,而是包括由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进行变更而被认定为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及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其包括用于室外空气流入的外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外气口的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内的供气口、用于室内空气流入的换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热交换元件,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旁通流路,划分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使得流入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不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而排出到所述供气口或所述排气口;以及鼓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强制吸入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
旁通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与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换气空间或所述外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将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方向或所述旁通流路所在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挡板包括:
挡板壳体,设置于所述外气空间或所述换气空间,形成与所述热交换元件连通的热交换孔;
隔板,将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划分为形成所述热交换孔的第一空间和形成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的旁通孔的第二空间;以及
开闭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热交换孔和所述旁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挡板包括:
隔板部,在所述换气空间划分热交换元件所在的部分和旁通流路,包括与所述换气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连通挡板,设置于所述连通孔以开闭所述连通孔;
转换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将流入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或所述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四周面中与所述换气口相对的面或与所述外气口相对的面,过滤进入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中所包括的异物。
5.一种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包括:主体外壳,其包括用于室外空气流入的外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外气口的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内的供气口、用于室内空气流入的换气口、用于流入到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热交换元件,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相互交叉经过而进行热交换;以及鼓风机,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强制吸入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排出,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返回流路,贯通划分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排气空间和所述外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的分离隔板而形成,使得流入到所述排气空间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向所述外气空间再循环而进行预热;以及
内部返回挡板,设置于所述内部返回流路以开闭所述内部返回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机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气空间的排气鼓风机;
包括排气隔板,与所述排气口隔开设置所述排气鼓风机,使得通过所述排气鼓风机排出的室内空气不直接排出到所述排气口而排出到所述排气空间或所述内部返回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旁通流路,划分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所述主体外壳的下部,使得流入所述主体外壳的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不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而排出到所述供气口或所述排气口;以及
旁通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与热交换元件之间的换气空间或所述外气口与所述热交换元件之间的外气空间,将流入到所述主体外壳内部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所在的方向或所述旁通流路所在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挡板包括:
挡板壳体,设置于所述外气空间或所述换气空间,形成与所述热交换元件连通的热交换孔;
隔板,将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划分为形成所述热交换孔的第一空间和形成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的旁通孔的第二空间;以及
开闭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挡板壳体的内部,通过旋转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热交换孔和所述旁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挡板包括:
隔板部,在所述换气空间划分热交换元件所在的部分和旁通流路,包括与所述换气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连通挡板,设置于所述连通孔以开闭所述连通孔;
转换挡板,设置于所述换气口,将流入所述换气口的室内空气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热交换元件或所述连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四周面中与所述换气口相对的面或与所述外气口相对的面,过滤进入所述热交换元件的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中所包括的异物。
CN201720172419.4U 2017-02-24 2017-02-24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Active CN206626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419.4U CN206626743U (zh) 2017-02-24 2017-02-24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419.4U CN206626743U (zh) 2017-02-24 2017-02-24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6743U true CN206626743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2419.4U Active CN206626743U (zh) 2017-02-24 2017-02-24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67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424A (zh) * 2020-05-21 2020-08-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4667420A (zh) * 2020-08-27 2022-06-24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 六口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8424A (zh) * 2020-05-21 2020-08-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4667420A (zh) * 2020-08-27 2022-06-24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 六口空调
CN114667420B (zh) * 2020-08-27 2023-06-20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 六口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25B (zh) 兼具旁通及再循环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10388692A (zh) 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90127329A (ko) 다기능 전열교환기
US20160131377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06626743U (zh) 旁通流路型热回收换气装置
KR101824145B1 (ko) 환기장치
CN1766438B (zh) 换气装置
CN109595695A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KR102551942B1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CN208418960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1904041B1 (ko) 주방급기 및 공기청정 기능을 가지는 폐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104406254B (zh) 一种全过程节能蒸发冷凝空调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87688U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KR200444989Y1 (ko) 열교환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조화기
CN207702584U (zh) 一种功能模块化设计的室内空气调节机及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CN108644896A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8195019A (zh) 双向流全热新风装置
CN108613255A (zh) 一种功能模块化设计的室内空气调节机
CN208859935U (zh) 一种带能量回收的热泵机组
CN207922478U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20810829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010098172A (ko) 댐퍼장치가 구비된 실내환기장치
CN105066252A (zh) 新风机
CN110513806A (zh)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8763832U (zh) 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