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1586U - 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11586U CN206611586U CN201720277119.2U CN201720277119U CN206611586U CN 206611586 U CN206611586 U CN 206611586U CN 201720277119 U CN201720277119 U CN 201720277119U CN 206611586 U CN206611586 U CN 2066115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axial cable
- outer conductor
- system based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信号源通过传输线缆与耦合器电连接,耦合器通过传输线缆电连接通信天线,耦合器还电连接同轴线缆,该同轴线缆分为通信传输段和信号覆盖段,通信传输段和信号覆盖段相互间隔排列;信号覆盖段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围套设绝缘体,绝缘体的外围套设外导体,外导体的外围套设护套;外导体上设置有信号覆盖槽;该系统解决了室内信号覆盖过程中无法设置通信天线进行信号覆盖的问题,采用在同轴线缆上设置信号覆盖段,直接进行信号覆盖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室内信号覆盖的成本,而且搭建信号覆盖系统更为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信号覆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自获得LTE 牌照后,都开始大规模的部署LTE网络,中国移动建设的基站数量已经超过100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建设的基站数量也已经超过50万,而且中国移动LTE用户总数达到2.48亿户,成为全球4G网络用户数量最多的运营商,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4G市场。
据统计,移动通信网络中超过7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但由于城区大型建筑物结构屏蔽的原因,加上LTE高频谱的特性,室外基站很难做到对室内区域的网络覆盖。
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将宏蜂窝或分布式基站作为信号源,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副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通信天线上,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可以比较全面地解决室内覆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然而在某些场景,例如吊顶或墙壁上无法安装通信天线、电梯井道内安装通信天线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无法采用传统室内分布方案实现对室内区域的信号覆盖,急需寻求一种新的覆盖技术,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特殊场景的无线信号覆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存在布设通信天线不便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信号源通过传输线缆与耦合器电连接,所述耦合器通过传输线缆电连接通信天线,所述耦合器还电连接同轴线缆,该同轴线缆分为通信传输段和信号覆盖段,所述通信传输段和信号覆盖段相互间隔排列。
所述信号覆盖段包括护套,外导体,绝缘体,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外围套设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外围套设外导体,所述外导体的外围套设护套。
所述外导体上设置有信号覆盖槽。
所述信号覆盖槽为长方形,并且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于外导体上。或所述信号覆盖槽为平行四边形,并且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于外导体上。
所述信号覆盖槽的两端在外导体同一径向截面的半圆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不仅可以与现有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兼容,而且解决了室内信号覆盖过程中无法设置通信天线进行信号覆盖的问题,采用在同轴线缆上设置信号覆盖段,直接进行信号覆盖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室内信号覆盖的成本,而且搭建信号覆盖系统更为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同轴线缆信号覆盖段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同轴线缆信号覆盖段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外导体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信号源;2、耦合器;3、传输线缆;4、通信天线;5、同轴线缆;6、功分器;7、护套;8、外导体;9、绝缘体;10、内导体;11、信号覆盖槽;12、通信传输段;13、信号覆盖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克服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存在布设通信天线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的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1,信号源1通过传输线缆3与耦合器2电连接,耦合器2通过传输线缆3电连接通信天线4,耦合器2还电连接同轴线缆5,该同轴线缆5分为通信传输段12和信号覆盖段13,通信传输段12和信号覆盖段13相互间隔排列;设置信号覆盖段13的开槽周期长度和同轴电缆5内传输的电磁波波长大小可相比拟。
信号覆盖段13包括护套7,外导体8,绝缘体9,内导体10,内导体10外围套设绝缘体9,绝缘体9的外围套设外导体8,外导体8的外围套设护套7;
外导体8上设置有信号覆盖槽11;信号覆盖槽11会引起同轴电缆5内部电流的变化,进而引起了同轴电缆5内部电流磁场的变化,这时信号覆盖槽11的作用就像一个耦合天线,将同轴电缆5内部传输的能量耦合出一部分,在同轴电缆5外部形成表面波,在这种耦合方式下,电磁场通过槽口衍射激发电磁场,整根同轴电缆5可以看成是一系列小通信天线顺次排列的集合。
如图2所示,信号覆盖槽11为长方形,并且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于外导体8上;当然长方形并不一定是唯一设定的方式,如图3所示,信号覆盖槽11设置为平行四边形同样可以进行信号覆盖。
如图4所示,信号覆盖槽11的两端在外导体8同一径向截面的半圆内,也就是外导体8有将近一半的圆周面是没有信号覆盖槽11的;这样在布线的时候,将同轴线缆5上设置信号覆盖槽11的一面朝向外侧,进行信号覆盖,靠近墙壁或者走线壁的一面就不会出现信号泄露,可有效进行信号覆盖。
上述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在实际需要的时候,耦合器2还可通过传输线缆3连接有功分器6;功分器6通过传输线缆3连接有通信天线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信号源1、传输线缆3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信号源1或者传输线缆3,根据实际架设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需要,可选择不同信号源1或者传输线缆3。
综上所述,该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不仅可以与现有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兼容,而且解决了室内信号覆盖过程中无法设置通信天线进行信号覆盖的问题,采用在同轴线缆5上设置信号覆盖段13,直接进行信号覆盖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室内信号覆盖的成本,而且搭建信号覆盖系统更为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包括信号源(1),信号源(1)通过传输线缆(3)与耦合器(2)电连接,所述耦合器(2)通过传输线缆(3)电连接通信天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2)还电连接同轴线缆(5),该同轴线缆(5)分为通信传输段(12)和信号覆盖段(13),所述通信传输段(12)和信号覆盖段(13)相互间隔排列;
所述信号覆盖段(13)包括护套(7),外导体(8),绝缘体(9),内导体(10),所述内导体(10)外围套设绝缘体(9),所述绝缘体(9)的外围套设外导体(8),所述外导体(8)的外围套设护套(7);
所述外导体(8)上设置有信号覆盖槽(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覆盖槽(11)为长方形,并且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于外导体(8)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覆盖槽(11)为平行四边形,并且设置有多个,均匀设置于外导体(8)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覆盖槽(11)的两端在外导体(8)同一径向截面的半圆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2)通过传输线缆(3)连接有功分器(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分器(6)通过传输线缆(3)连接通信天线(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77119.2U CN206611586U (zh) | 2017-03-21 | 2017-03-21 | 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77119.2U CN206611586U (zh) | 2017-03-21 | 2017-03-21 | 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11586U true CN206611586U (zh) | 2017-11-03 |
Family
ID=6016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77119.2U Active CN206611586U (zh) | 2017-03-21 | 2017-03-21 | 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11586U (zh) |
-
2017
- 2017-03-21 CN CN201720277119.2U patent/CN2066115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3731B (zh) | 用于综合展厅的组合结构多功能展位箱 | |
CN206611586U (zh) | 一种基于同轴线缆的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 |
CN214176535U (zh) | 一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三级配电装置 | |
CN210247064U (zh) | 基于社区楼宇的微基站控制系统 | |
CN2660825Y (zh) | 无线宽带接入传输网基站 | |
CN203367800U (zh) | 新型端子箱 | |
CN201502207U (zh) | 架空线路高压塔杆 | |
CN202197411U (zh) | 分体式用电信息采集公网终端 | |
CN204928811U (zh) | 一种矿用无线基站 | |
CN204858339U (zh) | 一种自动化配套电气柜并柜装置 | |
CN204809737U (zh) | 一种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 | |
CN201185101Y (zh) | 带状安防组合线缆 | |
CN104617540B (zh) | 适于户外安装使用的小型继电保护装置 | |
Kang et al. |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by using medium voltage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
CN207625514U (zh) | 一种智能型光伏并网升压箱变 | |
CN202153706U (zh) | 大功率变流器结构 | |
CN201750227U (zh) | 家庭智慧电源管理系统 | |
CN204244172U (zh) | 用于光伏电站的交流汇流箱 | |
CN205212421U (zh) | 一种通信基站用智能交流配电防雷箱 | |
CN201557120U (zh) | 适于防雷的校园计算机网络 | |
CN212259342U (zh) | 一种变电站内电力无线专网系统 | |
CN220306780U (zh) | 共享共建5g智能配电箱 | |
CN203632692U (zh) | 电力光纤入户系统 | |
CN204597313U (zh) | 环形辐射状gis变电站结构 | |
CN208478570U (zh) | 一种地铁民用通信系统gps信号天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