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1142U - 一种相间间隔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间间隔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11142U
CN206611142U CN201720417780.9U CN201720417780U CN206611142U CN 206611142 U CN206611142 U CN 206611142U CN 201720417780 U CN201720417780 U CN 201720417780U CN 206611142 U CN206611142 U CN 206611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re clamp
sub
clip body
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177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哲
周义
陈飞
鲍雄飞
付月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lifa Electric Co ltd
Gulif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lifa Electrical Co Ltd
Gulif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lifa Electrical Co Ltd, Gulif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lifa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177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11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11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111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绝缘子和子导线间隔棒;两个子导线间隔棒分别通过回转臂与所述绝缘子两端的连接金具相连;所述子导线间隔棒包括子线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子线支撑架两端的线夹,所述子线支撑架的中部与所述回转臂绞接;所述线夹为楔扣型线夹,所述楔扣型线夹包括线夹本体、线夹压盖,所述线夹本体一侧以楔键与所述线夹压盖的楔槽连接,所述线夹本体另一侧与所述线夹压盖销连接,具体使用时,将线夹本体、线夹压盖对合接在导线外部,线夹本体一侧以楔键与线夹压盖的楔槽连接,线夹本体另一侧与线夹压盖销连接,安装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可缩短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时间,减少触电的风险,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相间间隔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间间隔棒。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在运行时,会受到恶劣环境,空气气流变化等影响而产生不同状况的振动或舞动。如在风速为7~25米/秒时使导线会产生0.1~1Hz,全振幅为12米的垂直椭圆的强烈振动和舞动。这种振动和舞动会导致导线鞭击,断股,断线,与金具严重摩擦或使杆塔断裂,倾倒而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严重事故,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一般每隔50米或60米安装一个相间间隔棒,以此来抑制高压导线的振动和舞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CN203967695U公开了一种双导线预绞式相间间隔棒,包括绝缘棒和子导线间隔棒;子导线间隔棒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两端的线夹,支撑架的中部与回转臂铰接;该线夹为预绞式线夹,预绞式线夹包括U型抱箍片、夹持组件、阻尼垫、预绞丝以及第一螺栓组件;由两呈半圆瓦片状的夹板对合构成的夹持组件设于U型抱箍片内,设置于夹持组件的夹持孔内的阻尼垫上设有用于设置预绞丝及导线的安装孔,螺旋线形的预绞丝贯穿设置在安装孔内,预绞丝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夹持组件、U型抱箍片以及支撑架通过第一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使用时,将两呈半圆瓦片状的夹板对合在导线外部形成夹持组件,然后将U型抱箍片通过第一螺栓组件固定在加持组件外部,操作步骤复杂,在输电线路上操作步骤过多容易导致触电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相间间隔棒安装时操作步骤过多容易导致触电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安装步骤简单的相间间隔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绝缘子和子导线间隔棒;两个子导线间隔棒分别通过回转臂与所述绝缘子两端的连接金具相连;所述子导线间隔棒包括子线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子线支撑架两端的线夹,所述子线支撑架的中部与所述回转臂铰接;所述线夹为楔扣型线夹,所述楔扣型线夹包括线夹本体、线夹压盖,所述线夹本体一侧以楔键与所述线夹压盖的楔槽连接,所述线夹本体另一侧与所述线夹压盖销连接。
还包括线夹阻尼衬垫,所述线夹阻尼衬垫包括第一阻尼衬垫、第二阻尼衬垫,所述第一阻尼衬垫粘接在所述线夹本体的内壁中,所述第二阻尼衬垫粘接在所述线夹压盖的内壁中,所述第一阻尼衬垫与所述第二阻尼衬垫对接形成环形空间。
所述线夹压盖与所述线夹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凸台,所述凸台之间形成线槽。
还包括预绞式承力丝,所述预绞式承力丝缠绕在所述线槽内,形成等距的绞丝间隔,并对所述线夹本体与线夹压盖形成稳定的包覆结构。
所述楔槽与所述楔键以50°-60°的楔角配合。
所述线夹本体和所述线夹压盖内表面为轴向两端向远离中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喇叭口状的拔稍结构。
所述预绞式承力丝为导电性铝合金材料。
所述回转臂与所述子线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阻尼减振垫。
所述线夹与所述子线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设有阻尼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包括绝缘子和子导线间隔棒;两个子导线间隔棒分别通过回转臂与所述绝缘子两端的连接金具相连;所述子导线间隔棒包括子线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子线支撑架两端的线夹,所述子线支撑架的中部与所述回转臂铰接;所述线夹为楔扣型线夹,所述楔扣型线夹包括线夹本体、线夹压盖,所述线夹本体一侧以楔键与所述线夹压盖的楔槽连接,所述线夹本体另一侧与所述线夹压盖销连接,具体使用时,将线夹本体、线夹压盖对合接在导线外部,线夹本体一侧以楔键与线夹压盖的楔槽连接,线夹本体另一侧与线夹压盖销连接,安装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可缩短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时间,减少触电的风险,更加安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还包括线夹阻尼衬垫,所述线夹阻尼衬垫包括第一阻尼衬垫、第二阻尼衬垫,所述第一阻尼衬垫粘接在所述线夹本体的内壁中,所述第二阻尼衬垫粘接在所述线夹压盖的内壁中,所述第一阻尼衬垫与所述第二阻尼衬垫对接形成环形空间,阻尼衬垫粘接在线夹的内壁中,可有效减少导线与线夹间的摩擦,更好的保护导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所述线夹压盖与所述线夹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凸台,所述凸台之间形成线槽,线槽可用于将线缠绕在线夹压盖与线夹本体的外表面,使线夹压盖与线夹本体的连接更加紧凑、稳定,防止线夹压盖与线夹本体分离。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还包括预绞式承力丝,所述预绞式承力丝缠绕在所述线槽内,形成等距的绞丝间隔,并对所述线夹本体与线夹压盖形成稳定的包覆结构,将线夹对导线的夹持转换成整个预绞式承力丝形成的圆筒形结构上,为导线提供可靠的握力,以使导线承受较大的不平衡载荷,避免导线滑移,同时悬挂点的应力分散到整个预绞丝长度上,有效减少了导线所受的静态应力和微风振动引起的动态应力,更有效的避免导线被磨损和磨断。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所述楔槽与所述楔键以50°-60°的楔角配合,优化了线夹承载时的受力结构,可防止线夹压盖与线夹本体分离。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所述线夹本体和所述线夹压盖内表面为轴向两端向远离中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喇叭口状的拔稍结构,在导线微风振动时有轴向转动角度上的阻尼减振的作用,对导线起到了柔性复位的作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所述预绞式承力丝为导电性铝合金材料,在导线与线夹之间形成等电位连接,不再需要使用半导电的阻尼衬垫来平衡同相各子导线电压问题,不再需要半导电橡胶的使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所述回转臂与所述子线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阻尼减振垫,可有效避免线路舞动时回转臂与支撑架连接处的部件因发生碰撞和摩擦而导致零件损坏。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间间隔棒,所述线夹与所述子线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设有阻尼减震垫,可有效避免线路舞动时线夹与支撑架连接处的部件因发生碰撞和摩擦而导致零件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相间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楔扣式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楔扣式线夹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子导线间隔棒; 2-楔扣式线夹; 3-子线支撑架;
4-回转臂; 5-绝缘子; 6-阻尼减震垫;
7-阻尼减震垫; 21-线夹本体; 22-线夹压盖;
23-预绞式承力丝; 24-第一阻尼衬垫; 25-第二阻尼衬垫;
26-凸台; 211-楔槽; 213-线夹本体拔稍结构;
221-楔键; 223-线夹压盖拔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相间间隔棒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绝缘子5和子导线间隔棒1;两个子导线间隔棒1分别通过回转臂4与所述绝缘子5两端的连接金具相连;所述子导线间隔棒1包括子线支撑架3和设置在所述子线支撑架两端的线夹,所述子线支撑架3的中部与所述回转臂4铰接;所述线夹为楔扣型线夹2,所述楔扣型线夹2包括线夹本体21、线夹压盖22,所述线夹本体21一侧以楔键221与所述线夹压盖22的楔槽211连接,所述线夹本体21另一侧与所述线夹压盖22销连接。
具体使用时,将线夹本体21、线夹压盖22对合接在导线外部,线夹本体21一侧以楔键221与线夹压盖22的楔槽211连接,线夹本体21另一侧与线夹压盖22销连接,安装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可缩短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时间,减少触电的风险,更加安全。
具体地,还包括线夹阻尼衬垫,所述线夹阻尼衬垫包括第一阻尼衬垫24、第二阻尼衬垫25,所述第一阻尼衬垫24粘接在所述线夹本体21的内壁中,所述第二阻尼衬垫25粘接在所述线夹压盖22的内壁中,所述第一阻尼衬垫24与所述第二阻尼衬垫25对接形成环形空间,阻尼衬垫粘接在线夹的内壁中,可有效减少导线与线夹间的摩擦,更好的保护导线。
具体地,所述线夹压盖22与所述线夹本体22外表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凸台26,所述凸台之间形成线槽,线槽可用于将线缠绕在线夹压盖22与线夹本体21的外表面,使线夹压盖与线夹本体的连接更加紧凑、稳定,防止线夹压盖22与线夹本体21分离。
具体地,还包括预绞式承力丝23,所述预绞式承力丝23缠绕在所述线槽内,形成等距的绞丝间隔,并对所述线夹本体21与线夹压盖22形成稳定的包覆结构,将线夹对导线的夹持转换成整个预绞式承力丝形成的圆筒形结构上,为导线提供可靠的握力,以使导线承受较大的不平衡载荷,避免导线滑移,同时悬挂点的应力分散到整个预绞丝长度上,有效减少了导线所受的静态应力和微风振动引起的动态应力,更有效的避免导线被磨损和磨断。
具体地,所述楔槽211与所述楔键221以50°-60°的楔角配合,优化了线夹承载时的受力结构,可防止线夹压盖22与线夹本体21分离。
具体地,所述线夹本体21内表面为拔稍结构213,所述线夹压盖22内表面为拔稍结构223,线夹本体拔稍结构213与线夹压盖拔稍结构223对接呈喇叭状,在导线微风振动时有轴向转动角度上的阻尼减振的作用,对导线起到了柔性复位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预绞式承力丝23为导电性铝合金材料,在导线与线夹之间形成等电位连接,不再需要使用半导电的阻尼衬垫来平衡同相各子导线电压问题,不再需要半导电橡胶的使用。
具体地,所述回转臂4与所述子线支撑架3的连接处之间设置阻尼减振垫6,可有效避免线路舞动时回转臂4与子线支撑架3连接处的部件因发生碰撞和摩擦而导致零件损坏。
具体地,所述线夹与所述子线支撑架3的连接处之间设有阻尼减震垫7,可有效避免线路舞动时线夹与子线支撑架3连接处的部件因发生碰撞和摩擦而导致零件损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相间间隔棒,包括绝缘子和子导线间隔棒;两个子导线间隔棒分别通过回转臂与所述绝缘子两端的连接金具相连;所述子导线间隔棒包括子线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子线支撑架两端的线夹,所述子线支撑架的中部与所述回转臂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为楔扣型线夹,所述楔扣型线夹包括线夹本体、线夹压盖,所述线夹本体一侧以楔键与所述线夹压盖的楔槽连接,所述线夹本体另一侧与所述线夹压盖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夹阻尼衬垫,所述线夹阻尼衬垫包括第一阻尼衬垫、第二阻尼衬垫,所述第一阻尼衬垫粘接在所述线夹本体的内壁中,所述第二阻尼衬垫粘接在所述线夹压盖的内壁中,所述第一阻尼衬垫与所述第二阻尼衬垫对接形成环形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压盖与所述线夹本体外表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凸台,所述凸台之间形成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绞式承力丝,所述预绞式承力丝缠绕在所述线槽内,形成等距的绞丝间隔,并对所述线夹本体与线夹压盖形成稳定的包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楔槽与所述楔键以50°-60°的楔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和所述线夹压盖内表面为轴向两端向远离中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喇叭口状的拔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绞式承力丝为导电性铝合金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臂与所述子线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设置阻尼减振垫。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相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与所述子线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设有阻尼减震垫。
CN201720417780.9U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相间间隔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11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7780.9U CN206611142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相间间隔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7780.9U CN206611142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相间间隔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11142U true CN206611142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6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1778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11142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相间间隔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111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995A (zh) * 2019-01-21 2019-05-03 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工装和具有其的工装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3995A (zh) * 2019-01-21 2019-05-03 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工装和具有其的工装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6290A (zh) 一种预防地线坠落和断线的悬垂装置
CN206611142U (zh) 一种相间间隔棒
CN203967695U (zh) 双导线预绞式相间间隔棒
CN117117748B (zh) 一种风力发电输电系统
CN103595005B (zh) 绝缘子式避雷器
CN102723686A (zh) 一种相间间隔棒
CN207283122U (zh) 一种配电网线路接头防振阻尼装置
CN107564611B (zh) 一种耐腐蚀的绝缘架空电缆
CN206272195U (zh) 一种预防地线坠落和断线的悬垂装置
CN105406430A (zh) 一种用于单回路输电线路的防舞装置
CN202602222U (zh) 一种相间间隔棒
CN215730961U (zh) 一种防雷击的架空绝缘导线
CN214314475U (zh) 一种输电用防风型横担
CN212033687U (zh) 硅胶防渗保护管
CN214704116U (zh) 一种室内外两用自承式复合光缆
CN207459671U (zh) 一种方向可调的防振线夹
CN110350458B (zh) 一种非线性输电导线微风振动防护装置
CN204205506U (zh) 一种预扭式悬垂线夹
CN208337126U (zh) 直线单杆避雷线支架及电线杆
CN207977713U (zh) 一种输电线路架空地线防磨损金具
CN204270753U (zh) 一种拉线绝缘子
CN207183004U (zh) 一种防雷耐张复合绝缘子
CN203312739U (zh) 相间阻尼回转间隔棒
CN219801839U (zh) 一种电缆固定夹具
CN207039143U (zh) 一种张力保持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1137 Jincheng Avenue and Ruifeng Road Interchange, North City, Hefei, Anhui, China

Co-patentee after: GULIFA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ULIFA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31137 Jincheng Avenue and Ruifeng Road Interchange, North City, Hefei, Anhui,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GULIF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LIFA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1137, Anhui City, Hefei City, Jin Gang Avenue and Ruifeng Avenue intersection

Co-patentee after: GULIFA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ULIFA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31137, Anhui City, Hefei City, Jin Gang Avenue and Ruifeng Avenue intersection

Co-patentee before: GULIF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LIFA ELECTR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