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8652U -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8652U
CN206598652U CN201720157545.2U CN201720157545U CN206598652U CN 206598652 U CN206598652 U CN 206598652U CN 201720157545 U CN201720157545 U CN 201720157545U CN 206598652 U CN206598652 U CN 206598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structure
propelling pencil
out device
mentioned
kn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575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春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ijiada Statio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ijiada Statio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ijiada Statio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ijiada Statio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575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8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8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8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自动铅笔包括呈圆筒状的笔筒,本机构设置在笔筒内,包括铅芯筒、套管、弹簧和过渡筒,上述铅芯筒端部具有贯穿的缺口且缺口将铅芯筒端部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瓣夹持片:夹片一和夹片二,所述夹片一与夹片二之间形成与铅芯外径相匹配的夹持部,上述夹片一和夹片二外侧均具有倾斜凸出的接触面,上述两个接触面在铅芯筒端部形成闭合部。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背景技术
世界上第一支自动铅笔于1822年在英国发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发明了一种自动铅笔,为了出口,给这种铅笔取名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开始这种新的书写工具并不受到日本国内认可,直到出口订单激增,受到国外认可之外,日本国内的需求才迅速增长。早川公司也凭借自动铅笔的销售得到了扩张。
自动铅笔于197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校园普及,并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产,自动铅笔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制成的细笔芯(俗称铅芯),放入笔芯后关上后面的盖子以防止笔芯跌出来。自动铅笔内有弹簧,按压后面的盖子可以使笔芯由前端固定长度伸出,并写出粗细相同的字体。
木制铅笔为了维持书写顺利,需要时常卷削,自动铅笔的出现正顺应了人们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动铅笔,顾名思义,即不用卷削,能自动或半自动出芯的铅笔。
19世纪中期,自动铅笔在欧洲以手工艺品出现。19世纪末期德国开始商品化生产,但铅芯仍需人工削尖,产量有限。1903年日本开始使用机械制造活动铅笔,其结构简单,均为旋转式。40年代美国派克公司首批生产0.9mm旋转式活动铅笔,铅芯无须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制成功0.5mm和0.7mm合成树脂细铅芯,并开发了新型三爪卡头,取代了传统的金属三爪卡头。同年日本派罗德自来水笔株式会社首次生产出脉动式细芯活动铅笔。70年代又相继开发了二次揿动式、双卡揿动式和甩打揿动式结构芯活动铅笔。1979年联邦德国法伯·卡斯特铅笔厂首次推出自动出芯式活动铅笔。1980年前后又研制成功了塑料二爪卡头,使自动铅笔在材料和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
坠芯式靠铅芯重力自动出铅芯。旋转式靠旋转输送铅芯。脉动式(揿动式)靠揿动输送铅芯,结构有一次揿动式,即揿动一次出铅芯。二次揿动式,第一次揿动笔嘴伸出笔杆,第二次揿动铅芯伸出。双卡头揿动式,采用双卡头结构,缩短了卡头和笔嘴端部距离,使活动铅笔内最后剩下的8~15mm的一段残留铅芯,不用揿动可出一支整铅芯将其顶出,即可连续书写。自动补偿式(自动出芯)无须旋转或脉动装置,可自动补偿铅芯,连续书写。
但是,现有的自动铅笔的出芯机构由于铅芯筒频繁受到剧烈摩擦,因此,降低了自动铅笔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稳定性高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自动铅笔包括呈圆筒状的笔筒,本机构设置在笔筒内,其特征在于,包括铅芯筒、套管、弹簧和过渡筒,上述铅芯筒端部具有贯穿的缺口且缺口将铅芯筒端部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瓣夹持片:夹片一和夹片二,所述夹片一与夹片二之间形成与铅芯外径相匹配的夹持部,上述夹片一和夹片二外侧均具有倾斜凸出的接触面,上述两个接触面在铅芯筒端部形成闭合部,上述过渡筒与闭合部相匹配且过渡筒套在闭合部处,上述套管套在过渡筒外侧且上述的弹簧位于两者之间,在上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过渡筒具有上移且被紧压在套管与铅芯筒之间的趋势。
整个出芯机构安装在自动铅笔的笔筒内,推压出芯筒后,出芯筒克服弹簧弹力并伸出套管。此时,出芯筒的中部与过渡筒接触,具有弹性的夹片一和夹片二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分开,从而使铅芯顺畅的排出。(作为普通结构的铅芯筒,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道贯穿的出芯通道,也就是说,该通道刚好能使一根铅芯通过)。
一旦出芯长度达到要求后,停止施加外力,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套管带动过渡筒上移并使过渡筒将夹持部包覆,使闭合的夹持部稳定的将铅芯夹牢。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过渡筒端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挡沿,上述套管端部能抵靠在挡沿上。
这样的结构能保证过渡筒与套管稳定接触,避免两者脱离。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的过渡筒呈漏斗状,上述铅芯筒外径略小于过渡筒小端口处尺寸。
这样结构的能使铅芯筒端部伸出过渡筒。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铅芯筒为塑料材料且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铅芯筒外侧具有凸出的凸沿一,所述套管内侧具有凸沿二,上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凸沿一和凸沿二上。
弹簧受到两个挡沿的定位,最终是套管始终具有抵靠在过渡筒上的趋势。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过渡筒为金属材料。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过渡筒沿其轴向具有条形凸出的凸条,所述凸条的数量为若干条且沿过渡筒周向均布设置。
凸条的设置能减少过渡筒与铅芯杆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减少摩擦。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凸条上具有一道沿其长度方向凹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连接有接触条,上述铅芯筒外侧抵靠在接触条上。
接触条与凸条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接触条磨损后可以将其单独更换。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接触条石墨材料。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接触条为铸铁材料。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接触条与定位槽凹口处相匹配。
这样的结构能使两者稳定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中,所述的接触条呈“山”字形,上述“山”字形的中间条嵌在定位槽处,“山”字形的两侧扣合在凸条侧部。
这样的结构不仅能使两者稳定连接,而且,暴露在外的接触条完全与铅芯筒接触,避免凸条受到磨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由于过渡筒是金属材料,套管和铅芯筒都是塑料材料,过渡筒作为受力最大的零件,这样有效的保证了整个机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凸条的设置减少了过渡筒与铅芯筒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本机构使用寿命,有效的减小了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过渡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过渡筒另一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铅芯筒;1a、夹片一;1b、夹片二;1c、闭合部;1d、挡沿一;2、套管;2a、挡沿二;3、弹簧;4、过渡筒;4a、挡沿;4b、凸条;5、接触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铅笔包括呈圆筒状的笔筒,本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设置在笔筒内,包括铅芯筒1、套管2、弹簧3和过渡筒4,上述铅芯筒1端部具有贯穿的缺口且缺口将铅芯筒1端部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瓣夹持片:夹片一1a和夹片二1b,所述夹片一1a与夹片二1b之间形成与铅芯外径相匹配的夹持部,上述夹片一1a和夹片二1b外侧均具有倾斜凸出的接触面,上述两个接触面在铅芯筒1端部形成闭合部1c,上述过渡筒4与闭合部1c相匹配且过渡筒4套在闭合部1c处,上述套管2套在过渡筒4外侧且上述的弹簧3位于两者之间,在上述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过渡筒4具有上移且被紧压在套管2与铅芯筒1之间的趋势。
所述过渡筒4端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挡沿4a,上述套管2端部能抵靠在挡沿4a上。
所述的过渡筒4呈漏斗状,上述铅芯筒1外径略小于过渡筒4小端口处尺寸。
所述铅芯筒1为塑料材料且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铅芯筒1外侧具有凸出的凸沿一1d,所述套管2内侧具有凸沿二2a,上述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凸沿一1d和凸沿二2a上。
所述过渡筒4为金属材料。
所述过渡筒4沿其轴向具有条形凸出的凸条4b,所述凸条4b的数量为若干条且沿过渡筒4周向均布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凸条4b上具有一道沿其长度方向凹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连接有接触条5,上述铅芯筒1外侧抵靠在接触条5上。
所述接触条5石墨材料。
根据实际情况,所述接触条为铸铁材料也是可行的。
所述接触条5与定位槽凹口处相匹配。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的接触条呈“山”字形,上述“山”字形的中间条嵌在定位槽处,“山”字形的两侧扣合在凸条侧部。
整个出芯机构安装在自动铅笔的笔筒内,推压出芯筒后,出芯筒克服弹簧弹力并伸出套管。此时,出芯筒的中部与过渡筒接触,具有弹性的夹片一和夹片二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分开,从而使铅芯顺畅的排出。(作为普通结构的铅芯筒,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道贯穿的出芯通道,也就是说,该通道刚好能使一根铅芯通过)。
一旦出芯长度达到要求后,停止施加外力,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套管带动过渡筒上移并使过渡筒将夹持部包覆,使闭合的夹持部稳定的将铅芯夹牢。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自动铅笔包括呈圆筒状的笔筒,本机构设置在笔筒内,其特征在于,包括铅芯筒、套管、弹簧和过渡筒,上述铅芯筒端部具有贯穿的缺口且缺口将铅芯筒端部分隔为左右相邻的两瓣夹持片:夹片一和夹片二,所述夹片一与夹片二之间形成与铅芯外径相匹配的夹持部,上述夹片一和夹片二外侧均具有倾斜凸出的接触面,上述两个接触面在铅芯筒端部形成闭合部,上述过渡筒与闭合部相匹配且过渡筒套在闭合部处,上述套管套在过渡筒外侧且上述的弹簧位于两者之间,在上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过渡筒具有上移且被紧压在套管与铅芯筒之间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端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挡沿,上述套管端部能抵靠在挡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筒呈漏斗状,上述铅芯筒外径略小于过渡筒小端口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铅芯筒为塑料材料且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铅芯筒外侧具有凸出的凸沿一,所述套管内侧具有凸沿二,上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凸沿一和凸沿二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为金属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筒沿其轴向具有条形凸出的凸条,所述凸条的数量为若干条且沿过渡筒周向均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上具有一道沿其长度方向凹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连接有接触条,上述铅芯筒外侧抵靠在接触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条石墨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条与定位槽凹口处相匹配。
CN201720157545.2U 2017-02-21 2017-02-21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Active CN206598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7545.2U CN206598652U (zh) 2017-02-21 2017-02-21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7545.2U CN206598652U (zh) 2017-02-21 2017-02-21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8652U true CN206598652U (zh) 2017-10-31

Family

ID=6014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57545.2U Active CN206598652U (zh) 2017-02-21 2017-02-21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8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809A (zh) * 2022-07-12 2022-08-30 浙江美嘉达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辅助矫正握笔姿势的自动铅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809A (zh) * 2022-07-12 2022-08-30 浙江美嘉达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辅助矫正握笔姿势的自动铅笔
CN114953809B (zh) * 2022-07-12 2022-12-09 浙江美嘉达文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辅助矫正握笔姿势的自动铅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98652U (zh) 自动铅笔中的出芯机构
US3941490A (en) Ball point pen
CN209920832U (zh) 一种具有防止笔帽丢失功能的水笔
CN209920833U (zh) 一种新型笔
CN212332235U (zh) 一种新型防笔芯摔坏的圆珠笔
CN208812799U (zh) 一种便于更换墨囊的钢笔
JP6125854B2 (ja) ボールペン
CN209938137U (zh) 一种盒装铅笔
US1876461A (en) Leopold ktttter
CN204567007U (zh) 带自锁功能的可伸缩笔
CN203485624U (zh) 自动出笔芯的铅笔
CN216969141U (zh) 一种多功能连体帽笔
CN210591117U (zh) 一种便携式口袋钢笔
US654722A (en) Holder for pencil leads, crayons, leads, & c.
CN213472609U (zh) 一种新型圆珠笔
CN220095987U (zh) 通用圆珠笔管
CN206273616U (zh) 一种阀式墨水笔的出墨结构
CN204296290U (zh) 一种自动铅笔
CN208789323U (zh) 一种低残芯率的自动铅笔笔芯
CN211684320U (zh) 一种异形笔管特种笔夹超顺滑圆珠笔
CN210390564U (zh) 一种长度可调式铅笔
CN212878156U (zh) 一种收纳型眉笔
CN203888442U (zh) 一种活动铅笔的笔尖套组件
CN211335291U (zh) 暗尖式三层笔尖钢笔
CN2183893Y (zh) 三能活动铅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