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2643U -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2643U
CN206592643U CN201720354426.6U CN201720354426U CN206592643U CN 206592643 U CN206592643 U CN 206592643U CN 201720354426 U CN201720354426 U CN 201720354426U CN 206592643 U CN206592643 U CN 206592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ing arm
pipeline
sensor
piping lane
suppor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44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天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3544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2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2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26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设有管线支撑柱,管线支撑柱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管线托臂;管线托臂一端与管线支撑柱固定连接,管线托臂的内部设有RFID物联网模块、传感器及与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监控平台电性连接;主托臂、副托臂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线托臂;管线托臂的中部设有RFID物联网模块、传感器及与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该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通过与后台监控平台联网方式,在实现传统支架支撑功能的同时实现管廊信息化管理、环境监测、远程联动控制,减少管廊传感器设备安装工作,节省管廊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平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运营需要有相关人员进入管廊现场工作。为保证人员安全及预防相关隐患事故发生,要对管廊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报警。为此,一般的方法是在管廊内现场独立安装包括温湿度、氧含量、可燃气、有毒气、烟雾、沉降在内的一系列传感器。这样的方法势必造成现场施工量增加、管廊空间占有浪费、设备集成度低下等缺陷,因此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缺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智能支架,设有管线支撑柱,所述管线支撑柱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管线托臂;所述管线托臂一端与所述管线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管线托臂相对应另一端部为弧形,在所述管线托臂的内部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控制箱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主托臂、副托臂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所述管线托臂;所述主托臂设有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顶部设有多个信号采集孔;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组合为三角形,所述第四面板设在所述三角形的后端,所述三角形、第四面板组合形成一个中部为凹槽形三角体;所述第四面板的上部右侧和下部右侧均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面板中部分布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三角体的中部设有所述传感器、RFID物联网模块、无线AP;进一步,通过无线AP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网络传输;所述传感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烟雾感应器、沉降检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支撑柱为H形钢,所述管线支撑柱的两侧壁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管线支撑柱的底板设有穿线孔;所述管线托臂固定在所述管线支撑柱的凹槽内;所述管线支撑柱设有凹槽体、穿线槽、固定板,所述凹槽体设在所述穿线槽的左侧,所述穿线槽的右侧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管廊壁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托臂与所述主托臂形状一致且设有第五面板、第六面板、第七面板、第八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前侧设有多个凸块,所述第五面板的后侧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部;所述第八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八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八面板的中部分布设有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固定柱为内部有螺纹的空心圆柱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支撑柱的外侧壁固定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设在所述管线托臂水平面的下部,所述锚杆的外壁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监控平台设有报警装置、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箱与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连接,所述触摸显示屏、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支撑柱的顶部还设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该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通过与后台监控平台联网方式,在实现传统支架支撑功能的同时实现管廊信息化管理、环境监测、远程联动控制,减少管廊传感器设备安装工作,节省管廊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首先,在主托臂的中部凹槽内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和电源,通过副托臂的凹槽部、固定柱与主托臂的凸块10、安装孔8结合形成一个管线托臂2,管线托臂2安装在管线支撑柱1的凹槽内,通过螺丝或螺栓穿过管线支撑柱1两侧壁的固定孔3和管线托臂2的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使管线托臂2固定在管线支撑柱1上,传感器的检测端穿过主托臂的信号采集孔进行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穿过主托臂的第二面板5的通孔、管线支撑柱1底部的通孔与控制箱连接,控制箱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人通过锚杆依次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安装管线托臂2,然后,在进行安装多种管道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锚杆进行安装,不需要其它设备进行协助,通过监控平台接受的信息与预设相关信息比对,如果超出预设相关信息区间值时,报警装置闪烁并发出警报,维修人员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位置,能够快速的知道问题位置,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维修,为应急处理提供相关信息。
优选的技术方案,例如:管线支撑柱1可以为方形空心管,在与管线托臂2的接触端设有通孔,管线托臂2放入通孔内通过螺丝或螺栓与管线支撑柱1两侧壁固定;这样能使传感器、电源、控制器等多种线路从空心管内穿过与控制箱连接,线路规范、并且能够防止线路老化,进一步,在空心管内壁设有屏蔽层,能够使数据传输更加准确,互不干扰且减少外界电磁干扰;进一步,屏蔽层有内到外设有EMI屏蔽材料制成的屏蔽网、磁屏蔽层。例如:管线支撑柱1为圆柱体,管线托臂2与管线支撑柱1的接触部为圆弧形,在接触部的两侧设有卡箍,通过卡箍完成管线托臂2与管线支撑柱1固定,这样可以根据管线的粗细、大小来调节管线托臂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为了使管线托臂2与管线支撑柱1固定牢固,在卡箍的内壁设有摩擦垫。例如:管线支撑柱1为凹槽体,所述凹槽体的两侧壁均设有固定孔3,所述凹槽体的底板设有穿线孔;所述管线托臂2固定在所述管线支撑柱1的凹槽内。例如:所述管线支撑柱1设有凹槽体、穿线槽、固定板,所述凹槽体设在所述穿线槽的左侧,所述穿线槽的右侧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管廊壁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支撑柱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管线托臂2;所述管线托臂2一端与所述管线支撑柱1固定连接,所述管线托臂2相对应另一端部为弧形,在所述管线托臂2的内部设有传感器;主托臂、副托臂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所述管线托臂2;进一步,管线托臂可以为长方体或三角体等,管线托臂的性能作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均在保护范围之内;例如:管线托臂2为空腔长方体,管线托臂内部设有传感器,所述管线托臂右面设有多个第一圆孔,螺栓通过第一圆孔内部与管线支撑柱固定连接,管线托臂的底板设有多个第二圆孔,每个第二圆孔内部镶嵌所述传感器的采集端,所述管线托臂上面为弧形,弧形角度与放置物的尺寸匹配,所述管线托臂前面和后面均设有多个换气孔;例如:管线托臂为三角形,所述主托臂设有第一面板4、第二面板5、第三面板6、第四面板9;所述第一面板4、第二面板5、第三面板6组合为三角形,所述第四面板9设在所述三角形的后端,所述三角形、第四面板9形成一个中部为凹槽形三角体;所述第四面板9的上部右侧和下部右侧均依次设有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面板9中部分布设有多个安装孔8,用于传感器的检测端穿过安装孔8进而工作;所述三角体的中部设有所述传感器、RFID物联网模块;所述副托臂与所述主托臂形状一致且设有第五面板、第六面板、第七面板、第八面板;所述第一面板4的前侧设有多个凸块10,所述第五面板的后侧设有与所述凸块10相对应的凹槽部;所述第八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例如:管线托臂2设有主托臂、副托臂,主托臂、副托臂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所述管线托臂2;主托臂设有固定部和滑动部,固定部的一端与管线支撑柱1固定连接,固定部的相对应另一端设有滑动部;固定部设有第一面板4、第二面板5、第三面板6、第四面板9;所述第一面板4、第二面板5、第三面板6组合为三角形;进一步,第三面板6表面分布设有多个感应孔,所述第四面板9设在所述三角形的后端,所述三角形、第四面板9形成一个中部为凹槽形三角体;所述第四面板9的上部右侧和下部右侧均依次设有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面板9中部分布设有多个安装孔8,第四面板9的上部依次排列设有多个孔;滑动部设有弧形板,在弧形板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弹簧按键;副托臂与主托臂形状一致,副托臂的前面板或后面板设有与主托臂的第四面板9的上部排列孔相对应的孔;这样,当管道太粗或太细放到管线托臂2上时,为了更好的稳固管道在管线托臂2上,只需要按动弹簧按键,移动滑动部使管道与滑动部贴合,进一步,为了防止管道与滑动部晃动,在滑动部的弧形板的内壁上覆盖一层防滑垫。
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AP电性连接;外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AP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发送;所述传感器与通过控制箱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有毒气体传感器、烟雾感应器、沉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压力传感器的采集端设在管线托臂2与管道的接触端,当压力传感器的信息超出预设信息值时,能够初步判定管道的工作异常;例如管道断裂和或外物挂连等情况。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支撑柱1的外侧壁固定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设在所述管线托臂2水平面的下部,锚杆的外壁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监控平台设有报警装置、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箱与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连接,所述触摸显示屏、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线支撑柱1的顶部还设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连接。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首先,在主托臂的中部凹槽内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和电源,传感器的采集端安装在第三面板6的感应孔上,通过副托臂的凹槽部与主托臂的凸块10结合形成一个管线托臂2,管线托臂2安装在管线支撑柱1的凹槽内,通过螺丝或螺栓穿过管线支撑柱1两侧壁的固定孔3和管线托臂2的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使管线托臂2固定在管线支撑柱1上,传感器的检测端穿过主托臂的安装孔8进行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穿过主托臂的第二面板5的通孔、管线支撑柱1底部的通孔与控制箱连接,控制箱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人通过锚杆依次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安装管线托臂2,然后,在进行安装多种管道时,工作人员可以同过锚杆进行安装,不需要其它设备进行协助,通过监控平台接受的信息与预设相关信息比对,如果超出预设相关信息区间值时,报警装置闪烁并发出警报,维修人员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位置,能够快速的知道那种管道有问题,在什么位置,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维修。
有益效果在于:该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通过与后台监控平台联网方式,在实现传统支架支撑功能的同时实现管廊信息化管理、环境监测、远程联动控制,减少管廊传感器设备安装工作,节省管廊空间占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设有管线支撑柱,所述管线支撑柱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管线托臂;所述管线托臂一端与所述管线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管线托臂相对应另一端部为弧形,在所述管线托臂的内部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监控平台通信连接;
主托臂、副托臂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所述管线托臂;所述主托臂设有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顶部设有多个信号采集孔;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组合为三角形,所述第四面板设在所述三角形的后端,所述三角形、第四面板组合形成一个中部为凹槽形三角体;所述第四面板的上部右侧和下部右侧均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面板中部分布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三角体的中部设有所述传感器、RFID物联网模块、无线AP;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监控平台网络连接;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AP电性连接;
所述传感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有毒气体检测传感器、烟雾感应器、沉降检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支撑柱为H钢,所述管线支撑柱的两侧壁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管线支撑柱的底板设有穿线孔;所述管线托臂固定在所述管线支撑柱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托臂与所述主托臂形状一致且设有第五面板、第六面板、第七面板、第八面板;所述第一面板的前侧设有多个凸块,所述第五面板的后侧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面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八面板的中部分布设有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固定柱为内部有螺纹的空心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支撑柱的外侧壁固定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设在所述管线托臂水平面的下部;所述锚杆的外壁设有防滑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平台设有报警装置、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连接;所述触摸显示屏、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支撑柱的顶部还设有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连接。
CN201720354426.6U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2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4426.6U CN206592643U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4426.6U CN206592643U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2643U true CN206592643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0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442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2643U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26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438A (zh) * 2018-07-26 2018-12-21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型led照明设备、系统及控制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8438A (zh) * 2018-07-26 2018-12-21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型led照明设备、系统及控制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13670U (zh)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
CN208459810U (zh) 一种基于arm的智能家庭漏水浸水保护装置
CN106846739A (zh) 基于ZigBee和微处理器的远程仓库监控报警装置
CN205942417U (zh) 一种楼宇节能监控系统
CN207731442U (zh) 一种分布式智能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CN109407594A (zh)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CN208984990U (zh)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CN202024755U (zh) 基于磁场传感器的高压线施工安全监测系统
CN207162146U (zh) 一种供水管网渗漏监测系统
CN206592643U (zh)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智能支架
CN207098748U (zh) 无线型变电站箱体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CN209524956U (zh) 一种基于gis的地下管廊安全事故监测系统
CN204926385U (zh) 一种基于ZigBee通信的楼宇消防监控系统
CN213633331U (zh) 一种密闭空间的环境监测装置
CN209543538U (zh) 一种智能监测安防系统
CN202711414U (zh) 节能型仓库安全监控系统
CN20686353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远程监控系统
CN110185936A (zh) 一种气体输送管道检测装置
CN204592882U (zh) 一种管道交接管件渗漏检测装置
CN204615508U (zh) 一种基于自组网无人值守的变电站监控系统
CN209590630U (zh) 一种具有自检自调节功能的智慧管廊监测管理系统
CN207115691U (zh) 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系统
CN207650618U (zh) 一种基于视频监控和无人机采集的污染监控系统
CN105092062A (zh) 一种变电站电厂室外测温预警系统
CN104852295A (zh) 具有自动监测功能的高低压开关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