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91653U -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91653U
CN206591653U CN201720004907.4U CN201720004907U CN206591653U CN 206591653 U CN206591653 U CN 206591653U CN 201720004907 U CN201720004907 U CN 201720004907U CN 206591653 U CN206591653 U CN 206591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wall
seam
cast strip
dischar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49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吴勇
李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Tianyu Civil Defens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Tianyu Civil Defens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Tianyu Civil Defens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Tianyu Civil Defens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049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91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91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916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排除后浇带中的积水,减小对后续施工影响的优点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墙体、顶板和底板上设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处于同一垂线上的结构相同的墙体变形缝、底板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底板变形缝包括截水沟、变形缝本体、用于密封变形缝本体的橡胶止水带和固定件,墙体中的漏水会先进入截水沟,再从墙体变形缝中排出,同理,顶板和底板中的积水会分别从顶板变形缝和底板变形缝中排出,橡胶止水带的设置可以防止水分进入变形缝本体内,从而达到保护墙体的作用。

Description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在建筑的后浇带建造中,容易产生漏水的现象,水分会残留在后浇带中,而不能排放到集水井内,从而对之后的施工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具有能够排除后浇带中的积水,减小对后续施工影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包括墙体、固定在墙体上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墙体、顶板和底板上设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处于同一垂线上的结构相同的墙体变形缝、底板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底板变形缝包括截水沟、变形缝本体、用于密封变形缝本体的橡胶止水带和固定件。
如此设置,墙体中的漏水会先进入截水沟,再从墙体变形缝中排出,同理,顶板和底板中的积水会分别从顶板变形缝和底板变形缝中排出,而由于变形缝本体位于墙体、顶板和底板之间,变形缝本体中残留水分会对墙体的水泥层产生侵蚀,从而减少墙体的使用寿命,而橡胶止水带的设置可以防止水分进入变形缝本体内,从而达到保护墙体的作用,而墙体变形缝、底板变形缝和顶板变形缝处于同一垂线上可以让各部分积水汇集从排水机构中统一排出,从而减小对后续施工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墙体变形缝与底板变形缝的方向相反,截水沟开口处固定有接水槽,并且引入集水井中。
如此设置,墙体的积水一半从上向下落,因此将其设置方向设置为相反方向可以方便其进行积水的收集和排放,接水槽设置在截水沟的开口处,可以让积水进入接水槽中,从而从接水槽排入集水井中。
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板变形缝的设置方向与墙体变形缝相同,并通过聚乙烯塑料棒将橡胶止水带的两侧密封固定。
如此设置,顶板变形操的结构与顶板变形槽是相同的,可以将顶部的积水收集到接水槽中,并且通过接水槽引入并且排放到集水井中进行排放,同时聚乙烯塑料棒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变形缝本体的密封、防水性能,从而使其使用更加方便良好。
进一步设置:所述墙体变形缝的截水沟一侧设有连通至集水井的排水道。
如此设置,截水沟与变形缝之间通过橡胶止水带分隔,水分积攒到足够的量后会从截水沟侧面的排水道中排出,并且排入集水井中,这样能够方便地库排出积水,避免积水残留在变形缝中。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埋设在砼垫层内的预埋钢筋、与预埋钢筋固定连接的预埋角钢和压紧钢板,橡胶止水带通过螺母固定在压紧板与预埋角钢之间。
如此设置,预埋钢筋与预埋角钢固定,将预埋角钢和预埋钢筋固定在砼垫层内,能够使其牢固地固定在地下室底板上,然后使用压紧板将橡胶止水带压实并且通过螺母固定在砼垫层上,可以将整个橡胶止水带较为牢固地固定,防止其滑移。
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止水带中间设置有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位于变形缝本体的开口位置。
如此设置,橡胶止水带的作用是阻挡积水进入变形缝本体中,而中间设置的圆形凸起是为了伸缩缝变形时有较好的拉伸及压缩性能,从而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墙体包括砼垫层,变形缝本体靠近砼垫层的一侧设有聚氯乙烯胶泥层,并通过浸沥青木丝板进行密封。
如此设置,聚氯乙烯胶泥是一种具有弹性,粘结力强,耐热度高,低温柔性好,老化缓慢,耐酸碱腐蚀,宜热施工并可冷用之优点的一项建筑防水材料,能够延长整个地库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墙体中的漏水会先进入截水沟,再从墙体变形缝中排出,同理,顶板和底板中的积水会分别从顶板变形缝和底板变形缝中排出,橡胶止水带的设置可以防止水分进入变形缝本体内,从而达到保护墙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上半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下半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底板变形缝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A 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顶板变形缝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墙体变形缝的示意图。
图中,1、墙体;11、顶板;12、底板;13、砼垫层;2、排水机构;21、墙体变形缝;211、截水沟;212、变形缝本体;213、橡胶止水带;214、接水槽;215、聚乙烯塑料棒;216、排水道;217、圆形凸起;22、底板变形缝;23、顶板变形缝;3、固定件;31、预埋钢筋;32、预埋角钢;33、压紧钢板;34、螺母;4、聚氯乙烯胶泥层;5、浸沥青木丝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墙体1,墙体1包括混凝土制成的砼垫层13,砼垫层13中间设置有排水机构2,排水机构2包括墙体变形缝21,墙体变形缝21能够将后浇带中的积水进行汇集后排出,从而减小积水对后浇带的影响。
如图2所示,后浇带的中间设有顶板11,顶板11上设有顶板变形缝23,顶板11下方设有底板12,底板12对应顶板变形缝23的位置设有底板变形缝22,墙体变形缝21、顶板变形缝23和底板变形缝22依次向下并且处于同一垂线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底板变形缝22包括变形缝本体212,变形缝本体212向下穿透整个砼垫层13,其顶部设有方形的截水沟211,变形缝本体212位于截水沟211中间的正下方,变形缝本体212顶部的开口处和中间位置都设有橡胶止水带213,橡胶止水带213的中间设置有圆形凸起217,在砼垫层13发生位移时,对橡胶止水带213进行拉扯,圆形凸起217可以增加整个橡胶止水带213的弹性和拉伸长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变形缝本体212内填充有聚乙烯塑料棒215,它可以进一步增加变形缝本体212的密封性能,从而减小积水存在的可能性,截水沟211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道216,排水道216向下方倾斜设置,并且连接至外侧的集水井(图中未示出)中,这样进入截水沟211中的积水就能够通过排水道216进入集水井,并且从集水井中排出。
参见图5,墙体变形缝21内的橡胶止水带213通过固定件3固定在变形缝本体212中,固定件3包括预埋钢筋31,预埋钢筋31向两侧的砼垫层13中延伸,其向上方弯折并且底部与水平面平行设置,预埋钢筋31的顶部设置有预埋角钢32,预埋角钢32通过焊接固定在预埋钢筋31上,预埋角钢32上设有压紧钢板33,压紧钢板33与预埋角钢32配合将整个橡胶伸缩片夹持在中间,并且通过螺母34固定,截水沟211底部的开口处还设有接水槽214,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并且汇集在接水槽214内,再从接水槽214中排入集水井。
如图6所示,顶板变形缝23与墙体变形缝21的结构相同,而在接水槽214上方的变形缝本体212中设有聚氯乙烯胶泥层4,变形缝本体212的其他位置通过浸沥青木丝板5进行填充,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变形缝本体212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包括墙体(1)、固定在墙体(1)上的顶板(11)和底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顶板(11)和底板(12)上设有排水机构(2),排水机构(2)包括处于同一垂线上的结构相同的墙体变形缝(21)、底板变形缝(22)和顶板变形缝(23),底板变形缝(22)包括截水沟(211)、变形缝本体(212)、用于密封变形缝本体(212)的橡胶止水带(213)和固定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变形缝(21)与底板变形缝(22)的方向相反,截水沟(211)开口处固定有接水槽(214),并且引入集水井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变形缝(23)的设置方向与墙体变形缝(21)相同,并通过聚乙烯塑料棒(215)将橡胶止水带(213)的两侧密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变形缝(21)的截水沟(211)一侧设有连通至集水井的排水道(2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包括埋设在砼垫层(13)内的预埋钢筋(31)、与预埋钢筋(31)固定连接的预埋角钢(32)和压紧钢板(33),橡胶止水带(213)通过螺母(34)固定在压紧板与预埋角钢(3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止水带(213)中间设置有圆形凸起(217),圆形凸起(217)位于变形缝本体(212)的开口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砼垫层(13),变形缝本体(212)靠近砼垫层(13)的一侧设有聚氯乙烯胶泥层(4),并通过浸沥青木丝板(5)进行密封。
CN201720004907.4U 2017-01-03 2017-01-03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1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4907.4U CN206591653U (zh) 2017-01-03 2017-01-03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4907.4U CN206591653U (zh) 2017-01-03 2017-01-03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91653U true CN206591653U (zh) 2017-10-27

Family

ID=60127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490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91653U (zh) 2017-01-03 2017-01-03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916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685A (zh) * 2022-04-07 2022-07-12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变形缝防水处理结构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685A (zh) * 2022-04-07 2022-07-12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变形缝防水处理结构及处理方法
CN114737685B (zh) * 2022-04-07 2022-10-28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墙体变形缝防水处理结构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6134U (zh) 一种地铁暗挖车站防排水构造
CN203768951U (zh) 一种带有疏水结构的地下室变形缝防水装置
CN105201025B (zh) 地下室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69738A (zh) 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的屋面做法
CN206591653U (zh) 可卸式后浇带排水结构
CN209457282U (zh) 地库顶板种植屋面变形缝构造
CN206426543U (zh) 卷材锁边结构和锁边卷材
CN105756100B (zh) 地下室后浇带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3656B (zh) 一种支护桩桩间土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419542U (zh) 一种地下空间顶板变形缝防水结构
CN109853623A (zh) 拼接式防水管廊及其地基结构
CN203129176U (zh) 防潮墙结构
CN206554318U (zh) 一种房建墙体
CN204311432U (zh) 排水防水保护组件
CN208907231U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渗水区防水结构
CN207598289U (zh) 一种地下洞室围岩防渗排水结构
CN212453367U (zh) 一种种植屋面高低变形缝处防根刺连接节点结构
CN207211543U (zh) 一种利用女儿墙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CN212427815U (zh) 一种带过道的保温种植屋面连接节点结构
CN205310927U (zh) 用于隧道的蜂窝形防水卷材
CN210439275U (zh) 处理软土地基的固结构造
CN210342006U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
CN206706685U (zh) 一种混凝土水道伸缩缝结构
CN208122451U (zh) 膨胀加强带控裂大型现浇水池
CN203654625U (zh) 双层排水防渗漏的屋面双层排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