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5573U - 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5573U
CN206575573U CN201720324528.3U CN201720324528U CN206575573U CN 206575573 U CN206575573 U CN 206575573U CN 201720324528 U CN201720324528 U CN 201720324528U CN 206575573 U CN206575573 U CN 206575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arphone
housing
loudspeaker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245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凤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3245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5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5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55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音箱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通常挂置于人体耳朵上,其包括一呈倒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电池和与所述喇叭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壳体的两端处分别为上尖部和下尖部,所述上尖部的侧面设置有一出音口,所述出音口朝向外耳道。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通过将所述耳机设置成倒钩状,同事利用耳机两端的尖部结构,侧向设置出音口,如此,出音口大致朝向耳朵的三角窝位置,不入耳朵,声波沿着三角窝的轨迹,回旋进入耳朵内,可产生回旋音效果,声音传递进入的耳朵后更加柔和饱满,不失真,长期佩戴也不损伤听力,市场前景佳。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音箱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子产品作为当今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正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成为电脑、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为主的3C产业。
耳机作为一种重要的3C产品,其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等媒体播放器通讯连接。近年来,耳机行业发展迅猛,耳机功能也越来越多,现有的耳机能够结合蓝牙使用,但是现有的头戴式蓝牙耳机或入耳式耳机均存在不足,人们戴久了后,容易产生耳朵不适,严重的会损伤人的听力。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款不伤人体听力的耳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佩戴过久容易引起耳朵不适,甚至损伤听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耳机,外挂于人体耳朵,包括一呈倒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电池和与所述喇叭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壳体的两端处分别为上尖部和下尖部,所述上尖部的侧面设置有一出音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口呈夹缝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上尖部内设置有一供声音传播的音道,所述音道与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腔相连通,所述音道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音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音腔的音腔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音腔口的横截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配对设置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音道由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内壁围合而成;沿所述上尖部延伸方向,所述音道的横截面依次向中心聚集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音道的侧壁均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音腔包括配对设置的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喇叭固定于所述音腔内,所述喇叭的表面距离所述前音腔底面的距离与所述喇叭距离所述后音腔底面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沿所述上尖部至所述下尖部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语音的所述喇叭、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池、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尖部尾端且能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咪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可供外部电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给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设置与所述壳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可将多个所述耳机同时通讯连接于同一媒体播放器同步使用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集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中。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通过将所述耳机设置成倒钩状,同事利用耳机两端的尖部结构,侧向设置出音口,如此,出音口大致朝向耳朵的三角窝位置,不入耳朵,声波沿着三角窝的轨迹,回旋进入耳朵内,可产生回旋音效果,声音传递进入的耳朵后更加柔和饱满,不失真,长期佩戴也不损伤听力,市场前景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又一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内部布置示意图。
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100,通常外挂于人体耳朵上,其包括一呈倒钩状的壳体1,所述壳体1呈字母“C”字状。所述壳体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为光滑的弧面,也就是说,所述壳体1的具有一个内弧面16和一个外弧面。所述壳体1的左右侧面为平面或或弧面均可。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喇叭2、电池4和与所述喇叭2和所述电池4电性连接的电路板3,所述壳体1的两端处分别为上尖部13和下尖部14,所述上尖部13靠近三角窝,所述下尖部14靠近耳垂。所述上尖部13的侧面设置有一出音口131。所述出音口131朝向人体耳朵的三角窝位置。如此设置的出音口131结构犹如象牙蚌的喷水结构。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100,通过将所述耳机100设置成倒钩状,同事利用耳机100两端的尖部结构,侧向设置出音口131,如此,出音口131大致朝向耳朵的三角窝位置,不入耳朵,声波沿着三角窝的轨迹,回旋进入耳朵内,可产生回旋音效果,声音传递进入的耳朵后更加柔和饱满,不失真,长期佩戴也不损伤听力,市场前景佳。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通过其内侧的弧面,与耳朵的耳壳部分配合实现上下方向的固定,具体地,所述耳机100的内侧面上有三处与所述耳壳接触,从而将所述耳机100上下固定于所述耳壳上。优选地,该三处位置分别位于耳机100内侧面的顶部和所述上尖部13的内侧以及与所述上尖部13相对设置的内侧。同时,未使所述耳机100左右不晃动,本实施例中将耳机100厚度设置在10mm左右,可使得耳廓背面与头部将所述耳机100夹持在耳壳上,同时所述耳机100可紧贴于耳骨上,利于所述耳机100通过耳骨共振传递声波。如此,在塞住所述外耳道时,仍然可以听的更加清新,同时也不损伤听力。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音口131呈夹缝条状。当然,根据不同的出音效果需要,也可以合理设置该出音口131的形状,如圆形或三角形,或以单一或多个图形的组合排列布置。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尖部13内设置有一供声音传播的音道132,所述音道132与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音腔15相连通,所述音道132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音口13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音腔15的音腔口153。通过设置音道132,可以对声波进行综合处理,从而获得更加饱满和逼真的声音品质。另外将音道设置在所述上尖部13,非常巧妙的利用了结构本身的形状位置,确保了产品的体积小巧,易于注塑加工成型,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为确保更加优质的出音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音口131的横截面积与所述音腔口153的横截面积相等。如此,保证了从音腔15内流出的声波,经过所述音道132处理后,在由横截面积相等的出音口131传播至耳朵内,可加强声音的传播强度的同时,又不失真,且能产生低音效果,不产生回声。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配对设置的左壳体11和右壳体12,所述左壳体11和所述右壳体12通过卡结结构可卡合为一体。便于装配维护。当所述左壳体11和所述右壳体12卡合为一体时,其内壁在所述上尖部13可围合形成所述音道132,也就是,所述音道132由所述左壳体11和所述右壳体12的内壁围合而成。具体地,沿所述上尖部13延伸方向,所述音道132的横截面依次向中心聚集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所述音道132的容纳空腔是一个渐变体,其横截面且沿着一曲线逐渐缩小,且横截面本身也逐渐靠中心收拢。如此,可将声音能量聚集,可传播的更远,传播时更响,也就是可起到一个类似扩音器的效果。
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音道132的侧壁133均为圆弧面。所示音道132的底壁和顶壁为曲面。如此,当声波沿着所述内壁传播时,将产生一个回旋的作用,当声音经过回旋加速后由所述出音口131挤压而成,继续回旋,从而使得声音更加柔和饱满,且不失真,不产生回声,大大提升了声音的品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音腔15包括配对设置的前音腔151和后音腔152,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音腔151设置与所述左壳体11内,所述后音腔152设置与所述右壳体12内。所述后音腔152内设置有一十字架155转的承托结构,安装时,将所述喇叭2固定于所述后音腔152内的十字架155上,由于所述十字架155具有一个高度,使得安装与所述后音腔152内的喇叭2距离所述后音腔152底部具有一个距离D1。响相应的,所述前音腔151内设置有一个台阶154,当左右壳体12卡合时,所述台阶154抵顶于所述喇叭2的周边,从而将所述喇叭2固定于所述音腔15内,同时,所述喇叭2便面具有所述前音腔151的底部具有一个距离D2,且所述D1=D2。也就是说,所述喇叭2的表面距离所述前音腔151底面的距离D1与所述喇叭2距离所述后音腔152底面的距离D2相等。
可以理解地,还可有其他的固定方式固定所述喇叭2,只要确保所述喇叭2的表面距离所述前音腔151底面的距离与所述喇叭2距离所述后音腔152底面的距离相等即可。
更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154的高度,也就是所述喇叭2距离所述后音腔152底面的距离。当所述左右壳体12卡合时,所述前音腔151和所述喇叭2配合形成所述音腔口153。
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示,沿所述上尖部13至所述下尖部14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语音的所述喇叭2、所述电路板3、所述电池4、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尖部14尾端且能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电源开关键51电源开关键516,所述电源开关键51电源开关键516呈圆柱体状,卡设于所述下尖部14内,所述下尖部14配设有一进音孔61,所述进音孔61为圆孔。如此,设置结构紧凑,空间体积小,易于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可供外部电源与所述电路板3电性连接并给所述电池4充电的充电口7,所述充电口7设置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如此,可防止充电口7被汗水浸湿,损坏电子元件,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3连接有用于控制的控制键5,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键5包括音量控制键5和用于开关电源的电源开关键51,各所述控制键5凸露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如此,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便于操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一通讯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该通讯模块可将多个所述耳机100同时通讯连接于同一媒体播放器,从而同步使用,所述通讯模块集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中。如此,多个耳机100可实现协同作业,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市场潜力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外挂于人体耳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呈倒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喇叭、电池和与所述喇叭和所述电池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壳体的两端处分别为上尖部和下尖部,所述上尖部的侧面设置有一出音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呈夹缝条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尖部内设置有一供声音传播的音道,所述音道与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腔相连通,所述音道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音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音腔的音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音腔口的横截面积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配对设置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音道由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内壁围合而成;沿所述上尖部延伸方向,所述音道的横截面依次向中心聚集逐渐缩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道的侧壁均为圆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包括配对设置的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喇叭固定于所述音腔内,所述喇叭的表面距离所述前音腔底面的距离与所述喇叭距离所述后音腔底面的距离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尖部至所述下尖部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语音的所述喇叭、所述电路板、所述电池、以及设置于所述下尖部尾端且能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咪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可供外部电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给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设置与所述壳体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可将多个所述耳机同时通讯连接于同一媒体播放器同步使用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集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中。
CN201720324528.3U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5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4528.3U CN206575573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4528.3U CN206575573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5573U true CN206575573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24528.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5573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5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77646A1 (en) Split-type wireless earphones
WO2020098054A1 (zh) 一种颈带式耳机
CN201869343U (zh) 耳机
CN20598728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2406272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06575573U (zh) 一种耳机
CN107071614A (zh) 一种耳机
CN204697253U (zh) 一种拉链式耳机线
CN210247001U (zh) 一种助听用蓝牙耳机
KR200341662Y1 (ko) 모노 스테레오 겸용 무선 헤드셋
CN209710291U (zh) 入耳式的动圈和动铁混合的耳机
CN202773057U (zh) 具有降噪、磁疗功能的项链式无线耳机
CN103209371B (zh) 便携式蓝牙立体声耳机
CN219843716U (zh) 一种佩戴舒适度较高的夹耳式耳机
CN205987269U (zh) 一种带有Lightning接口的耳机
CN219780347U (zh) 一种穿戴式沉浸折叠耳机
CN218587300U (zh) 带前腔泄气功能的耳机
CN204697245U (zh) 一种模块化仿形耳机
CN104185111A (zh) 一种音乐外放式耳机
CN205545772U (zh) 新型多功能头戴式无线耳机
CN209806045U (zh)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CN212752604U (zh) 一种骨传导tws耳机
CN211741760U (zh) 一种蓝牙音乐智能眼镜
CN212909956U (zh) 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20067669U (zh) 可拆卸的夹耳式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