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3784U -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3784U
CN206573784U CN201720184137.6U CN201720184137U CN206573784U CN 206573784 U CN206573784 U CN 206573784U CN 201720184137 U CN201720184137 U CN 201720184137U CN 206573784 U CN206573784 U CN 206573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idepiece
adhesive parts
rotating shaft
fac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41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若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uni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41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3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3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37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第一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第一侧部转动连接;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第二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第一遮光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之间;第二遮光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件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件为可形变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设计难以与不同的用户脸型匹配,导致头戴显示设备的遮光性减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增强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断涌现,其中,头戴显示设备可以像智能移动终端一样,通过对多媒体数据的有效整合,为使用者营造出具有真实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场景,从而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广泛青睐。
在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设备观看视频或者玩游戏时,为了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增强用户沉浸感,头戴显示设备必须能够隔离外界光线,这对头戴显示设备的遮光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为了达到遮光的效果,将头戴显示设备与人脸接触的部分设计成与面部匹配的弧形,并在与人脸接触的部分增加遮光层,这样既可以减小头戴显示设备和人脸之间的缝隙,又可以增加佩戴的舒适度。但是,不同用户的脸型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设计仍然难以与不同的用户脸型匹配,导致头戴显示设备的遮光性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用于增强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包括:
头戴显示主体;
第一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第一侧部转动连接;
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第二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
第一遮光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之间;
第二遮光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件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件为可形变部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第一遮光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部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的外侧边沿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处于非形变状态时,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呈条状。
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由软性材料制成;或
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由可折叠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向内折叠的角度为0度~120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第二转轴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和第二转轴组件均包括:转轴和转轴套;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套内转动;
所述转轴的第一部分容置在所述转轴套内,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与转轴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转轴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上,所述转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或
所述转轴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所述转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上。
可选的,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和所述转轴连接部件通过螺钉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转轴连接部件的形状与所述限位台阶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和与头戴显示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的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的侧部之间连接有第一遮光部件和第二遮光部件,在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装置时,可以转动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和人脸紧密贴合,从而减小或消除人脸贴合部件与人脸之间的间隙,并且,第一遮光部件和第二遮光部件可以有效防止光线进入头戴显示主体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的缝隙,从而增强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贴合部件发生转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贴合部件转动90度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1;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1的第一侧部101转动连接;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1的第二侧部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部102与所述第一侧部101相对;第一遮光部件30,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101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之间;第二遮光部件31,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部102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件30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件31为可形变部件。
由于人脸贴合部件与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是转动连接的,在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设备时,如果人脸贴合部件和人脸之间存在间隙,可以转动人脸贴合部件,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和人脸紧密贴合,从而减小或消除人脸贴合部件与人脸之间的间隙;具体的,在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装置时,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与用户的左边脸颊接触并紧密贴合,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与用户的右边脸颊接触,并紧密贴合,从而减小或消除人脸贴合部件与人脸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在转动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后,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可以有效防止外界光线进入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1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增强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的技术效果。本文中的人脸贴合部件是指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是指第一侧部101和第二侧部1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遮光性,第一遮光部件30的一侧与第一侧部101的外侧边沿连接,第一遮光部件30的另一侧与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的外侧边沿连接;以及,第二遮光部件31的一侧与第二侧部102的外侧边沿连接,第二遮光部件31的另一侧与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的外侧边沿连接。其中,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的外侧边沿是指头戴显示主体1的壳体的边沿,通过遮光部件连接在壳体的边沿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使得头戴显示主体1的壳体、遮光部件和人脸贴合部件形成一个完整的遮光的外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遮光部件的形状与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的外侧边沿的形状匹配,并与人脸贴合部件的外侧边沿的形状匹配。举例来讲,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的外侧边沿与人脸贴合部件的外侧边沿呈弧形,则遮光部件的形状呈弧形,以保证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为可形变部件,则在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转动时,第一遮光部件30能够随着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的转动产生形变,以及在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转动时,第二遮光部件31能够随着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的转动产生形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可以由软性材料制成,软性材料可以为软性塑胶材料、硅胶和橡胶等等,其中,软性塑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TPR(Thermo-Plastic-Rubber material;热塑性橡胶材料)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可以由可折叠材料制成,其中,可折叠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可折叠的惰性海绵、可折叠的塑料、可折叠的绒布等等。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遮光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可以通过多层折叠,形成具有褶皱的遮光部件,然后,将具有褶皱的遮光部件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举例来讲,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可以由软性塑胶材料、硅胶、橡胶或可折叠的惰性海绵等通过多层折叠形成具有褶皱的遮光部件,并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
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遮光部件30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件31处于非形变状态时,所述第一遮光部件30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件31呈均匀的条状;而在人脸贴合部件转动的过程中,遮光部件上的褶皱逐渐展开,产生形变,如图2和图3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还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如:由可伸缩材料制成,使得第一遮光部件30和第二遮光部件31的结构类似于手风琴的风箱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头戴显示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脸型,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向内折叠的角度可以为0度~120度,即人脸贴合部件可以围绕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转动至0度~120度中的任意角度,并且,在人脸贴合部件围绕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转动至任意角度时,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1之间可以保持稳定,其中,向内折叠是指将人脸贴合部件向头戴显示装置的内部折叠,如图2所示。
例如一种场景为: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装置观看视频时,将人脸贴合部件微微向内折叠,使得人脸贴合部件与人脸紧密贴合,此时,人脸贴合部件的转动角度可能为5度或者8度等等;又例如一种场景为: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之间没有转动,即折叠角度为0度。又例如一种场景为:为了方便携带头戴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可以将人脸贴合部件向内折叠90度,以减小头戴显示装置的体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人脸贴合部件向内折叠100度、120度或者更大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可见,通过人脸贴合部件与头戴显示主体1转动连接,不仅可以使人脸贴合部件与人脸紧密贴合,增强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还可以减小头戴显示装置的体积,提高头戴显示装置的便携性。
接下来,对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101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侧部102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通过第二转轴组件连接。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其中,第一转轴组件和第二转轴组件均包括:转轴40和转轴套41;所述转轴40在所述转轴套41内转动,从而使得人脸贴合部件能够围绕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转动;如图7所示,转轴40包括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在头戴显示装置安装完成时,所述转轴的第一部分401容置在所述转轴套41内,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402与转轴连接部件50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6所示,转轴套41可以设置在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上,相应的,转轴连接部件50设置人脸贴合部件上;转轴套41也可以设置在人脸贴合部件上,相应的,转轴连接部件50设置在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上。转轴40可以为阻尼转轴,从而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围绕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转动至任意角度时,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1之间可以保持稳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轴的第二部分402和转轴连接部件50上设有对应的螺钉孔,螺钉孔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4个,因此,转轴的第二部分402和转轴连接部件5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为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1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转轴的第二部分402和转轴连接部件50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将转轴的第二部分402和转轴连接部件5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转轴套41可以设置在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的上下两个位置上,或者,转轴套41也可以设置在人脸贴合部件的上下两个位置上,转轴40可以为分段式转轴,如图6所示,转轴40为两段式转轴,每个转轴都包括第一部分401和第二部分402;转轴40也可以为一个完整的轴,则转轴40的两端分别容置在转轴套41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螺钉将转轴的第二部分402和转轴连接部件50固定连接在一起时,为了方便安装,转轴的第二部分402上可以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转轴连接部件50的形状与所述限位台阶匹配。例如:转轴40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通过在转轴的第二部分402上竖着切割掉一部分,从而形成限位台阶,则转轴连接部件50的形状可以为半圆柱体,使得半圆柱体可以和限位台阶的形状匹配,方便安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101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侧部102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可以围绕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转动,并在任意角度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部101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20还可以通过铰链连接;同理,所述第二侧部102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21也可以通过铰链连接,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可以围绕头戴显示主体1的侧部转动,并通过铰链自身的结构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在转动至任意角度时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和与头戴显示主体的侧部转动连接的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人脸贴合部件和头戴显示主体的侧部之间连接有第一遮光部件和第二遮光部件,在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装置时,可以转动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使得人脸贴合部件和人脸紧密贴合,从而减小或消除人脸贴合部件与人脸之间的间隙,并且,第一遮光部件和第二遮光部件可以有效防止光线进入头戴显示主体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的缝隙,从而增强头戴显示装置的遮光性。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显示主体;
第一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第一侧部转动连接;
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第二侧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
第一遮光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之间;
第二遮光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部件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件为可形变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第一遮光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部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的外侧边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处于非形变状态时,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呈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由软性材料制成;或
所述第一遮光部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件由可折叠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向内折叠的角度为0度~120度。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第一转轴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第二转轴组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和第二转轴组件均包括:转轴和转轴套;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套内转动;
所述转轴的第一部分容置在所述转轴套内,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与转轴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转轴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上,所述转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或
所述转轴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所述转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和所述转轴连接部件通过螺钉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转轴连接部件的形状与所述限位台阶匹配。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一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二人脸贴合部件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连接。
CN201720184137.6U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3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4137.6U CN206573784U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4137.6U CN206573784U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3784U true CN206573784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413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3784U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37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2849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10451882B2 (en) 2018-03-16 2019-10-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inged lens configuration for a compact portable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2849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11067813B2 (en) 2017-11-03 2021-07-20 Htc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US10451882B2 (en) 2018-03-16 2019-10-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Hinged lens configuration for a compact portable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5778B2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463562B2 (en)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6573784U (zh)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CN115988114A (zh)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WO2020192161A1 (zh) 铰链结构、折叠机构以及移动终端
CN108712538B (zh) 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
CN105527714A (zh) 一种焦距可调的便携式折叠虚拟现实眼镜
CN106708172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008889A (zh) 柔性屏的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126480A (ko) 폴딩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2303538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CN109391713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35151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模组和柔性显示屏终端
WO2023109781A1 (zh) 电子设备
CN10571566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681001B (zh)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CN10702496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80017803A1 (en) Accessory and lens system
JP2019009536A (ja) Vrグラス
CN205450883U (zh) 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具备它的电子设备
CN201742658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WO2020151353A1 (zh) 全贴合应用的两轴外折下部齿条转动机构
CN21724298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产品保护套
CN207586552U (zh) 一种带ipd调节功能的vr设备
CN205643868U (zh) 一种智能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