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4747U -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4747U
CN206564747U CN201720099525.4U CN201720099525U CN206564747U CN 206564747 U CN206564747 U CN 206564747U CN 201720099525 U CN201720099525 U CN 201720099525U CN 206564747 U CN206564747 U CN 206564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ilot trench
card
slotted ey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95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贵峰
王春燕
梁金宝
常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95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4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4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474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模块,模块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孔,安装槽孔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配合部;和安装卡,其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后端具有手持部,中部具有第二卡接部;其中,安装卡自安装槽孔的插入端插装在安装槽孔内,安装卡的第二卡接部与第二配合部卡接、安装卡的第一卡接部伸出安装槽孔的另一端并与第一配合部卡接,以实现安装卡组装模块和底座在一起。该种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牢固、节约成本,而且也节省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编程序控制器设备技术,尤指一种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分散控制系统(DCS)等工业控制系统中,控制器与卡件(相当于本申请中的“模块”)一般通过底座安装在机柜当中,模块与底座要求在保证紧固连接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安装空间,节约安装时间,降低安装成本。
传统方法是使用螺纹紧固件连接模块与底座,该种连接形式存在有以下不足:
1、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一般使用螺钉进行模块与底座连接时,四个角都需要留出螺钉的位置及工具的操作空间,会导致安装空间的浪费。
2、拆装不便
螺纹紧固件连接和拆卸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及时间,且需要的配件多,容易在拆装过程中丢失螺钉垫片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易生锈变形,易松动
长期用于工程项目的控制器和卡件,由于现场条件恶劣,空气潮湿,温度变化大,容易导致螺纹紧固件生锈发脆,且容易因震动发生紧固件松动的情况,影响装配安全和寿命,在拆装次数多时还容易发生滑扣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牢固、节约成本,而且也节省安装空间。
为了达到本申请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包括:模块,所述模块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配合部;和安装卡,其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后端具有手持部,中部具有第二卡接部;其中,所述安装卡自所述安装槽孔的插入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孔内,所述安装卡的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卡接、所述安装卡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伸出所述安装槽孔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卡接,以实现所述安装卡组装所述模块和所述底座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孔的相对的一组内壁中的一个上具有容纳孔、另一个上具有螺纹孔,所述安装卡的中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配合孔,螺纹紧固件的螺纹段穿过所述容纳孔和所述配合孔后与所述螺纹孔相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紧固件的螺帽位于所述容纳孔内、并挤压在所述配合孔的外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配合孔为腰形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卡孔,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舌,所述卡舌插装于所述卡孔内、并与所述卡孔卡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所述卡钩钩挂在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槽相卡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槽包括有沿所述安装槽孔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组装子槽和拆分子槽;所述卡钩钩挂在所述组装子槽内时,所述卡孔与所述卡舌相卡接;所述卡钩钩挂在所述拆分子槽内时,所述卡孔与所述卡舌相分离;其中,所述拆分子槽位于所述安装槽孔的插入端与所述组装子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卡钩、所述组装子槽和所述拆分子槽均包括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卡钩位于所述安装卡的横插板的两旁,所述组装子槽和所述拆分子槽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孔的相对的另一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卡包括:所述横插板,其前端具有所述卡舌,板面上具有所述配合孔;竖板,位于所述横插板的上方、且其下端与所述横插板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竖板上;和两个所述卡钩,位于所述横插板的两旁、并与所述横插板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卡钩杆端的后部与所述横插板的后端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竖板的两旁具有向前凸出的导向凸台,所述安装槽孔的插入端的外端面上具有导向通槽,所述卡钩钩挂在所述组装子槽内时,所述导向凸台插装在所述导向通槽内;其中:所述卡钩钩挂在所述拆分子槽内时,所述导向凸台向外移动至所述导向通槽的槽口处;所述卡钩钩挂在所述组装子槽内时,所述导向凸台向内移动至所述导向通槽的槽底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卡、模块和底座的组装方法,包括:手持安装卡的竖板推动安装卡,使安装卡的横插板、两个卡钩自安装槽孔的入口端插入安装槽孔内,并使卡钩的钩头卡入组装子槽或拆分子槽内。
可选地,安装卡、模块和底座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在卡钩的钩头卡入组装子槽或拆分子槽内动作之后,向容纳孔和配合孔内装入螺纹紧固件,使螺纹紧固件的螺纹段位于容纳孔和配合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和底座的拆分方法,包括:手持安装卡的竖板推动安装卡,使安装卡的卡钩的钩头脱出组装子槽而卡入拆分子槽内,以实现拆分模块和底座。
可选地,模块和底座的拆分方法,还包括:在手持安装卡的竖板推动安装卡动作之前,拧松螺纹紧固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和底座的连接方法,包括:手持安装卡的竖板推动安装卡,使安装卡的卡钩的钩头脱出拆分子槽而卡入组装子槽内,同时卡舌卡入卡孔。
可选地,模块和底座的连接方法,还包括:在卡舌卡入卡孔动作之后,拧紧螺纹紧固件,使螺纹紧固件的螺纹段与螺纹孔相螺纹连接、螺纹紧固件的螺帽挤压在配合孔的外端面上,以实现连接模块和底座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牢固、节约成本,而且也节省安装空间。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中拆除螺纹紧固件后模块与底座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安装卡与模块相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中安装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模块,2底座,21安装槽孔,22容纳孔,23螺纹孔,3安装卡,31配合孔,32竖板,33横插板,4螺纹紧固件,51卡孔,52卡舌,61卡槽,611组装子槽,612拆分子槽,62卡钩,71导向凸台,72导向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模块1,模块1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底座2,底座2上设置有安装槽孔21,安装槽孔21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配合部;和安装卡3,其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后端具有手持部,中部具有第二卡接部;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安装卡3自安装槽孔21的插入端插装在安装槽孔21内,安装卡3的第二卡接部与第二配合部卡接、安装卡3的第一卡接部伸出安装槽孔21的另一端并与第一配合部卡接,以实现安装卡3组装模块1和底座2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牢固、节约成本,而且也节省安装空间。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槽孔21的相对的一组内壁中的一个上具有容纳孔22、另一个上具有螺纹孔23,安装卡3的中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配合孔31,螺纹紧固件4的螺纹段穿过容纳孔22和配合孔31后与螺纹孔23相螺纹连接,螺纹紧固件4的螺帽位于容纳孔22内、并挤压在配合孔31的外端面上。
可选地,配合孔31为腰形孔,螺纹紧固件4为螺钉或螺栓。
可选地,第一配合部为卡孔51,第一卡接部为卡舌52,卡舌52插装于卡孔51内、并与卡孔51卡接连接。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配合部为卡槽61、第二卡接部为卡钩62,卡钩62钩挂在卡槽61内、并与卡槽61相卡接连接。
可选地,卡槽61包括有沿安装槽孔21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组装子槽611和拆分子槽612;卡钩62钩挂在组装子槽611内时,卡孔51与卡舌52相卡接;卡钩62钩挂在拆分子槽612内时,卡孔51与卡舌52相分离;其中,拆分子槽612位于安装槽孔21的插入端与组装子槽611之间。
其中,卡钩62具有弹性,且卡钩62的钩头的钩齿呈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状,卡槽61也成与钩齿结构相同的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卡,用于完成模块与底座的固定连接,不仅节省安装空间,实现并排紧密安装,而且采用弹性插接的方式,便于拆装。对于要求较高的场所或为避免误操作导致安装卡掉落,在底座上配合孔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螺纹孔,可以实现安装卡与底座的螺纹连接,更加牢固耐用。
可选地,卡钩62、组装子槽611和拆分子槽612均包括有两个,且两个卡钩62位于安装卡3的横插板的两旁,组装子槽611和拆分子槽612均设置在安装槽孔21的相对的另一组内壁上。
其中,腰形孔的长度不小于组装子槽611和拆分子槽612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如图5所示,安装卡3包括:横插板33,其前端具有卡舌52,板面上具有配合孔31;竖板32,位于横插板33的上方、且其下端与横插板33的后端相连接,手持部位于竖板32上;和两个卡钩62,位于横插板33的两旁、并与横插板33平行设置,且两个卡钩62杆端的后部与横插板33的后端相连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竖板32的两旁具有向前凸出的导向凸台71,安装槽孔21的插入端的外端面上具有导向通槽72,卡钩62钩挂在组装子槽611内时,导向凸台71插装在导向通槽72内。
其中,卡钩62钩挂在拆分子槽612内时,导向凸台71向外移动至导向通槽72的槽口处;卡钩62钩挂在组装子槽611内时,导向凸台71向内移动至导向通槽72的槽底处;导向凸台71与导向通槽72配合实现沿导向通槽72往复移动,对安装卡3在拆分动作和组装动作相互切换过程起导向作用。
而在卡钩62钩挂在组装子槽611内时,导向凸台71向内移动至导向通槽72的槽底处并抵在槽底上,安装卡3不能再继续向内推进、且钩头也正好在组装子槽611内,导向凸台71与导向通槽72配合实现沿导向通槽72往复移动,还对安装卡3的组装动作起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节省安装空间
由于这种连接结构无需在模块侧面留出螺纹紧固件的安装空间,因此可以实现模块并排紧密连接,节省了安装空间。
二、拆装简便
由于安装卡的特殊固定方式,只需拨动就能实现紧固连接和拆分模块和底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简化配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简化了紧固连接配件,降低了配件成本,减少了配件损耗。
四、连接牢固,持久耐用
通过高标准设计及选材,保证安装卡弹性好,不易发生断裂,材质不会生锈变形,增强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卡、模块和底座的组装方法为(图中未示出):手持安装卡3的竖板32推动安装卡3,使安装卡3的横插板33、两个卡钩62自安装槽孔21的入口端插入安装槽孔21内,并使卡钩62的钩头卡入组装子槽611或拆分子槽612内;可选地,向容纳孔22和配合孔31内装入螺纹紧固件4,使螺纹紧固件4的螺纹段位于容纳孔22和配合孔31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和底座的拆分方法为(图中未示出):手持安装卡3的竖板32推动安装卡3,使安装卡3的卡钩62的钩头脱出组装子槽611而卡入拆分子槽612内,以拆分模块1和底座2。
可选地,在手持安装卡3的竖板32推动安装卡3动作之前,拧松螺纹紧固件4,解除螺纹紧固件4的螺帽对安装卡3的压紧。
此处,由于腰型孔的存在,只要将螺纹紧固件4拧松不压紧安装卡3,不必使螺纹段与螺纹孔完全分离,就可以推动安装卡3使卡钩脱出组装子槽而进入拆分子槽内解。这样,在这个过程中螺纹紧固件4也不用从底座2上拿下来,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和底座的连接方法为(图中未示出):手持安装卡3的竖板32推动安装卡3,使安装卡3的卡钩62的钩头脱出拆分子槽612而卡入组装子槽611内,同时卡舌52卡入卡孔51;可选地,拧紧螺纹紧固件4,使螺纹紧固件4的螺纹段与螺纹孔23相螺纹连接、螺纹紧固件4的螺帽挤压在配合孔31的外端面上,以连接模块1和底座2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卡、模块和底座在配合使用时不仅节省安装空间,实现并排紧密安装,而且采用弹性插接的方式,便于拆装。对于要求较高的场所或为避免误操作导致安装卡掉落,在底座上配合孔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螺纹孔,可以实现安装卡与底座的螺纹连接,更加牢固耐用。
对于要求较高的场所或要求避免误操作导致安装件掉落的场所,可以加拧螺钉或螺栓,进一步固定连接。在要求不高的场所,也可以不拧螺钉或螺栓,用卡钩62的钩头卡入组装子槽611内完成固定连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连接牢固、节约成本,而且也节省安装空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1),所述模块(1)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安装槽孔(21),所述安装槽孔(21)的内壁上具有第二配合部;和
安装卡(3),其前端具有第一卡接部、后端具有手持部,中部具有第二卡接部;
其中,所述安装卡(3)自所述安装槽孔(21)的插入端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孔(21)内,所述安装卡(3)的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卡接、所述安装卡(3)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伸出所述安装槽孔(2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卡接,以实现所述安装卡(3)组装所述模块(1)和所述底座(2)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孔(21)的相对的一组内壁中的一个上具有容纳孔(22)、另一个上具有螺纹孔(23),所述安装卡(3)的中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配合孔(31),螺纹紧固件(4)的螺纹段穿过所述容纳孔(22)和所述配合孔(31)后与所述螺纹孔(23)相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紧固件(4)的螺帽位于所述容纳孔(22)内、并挤压在所述配合孔(31)的外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31)为腰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卡孔(51),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舌(52),所述卡舌(52)插装于所述卡孔(51)内、并与所述卡孔(51)卡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卡槽(61)、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钩(62),所述卡钩(62)钩挂在所述卡槽(61)内、并与所述卡槽(61)相卡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61)包括有沿所述安装槽孔(21)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组装子槽(611)和拆分子槽(612);所述卡钩(62)钩挂在所述组装子槽(611)内时,所述卡孔(51)与所述卡舌(52)相卡接;所述卡钩(62)钩挂在所述拆分子槽(612)内时,所述卡孔(51)与所述卡舌(52)相分离;
其中,所述拆分子槽(612)位于所述安装槽孔(21)的插入端与所述组装子槽(6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62)、所述组装子槽(611)和所述拆分子槽(612)均包括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卡钩(62)位于所述安装卡(3)的横插板的两旁,所述组装子槽(611)和所述拆分子槽(612)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孔(21)的相对的另一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卡(3)包括:
所述横插板(33),其前端具有所述卡舌(52),板面上具有所述配合孔(31);
竖板(32),位于所述横插板(33)的上方、且其下端与所述横插板(33)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竖板(32)上;和
两个所述卡钩(62),位于所述横插板(33)的两旁、并与所述横插板(33)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卡钩(62)杆端的后部与所述横插板(33)的后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32)的两旁具有向前凸出的导向凸台(71),所述安装槽孔(21)的插入端的外端面上具有导向通槽(72),所述导向凸台(71)插装在所述导向通槽(72)内;其中:
所述卡钩(62)钩挂在所述拆分子槽(612)内时,所述导向凸台(71)向外移动至所述导向通槽(72)的槽口处;
所述卡钩(62)钩挂在所述组装子槽(611)内时,所述导向凸台(71)向内移动至所述导向通槽(72)的槽底处。
CN201720099525.4U 2017-01-23 2017-01-23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64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9525.4U CN206564747U (zh) 2017-01-23 2017-01-23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9525.4U CN206564747U (zh) 2017-01-23 2017-01-23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4747U true CN206564747U (zh) 2017-10-17

Family

ID=6002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9525.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64747U (zh) 2017-01-23 2017-01-23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47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7851A (zh) * 2017-01-23 2018-07-31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拆分方法及和安装卡的组装方法
CN111075032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塑睿(上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子母扣合式板材连接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7851A (zh) * 2017-01-23 2018-07-31 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拆分方法及和安装卡的组装方法
CN108347851B (zh) * 2017-01-23 2023-11-03 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拆分方法及和安装卡的组装方法
CN111075032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塑睿(上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子母扣合式板材连接结构
CN111075032B (zh) * 2018-10-22 2021-06-01 塑睿(上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子母扣合式板材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64747U (zh)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
CN214461553U (zh) 一种装配式幕墙结构
CN107091524B (zh) 底座可拆卸的壁挂式空调器
CN205298171U (zh) 板件连接装置
CN206709361U (zh) 底座可拆卸的壁挂式空调器
CN109629736A (zh) 一种便捷式轻钢龙骨连接结构
CN108151266A (zh) 风口结构安装方法及风口安装结构
CN2861338Y (zh) 一种顶棚内置式分体安装装置
CN208396918U (zh) 一种可迅速拆装的喷涂机往复柱塞泵
CN108347851A (zh) 模块与底座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拆分方法及和安装卡的组装方法
CN206649374U (zh) 卡接连接结构和可编程序控制装置
CN205595750U (zh) 一种可固定的电缆接头
CN209516464U (zh) 鸟巢清理工具头及鸟巢清理装置
CN2847025Y (zh) 一种用于日光灯支架的搭扣
CN101627853B (zh) 安全的上下巢与伞骨的扣合结构
CN2764027Y (zh) 软管接头装置
CN204261991U (zh) 一种超声波清洗篮支架
CN206874174U (zh) 一种外勾自动复位门窗角码
CN203008483U (zh) 一种屏风帐篷架
CN208289310U (zh) 一种平台踢脚板固定装置
CN209369150U (zh) 吊顶组件
CN207622134U (zh) 面板组件和除湿机
CN208918984U (zh) 一种钣金件连接结构
JPH0752498Y2 (ja) サービス蓋
CN203257066U (zh) 一种地板枪枪嘴快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0 4th floor, smart grid industrial building, UHVDC test bas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No.16, Nanzhong Road, Nansh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th floor, smart grid industrial building, UHVDC test bas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No.16, Nanzhong Road, Nansh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UODIAN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11 room 7716, building 307, 9 Yingcai North 2nd Street, future science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th floor, smart grid industrial building, UHVDC test bas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No.16, Nanzhong Road, Nanshao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Guoneng Zhish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