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33542U -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33542U
CN206533542U CN201620505121.6U CN201620505121U CN206533542U CN 206533542 U CN206533542 U CN 206533542U CN 201620505121 U CN201620505121 U CN 201620505121U CN 206533542 U CN206533542 U CN 206533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collector
collector
user
ea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51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日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TI INFOTECH I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ITI INFOTECH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TI INFOTECH IND Ltd filed Critical ITI INFOTECH IND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51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33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33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335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包括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一耳朵上的第一耳件、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二耳朵上的第二耳件、与所述第一耳件相连的第一声音收集器、与所述第二耳件相连的第二声音收集器、一声音处理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上的第三声音收集器和第四声音收集器。通过在使用者身体上部以及中下部位置周围设置多个声音收集器,可以更好地收集来自不同方位的声音。在使用者运动时,也能使收集方向和使用者面对的方向大致上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和助听器配件。
背景技术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士是有帮助的,通常被称为助听器。典型的助听器包括耳件,耳件上安装有用于收集周围声音的麦克风和用于放大所收集的声音的放大器。但是,听力障碍者用的现有的助听器的音质并不能让人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包括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一耳朵上的第一耳件、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二耳朵上的第二耳件、与所述第一耳件相连的第一声音收集器、与所述第二耳件相连的第二声音收集器、一声音处理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上的第三声音收集器和第四声音收集器;
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的每一个适于收集使用者周围的声音,并适于输出收集到的周围的声音以用于被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
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和处理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收集的声音的声音处理器,以及用于随后通过或借助于所述第一耳件和第二耳件中的一个或两个输出音频信号到使用者的器件。
示例性地,当使用者的头部相对于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跟随使用者的头部运动。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一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耳件连接,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二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耳件 连接。
示例性地,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相应的所述耳件下方以用于声音收集,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被布置成,当使用者的头相对使用者的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运动不会被使用者的身体阻挡。
示例性地,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使用者的耳部和肩部之间。
示例性地,所述声音处理装置适于处理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收集的声音以产生向前的声音输出,所述向前的声音输出接着受到自适应噪音消除。
示例性地,所述声音处理装置适于选择与使用者的前向轴夹角为±30°的范围内的声音。
示例性地,所述声音收集器包括一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为一电容式麦克风。
示例性地,所述声音收集器被安置于一个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声音收集器通讯的孔、以及具有定义前向方向的孔轴。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柔性信号线上,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之间的横向距离是使用者可调的或通过摇晃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或第二柔性信号线而可变的。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第二柔性信号线传送相同的音频输出信号。
示例性地,每个所述耳件包括用于与耳机配对可拆卸连接的适配器,所述耳机可被接纳于使用者耳朵内。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三柔性信号线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柔性信号线适于传送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收集的用于被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的信号,以及由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过的用于被输出到所述耳件的信 号,所述第三柔性信号线形成用于使用者佩戴的可调节项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和声音处理装置配套使用的助听器配件,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具有分集处理能力以用于提供声音放大给听力障碍者,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配件包括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一耳朵上的第一耳件、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二耳朵上的第二耳件、与所述第一耳件相连的第一声音收集器、与所述第二耳件相连的第二声音收集器、以及位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上的第三声音收集器和第四声音收集器;
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的每一个适于收集使用者周围的声音,并适于输出收集到的周围的声音以用于被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
示例性地,当使用者的头部相对于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跟随使用者的头部运动。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一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耳件连接,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二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耳件连接。
示例性地,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相应的所述耳件下方以用于声音收集,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被布置成,当使用者的头相对使用者的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运动不会被使用者的身体阻挡。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通过摇晃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或第二柔性信号线以改变所述柔性信号线的相对位置使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之间的横向间隔为可调的。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所述耳件的下方,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重量产生的重力影响施加到带有对应的声音收集器的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柔性信号线上。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通过 绕各自的柔性信号线的轴线扭转或旋转各自的柔性信号线使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为可变的。
示例性地,所述耳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相连,在使用中当使用者的头部和肩部具有相对运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跟随使用者的运动。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之间的横向间隔在中立或不被使用者干扰的情况下由所述耳件之间的横向间隔确定的。
示例性地,每个所述声音收集器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具有定义了声音收集方向的孔。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第一纵向端与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连接,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一纵向端的末梢的第二相对纵向端连接所述第二柔性信号线;
纵向信号线适于传送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到所述声音处理装置的信号,以及由所述声音处理装置输出到一个或多个所述耳件的信号。
示例性地,一柔性电缆连接在耳机和声音收集器之间,在使用时所述声音收集器是由所述耳机引领向下的。
本实用新型的扩音装置或助听器配件具有适于与使用者的头部保持一致运动的两个声音收集器和位于使用者身边中部位置处的两个声音收集器。通过在使用者身体上部以及中下部位置周围设置多个声音收集器,可以更好地收集来自不同方位的声音。在使用者运动时,例如转动头部或肩部时,也能使收集方向和使用者面对的方向大致上保持一致,因此可以消除现有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收集声音的方向和位置受限的缺点。
例如,第一声音收集器可以通过第一柔性信号线与第一耳件连接第二声音收集器可以通过第二柔性信号线与第二耳件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在使用时,所述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相应的所述耳件下方以用于声音收集,所述声音收集器被布置成,当使用者的头 相对使用者的身体转动时,所述声音收集器的运动不会被使用者的身体阻挡。这样设置使得声音收集器在使用者面对的方向收集周围的声音时可以与使用者头部以及耳朵等的运动保持一致。
在一个例子中,在使用时,所述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相应的所述耳件下方以用于声音收集。由于声音收集器自由悬挂在使用者的肩部区域,声音收集器可以自由的跟随使用者的头部或耳朵运动,以减轻耳部面对方向和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
声音收集器和耳件之间用柔性信号线连接,意味着不再有难看的听力障碍者用的助听器,因为助听器配件在其他人看起来就像普通的带线的耳机。此外,柔性信号线意味着第一声音收集器和第二声音收集器的空间分集,包括横向间隔和角度分集,可以被使用者在谈话过程中不经意的调整而不会引起轻率者的惊奇或不礼貌的注视。
一种助听器配件具有多个声音收集器,其中部分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耳件下方,部分声音收集器位于使用者身边中下部位置处。这样是有好处的,通过在使用者身体上部以及中下部位置周围设置多个声音收集器,可以更好地收集来自不同方位的声音。并且,因为部分声音收集器可以跟随使用者的头部转动而随头部转动同步地收集周围的声音。在一个例子中,耳件与声音收集器相连,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的头部和肩部具有相对运动时,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跟随使用者的头部运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助听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助听器的前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助听器被使用者佩戴并使用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图1中的助听器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助听器的透视示意图;
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助听器被使用者佩戴并使用的示意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的助听器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五实施例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一种助听器的示意图;
图8是第六实施例的听力障碍者用的另一种助听器的示意图;
图9是第七实施例的听力障碍者用的另一种助听器的示意图;
图10是第八实施例的听力障碍者用的另一种助听器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的助听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优选的助听器的优选信号处理模块的框图;
图13示出了优选的助听器的优选信号处理模块的具体细节;
图14示出了包括图12和图13所示的信号处理模块的优选的听力障碍者用的助听器的框图;
图15示出了包括图12和图13所示的信号处理模块的另一优选助听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助听器为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佩戴式扩音装置包括一颈安装部110,颈安装部110具有一弯曲主体,该弯曲主体包括第一弯曲臂122和第二弯曲臂124,一对内部分别设置有麦克风的麦克风壳体126、128设置在弯曲主体的两末端,设置在声音处理装置160上的一对麦克风156、158,第一柔性电缆132和第二柔性电缆134各自在麦克风壳体和音频信号输出终端136、138之间延伸,第二柔性电缆142、144各自在麦克风壳体和信号连接器146、以及声音处理装置160之间延伸。
颈安装部110适合于使用者环绕颈的背部佩戴。第一弯曲臂122和第二弯曲臂124为刚性或半刚性的,这样使末端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固定的。此外,弯曲主体的形状和配置使得当弯曲主体被使用者佩戴时,末端的自由端位于颈部前面的大体相同的竖直水平线上,末端的自由端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使用者的脸的宽度。如图2所示,安装在弯曲主体的末端的自由端的麦克风壳体,挂在使用者前胸接近锁骨的位置。麦克风壳体126、128内的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设置在15cm到18cm以获得最佳的声音输出质量。
弯曲主体可以绕它的中心轴线和绕弯曲臂中间的活动接头折叠。当弯曲臂折叠后弯曲主体形成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样子,这样有利 于增加便携性和存储。
作为声音收集器的一个例子的电容式麦克风被安装在注塑壳体内。孔152、154所限定的孔的轴线与位于使用者前面的两弯曲臂所限定的平面大体上垂直。当弯曲主体被使用者佩戴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麦克风壳体使得孔和孔轴一起面朝前方定义了一个供参考的向前的方向。更具体地,每个麦克风设置在一个麦克风壳体内,麦克风的声音接收面向前与孔保持通讯。换而言之,为了高效的声音收集,麦克风的声音收集部分紧接于孔的后面。
由麦克风壳体126、128内的麦克风收集的周围的声音以电信号的形式被柔性电缆142、144传送至声音处理装置160。每根柔性电缆包括两路信号通道,其中第一路信号通道用于将收集到的信号传送至声音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第二路信号通道用于将声音处理装置160输出的音频信号借助音频信号输出终端136、138传送给使用者。
由四个麦克风收集的声音都被传送到声音处理装置的信号处理部分,用于音质的增强处理。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声音处理装置160适宜处理由间隔开的四个麦克风采用波束形成技术收集到的声音以实现空间分集,经过波束形成处理和降噪技术的信号被进一步处理以进一步增强音质。
波束形成是一种现有的信号处理技术,用于传感器阵列的定向信号发射或接收以实现空间分集。这是通过结合阵列中间隔开的传感器的信号实现的,通过这种方式,特定角度的信号经历相长干涉同时其他信号经历相消干涉。在助听应用中,波束形成技术用在接收器一方以达到空间分集。
在优选的应用中,间隔开的四个麦克风被部署作为声音探测器阵列,为波束形成提供信号分集,由此实现空间分集。具体地,波束形成技术通过选择来自使用者前方的声音并滤除来自使用者侧面的杂散声音来改善声音接收品质。作为一个合适的例子,前方被设定为与使用者的前向轴夹角为±30°的范围。在这里前向轴被定义为与主体中心轴垂直并由使用者向朝前方向延伸的轴。
为了给波束形成音频信号提供合适的空间分集,麦克风壳体126、128内的麦克风的间隔距离为15cm-18cm。相对于现有的助听器,这 样的间隔距离可以产生增强的信号干扰比(Signal-to-lnterference Ratio,SIR)。
如图13所示的框图所描述的例子,声音处理装置的信号处理部分适于采用固定波束形成技术处理由四个麦克风接收到的信号,该固定波束形成技术利用了现有的广义旁瓣相消(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ation,GSC)技术。因此,出现在使用者耳中的声音更容易区别。如图2所示,声音处理装置160的输出发射到信号输出终端以用于传送到耳件。
如图14所示,信号处理部分包括波束形成和降噪部分,除了信号处理部分之外,声音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音频编码解码器(coder-decoder),音频编码解码器用于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及将处理过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用于输出的模拟信号。接收到的信号都由音频编码解码器发送,然后被转发到一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波束形成和降噪处理。
在另一个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声音处理装置装备有作为无线收发器的一个例子的蓝牙模块,以取消柔性电缆142、144或者其他相应的装置。
除了向使用者提供周围的声音的信号处理,声音处理装置可以配备音乐、广播或其他可以听的信号源,这样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者可以选择听背景音乐或广播。
在使用时,使用者像如图2所示的方式那样佩戴助听器100,麦克风的孔朝前,信号输出终端138与一个耳件相连接。打开声音处理装置后,声音处理装置将处理由四个麦克风收集到的声音,然后发送处理过的声音到耳件。
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助听器200,除了弯曲主体220被设计成第二臂可以缩入到第一臂中,该助听器与图1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这种可伸缩臂结构是有利的,因为通过改变臂伸缩的角度,壳体226和228中麦克风之间的横向距离是使用者可调的,并且弯曲主体可以收缩以便于存储和携带。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加100。
图5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助听器300,除了弯曲主体被一柔性主体320替代外,该助听器与图1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柔性主体320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这样麦克风壳体之间的间隔距离是使用者可调的。柔性主体意味着该助听器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可以隐藏在衣服下面。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加200。
图6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助听器400,除了麦克风壳体426、428没有设置在刚性或半刚性弯曲主体上之外,该助听器与图1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相反地,麦克风壳体426、428设置在第一柔性电缆432和第二柔性电缆434上,麦克风壳体426、428分别位于信号输出终端436、438和相对应的弯曲主体的末端之间。在使用的时候,麦克风壳体426、428和相对应的信号输出终端之间的距离使得麦克风壳体426、428靠近使用者的颈部。柔性的安装方式同样有利于使用者调节麦克风壳体426、428内的麦克风的间距。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加300。
图7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助听器500,除了刚性或半刚性的弯曲主体被柔性电缆替代之外,该助听器与图6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柔性电缆是柔性信号线的一个实例。柔性电缆520由第一柔性电缆532和第二柔性电缆534的分组重叠部分形成的。分组重叠部分通过一对结绑在一起,这样可以通过改变结的位置来改变重叠部分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麦克风壳体526、528之间的距离可以被使用者通过相对移动结来改变。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四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加100。
如图11所示,在使用中,使用者佩戴该助听器,柔性电缆环绕在使用者的颈部,以这样的方式,柔性电缆520靠在颈的后面,麦克风壳体面朝前方,而且接近使用者的耳朵和肩膀。
图8所示的听力障碍者使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助听器600,该助听器连接有耳机,除了信号输出终端被耳机636、638所取代以形成完整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之外, 该助听器与图6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四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加200。
图9所示的听力障碍者使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助听器700,该助听器连接有耳机,除了麦克风壳体726、728设置在弯曲主体的末端之外,该助听器与图6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六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加100。
图10所示的听力障碍者使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助听器800,该助听器连接有耳机,除了弯曲主体被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柔性电缆所取代之外,该助听器与图8所示的助听器大体上相同。由于该助听器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的大体上相同,因此与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的助听器相关的描述被引述到此处,其中的标号数字在适当的情况下分别加300和200。
由于各个实施例中的多数特征都是相同的,参照实施例的序号,恰当的数字不失一般性的被隐含引入到各自的附图中。此外,作为共同的声音处理装置160可以用在各个实施例中,声音处理器不失一般性的始终用同一数字标记。
在图1至图5以及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终端,该音频信号输出终端与每个麦克风壳体(126,128,226,228,326,328,726,728)相关联。更具体地,一定长度的柔性电缆连接信号输出终端(包括耳件)和相应的麦克风壳体。由于每个音频信号输出终端接收来自声音处理器160的音频信号输出,这种结构给使用者带来了有利的选择,因为使用者可以灵活的选择信号终端中的一个或两个都选。
在图6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终端,该音频信号输出终端与每个麦克风壳体(426,428,526,528,626,628,726,728)相关联。更具体地,一定长度的柔性电缆连接信号输出终端(包括耳件)和相应的麦克风壳体。在这些实施例中,麦克风壳体(和此处的声音收集器)的位置大体上由柔性电缆的长度预先决定的,虽然小范围内的变化是可以的,因为麦克风之间的横向距离 是使用者可调的,由于柔性连接,调整是以一个相应的输出终端为支点。
在图6、7、8、10和11所示实施例中,麦克风被分别设置或收纳在壳体(426,428,526,528,626,628,826,828)中。麦克风壳体的一端通过一定长度的第一柔性线号线与一个耳件相连接,麦克风壳体的另一端与一第二柔性信号线相连,这样,麦克风或麦克风壳在两柔性信号线之间。第一柔性信号线是一种单通道信号线,在由麦克风收集的信号被声音处理器处理之后,第一信号线用于将处理过的音频信号传送到耳件以供使用者接听,声音处理器是声音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另一方面,第二柔性信号线(434,534,634等)是一种双通道信号线,第二柔性信号线用于将由麦克风收集的周围的声音的信号传送至声音处理器,以及用于经由麦克风壳体将由声音处理器处理过的声音信号传送到耳机。图6、7、8、10和11中的每个麦克风壳体(426,428,526,528,626,628,826,828)位于柔性信号线的两部分之间,并由悬挂在使用者耳朵下,通过这种方式,当使用者转头时,麦克风壳体将跟随着使用者的头部运动。采用这种结构,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将跟随着使用者的头部运动方向,这会减少现有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的缺点,并降低采用波束形成信号处理的现有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的由于头部运动和声音收集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带来的不方便和尴尬。
在图6、7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耳件包括用于连接耳部安装的扬声器附件的信号连接器或适配器,而在图8和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耳件包括一耳机,该耳机与普通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MP3播放器所用的耳机相似。
在使用时,使用者佩戴助听器,耳件(436,438,536,538,636,638,836,838)附着在使用者的耳部区域,麦克风壳体(426,428,526,528,626,628,826,828)悬挂在使用者的耳部下方,这样麦克风壳体将跟随着使用者的头部转动,而不会被使用者的身体阻挡。一般而言,这意味着麦克风的悬挂位置位于使用者的肩部之上,进一步而言,麦克风壳体位于使用者的耳部和肩部之间。当使用者绕其身体轴线转动头部时,麦克风壳体将跟随头部的转动,由此在使用者所 面对的方向收集声音。当使用者想微调或调节分集声音收集时,使用者可以绕柔性信号线的轴线扭转柔性信号线以改变声音收集方向,和/或晃动声音收集器以改变它们的相对距离来调节分集声音收集。
虽然助听器配件和助听器的各种实施例在上文结合附图被描述了,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仅仅作为参考提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披露的范围内可以不失一般性的作出各种改进。例如,尽管在优选装置信号处理中采用固定波束形成技术,不失一般性的其他波束形成技术也可以被采用。作为另外一个例子,在多个实施例中,尽管每个分开的声音收集器通过柔性信号线与相应的耳件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声音收集器可以直接附加在耳件上,或者通过刚性延伸部连接到耳件上。
以下是附图标记表

Claims (25)

1.一种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一耳朵上的第一耳件、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二耳朵上的第二耳件、与所述第一耳件相连的第一声音收集器、与所述第二耳件相连的第二声音收集器、一声音处理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上的第三声音收集器和第四声音收集器;
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的每一个适于收集使用者周围的声音,并适于输出收集到的周围的声音以用于被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
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和处理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收集的声音的声音处理器,以及用于随后通过或借助于所述第一耳件和第二耳件中的一个或两个输出音频信号到使用者的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使用者的头部相对于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跟随使用者的头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一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耳件连接,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二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耳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相应的所述耳件下方以用于声音收集,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被布置成,当使用者的头相对使用者的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运动不会被使用者的身体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使用者的耳部和肩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适于处理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收集的声音以产生向前的声音输出,所述向前的声音输出接着受到自适应噪音消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适于选择与使用者的前向轴夹角为±30°的范围内的声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收集器包括一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为一电容式麦克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收集器被安置于一个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声音收集器通讯的孔、以及具有定义前向方向的孔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柔性信号线上,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之间的横向距离是使用者可调的或通过摇晃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或第二柔性信号线而可变的。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第二柔性信号线传送相同的音频输出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耳件包括用于与耳机配对可拆卸连接的适配器,所述耳机可被接纳于使用者耳朵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三柔性信号线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三柔性信号线适于传送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收集的用于被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的信号,以及由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过的用于被输出到所述耳件的信号,所述第三柔性信号线形成用于使用者佩戴的可调节项圈。
14.一种和声音处理装置配套使用的助听器配件,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具有分集处理能力以用于提供声音放大给听力障碍者,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配件包括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一耳朵上的第一耳件、用于附着在使用者第二耳朵上的第二耳件、与所述第一耳件相连的第一声音收集器、与所述第二耳件相连的第二声音收集器、以及位于所述声音处理装置上的第三声音收集器和第四声音收集器;
其中,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所述第三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四声音收集器的每一个适于收集使用者周围的声音,并适于输出收集到的周围的声音以用于被所述声音处理装置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当使用者的头部相对于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跟随使用者的头部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一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耳件连接,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第二柔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耳件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相应的所述耳件下方以用于声音收集,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被布置成,当使用者的头相对使用者的身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运动不会被使用者的身体阻挡。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通过摇晃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或第二柔性信号线以改变所述柔性信号线的相对位置使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之间的横向间隔为可调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挂或悬于所述耳件的下方,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重量产生的重力影响施加到带有对应的声音收集器的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柔性信号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适于通过绕各自的柔性信号线的轴线扭转或旋转各自的柔性信号线使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为可变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相连,在使用中当使用者的头部和肩部具有相对运动时,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的声音收集方向跟随使用者的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之间的横向间隔在中立或不被使用者干扰的情况下由所述耳件之间的横向间隔确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声音收集器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具有定义了声音收集方向的孔。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第一纵向端与所述第一柔性信号线连接,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纵向端的第二相对纵向端连接所述第二柔性信号线;
纵向信号线适于传送由所述第一声音收集器和所述第二声音收集器到所述声音处理装置的信号,以及由所述声音处理装置输出到一个或多个所述耳件的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助听器配件,其特征在于,一柔性电缆连接在耳机和声音收集器之间,在使用时所述声音收集器是由所述耳机引领向下的。
CN201620505121.6U 2016-05-30 2016-05-30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33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5121.6U CN206533542U (zh) 2016-05-30 2016-05-30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5121.6U CN206533542U (zh) 2016-05-30 2016-05-30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33542U true CN206533542U (zh) 2017-09-29

Family

ID=5992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51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33542U (zh) 2016-05-30 2016-05-30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33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1175B2 (en) Headphone system with detachable earbud speakers
US9812116B2 (en) Neck-wear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icrophone array
CN103339965A (zh)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US9838787B1 (en) Acoustic device
WO2002051200A1 (fr) Ecouteurs
US9288589B2 (en) Hearing aid apparatus
CN210183483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CN107925832A (zh) 听力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H08511151A (ja) パーソナルハンズフリー通信装置
CN106937195A (zh) 降噪外耳头戴式耳机
KR20090083159A (ko) 음향의 지향성과 안정된 착용감을 갖춘 넥폰
TW524025B (en) Loopdown and loop around headsets
CN110506424A (zh) 可穿戴式扬声器系统
CN109314805A (zh) 扬声器装置
TWI755706B (zh) 使用穿戴式聲音系統之方法與系統
US6363158B1 (en) Adjustable hanging-type earphone
US20020048385A1 (en) Personal talking aid for cellular phone
CN206533542U (zh) 听力障碍者用的佩戴式扩音装置
TWM464955U (zh) 聽力障礙者用的佩戴式擴音裝置
CN207560273U (zh) 骨传导耳机及骨传导无线通信装置
CN110536198A (zh) 绕耳佩戴分离式立体声蓝牙耳机
CN216437484U (zh) 外耳助听器
CN213368077U (zh) 一种可自由旋转的智能耳机
CN108243364A (zh) 新型骨传导佩戴耳塞
CN217011119U (zh) 麦克风可伸缩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