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20100U -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20100U
CN206520100U CN201720188143.9U CN201720188143U CN206520100U CN 206520100 U CN206520100 U CN 206520100U CN 201720188143 U CN201720188143 U CN 201720188143U CN 206520100 U CN206520100 U CN 206520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dy water
double
water
circulatory system
o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81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陈吉
章俊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yang New Century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yang New Century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yang New Century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yang New Century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81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20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20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201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该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包括泥水池,所述泥水池内设置有用于通入废弃泥水混合液的导料管和用于将泥水池内的泥水回流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上有第一水泵,所述泥水池内设置有搅拌机,所述导料管的管口与循环管的管口分别位于搅拌机的两侧;利用导料管与循环管形成一个水流循环,避免管道沉积堵塞,并且利用阀板和进水管控制滤水池和泥水池的水位,从而有效精准的控制泥水池的泥水混合液的浓度。

Description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厂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车间排出的混凝土废弃物和污水往往含有大量的水泥浆、骨料和骨料带入的杂质、外加剂等,这些混合物的pH值一般可达15左右,随意排放易污染环境。尤其是,从混凝土的砂石中分离出的污水,流动性较小,难处理。在实际的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地坑式沉淀池盛装,待沉淀池储水至一定量时,污水被罐车移走,整个处理过程费时费力;并且这种处理方式对材料和水资源都有很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达到了循环利用混凝土车间泥水废弃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包括泥水池和滤水池,所述泥水池和滤水池内设置有过滤通道,所述泥水池内设置有用于通入废弃泥水混合液的导料管和用于将泥水池内的泥水回流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上有第一水泵,所述泥水池内设置有搅拌机,所述导料管的管口与循环管的管口分别位于搅拌机的两侧。
采用上述结构,泥水混合废液从导料管排入泥水池,多余的水的水通过过滤通道的过滤进入滤水池,从而提高泥水混合液的浓度;泥水混合液从导料管至循环管需要经过搅拌机,搅拌机对泥水混合液进行再一次的搅拌,使其泥水混合均匀,而后经由循环管重新回流循环利用,导料管与循环管形成一个水流循环,从而使得两个管道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有效的避免常规单管输送的过程中泥沙的滞留沉积的状况,使得管道输送泥沙能长期保证输送通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料管的管口高于循环管的管口。
采用上述结构,从导料管至循环管,泥水混合液中的泥沙会呈现为下沉堆积的状态,将导料管设为更高的位置可以为这种下沉提供补偿,并且也使得循环管可以将泥沙含量较高的混合液回流。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通道上设置有控制水位的阀板。
采用上述结构,阀板可以控制泥水池或滤水池的水位高度,从而使得泥水池内的泥水混合液处于合适的浓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泥水池上设置有向泥水池内补充水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滤水池连通,并且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采用上述结构,与阀板结合,有效的控制泥水池的泥水混合液的浓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机包括设置在泥水池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设置在安装架的下方,所述搅拌桨的转轴与安装架旋转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搅拌桨转动,所述搅拌桨包括同轴的内桨和外桨,所述外桨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外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外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通水道。
采用上述结构,相对来说,混凝凝土收集池内泥水混合液的泥沙会处于较下层,在搅拌桨对池内的泥水进行搅拌的时候,处于上层的泥沙含量较少的水从进水口进入,而后经由通水道在底部排出,从而对收集池底部的浆液产生水射流冲击,使得搅拌桨对水的搅动能一直延伸到搅拌桨的底部从而对底部的能泥沙施加以个扰动,使其能够充分的混合在水冲,缓解或避免搅拌桨底部的泥沙堆积状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外桨包括横架和竖桨,所述横架为上下两个,且与竖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竖桨固定在上下两个横架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横架在带动竖桨转动的同时也保持了竖桨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第二滤网。
采用上述结构,进水口的处于上部,上部的水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泥沙,利用滤网隔离可以阻止泥沙进入通水道,从而保证了通水道通常,保持扰动效果;在出水口,由于在搅拌桨停止转动的时候,泥沙混合液会通过出水口与通水道内的水进行交换,通过第二滤网的作用可以避免底部的泥沙进入通水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漏斗状的进水杯,所述进水杯的漏斗状的小口与进水口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增大进水口的进水口径,使得通水道能以较高的效率灌入水,从而使得底部的水射流效果更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水杯的开口切向于搅拌桨的转动方向。
采用上述结构,切向为直接的入水方向,可以以更高的效率入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外桨和内桨之间设置有双旋带式搅拌桨。
采用上述结构,形成半径较大的搅动,混合效果更好,混合半径更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导料管与循环管形成一个水流循环,从而使得两个管道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有效的避免常规单管输送的过程中泥沙的滞留沉积的状况,使得管道输送泥沙能长期保证输送通畅;
2、利用阀板和进水管控制滤水池和泥水池的水位,从而有效精准的控制泥水池的泥水混合液的浓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搅拌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搅拌机以外桨中心为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图2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循环管;3、进水管;4、导料管;6、搅拌机;11、第一水泵;31、第二水泵;51、泥水池;52、滤水池;53、过滤通道;54、第三滤网;55、阀板;60、搅拌桨;61、安装架;62、驱动电机;63、横架;64、竖桨;641、进水口;642、通水道;643、出水口;644、第一滤网;645、第二滤网;65、进水杯;66、双旋带式搅拌桨;67、内桨;68、外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泥水池51和滤水池52,所述泥水池51之间设置有导料管4和循环管1,导料管4用于通入废弃泥水混合液,循环管1用于将泥水池51内的泥水回流至生产车间,循环管1上设置上有第一水泵11,以此形成一个水流循环,使得两个管道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不易堵塞;所述泥水池51内设置有搅拌机6,所述导料管4的管口与循环管1的管口分别位于搅拌机6的两侧;且导料管4的管口高于循环管1的管口,这样泥水混合液从导料管4至循环管1需要经过搅拌机6,搅拌机6对泥水混合液进行再一次的搅拌,使其泥水混合均匀。
泥水池51和滤水池52之间设置有过滤通道53,过滤通道53上设置有第三滤网54,所述进水65通道上设置有控制水位的阀板55;阀板55上设置有导通孔,阀板55上下移动控制导通孔的高度,从而控制泥水池51的最高水位,即多余的水会从导通孔进入滤水池52,从而使得泥水池51内的泥水混合液处于合适的浓度;另外,泥水池51上设置有向泥水池51内补充水的进水65管3,进水65管3与滤水池52连通,并且进水65管3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1,与阀板55结合,控制效果更好,也加强了滤水池52和泥水水池之间的水流动,减少堵塞。
参照图2,搅拌机6包括设置在泥水池51上设置有安装架61,安装架6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62和搅拌桨60,搅拌桨60设置在安装架61的下方,搅拌桨60的转轴与安装架61旋转连接,电机驱动搅拌桨60转动,搅拌桨60包括同轴的内桨67和外桨68,内桨67的浆页呈竖直向的里连续的螺旋状,外桨68和内桨67之间设置有双旋带式搅拌桨66;外桨68包括横架63和竖桨64,横架63为上下两个,且与竖桨64固定连接;多个竖桨64固定在上下两个横架63之间;参照图3和图4,竖桨64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641,下部的横架6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643,出水口643上设置有第二滤网645;竖桨64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水口641和出水口643的通水道642;进水口641上设置有第一滤网644和漏斗状的进水杯65,进水杯65的漏斗状的小口与进水口641连通,进水杯65的开口切向于搅拌桨60的转动方向。
混凝凝土收集池内泥水混合液的泥沙会处于较下层,在搅拌桨60对池内的泥水进行搅拌的时候,处于上层的泥沙含量较少的水从进水口641进入,而后经由通水道642在底部排出,从而对收集池底部的浆液产生水射流冲击,使得搅拌桨60对水的搅动能一直延伸到搅拌桨60的底部从而对底部的能泥沙施加以个扰动,使其能够充分的混合在水中,缓解或避免搅拌桨60底部的泥沙堆积。

Claims (10)

1.一种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泥水池(51)和滤水池(52),所述泥水池(51)和滤水池(52)内设置有过滤通道(53),所述泥水池(51)内设置有用于通入废弃泥水混合液的导料管(4)和用于将泥水池(51)内的泥水回流的循环管(1),所述循环管(1)上设置上有第一水泵(11),所述泥水池(51)内设置有搅拌机(6),所述导料管(4)的管口与循环管(1)的管口分别位于搅拌机(6)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料管(4)的管口高于循环管(1)的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通道(53)上设置有控制水位的阀板(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泥水池(51)上设置有向泥水池(51)内补充水的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与滤水池(52)连通,并且进水管(3)上设置有第二水泵(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机(6)包括设置在泥水池(51)上设置有安装架(61),所述安装架(6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62)和搅拌桨(60),所述搅拌桨(60)设置在安装架(61)的下方,所述搅拌桨(60)的转轴与安装架(61)旋转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搅拌桨(60)转动,所述搅拌桨(60)包括同轴的内桨(67)和外桨,所述外桨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641),所述外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643),所述外桨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进水口(641)和出水口(643)的通水道(6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桨包括横架(63)和竖桨(64),所述横架(63)为上下两个,且与竖桨(64)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竖桨(64)固定在上下两个横架(6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641)上设置有第一滤网(644),所述出水口(643)上设置有第二滤网(64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641)上设置有漏斗状的进水杯(65),所述进水杯(65)的漏斗状的小口与进水口(64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杯(65)的开口切向于搅拌桨(60)的转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外桨和内桨(67)之间设置有双旋带式搅拌桨(66)。
CN201720188143.9U 2017-02-28 2017-02-28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20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8143.9U CN206520100U (zh) 2017-02-28 2017-02-28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8143.9U CN206520100U (zh) 2017-02-28 2017-02-28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20100U true CN206520100U (zh) 2017-09-26

Family

ID=59892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814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20100U (zh) 2017-02-28 2017-02-28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20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207941295U (zh) 污水沉淀处理系统
CN205730485U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10457737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用的沉淀池
CN207192895U (zh) 一种竖流式反应沉淀器
CN101935137B (zh) 沼气发酵原料液中泥沙分离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275801B (zh) 一种隧道施工废水治理工艺
CN102153215A (zh) 一种斜管浮沉池净水系统及净水方法
CN205990269U (zh) 絮凝沉淀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20100U (zh) 双管循环泥水循环系统
CN209612818U (zh) 一种油田污水絮凝剂高效匀速添加装置
CN209940659U (zh) 一种高效多级絮凝沉淀一体机装置
CN201923899U (zh) 一种斜管浮沉池净水系统
CN206767817U (zh) 生化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06986475A (zh) 一种市政管网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18971U (zh) 泥水循环系统
CN21107866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05933460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沉淀池
CN105771337B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CN206599495U (zh) 移动式磁分离污水处理设备
JP4248101B2 (ja) 汚水の浄化装置
CN210559782U (zh)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6520093U (zh) 搅拌机
CN209128255U (zh) 一种生态型海绵城市弃流水网净化过滤装置
CN206886821U (zh) 一种气浮砂虑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